话说低调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ong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训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处是人生的追求,是理想的目标。而我觉得生活中,人还是应该在低处走,用现代热门词语叫做“低调”。低调不是比谁低,而是一种做人处事的心态,是在追求一种真实的人生。
  低调是自然、平和、收敛、温厚,但人不能为了低而低,故意低就是造作。高调是艳俗、夸张、喧嚣、讨巧,高调是为了高而高,是显摆,是张扬。靠谱的才低调,忽悠的须高调,靠了谱没必要忽悠,想忽悠必须高调。越是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张牙舞爪。没啥可牛的人,怕不被人知道,真牛的人,何须主动让人知道?年幼本就无知,所以允许无知,年少阅历尚浅,所以未免轻狂,但一辈子无知,一生轻狂,那就是愚昧。
  低调不是不为。社会需要进步,个人也要进步,该为还得为,只是不要功利第一,更不要急功近利而损人利己。
  低调不是无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竞争。该进取还得进取,不争的是地位名利。
  低调不是无欲。股票房子,工资职称,山珍海味,香车美女,到处都是欲望,总在低处走也难,低调是懂得适可而止。
  低调不是装孙子,不是恐高。低调是不想装牛充雄,是看透了高处的风景,是懂得了高处不胜寒,是选择了平淡真实、祥和宁静。
其他文献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更应该把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古人曾要求人们要“因声求气”,所谓的“因”就是根据、依照的意思,“求”,就是探求、推求的意思,就是说要通过朗读、体味探求诗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朗读时,要把握好节奏、音调,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讲周邦彦的《苏幕遮》时,就采用了朗读教学法。可以说,整堂课就是以读代讲、以读代分析。  教学过程是这
期刊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一篇杰出的小说。作者以隐忍冷静的笔触,通过一位高烧的小伤兵回到已经是战地医院的母校的心理活动,巧妙揭示了德国纳粹的军国主义及其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毁灭、对人的心灵的摧残。小说的环境描写、反讽手法都非常的高超,课堂上将此作为重点来分析,以此理解作者的反战倾向。但课文里那个比尔格勒,唯一一个有名字的人物,而且出现了很多次的人物,他在文章中究竟起一个怎样的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颂歌的变奏”这一板块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读”的妙处,充分感受到了“读”的乐趣。当然这绝不是在说,要将每个学生都训练成朗诵家,只是想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歌,用声音去传达诗人所寄寓的诗情。只是想让学生能爱上朗读,爱上诗歌,从而能在这样一个美妙的年龄,去享受一份美好的诗意。  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形式,收到了别样的效果。  一、教师范读,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高一(8)班
期刊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围绕这种理论进行的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就是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就应该把课堂的角色彻底转换一下。怎么转换?最好的老师应当是导师或者叫做导演。老师做导师或者做导演,就是领着学生、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把老师的知识贩卖给学生。真正要掌握知识,创新思维,
期刊
现在很多老师学生,对听说能力训练认识不够深刻。笔者调查本校22位语文教师,晓得口语交际的甚少,即使晓得口语交际,但也未去组织过活动,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根本不知道有口语交际一说,也不明白开设“口语交际”活动有何用。笔者近几年参加事业单位招聘人才的面试,很多大学生面对考官的提问,未曾开口脸先红,手足无措,支支吾吾,私下问他们原因,都道:没经历过。现在的高中生,马上面临走向社会,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
期刊
人生在世,总需倾诉,倾诉是人的一种本能、一种渴求。在语文的学习中,也有一种倾诉,那就是写作。  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倾诉得淋漓尽致,真正“以我手写出我心”呢?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用眼睛去观察  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对身边的事物多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事物的相同与不同。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当“看”成为
期刊
纵观恢复高考以来,语文高考试卷古诗鉴赏都占很大比重,如今横看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古诗鉴赏也毫无例外地占据一隅江山。因此,探讨古诗鉴赏的质量目标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来探讨古诗鉴赏质量目标的基本策略。  第一步:知识构建,夯实基础。从第一次接触古诗词赏析开始,学生就要着手积累,掌握有关诗歌的文本知识,作者、背景、内容、思想等。在识记或背诵的基础之上,建构有关诗歌鉴赏的网络结构。如,诗歌形象中的意象、意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古典文化的浸染,似乎让自己更多地思考职业的幸福感、人生的存在感到底在哪里;而作为一名极为普通的教师,似乎也不止一次地为教师的清贫与苦累而动摇了职业的信仰。在十多年风花雪月、春华秋实的轮回与坚守之中,《论语》之类的古代典籍中朴素的处事智慧,点燃了一盏亘古不熄的心灯,让我在浮躁之中获得平静,在迷茫之中找到方向,在动摇之后重新坚强。  读《论语》的过程总是能使人惊讶,无论是凝神屏息的全
期刊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出身于一个卑微的家庭,早年做过和尚,法名无本,结识韩愈之后,贾岛从出世的道路上回过头来,重新走上了入世的道路。贾岛因为其僻涩之才无所用,屡次落第,生活穷困之极,一生不得志,最后郁郁终老。  贾岛写诗,曾受教于韩愈与孟郊,而他与孟郊一些不同之处在于,贾岛不仅坚持苦吟,而且在努力追求诗歌的艺术。贾岛的苦吟是把精力放在律诗的中间两联上,特别是颈联。在贾岛的诗《戏赠友人》中说:“一日
期刊
一、关于诗歌鉴赏题  1.临门一脚——经过第一轮、第二轮系统复习以后,第三轮已到了5月中旬,时间紧迫,就更要求选准临门一脚的突破口。各个知识板块中,诗歌鉴赏往往是难点,从山西省近五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来看就可见一斑。  2.学生现状——诗歌鉴赏题是最难以琢磨,最难以把握的题,读了没边际,答了没感觉。因此,能在考前作一次比较贴近高考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不提倡“猜题”,但是考前引导显然有着这样的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