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建设之管见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87675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普遍追求办学内涵的今天,特色学校建设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景象,这让人喜忧参半,喜在找准了提升办学内涵的方向;忧在对特色建设的理解、路径、目标等上的偏差。在此笔者将自己的实践拙见付诸以文。
  一、切准特色学校建设之要义
  办出具有独特色彩和风格的学校是每个校长梦寐以求的,然而要梦想成真就务必在梦醒时分弄清特色学校建设之要义!作为一线的探索者可以去思考一些现象:给狼披上一张羊皮是否就是羊了?让一个文盲戴上眼镜是不是就有文化?一个流氓穿上品牌服装就有素质了吗?如此等等答案是否定的。无可厚非的是尽管我们都在育人,可由于校际间育人的路径、方法、手段、条件等迥然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这种不同的本质区别在于作为学校主体的人所呈现出来的独特色彩和风格,彰显出个性化办学,进而就成了特色学校。所以说特色学校虽有外在的标志,但决不是靠风格迥异的美丽建筑、漂亮校园、满园密植与众不同的表象文化能替代得了的。而是集人、事、物于一体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品质——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特色学校应该有两张皮,一张是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统领性文化;一张是在这种文化下的适合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教育。
  二、把握特色学校建设之要诀
  1:理清关系走好每一步。特色学校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的建设要求来看,需要通过精心培植才能慢慢形成。我们知道决定一个企业命运的关键往往不是项目本身,而取决于能不能出好的产品,并形成以产品为载体富有生命力的品牌文化。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也是如此,决不是有了特色项目就能够成为特色学校,因校制宜选择适合校情的项目是做成学校特色的基础,然后用科学的方法、教育的思想、文化的理念去经营它,才能成就一所经久不衰的特色学校,不然,那所谓的特色永远只能是附着在外的一种不同颜色而已,终将暗然失色。
  2:需要有坚持的品质。“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告诫人们一切成功万乎于坚持二字,否则与唾手可得将失之交臂。同样要想培育出一所特色学校,坚持是最重要的品质。那么如何去坚持呢?笔者认为不变为首要!我们一旦看准了定下来去做就应该义无反顾、死心塌地,有种任凭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的坚持力和我行我素的自信心,即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也不朝三暮四,轻言放弃或重来,养成以不变应万变的内敛功力。切忌那种校长变特色变,结果是人变事变样样变,什么特色也没有。其次是静心。心静理乱麻,宁静则致远。特色学校的建设既不是要我们去搞另类的教育,更不是要盲目追风弄潮,为特色而特色,而是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遵循育人规律,另辟蹊径,殊途同归。再次就是去功利化。教育人其本身就肩负着责任和担当,怀有“棒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和教育追求才能铸就特色学校。那种为了一已之名利,采取粉墨登场、昙花一现等急功近利式的做法只会是劳民伤财,无为地消耗了教育资源,使学校成为一支“塑料花”,为后人留下垢病。 不变、静心、去功利既是一种耐力的比拼,又是一种自信、一份责任的担当。
  3:秉持文化传承与创新。树高千尺源于根,万丈高楼在于基。文化是人类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根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繁衍的生命符号;文化也是一所学校固有的特质,是特色学校的标志性核心符号,这种符号既是一种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品质招牌,又是一种对人成长具有最广泛、最深入、最持久滋养力的营养。就文化传承来说离不开独辟蹊径的谋略、和衷共济的经营、持之以恒的耐力、更离不开“选材、成形、成品”的加工过程。就选材而言可以立足于多个层面去思考:如国家层面的京剧、武术、象棋、国学等;民族层面的习惯、风情、技艺等;区域层面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地方文化等等。至于文化创新务必以传承为基础,因为我们所传承给后人的是一种厚重的记忆性文化,失去它一切都会显得肤浅、稚嫩而缺乏感性和源头,因而创新应该置于体验式的实践型课堂之中,决不是在书本上找记忆,或是重复地教学来获得重新的堆砌。
  4:要敢于舍得。常言道:有舍才有得。学校在承载多样性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核心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将难以体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特色办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文化整合进行一题多作,那种多题多作,敝帚自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会收效甚微。即使是在办学资源充沛的学校也不宜多项目全面开花,要善于通过甄别、筛选来舍末逐本,先把长腿做长做粗,真正形成具有内涵的一校一特再去探索一校多特。那么究竟应该舍弃什么呢?生活中我们要让树木成材就该舍得截去主杆多余的枝条,那样便于它长粗大,同理建特色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避其所短,找准切入点和生长点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以彰显其生命力。
