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创新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施分类高考和高校转型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大连科技学院为例,基于“分类高考改革背景下民办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改革研究”项目,从EGP和ESP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两个方面,浅议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创新。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研究背景
  当前大学英语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这门课建设成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接受高质量、多样化大学英语知识的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教育部关于分类高考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大连科技学院获批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这两大背景,“分类高考改革背景下民办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改革研究”课题组积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趋势,以及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深入调研,制订符合我校发展定位的大学英语改革方案,即“EGP+ESP”教学模式,依据此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评价机制。该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EGP和ESP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二、EGP和ESP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英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大学生不再满足于应试学习,更渴望通过外语了解世界。在调研阶段,笔者走访了大连市多家企业。企业人事部门表示,对毕业生英语技能的要求多集中于语言的应用能力。此外,在校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多数学生希望语言能够成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的助推器。
  为了实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供需平衡,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供符合学生职业愿景的大学英语课程,该课题打破了以往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通过分析各类型课程的逻辑关系和特点,将通识英语课程(EGP)和专业英语选修课程(ESP)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按照新型课程体系,全部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年级,该阶段的目标是承接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开设通识英语必修课(EGP),即大学英语读写、大学英语听说。基于入学摸底考试成绩,采取分层次教学,并选用符合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教材,强化学生的语言基础。第二阶段为二年级,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满足学习者运用英语学习一般学科知识,开设专业英语选修课(ESP),大致分为四个模块。专业模块为会计英语、IT英语、物流英语;交际模块为情境交际视听说、英语时文选读、英语应用文写作;学术模块为英语议论文写作、英语议论文阅读;应试模块为四六级考试指导。
  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长期以来,以期末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占据学业评价体系的主流,但是這种“一刀切”的形式无法对学生的学业表现给出有针对性的反馈,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新的教学模式,本课题提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业评价体系。
  在教学改革计划中,学校明确给予了指导意见,要建立“多种形式、全面考核、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毫无疑问,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动态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教师全面监控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状况。按照新的考核形式,学生的总评成绩(100%)由平时成绩(50%)和期末考试(50%)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进一步细化为口语、听力、翻译、写作、阅读、词汇、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通过细化考核机制,学生的每一项成绩有分可依,实现了考试的公平性。学生月月有测试,日日有反馈,避免了“后高中”时期学习热情下降的问题,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对于教师而言,新的考核机制有助于全面监督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状况,通过批改作业和阶段性测试,能够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从而调整授课进度和授课内容。
  四、结语
  总之,多元化的授课内容和动态的考评机制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公平的教学机制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激发。相应地,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愿意用更多的精力深耕教学。师生双方互相助力,共同进步,能够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
  参考文献:
  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国家对思政课教育日益重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亟待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以案例教学法为切入点,主要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修课应用的现状及原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修课教学中的路径。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院校;思修课;路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作为大学生的基础思政课,承担着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法作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州师范学院公共体育学生体育选项课选课动机、选课状况、师资力量情况以及课程满意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并对此提出完善体育选项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公共体育;体育选项课;态度  一、引言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各样的体育选项课充分调动了高校师生的积极性,促使高校体育教学充满生气和活力。但近年来,大学生参与体育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慕课嵌入课程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以“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慕课嵌入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初步探析。笔者首先分析“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矛盾,认为通过慕课嵌入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解决这些矛盾。并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较好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慕课;嵌入式教学;证券投资
期刊
摘 要: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家庭作为个体成长最先接触到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个体性格的养成,也影响着个体的人际关系。本研究从家庭教养方式的角度,探讨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人际关系  一、概述  1.家庭教养方式。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许多研究证明,在所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中
期刊
摘 要:本文尝试以高校民族学本科专业所开设的民族志类课程为例,简要总结了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探讨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民族学;民族志;高校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符合高校扩招的政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趋势,但却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纷纷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以便学生进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从学校、企业、学生等方面,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高校开始重视实践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为了契合行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摘 要:威海市有三所985高校,但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威海市的转化率偏低。本文首先概述了全国包括威海市科研成果转化政策、举措及成果转化量等,然后分析威海市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威海市;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策研究  一、科研成果转化现状  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受理了超过52万件的专利申请,美国为50万件,日本34万件。中国继2010年超过日本后
期刊
摘要:职业类社团是近些年伴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内兴起的一种新的大学生组织。本文基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探讨职业类社团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同时,以推进大学生就业为目的,加强职业类社团活动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职业类社团;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一、职业类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功能  20世纪初,蔡元培、黄炎培等人倡导并发展了职业教育。但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真正起步是近几年的事情。职业类
期刊
摘要: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及效果。本文对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生与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以了解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认知,为后期探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做准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调研  对于职业素养,学界进行界定时认为是立体式的,即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多维度概念。如许亚琼、徐国庆将职业素养定义为:包括职业道德素养、敬业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制度建设是关键,学科建设是核心,文化建设是灵魂。本文结合中英学院实际情况,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并从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一、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人才界定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中英合作办学模式使学院的办学融合了中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