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可见,高中语文教学急需改革与调整。我国的文化常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的意义,并探讨了高中语文文化常识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常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045
引言
高中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人文素养与道德修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因而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作为四个核心素养之一,近些年的高考题中也有了考査文化常识的新题型。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势在必行,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的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曲解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本着功利性的原则,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如对字词、修辞及答题技巧的掌握等,却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内涵,导致语文教学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通过渗透文化常识,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人文性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文化素养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词汇,也是现代高素质公民的必备品质。文化素养不是简单地衡量你读了多少本书,而是反映一个人身上的整体气质,包括对文化的理解、对文化的包容、对文化的热爱。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前沿阵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新“占领”这一片高地,夺取制高点,真正地让语文这门课程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并且语文教材中也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这可以对学生产生替移默化的影响。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与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但是如今我国文化常识的传播与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西方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导致文化常识正在面临断链的困境。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常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高中语文教材编排得十分合理,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所选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涉及文化常识的篇章不够重视,没有挖掘其内涵与底蕴。因此,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教材。高中人教版教材蕴含的文化常识就十分丰富。第一,伦理道德文化。伦理道徳文化是中国文化常识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构成中华儿女精神品格的依据。比如,近代形成的民主科学精神在《论语》《孟子》中都可以找到依据;《劝学》和《师说》体现了“尊师重道”的传统思想美德;《陈情表》一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孝道文化。第二,历史哲学文化。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中出现了许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文学作品。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杜甫、屈原、陆游等历史人物,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三,乡土民俗文化。费孝通曾说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民俗文化是我国文化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现在还在延续和发展。如近代作家鲁迅、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就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乡土民情和风俗习惯。
(二)借助媒体渗透文化常识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与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度融合,并且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活力,増添了许多色彩,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效果的重要法宝。文化常识的形式和内涵都十分丰富,仅依靠简单的文字描述很难呈现出这些多彩的文化,尤其是在涉及一些包含物质载体的传统文化时,口头描述只会增添学生的疑惑。教师借助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呈现出直观、形象、生动的内容,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深入了解,同时通过连接互联网还能够随时随地地拓展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蜀道难》一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渗透文化常识。蜀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钟灵統秀之地,自古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梳理了“蜀地”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观看四川的地形图,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中李白的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思乡”的诗文。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中国自古是一个“家国同构”的国家,并且也了解了古代的交通工具及出行方式。放眼现在,我们坐高铁和飞机就能很快地回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与文化常识有关的电视栏目,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常识。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地局限于课堂教学,没有组织过丰富的课外活动。这种行为一方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能使学生对文化常识产生更多的理解。语文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在课堂中进行的,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要勇于担当、努力探索,开发语文课外学习的方式与途径,为学生提供文化常识学习的机会。例如,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古典诗文的朗诵比赛,如朗读《弟子规》《论语》《诗经》《史记》《离骚》等作品,不仅发展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师可以在特定的节日组织相应的活动,如在重阳节组织学生一起探访老人,为他们送去关怀与温暖。此外,教师还可使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和纪念馆参观、学习,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如让学生寻访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从而使学生亲近乡土文化,増进对自己文化的了解。
结论
总而言之,文化常识是中国文化的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语文是渗透文化常识的一个重要平台。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并且能够真正地将文化常识的渗透付诸实践,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代蔚. 高中古诗词教学材料的选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秦芳媛.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9.
[3]赵红波. 乌海市第六中学高中文言文教學情况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常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045
引言
高中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人文素养与道德修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因而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作为四个核心素养之一,近些年的高考题中也有了考査文化常识的新题型。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势在必行,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的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曲解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本着功利性的原则,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如对字词、修辞及答题技巧的掌握等,却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内涵,导致语文教学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通过渗透文化常识,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人文性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文化素养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词汇,也是现代高素质公民的必备品质。文化素养不是简单地衡量你读了多少本书,而是反映一个人身上的整体气质,包括对文化的理解、对文化的包容、对文化的热爱。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前沿阵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新“占领”这一片高地,夺取制高点,真正地让语文这门课程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并且语文教材中也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这可以对学生产生替移默化的影响。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与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但是如今我国文化常识的传播与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西方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导致文化常识正在面临断链的困境。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常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高中语文教材编排得十分合理,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所选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涉及文化常识的篇章不够重视,没有挖掘其内涵与底蕴。因此,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教材。高中人教版教材蕴含的文化常识就十分丰富。第一,伦理道德文化。伦理道徳文化是中国文化常识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构成中华儿女精神品格的依据。比如,近代形成的民主科学精神在《论语》《孟子》中都可以找到依据;《劝学》和《师说》体现了“尊师重道”的传统思想美德;《陈情表》一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孝道文化。第二,历史哲学文化。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中出现了许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文学作品。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杜甫、屈原、陆游等历史人物,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三,乡土民俗文化。费孝通曾说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民俗文化是我国文化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现在还在延续和发展。如近代作家鲁迅、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就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乡土民情和风俗习惯。
(二)借助媒体渗透文化常识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与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度融合,并且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活力,増添了许多色彩,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效果的重要法宝。文化常识的形式和内涵都十分丰富,仅依靠简单的文字描述很难呈现出这些多彩的文化,尤其是在涉及一些包含物质载体的传统文化时,口头描述只会增添学生的疑惑。教师借助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呈现出直观、形象、生动的内容,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深入了解,同时通过连接互联网还能够随时随地地拓展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蜀道难》一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渗透文化常识。蜀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钟灵統秀之地,自古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梳理了“蜀地”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观看四川的地形图,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中李白的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思乡”的诗文。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中国自古是一个“家国同构”的国家,并且也了解了古代的交通工具及出行方式。放眼现在,我们坐高铁和飞机就能很快地回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与文化常识有关的电视栏目,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常识。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地局限于课堂教学,没有组织过丰富的课外活动。这种行为一方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能使学生对文化常识产生更多的理解。语文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在课堂中进行的,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要勇于担当、努力探索,开发语文课外学习的方式与途径,为学生提供文化常识学习的机会。例如,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古典诗文的朗诵比赛,如朗读《弟子规》《论语》《诗经》《史记》《离骚》等作品,不仅发展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师可以在特定的节日组织相应的活动,如在重阳节组织学生一起探访老人,为他们送去关怀与温暖。此外,教师还可使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和纪念馆参观、学习,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如让学生寻访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从而使学生亲近乡土文化,増进对自己文化的了解。
结论
总而言之,文化常识是中国文化的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语文是渗透文化常识的一个重要平台。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并且能够真正地将文化常识的渗透付诸实践,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代蔚. 高中古诗词教学材料的选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秦芳媛.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9.
[3]赵红波. 乌海市第六中学高中文言文教學情况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