  5:做好七道加法题。一路走来笔者深感特色学校建设的宗旨在育人,无论怎样的特色学校做好七道加法题也许是必由之路。“普及+提高”:这是义务教育的使然。我们从事的是讲究普及率、合格率的办学;是让每个学生的技能、兴趣、习惯等都得到提高的教育,其基本要求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等特性因材施教,允许特长发展。“制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体验、实践、身教等活动的开展才能确保育人的生动、鲜活、有效,而制度又是这种活动育人的重要保障。“精神+文化”:优秀的文化产生出高尚的精神,给人带来信仰;崇高精神又能助长积极的文化,使人生活在充满理想的现实之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项目+基地”:要发挥项目的育人作用就得提供学生实践的场所,让每个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嘴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育人+育材”:基础教育肩负的是育好人,为每个人将来成材奠定基础,这也是特色建设所追寻的更不能例外。“课程+课题”:成功的特色学校离不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引领性的课题研究,如果说校本课程是特色生长的土壤,那么课题引领就是养分和方向。“成果+成长”: 衡量特色学校建设成功与否的不是证书、奖状、牌子,而是能否让一切的学生最大限度地享受到适合的教育并获得健康地成长,而那些物质性的东西只能成为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佐证品。   三、避免特色学校建设之弯路
  要让特色学校建设成为百花齐放的育人景象,有效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使我们的学校呈现多元的生态,就该避免五大建设弯路。
  1、趋向标签化。在选择建设项目时校长任凭一家之见、个人之长随意嫁接空降项目,忽略了地方优势资源、师资素质、师生兴趣、固有的文化基础等重要条件,一厢情愿地另起炉灶进行无土栽培,然后贴上标签,这样的做法只会是空中楼阁,走向夭折。应该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全体参与为动力,适合校情和学生为根本,从梦想以贴牌替代品牌中走出来。
  2、趋向功利化。学校的一切建设都是为了育人,因此育人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如果我们一味地热衷于成名而乐此不疲地组织学生去参加赛事,以牺牲少数学生的学业为学校赢得证书、奖状、牌子,把学生变成为校长、为学校获取名利的工具,置特色学校建设的使命和一个教育人应有的担当于不顾,本末倒置、功德至上,事必误入教育的歧途。
  3、趋向包装化。慢生、浸润出来的文化经久深厚,它的根基长在师生的自觉行为之中,能活生生地展示在你的面前。采取在校园内到处树橱窗、立标牌、挂名言警句、贴名人画像、诗经、词赋、规范等方式来显示满园文化往往会弄巧成拙,成为“四不象”。从“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艺术性、化人性的角度出发,运用画龙点睛之笔引人驻足,留给墙壁呼吸的空间、讲究显形文化的张力、渗透性,释放出此地无声胜有声的自然感召力。
  4、趋向专业化。我们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重在培养学生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不是培养定性的专业性人才。特色学校建设讲究的是在遵从普及性原则的基础上面向人的全面发展,那种背离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目标,拔苗助长过度地进行专业水平的教育,带来的是贻害大方,祸患无穷。
  5、远离乡土化。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今天农村学校以惊人的速度被城市化,原先充斥在乡村校园里孩子身上独有的那种“野性、纯朴、天真烂漫、泥土的芳香……”已很难寻觅,这种倾向警示我们去思考一连串责无旁贷的问题:农村学校的乡土味该不该丢?如果哪一天当我们走进每所乡村学校的时候感受不到一点的乡土气息,你是否会觉得我们的学校缺失了点什么?当我们在改造学校时由于盲从城市那一套而顾此失彼,抹去本色,刨去天籁之音的土壤时,是否意识到把根留住的弥足珍贵?……物质可以成为外在的富有,可文化的缺失将是致病的根源,甚至是无法挽回的!利用好乡土资源来追寻原泽原味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守住每个学生纯洁而宁静的心灵才是智慧者的真知灼见和博大的教育情怀。
  特色学校建设避免走弯路也要掌握要诀,使特色学校建设趋向标签化、功利化、包装化、专业化和远离乡土化。始终秉承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又要敢于创新,理清思路走好每一步,建设高品质的特色学校。
其他文献
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大到足以写出一部甚至多部专著。我这里只想试图解答“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但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答另一个难题一“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西方?我认为,只有解答了“李约瑟难题”才能真正找到解开“钱学森之问”的钥匙。本文试图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什么是儒家思想?二、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在中国?三、儒家
期刊
