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今天的语文能力测试中,作文所占的比重日渐增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在培养兴趣的前提下,从多看、多读、多说、多写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语文能力 作文 指导 多看 多读 多说 多写
在今天的语文能力测试中,作文所占的比重日渐增大。在小学的升学考试中,作文占总分的30%,在中考中,作文占总分的40%,而高考中,作文的占总分150分中的60分,依然占据40%的份额。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知。但是,当今学生的作文水平又是什么样呢?据一知名网站记者对多位语文教育专家的采访,多位专家对当今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表示担忧,认为大部分学生的作品都是平平淡淡,只能达到及格水平。而在教学中,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为之大伤脑筋:学生觉得作文难写,而教师也觉得难教。我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培养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然后再加以正确而合理的引导,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多方激励,培养兴趣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才可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所以,在平时的指导阅读,观察生活、课堂发言、作文练习中,都应注意以激励为主,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树立起学生的信心。在时间充分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作文展览,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写得好的文章,还可以在校刊、或其他出版物上进行发表,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心血得到社会的认可时,其自豪感、写作信心无疑会大大提高,对于写作也会产生兴趣,才有可能提高作文水平。
2.广泛阅读,勤于模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阐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拥有渊博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才会有话可说。当然,阅读不能漫无目的、不加选择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经典篇目,范读或放录音,让学生领会到文字的美,然后,指导学生慢慢默读或有表情地朗读经典段落或个别词句,品味其中的意味,发挥联想,领会其中的精妙之处。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冬天的百草园的一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其中的动词用得十分精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试着仿写一个动作场景,训练他们准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在阅读经典篇目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摘抄或背诵其中精彩的片段,在充分体会其精妙之处后,作恰当的仿写练习。同时,作为同龄人的优秀作文,其反映的生活,表达的情感,都是学生们所熟知的。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大量阅读,开拓视野。精彩之处,还可以仿写,来和同龄人一较高下。事实也证明了这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在历年的高考成功者中,几乎都有大量阅读优秀作文的经历。如今年重庆市的理科状元李智,从高三起,平均每月读两本作文书。经过一年的坚持,语文成绩特别是作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3.练就慧眼,观察生活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对学生来说,这个“诗外功夫”,那就是要求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挖掘作文的素材。可以想像,一个没有生活体验,不爱生活、没有走进生活的人,是不会有多少真情实感来抒发、表达。教师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捕获作文时所需的材料。对人,要抓住他的外貌特征、语言特征、进一步体现出其独具的性格特征。对事,要抓住其起因、经过、和结果;对景对物,要留意它在不同的时间段的变化(颜色、形状等方面),同时还要弄清这些变化的根由。总之,学生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接触,观察他(它)们的言行举止,观察现象,思索缘由,目有所触,心有所感,随时倾注笔端。
4.多说多写,说写结合
通过大量的阅读,仔细的观察,学生有话可说了,有话想说了。但是,要用流畅的语言清楚表达出来,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由学生自行解答。在充分肯定学生主动提问、解答的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表达上的问题进行指点,诸如逻辑性差(前后矛盾)、词语感情色彩不当、前后不连贯等问题。要鼓励学生在发言之前,自己先斟酌如何表述,即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遣词造句才更准确、更形象、更生动、更好理解;然后通过自言自语,训练语感;再让学生积极发言,在同龄人面前,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样,在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课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把问答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成一篇文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之余,学校也应该多开展一些语言类的活动,如社会调查、演讲比赛、讨论会,让学生自由发言、自由想象、互相讨论。学生想得多了,说得多了,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增强。活动结束后,再把自己或别人的讲述的观点加以补充完善,这也就是一篇成功的文章了。
5.多写多练、日积月累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观察,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平时的说写练习,也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技巧,但这还远远不够。要掌握写作规律,还应该多写多练,平时多积累,才能真正写出好的文章。唐代的诗人贾岛,出行随身携带笔墨,一有所得,马上记录下来,事后再行整理,所以写下不少诗篇。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不失为一个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办法。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和想到的东西,用最恰当、贴切的、流畅的语言把它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养成把生活中的一切形诸笔端、倾注笔底的习惯。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会再为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而烦恼了。
