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我心依旧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x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着时光的节拍,婉约地走走停停。季节变换的声音,敲打着纷繁的思绪,怯怯地折叠着曾经的美好,生怕随着岁月老去。又是一个清清明明的日子,我想用片言只语,纪念逝去的相逢和曾经青春飞扬的自己。隔着文字的两端,想必,我和我爱的所有人,一定会在我们共同走过的大地,生出花一样的清幽和花一样的希冀。
  往年的这个季节,总会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我的心情,也会莫名低落,忽远,又忽近,袅袅复袅袅,说也痛,不说更痛。是的,时光是最薄情的,薄的让人措手不及,美好的东西总是很短暂。但,美好的瞬间,有时会构成一生的回忆。每每劳顿时,想起爱的人一个动作和眼神,或者一句不经意的温暖的话,也会让人心生感动,排解掉万千无奈,让人甘于坚持,砥砺前行。曾写过无数送别的诗行,有的写给了升迁的友人,有的写给了踏花归来的故人,有的写给了永远不能再面的知己,笔尖落处,总能听见雨落的声音。
  今年的这个清明,无雨但有风。我站在季节深处,任由初春的清寒氤氲着我的思绪。远山的桃花枝已经生出点点春意,实在不忍在笔下写下落雪的文字。时光如水,我们曾相逢在最好的岁月,却没能在恰好的日子彼此很好地欣赏。温热的手指,轻扣内心的迷茫,《星雨心愿》总是在我脑海里回响。绽在心间的一片片馨香,是你渐去渐远的身影,但在我心里,你永远年轻英朗,像绽开在春天里的兰花花。
  更多时候,拥抱文字,是一种超脱。点点滴滴的宣泄,可以温暖浪迹天涯的旅人一颗饱经风霜的心。这喧嚣的红尘,有太多的是非纷扰,无法躲避,无从躲避。试问,相识满天下,相知有几人?高山流水,谁能觅得知音?素心若兰的友情不过是梦中的苛求。光阴的青苔,斑驳着岁月的印记,回头望,最深刻的地方,镌刻着最刻骨的悲和喜。穿上风衣,走向风口,任凭若水的时光,将满腹心事裂帛一地,然后将风干的往昔轻轻装入风衣的兜里。或许,迎着风,更能裹紧柔情和若莲的心意。
  此刻,小城已柳枝泛绿,回眸间,光阴依旧在白天黑夜间交替。想来,若无欲无求,便是一种境界,便可获得滤净了喧哗后的澄澈。曾经,那么向往远方,舟车劳顿后才发现,远方并没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安静下来,原来我们痴迷的不过是求而不得的心情。曾经的棱角渐渐被生活磨平,或悲或喜的日子,不再有波澜不惊,不会大起大落,沉默和冷漠是看淡了的人生,犹如一副水墨丹青,待墨迹散去,透出的是深远而清幽的宁静。
  站在清明节的门槛,任鲜亮的浓妆摇醒老去的时光,任思念如花悄悄在笔端绽放。最想忘记的总是最深的回忆,前方等待我的一定是更加锦瑟的时光。因为,我始终坚信,属于我的快乐,在近处,在远方。
  诚然,世上所有的遇见和别离,都是上帝的安排,所有的惊艳和感动,都有喜悦,有苍凉。虹和雨终不能相遇,命运总爱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天涯太遠,尘缘太浅,走散的缘分,终究是珍惜不够。且行且珍惜,懂得,心存感恩,才会有一份美丽可思,可念,可想,也才会在青丝跌落的瞬间,捡拾起幸福和坚强。
其他文献
清晨起来,推窗远望,不知昨夜何时下了一场大雪,满目银装素裹,近处的树木、远处的山峦都披上了一件银色的素衣,给人一种纯净而辽远的感觉。此刻,我所居住的西部小城威远镇还依然沉浸在睡梦之中,这些飘飘扬扬的雪花像一只只粉蝶在漫天飞舞,又静静地落下来、落下来,静寂无声。  随着手机的一声震动,我打开微信,一位远在京城的酒界老友发来一条消息。我仔细一看上面显示的文字,顷刻间,内心便有了一阵撕扯的无以言说的疼痛
期刊
“那是使精血为之冲动、官能为之感奋、毛发为之张扬如风的土地”。(昌耀《青藏高原的形体》)。  那被狂风雕刻过的、被雨雪滋润过的、被阳光渲染过的地域之上,那种永远无法登临的山的高峻,那种无法走到尽头的原野的广袤,那种伴随着仰望自然而然生发的崇敬,那种俯瞰时悄然领悟的空旷,除非身临其境,谁也不可能给你间接地传达。亲临其境之后,许多普通甚至奇怪的地名,有了注解和故事,能唤起我的鲜活的记忆并生发出或者欢喜
