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碑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tne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明回家,我打算给父母立碑。
  按老家风俗,老人去世三年后的忌日都要“过事”(待客)的,我们没有,因为弟弟觉得他光景不如人,不愿过。今年是父亲去世十周年,父母含辛茹苦一世,我想借着立碑了却一段心愿,告慰双亲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让他们不要牵挂。
  父母过世后,我们很少回去了,村里原来的景象都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大广场,那棵长在沟湾的老槐树,也被保护起来了。当年,我们家的土窑洞就在沟湾下面,下大雨的时候,门前成河,窑掌后从涝池渗下来的水滴答成串,变成一股小溪。入夜雨仍在下,一家人都不敢睡,定定地望着窑顶,不知什么时候会塌下来……那年的雨水特别足,涝池的水溢了出来,在窑前形成瀑布,窑掌的水也蓬勃壮大,突突地往外冲。母亲惊恐万分,边喊着让我们出去,边抱着弟弟往外跑,一家人刚转移到对面的砖瓦窑里,土窑轰隆一声便塌了!母亲哭诉着锅碗瓢盆都没拿出来,父亲说,一家人能保住命已不易,人要知足Ⅱ阿!第二天,队上见我们无家可归,协商后让我们住在饲养室。饲养室的旁边是羊圈和牛圈,臭气熏天,饭都吃不下去。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垒了三间土坯房,用的都是别人拆下来不用的料。土坯房四面透风,冬天,里面滴水成冰,夏天躺在炕上能看见星星,雨天,大盆小盆都用来接水了。母亲常叹息,啥时能住上不漏雨的房子?父亲“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沉默不语。说是三间瓦房,其实还没别人一间房子大。屋里一面大炕,一家人都挤在上面。孩子小了还好说,两个姐姐出嫁后,我也订婚了。
  订婚已经三年了,我们还是没地方结婚,我于是咬咬牙,去延安打工去了。
  在延安落脚后,我便将妻子接了上去,两个人在厂区外的牛毡棚里搭了个窝,满心欢喜。说实话,牛毡棚并不比家里的房子好多少,外面看和牛圈差不多。因为是土坯结构,冬天还好些,夏天闷热无比,雨天顶棚上叮叮咚咚,屋里也是大盆小盆地接。那一年的夏天,我从北京学习回去,晚上突降暴雨,午夜,听见邻居在外面拼命地喊叫,打开灯一看,洪水已与土炕快齐了!妻惊呼一声,我们顾不得拿任何东西便跑了出去……
  几年后,母亲到延安看我,见牛毡房如此破烂不堪,眼泪便下来了。母亲是南方人,逃荒到陕北嫁给了父亲,过了一辈子穷苦日子,不如意,常盼着我们兄弟姐妹能把光景过好,特别是我离开农村后,希望便寄托在了我的身上,谁知我住的房子比家里还要差呀!母亲是个要强的人,回去后,村里人都问我住在几楼?母亲就用别的事把话岔开了。母亲临走前说,儿呀,你一定要争口气,把楼房住上,那时我和你大再来,脸上也有光了呀!后来企业破产,我来到西安,在城中村租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母亲看病时住了一段时间,说啥时候你们自己能有这么一套房子就好了。说着又开始唠叨我弟在村里啥时能把房子盖起来,哪怕让她住上一天也心满意足了。我说,妈,房子会有的,您就好好看病吧……
  父母在的时候,总觉得他们还会活很久,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了却他们的心愿。没想到两位老人说不行就不行了,先后几年时间便匆匆离去,“十年生死两茫茫”。母亲被确诊为肺癌后,我带她回了一趟老家——母亲念叨了一辈子都未曾回去过的老家。母亲是江苏人,从小过继给别人,后来又到了河南,小时候,听母亲说得最多的是徐州和上海,但她也不能確定自己究竟是哪里人。根据她说的那个镇和村的名字,我们找到了那个地方,问了一圈人都说不知道,只好带着她悻悻而归。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念叨着想回老家一趟,看看家里还有些什么人,可惜我无能为力,只能让她带着遗憾离开了。
  弟弟的房子盖得很气派,琉璃瓦,大开间,玻璃窗户,院子也很宽敞。大门外停着小车。一眼望去,许多家门前都停着车,这在十多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啊!记得小时候,村里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一台拖拉机,逢集的时候,村民争先恐后地往上挤,挤不上去的人只能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到镇上上学,我要走近十里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紧赶慢赶还是迟到,被老师拉出去罚站。村里有自行车的人很少,我也常常梦想着能有一辆,无奈家里条件太差,买不起啊!
  立碑的时候,村里人都来帮忙。碑,立起来了。我跪在父母的坟前磕了几个头,说:“大,妈!我给你们把碑立起来了,以后的清明节都会回来。我弟把房子盖起来了,很宽敞。中间的那屋盘了炕,是留给你们的。我在西咸新区也有了自己的房子,四室两厅两卫,还买了地下室和车位,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比原来那个城中村好多了。还有,你们的几个孙子都考上大学了,有的都毕业参加工作了。你们辛苦一生就安息吧,不要为我们操心啦,我们都过得好着呢!”
