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尝试以高校民族学本科专业所开设的民族志类课程为例,简要总结了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探讨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民族学;民族志;高校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符合高校扩招的政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趋势,但却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以及独立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探索高校自主学习模式的要求:“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同时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小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见,高校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已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民族志类课程是指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和民族志导论三门课程,这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所规定的民族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高校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建立在对自主学习这一理念和方式的理解与应用之上。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学习方式和理念,是与教师主导的他主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西方教育界关于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当时苏格拉底所提出的“产婆术”理论,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提出学生和教师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共同寻求正确答案。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界提出了大量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包括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管理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等。有学者将自主学习的内涵总结为三个方面,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教育目标、一种教学方法和一种综合教育体系。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学者开始对自主学习展开系统研究,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对比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接受式教育模式,系统阐述了在我国推广自主学习理论和方法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并尝试用自主学习理念指导国内的教育实践。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自主学习问题被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国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日益深入,尤其是在中小学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和高校体育类和思政类课程的自主学习研究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并且涌现出了一批关于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案例。上述中外研究成果,都是我们探讨高校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构建民族学专业民族志课程自主学习模式的思考
  自主学习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自主学习各环节的设计、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以及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与考核三个方面。下文将结合民族志类课程的具体情况,分别探讨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具体方法与举措。
  1.自主学习的设计
  自主学习的设计,是整个自主学习模式建立的基础,也是自主学习后续实施的纲领和依据。由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自主学习的设计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主学习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根据课程的性质、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具体且可行的教学目标。如中国民族志课程一般为民族学专业本科生在大一时需要学习的课程,学生的知识储备较为丰富,因此中国民族志课程的自主学习目标和对学生自主性的要求可以设置得高一些。而对于世界民族志课程,学生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认识相对较少,所以世界民族志和中国民族志的课程目标设计绝不能雷同,需要分别进行设计。另外,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尤其是针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可以考虑设置分级式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第二,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资料性较强的课程,如世界民族志和中国民族志,可以采取学生确定主题、课下查阅资料、课堂进行分享等方法设计教学环节。而针对研究性导向课程,如民族志导论,则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方法和理论指导,可以采取经典民族志导读分析和田野调查设计与实践等方式开展教学。
  第三,设计详尽的教学组织方案。在正式开课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认真考虑各教学环节,制订详尽的教学组织方案,完善课程教学文档,如教學大纲、教学进度计划、考核方式与成绩比例、课程评价体系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师讲授理论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时比例,还需要考虑学校和学院在硬件和软件设备上的保障度。
  2.自主学习的实施
  自主学习不同于完全的自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失去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和调节作用。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监督者。
  首先,自主学习的组织。有别于教师主导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教师首先需要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计划等向学生予以说明,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主学习理论,学生自我负责管理学习。要做到这点,要求学生对学习要有清楚的认识,能够系统地了解学习的目的、意义、内容与价值,真正做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创建积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情绪安全感,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之间要建立彼此尊重、彼此接纳的良性关系。如在中国民族志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第一节上课时身穿民族服饰,并进行展示和介绍。这既是对该课程基本性质和内容的直观展示,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建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自主学习的引导。虽然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导,但也要适当发挥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民族志课程的特点,可采用的具体方法包括:(1)读书报告。民族志导论中的理论部分单纯依靠教师进行讲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以民族志的理论发展为线,首先要求学生阅读经典民族志,撰写读书报告或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读书心得,之后再进行理论介绍,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分组学习。在世界民族志和中国民族志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分组学习的形式,安排学生在课下围绕各个民族进行阅读、整理资料,在课上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分组学习既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资料查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实地或模拟调查练习。对于民族志导论中的方法部分,在介绍民族志田野调查方法和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民族志实地调查,也可以进行课堂模拟调查,师生之间也可以分享田野调查的经验,这些都是自主学习引导的有效手段。
  3.自主学习的评价