期刊
聆听土语  在土乡民俗的深处,我听到土语了。  一群吉祥的鸟儿,振翅飞来,凌空而翔,迎面而舞。  聆听土语,那是大野的风掠过牛羊的犄角,是湿漉漉的云朵在青稞地头慢唱轻吟。  土语,从吐谷浑马蹄耕耘的远道踏尘而来,自成体系,传承千年,在土乡的民间耳熟能详。  土语,血色嘶鸣中冲突,彩绘行云里逍遥,有喜有悲也有泪;  土语,拆卸过苍穹,潜入过湖海,有自豪有失落,也有深深的迷惑。  这就是土语。会以风蚀
期刊
暮春的早晨,三十六岁的德格松扎静静地坐在宾馆的向阳一隅,高原的阳光透过窗棂,瀑布般地倾泻在他身上,这使得端坐在阳光中的他,有了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宛如来自另一个世界。德格松扎黝黑的脸上始终挂着浅浅的笑,他歪着头专注地听着我和达英的交谈,虽然对于交谈的内容,他大多听不明白。  达英是我的朋友,他是杂多县著名的文化学者,对《格萨尔王史诗》有着属于自己的心得。  这是一部有着浓郁传奇色彩史诗巨著,它是世
期刊
乡土  千丝万缕的天籁地鸣,滋润着我的河湟大地,回响在更替的四季。  五月,婆娑的绿柳在沿河尽情吐故纳新。箭手们起了个大早,操箭的声响宛如深冬的西北风嗖嗖作响,只是在牵强附会寻找民族仅存的一点记忆。  我十分理解乡间这仅存的绝响。  收羊皮的回族和东乡人无孔不入,摩托车来来往往,在洞开的门户里出出进进,比走城里的马路还要自由,不知不觉把村里的旱场潜移默化成了简陋的市场。忘记了夕阳落下时的悲壮,忘记
期刊
仅仅是一块石头吗?  “我把黄河给你。”陈直起身,把手上的一块石头给我。  他说话的当下,我们正顶着烈日在黄河滩上拣黄河石。  我吓了一跳。他的口气好大。好像黄河是他的,从渺远洪荒的太古奔腾至今的黄河是他的。可他这么慷慨大方地就把黄河给了我。  当然,他所说的黄河其实是一块像黄河的石头。但是,我却相信,它是黄河。因为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从160万年前它就随黄河一路走来,然后一直安静地守在这片黄河
期刊
那年初春,全家从达拉特旗的三座茅庵村搬迁到了树林召镇。娘给八岁的我做了一件三面新的碎花花棉袄,自然棉袄面子是新的,里子也是新的,棉花更是新的,摸上去,心里也是感到极致的绵软。娘把这件棉袄藏在柜底,准备等我落户树林召镇成为学校新生的应急礼物送给我,可就在搬迁那天丢了。我站在疾驰的大解放车后槽被冷风刮得脸生疼,便拿出那件紫色花棉袄披在头顶遮挡冷寒,什么时候丢了居然不知。娘没有过分的责怨,只是轻描淡写地
期刊
现在,请听我说一说额尔齐斯河,以及河畔的小黑鸟吧。  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在冷湖路一家名为“青花廊”的茶艺里,归来的吐蕃特友人打开手机,为我们放一曲哈萨克民歌。右侧的木格窗上,透进淡淡的天光,烛光熹微如豆,如闪烁不定的眼神,和着乐声微微眨动。  它说——  额尔齐斯河  旁边有一道深深的山坳  深深的山坳  一匹小马驮着缰绳  无助地在奔跑  小黑鸟  孤独地落在大树枝头大树枝头  歌唱在旷野有谁
期刊
平时,家里只有婆婆一个人,孙子在县中学上学,周末才回来。  虽然只有一个人,她却管理着一个大院子、十二间房屋、七十多盆花卉、一只棕狗、两只花猫,还有花椒树、杏树、李子树,还有院子中间的花园,南墙边的花草,还有院子四周的菜地,还有……每天出出进进,忙得不亦乐乎。  她极爱收藏东西。刚用罢的胶带,再用时,发现她已锁进抽屉。我给她买的炕单、门帘、枕巾、被罩、衣服等等,我一走她立马收进箱子,再舍不得用。听
期刊
苍翠的古柏是鸟儿的天堂,在日落后的黄昏,成群成群的麻雀吵吵嚷嚷地飞向翠柏间,眼前就是一幅众鸟归巢的图画;它们中胆儿大的,也偶尔落脚于教室门口,偷觑一眼知识殿堂的风景。古老的杉木承载着斑驳的记忆,时光将深深浅浅的苔痕遍布了它们的躯干。  这是会泽的城南。这是一个情意深重的地方,会让人刹那间跌进怀旧的空间里,蒸腾一种古朴的气氛。而每天都生活在风景中的会泽人,竟然不自知。  那些掩映在葱茏的古木间的红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