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表意,意里达情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e3we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情的土地》是由著名词作家任志平、作曲家施光南共同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音乐深情、感人,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情感表达,都蕴含了创作人的真实的内心情感。文章通过对歌曲的具体分析,阐述了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来明确歌曲的情感基调,以至于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本质内涵,最终达到声情并茂、情真意切的演唱艺术效果。
  【关键词】歌词理解;情感基调;艺术构造;情感体验
  一、任志平、施光南及其作品《多情的土地》的简介
  (一)任志平简介
  任志平,1959年6月出生,土家族,思南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作品在国际、国家级、省级赛事上获奖数十幅。
  (二)施光南简介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1990年05月02日),我国著名作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
  (三)《多情的土地》创作背景
  1982年,正是中国兴起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段,很多人不知道今后的中国到底会怎样发展,因此很多人都选择出国,词作者任志平在日本的亲戚回国探亲时看到国内的物质十分匮乏,人们的生活很不富裕。于是,亲戚劝他出国深造学习,任志平反复思考琢磨了许久,但最终决定留在国内发展,因为只有祖国,任志平才觉得更加亲切。他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于是拿起笔写下了这首作品。
  (四)《多情的土地》创作特点
  这首作品的旋律流畅、优美,节奏徐缓、悠长。在作品中歌词饱含浓浓的深情,通过对田野、大地、花草、树木、路径、泥土等事物的描述,使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歌词、内容与情感
  (一)歌词是歌曲内容的具体体现
  歌曲是具有艺术性、音乐性的语言。若使歌唱更加完美,必须具备三种要素:一是演唱者的音色美和音色变化美;二是作品的音乐旋律美;三是演唱者通过歌词的诗意美与情感意境体验使歌唱饱含情感色彩美。只通过歌唱的方法、嗓音的先天条件去演唱,而在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方面不会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是不会尽善尽美的。因为失去了人物的情感,也就失去了歌唱的灵魂。
  (二)歌词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在歌唱方法与嗓音自身先天条件同时具备后,还应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在拥有高超的演唱技巧的同时,对歌词进行深入的体会,再融入自身的亲身体验,以达到高水准的演唱艺术效果。因此只有深入理解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才能对歌曲作出更好地诠释。
  三、从歌词入手,达到最终艺术效果
  (一)歌词分析
  相信大家对老槐树都有很深的印象,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槐树的树干与母亲的怀抱进行对比,老槐树的树干是干枯的,而母亲的怀抱在我们儿女们的心中永远都是那么的温暖亲切。每当歌词中的“我”要准备离开这片深深眷恋着的土地时,母亲都会将“我”送到那棵老槐树下,看着“我”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人海中。当“我”再回头眺望的时候,在“我”的视线中却只剩下了那棵干枯的老槐树,而我内心知道母亲应该还站在老槐树下眺望流泪。很多年以后,在外漂泊的“我”又回到了这片“我”深深爱着的故土,山还是那座山、河流还是那条河流、眼前的一切事物都没有改变,唯独我日日牵挂、思念的母亲已经永远的离我而去了。就在这时,母亲那慈祥的脸庞又再次映入了“我”的眼帘,“我”跑上前去,紧紧地抱住了那棵老槐树,就像抱住了日日夜夜思念“我”、牵挂“我”的母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景,能够使得每个人都激起内心的情感,对演唱者情感的真实投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后来,作者认为如果整首作品只停留在刚刚所构造的情境中的话,会给大家带来太多的凝重。所以作者在第二段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比喻,“我捧起这黝黑的家乡泥土,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这片土地不仅哺育了“我”、养育了“我”,而且最主要的是在这片土地下,埋葬有“我”一生最爱的母亲,这片土地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后人。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她将生长出无数辈人的希望和梦想。在作品的结尾处出现了四次“土地”,是歌曲的重难点所在。这四次“土地”分别做出了不同的诠释,分别是:生我哺育我的土地;埋葬了我最爱的母亲的土地;将埋葬我的土地;将不断生长希望和梦想的土地。为了更好的诠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境,使听者更好的融入其中,演唱者需在最后一个“土地”处采用高八度的渐弱处理。
  (二)情感把握
  演唱此歌曲时,在理解作品歌词的基础上,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在演唱“我深深的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踏过的路径上,阵阵花香鸟语。我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我怎能离开这河叉山脊这河叉山脊”这句时,将其语气加重。同样,在第二段相同位置处,再加以强调。在演唱“河叉山脊”“山路小溪”时将“山脊”、“小溪”稍作延长,随后慢慢放缓,进而引燃整个作品的最强音“啊”。而第二个“啊”则作为第一个“啊”的回声,通过运用渐弱的处理,进而使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后面的“我拥抱……”和“我捧起……”则需要演唱者通过联想当时的具体情境或者结合自身的亲身体验来进行演唱,从而更好的诠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歌曲的结尾处,出现了四次“土地”,其所表达的意境各不相同,当我们在演唱最后一个“土地”时,则需要演唱者采用高八度的弱聲处理。
  从歌词入手,对其进行分析了解,融情于心、达情于声、情真意切、声情并茂地歌颂故乡、歌颂祖国、歌颂一切真挚的情感,歌颂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此曲是一首表达热爱故土情怀的抒情歌曲,所以在演唱方面首先要体会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很丰富。所以要唱想更好地展现这首作品,我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和正确的发声外,还要更全面地认识、理解、用心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把握好作品,才能更好地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将作品表达的淋漓尽致,最终达到我们最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璐西.歌曲的技巧[M].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
  [2]张兆勇.歌曲修养与技能[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李志琼.论演员在歌唱中的情感表达[M].人民音乐,1997,(2).