  传统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采取的是教师单向性权威评价的方式,无论是平时、期中还是期末的评定,都是以成绩为最终呈现形式。而评价标准完全由教师确定并执行,学生无权参与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过程。自主学习理论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评价,学习的最终效果由学生判定。在现阶段的民族志课程教学中,完全由学生进行评价恐怕很难实行,但是也可以进行一些有效的尝试,以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1)丰富课程评价方式。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打破以纸质作业、试卷等为主的评价方式,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评价。比如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可以采取知识竞赛的方式开展评价,民族志导论可以以读书报告、田野调查设计与实践以及文本民族志作为评价依据。(2)引入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要求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中来,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对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3)不以知识的背诵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按照传统考核评价体制,民族学专业的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背诵和记忆情况,只有论述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自主学习模式中,不能将对基础知识的背诵和记忆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而应该看到学生的学习不只是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能力的获得,尤其是终身学习能力的获得。因此,在民族志类课程中,可以减少期末考试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比例,提高课堂发言、读书报告、资料阅读等方面的比重,而且可以考虑以评语而非分数的方式评价最终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构建真正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改革之外,还需要整個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各项制度的保障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对于民族学这样的传统社会科学,更需要有打破传统、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的勇气和魄力。
  参考文献:
  [1]陈坤华.构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体系的探索.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刘根平,刘道溶.目前国外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动态[J].外国教育研究,1990(2).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任京民,刘兆宇.试论自主学习的高校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6(1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已经认识到数学建模活动对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并且已经开展了相应的数学建模活动,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总体上适合高职高专数学建模活动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仍然较少,绝大多数教材是针对本科院校学生编写的。我校数学建模课程的教材就是选用本科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严重制约了我校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学建模;教材
期刊
摘 要:以吴文化为代表的江南地区是古代文人的精神故乡。把吴文化融入职校语文教学中,就是一种教学创新。职业学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服务地方、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职业学校的语文学科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职校学生可以从语文教学中汲取文化知识,培养审美情趣,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本文从苏州地区职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关键词:吴文化;高职教育;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探索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创新基层组织生活模式,拓展党建工作新途径,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党建工作  一、微信公众平台介绍  微信具备随时、随地、随身和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个人和组织通过平台可以实现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航空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航空服务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当正确认识航空服务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用人要求,进一步调整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以便公平公正地衡量專业学生职业素养,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教育学生,使之逐渐成为优秀的航空服务人才。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了如何确立高职类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  关键词: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高职  高职航空
期刊
摘 要:将互联网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是现阶段英语教学的趋势。目前,互联网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更多是通过移动设备实现的。本文分析了移动设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原因,并就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充分发挥移动设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学;移动设备  一、概述  针对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对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取得良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翻转课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方向,即在分析教师和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双适应性的基础上,通过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将翻转课堂的效益最大化。最后,给出了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地方高校  在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翻转课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较少涉及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  一、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及分析  随着翻转课堂在高
期刊
摘 要:目前,国家对思政课教育日益重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亟待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以案例教学法为切入点,主要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修课应用的现状及原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修课教学中的路径。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院校;思修课;路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作为大学生的基础思政课,承担着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法作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州师范学院公共体育学生体育选项课选课动机、选课状况、师资力量情况以及课程满意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并对此提出完善体育选项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公共体育;体育选项课;态度  一、引言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各样的体育选项课充分调动了高校师生的积极性,促使高校体育教学充满生气和活力。但近年来,大学生参与体育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慕课嵌入课程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以“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慕课嵌入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初步探析。笔者首先分析“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矛盾,认为通过慕课嵌入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解决这些矛盾。并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较好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慕课;嵌入式教学;证券投资
期刊
摘 要: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家庭作为个体成长最先接触到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个体性格的养成,也影响着个体的人际关系。本研究从家庭教养方式的角度,探讨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人际关系  一、概述  1.家庭教养方式。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许多研究证明,在所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