  那天,阳光灿烂。碑立在弟弟的果园里,果花含苞待放,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其他文献
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浙江杭州市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工作期间,他对加入党组织有强烈的愿望,多次打电话给我,询问相关程序等事项。  儿子积极要求进步,我当然十分高兴,及时请示了相关党组织,得到的回复是,因户口尚未迁出,根据相关规定可以在家乡入党。我电话通知儿子后,他便兴冲冲地赶回来,从党支部领回了一大摞表格。  第二天,儿子把填好的表格给我看,我一看就愣住了:表格上写的字大小不一、高低不齐、歪歪倒倒,既不是
期刊
唐骏的考试成绩,常常是我们班级的最后一名,可气的是,他贪玩,上课从来不做笔记,每次检查作业时谎话连篇,借口堂而皇之。  那天早上,唐骏又没有完成头天的家庭作业,问他,又是东扯麻绳西扯网,没有一句实话。我恼了,劈头盖脸一顿骂。这时的唐骏,在同学们议论和嘲笑声中,脸涨得猪肝般通红,在全班同学齐刷刷的目光注视下,他昂着头,努力控制着自己。但,终于,泪从他的眼里流了出来,一滴,两滴,终于连成了串,滚下脸颊
期刊
如果你是一颗星星,我便是那寻光而去的螢火虫,就像夜幕降临,大地就会变成一个矿井。一切死一般安静,只有我的呼吸,还有满世界的“滴答、滴答”的水声。我爱了,你便是投向我生命的光束,就站在那里等待,等待你拯救。  责任编辑:秀丽
期刊
30多年前,我在村里的小学读书。那时候,学校五间瓦房,两排土墙,全校只有两个老师,且经常更换。  李老师的家在邻村,负责我们教室里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全部课程。他早晨到校,下午放学后回家,中午在办公室生炉子简单做点吃的,整天忙得团团转,没有坐下休息的时间。新学期开学后,我的同桌两三天没到校,家里没钱交书费。后来同桌来了,他说李老师答应给他免书费。稍有常识的都知道,书费是免不掉的,肯定是李老师自己拿
期刊
深秋,落叶被风旋着转着,或疾或徐地扑向街道,像是进行着一场离别前的舞蹈。  我踩着那些暂时安身于路面的落叶,走向街道的对面。上午十时,蜜一样浓稠的阳光洒下来,街道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映得明晃晃的耀眼。就在我穿过马路的瞬间,我左顾右望的目光中突然扫视到一个似曾熟悉的身影,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妇人,拎着一个塑料水杯在向我走近,她浑身散发着一种灰扑扑的暗沉气息,尽管阳光明媚。暗旧的灰色毛衣,洗得近于发白的灰黑裤
期刊
鱼头豆腐这道菜不知吃了多少次,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喜欢。  上个周六中午,有幸又吃到了夫人烧的鱼头烧豆腐。两个孩子吃得那样可口舒心,仿佛第一次尝到天上的美味一样。孩子们总盼望着妈妈回家来,他们就不要在外面下馆子或自己将就着做饭了,最主要的是能吃上一顿人间美味。他们只是非常羡慕妈妈的厨艺,却没有细究妈妈为什么能烧出那么好的美味。  二十多年中,我也没有问过夫人为什么能烧出美味佳肴来。在夫人偶尔评价别人烧
期刊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为蜀郡守,于灌县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是为都江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史书中,对都江堰的描述不过寥寥数行,然而,这轻飘的笔墨间,一脉江水浩浩荡荡,顺人意流淌,浇灌出巴蜀之地两千年的繁华。  今日的都江堰已是成都著名景点,闾阎扑地,人头攒动,一派热闹
期刊
大姐大我八岁,是男子汉的代名词。  家里交不起学费,大姐读到初三上半年就辍学了。虽说那是1980年,但在我们黔北老家还是集体时代,要靠劳力挣得工分。大姐年龄太小,只能挣得一半工分,心里不服输,凡是大人能做的事,她都不落下,比如背粪、担粪。后来,队里看到她勤快吃苦,将工分加到大人的水平。  1981年春天,父亲劳动时不小心把脚给崴着了,不能行走。正是春耕时节,家里三分自留地无人耕种。母亲说去请人帮忙
期刊
我就是这个像满天星一样的女孩儿。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上学期,我一直有一个很好的朋友A。但后来,我又认识了另一个朋友B。刚开始,我和朋友A因为有些不习惯B的加入,而偷偷溜出去玩。后来,她俩在同一个托管上课,关系变得越来越好。没想到有一天,她们都想和我绝交,当我问她们為什么时,B却说,我什么都不懂,连一些基本的网上用语都不会。当我试图和别人一块儿玩时,B却让所有人都不要和我玩,我只能自己一个人玩耍。 
期刊
自从1月24日,也就是大年三十没有出门以来,已经整整一月有余。  这段时间,我完成了《阿拜诗集》的翻译,也写了小说、诗歌。但是,在这一切之余,闲暇时间该怎样度过?应当有一种临危不惧的休闲生活。  休闲其实是一种心态。设若把你送到一座美丽的海岛,望着碧水蓝天,一道道洁白的浪花扑面而来,而你却心事重重,总是拗不开那些曾经的得失。你可能熟视无睹,看不见蓝天与碧海,陷于内心苦闷的一隅,不能自拔。這些可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