  [4]张繁华.歌唱中的情感表现[M].黄钟,1998,(4).
  [5]方新.浅谈歌曲处理与表现力[M].民族艺术研究,1998,(3).
  [6]郭进.论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J].学术论坛,2006.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声乐作品而言,其基本上都具有了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过程,其中的“一度创作”指的是对声乐作品的创作,而“二度创作”所指的是对创造出来的声乐作品所进行的演唱和表演,合理处理声乐作品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的关系能够对歌曲中所蕴含的含义和真谛实现深刻的把握,在艺术领域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对音乐作品的一二度创作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生态学是以生态社会作为依托的一种新型学科,将生态世界观和
期刊
【摘要】《中国好声音》是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标杆之作,无论是普通电视观众还是音乐界专业人士都对其投以极大的关注热情,这足以说明其在中国电视界和流行音乐界的重要地位。节目中四位导师是否转身关乎参赛选手的命运,牵动着亿万电视观众的兴奋点。导师的每一次转身代表着对学员的认可,从导师的一次次转身中可以看出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取向,因为四位重量级导师站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前沿,代表着中国流行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摘要】萨克斯四重奏是一种极具表现力与感染力的新型室内乐演奏形式,同时萨克斯四重奏的演奏也需要极强的表现控制力。本文以《Libertango》为例,从节奏、音准、力度、音色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萨克斯四重奏的演奏情况,使萨克斯四重奏的演奏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萨克斯;四重奏;演奏;分析  一、萨克斯四重奏中的节奏特点  在《Libertango》这首作品中,皮亚佐拉吸取了多种音乐元素风格,
期刊
【摘要】推剧,是淮河流域家喻户晓的戏曲剧种之一,它来源于民间小调,广泛借鉴和吸收地方戏曲和地方民歌之精髓,体现出了淮河流域与众不同的人文特色和风土人情。2006年被列入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推剧对如何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拟对推剧的发展历程做适当的梳理。  【关键词】推剧;花鼓灯;四句推子  推剧,发源于淮河流域,是淮河流域家喻户晓的戏曲剧种之一,从其诞生、发展
期刊
【摘要】朱塞佩·威尔第,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茶花女》是最受大众欢迎的歌剧作品之一。其中的女主人公薇奥莱塔更是威尔第塑造的最深入人心的一个人物形象。本文将通过对歌剧《茶花女》的剧情介绍、《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音乐分析及演唱要求等方面的阐述,尝试分析薇奥莱塔的音乐形象。  【关键词】《茶花女》;薇奥莱塔的咏叹调;演唱要求  一、歌剧《茶花女》剧情介绍  一位游走于巴黎上流社会的茶花女薇奥莱塔与青年阿
期刊
【摘要】音乐欣赏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是一次为时不短的音乐之旅。为了更好的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我采用静、精、境的三部曲融入音乐欣赏中,通过静心聆听——精赏细品——境界升华的递进方式,时间留白、多样化推动等方法,学生能有效聆听,用心感受音乐赋予的美的体验,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重点解读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鉴赏力和审美力,情境深化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和音乐素养。  【关键词】静心聆听
期刊
【摘要】音乐是人们精神需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音乐教育也是每个教学阶段所必不可少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音乐教育创新改革也将会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当代教育创新过程中,音乐课堂教育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在此背景下首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音乐教育的创新方法,最后从音乐课堂创新实践中做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新;实践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要求幼师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注重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学展开音乐创作,以提升幼师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幼师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利于让幼师生感受音乐之美,增强自身的音乐创作能力。  【关键词】幼师生;创造能力;培养  幼师生的音乐能力主要包括乐感、演唱能力、弹奏能力等,因此,有师生的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音乐能力,
期刊
【摘要】表现主义音乐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德国和奥地利兴起的一个现代音乐流派。相对于印象主义所表现的“风景画”而言,表现主义更为突出的是人物内心紧张、恐惧、剧烈的情感体验。贝尔格与韦伯恩都师承于勋伯格,也是勋伯格音乐创作道路上坚定的追随者。二人都为表现主义作曲家,但在创作中体现的个性却迥然不同。本文对贝尔格与韦伯恩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对其中所体现的个人风格进行深入探讨,试图阐释表现主
期刊
【摘要】二胡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二胡音乐细腻优美,北派二胡音乐粗犷有力。南派和北派二胡音乐又分为不同的风格,因风土人情、语言环境、历史文化不同,它们的特点各不相同。本文以江南丝竹二胡风格为例,探究江南二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在各个发展时期重要的演奏家和二胡作品。  【关键词】二胡音乐;江南音乐  一、二胡演奏艺术的风格流派  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多达56个,因此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