学校秉承“爱港爱生,激发教育活力,教师快乐工作;厚德载物,力图成效卓越,学生全面成长”的学校精神,相约东港,成就梦想,积极构建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一、全面完成目标  (一)相约东港,成就梦想。根据校情,制定各类切实可行的规划和计划。召开首届教代会,完善和通过各类方案和实施方案。并根据区局要求和工作实际,适时修改推进计划目标实施。依据师资和生源状况开发校本课程。我校的涂鸦社团也因其丰厚的校本研发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校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不断探索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长期性、实效性,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诚信、感恩、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指南,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我校着重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以主题活动为重点,全面提升师生文明素质。  (一)以德为本,以心为本,建设高素
期刊
开学以来,曹庙中学的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泗洪县委书记徐德同志的《全力打赢教育三年振兴中盘攻坚战》的讲话精神和县长徐勤忠同志的《全力夺取教育三年振兴中盘攻坚新胜利》的讲话稿以及教育局长张涛涛同志的《点燃教育激情》的会议精神。我们认真学习,广泛探讨,深入思考,因地制宜,长远规划,科学落实,体会深刻,总结三条,阐述如下:  强化责任,点燃教干的服务激情  众所周知,教干是学校教师或学生的先锋人物,是师生
期刊
从学生的发展来说,一个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主生疑;掌握了探究质疑,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启思解疑,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切实领会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以趣激疑,以思激学。为此,我校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应用“四步疑趣”教学法,即:自主生疑、探究质疑、启思解疑、拓展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创设问题情境—自主生疑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南宋哲
期刊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在多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而不是静静听讲或背条条,或做少数优生表演的旁观者。对学生听话能力的养成也提出了整体推进、反复实践、长期积累、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很显然,这强调了听话要认真、耐心、专注。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听话主动性,学会听话的技巧,把外界的信息输入大脑,并有效地进行分类加工,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听话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以下从几个方面
期刊
“搞职业教育是真辛苦,我每天都在思考各种各样的‘如何’命题,尤其是学校的内涵建设来不得半点马虎”,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张建林的语气中透露着些许无奈。时至今日,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在他的手上已经渐成气候,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成为当务之急。  健康教育化戾气  “社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人才,但无一例外都需要健康、阳光、自信的人才”,认识到这一点,张建林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健康教育”。教师在
期刊
我们国家现在大多数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因此,出现了很多对孩子娇生惯养的现象。由于娇生惯养,孩子容易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从而影响他们成人成才。这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忧患。特别要指出的是,目前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在初中三年级的后期放弃了对他们管理和教育,因此,使这问题变的更加突出。这不仅是一般的家庭问题,而且俨然成了一大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学校提出“改造一个后进生比抓一个尖子生更有意义”的口号。我们坚
期刊
走上教育岗位,至今已走过了30多个春秋。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现在的学校领导,他始终怀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坚定信念,执着地坚守在教育这片沃土之上,默默耕耘,矢志不渝。  历经磨练,教育沃土展风采  1978年8月,他高中毕业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被分配到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二分场中学任物理教师并担任班主任,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物理专业深造。1992年,他任七星农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健康教育作为课程领域之一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3岁至6岁的幼儿处于人的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机构的良好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家庭中对幼儿知识经验积累学习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幼儿户外锻炼的机会却非常的缺乏,再加上社会的迅猛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