總之,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在培养兴趣的前提下,从多看、多读、多说、多写四个方面入手。当然,笔者总结的也不一定全面,在这里,将这一孔之见抛出,希望能起到引玉之砖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能力 作文 指导 多看 多读 多说 多写
在今天的语文能力测试中,作文所占的比重日渐增大。在小学的升学考试中,作文占总分的30%,在中考中,作文占总分的40%,而高考中,作文的占总分150分中的60分,依然占据40%的份额。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知。但是,当今学生的作文水平又是什么样呢?据一知名网站记者对多位语文教育专家的采访,多位专家对当今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表示担忧,认为大部分学生的作品都是平平淡淡,只能达到及格水平。而在教学中,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为之大伤脑筋:学生觉得作文难写,而教师也觉得难教。我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培养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然后再加以正确而合理的引导,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多方激励,培养兴趣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才可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所以,在平时的指导阅读,观察生活、课堂发言、作文练习中,都应注意以激励为主,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树立起学生的信心。在时间充分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作文展览,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写得好的文章,还可以在校刊、或其他出版物上进行发表,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心血得到社会的认可时,其自豪感、写作信心无疑会大大提高,对于写作也会产生兴趣,才有可能提高作文水平。
2.广泛阅读,勤于模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阐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拥有渊博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才会有话可说。当然,阅读不能漫无目的、不加选择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经典篇目,范读或放录音,让学生领会到文字的美,然后,指导学生慢慢默读或有表情地朗读经典段落或个别词句,品味其中的意味,发挥联想,领会其中的精妙之处。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冬天的百草园的一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其中的动词用得十分精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试着仿写一个动作场景,训练他们准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在阅读经典篇目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摘抄或背诵其中精彩的片段,在充分体会其精妙之处后,作恰当的仿写练习。同时,作为同龄人的优秀作文,其反映的生活,表达的情感,都是学生们所熟知的。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大量阅读,开拓视野。精彩之处,还可以仿写,来和同龄人一较高下。事实也证明了这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在历年的高考成功者中,几乎都有大量阅读优秀作文的经历。如今年重庆市的理科状元李智,从高三起,平均每月读两本作文书。经过一年的坚持,语文成绩特别是作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3.练就慧眼,观察生活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对学生来说,这个“诗外功夫”,那就是要求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挖掘作文的素材。可以想像,一个没有生活体验,不爱生活、没有走进生活的人,是不会有多少真情实感来抒发、表达。教师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捕获作文时所需的材料。对人,要抓住他的外貌特征、语言特征、进一步体现出其独具的性格特征。对事,要抓住其起因、经过、和结果;对景对物,要留意它在不同的时间段的变化(颜色、形状等方面),同时还要弄清这些变化的根由。总之,学生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接触,观察他(它)们的言行举止,观察现象,思索缘由,目有所触,心有所感,随时倾注笔端。
4.多说多写,说写结合
通过大量的阅读,仔细的观察,学生有话可说了,有话想说了。但是,要用流畅的语言清楚表达出来,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由学生自行解答。在充分肯定学生主动提问、解答的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表达上的问题进行指点,诸如逻辑性差(前后矛盾)、词语感情色彩不当、前后不连贯等问题。要鼓励学生在发言之前,自己先斟酌如何表述,即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遣词造句才更准确、更形象、更生动、更好理解;然后通过自言自语,训练语感;再让学生积极发言,在同龄人面前,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样,在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课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把问答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成一篇文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之余,学校也应该多开展一些语言类的活动,如社会调查、演讲比赛、讨论会,让学生自由发言、自由想象、互相讨论。学生想得多了,说得多了,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增强。活动结束后,再把自己或别人的讲述的观点加以补充完善,这也就是一篇成功的文章了。
5.多写多练、日积月累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观察,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平时的说写练习,也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技巧,但这还远远不够。要掌握写作规律,还应该多写多练,平时多积累,才能真正写出好的文章。唐代的诗人贾岛,出行随身携带笔墨,一有所得,马上记录下来,事后再行整理,所以写下不少诗篇。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不失为一个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办法。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和想到的东西,用最恰当、贴切的、流畅的语言把它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养成把生活中的一切形诸笔端、倾注笔底的习惯。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会再为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而烦恼了。
總之,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在培养兴趣的前提下,从多看、多读、多说、多写四个方面入手。当然,笔者总结的也不一定全面,在这里,将这一孔之见抛出,希望能起到引玉之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