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抓重点,追根溯源破难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站在学生的认知起点上,引导学生采用尝试判断、动手操作、验证应用等环节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帮助学生掌握画高的技巧。利用“自主尝试→合作探究→重构知识→结论应用”模式,促进学生正确地把握高的本质属性,了解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以学定教 三角形 特性 画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63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60~P6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
  师(出示三角形):通过课前的自学,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由教学前测可知,学生对于三角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等知识已有所了解,自学并不困难。因此,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充分讨论、互相补充,不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二、新课展开
  1.判断说理,理解意义
  思考:下面这几个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生1:①③⑤是三角形,②④不是。
  师(质疑):②④为什么不是?
  生2:②有一条边是弯的。④不是封闭图形。
  师(追问):④怎么改进一下就可以成为三角形了呢?
  生3:将两个端点相连。
  师(质疑):为什么①③⑤是三角形呢?
  生4: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辨数学”的平台,通过辨别图形是否是三角形,使学生在不同中发现相同,在辨析的过程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内化三角形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动手操作,感悟特性
  (1)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
  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要做成三角形?
  (2)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你们怎么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呢?
  生1:拉一拉三角形,拉不动。
  师:是吗?你们赶快搭一个三角形拉拉看。
  师(小结):用同样三根的小棒搭起来的三角形形状都是一样的,所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小兔子和小猴子分别围了两个篱笆,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牢固?
  生:小猴子的,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小兔子的篱笆更加牢固呢?
  (生说理由,师结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三角形“拉不动”及“唯一性”,从而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会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感受身边处处有数学。】
  3.理解定义,学习画高
  师:下面画的是三角形的高吗?为什么?
  师:图形①的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高?
  生1:不是直角,所以不是垂线。
  师:图形②的不是与底边垂直了吗?应该是高了吧?
  生2:它没有从顶点出发。
  师:BC这条底边所对的顶点是哪个点?
  生2:顶点A。
  师:图形③的呢?三角形的高要满足什么条件?
  生3:从顶点出发,到对边作一条垂线。
  师:谁能画出黑板上以BC为底的高?
  师:这位同学利用了三角板的哪一个角?他刚才是怎么摆放三角板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请画出下面三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4.追根溯源,突破难点
  师:如果让这三个三角形只剩下底和高,你们有什么发现?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很像?
  生1:它就是画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
  师:是啊,画这些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实际上就是画——点到底边的距离。这些图形除了可以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还可以是什么图形的底和高?
  生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不论是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还是梯形的高,都和画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的距离是一样的。
  师:(如右图)点A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你们会画吗?怎么画呢?
  生3:先将这条线延长,再画垂线。
  师:AD是三角形ABC哪条底边上的高?
  师:你会画以AC为底的高吗?以AB为底呢?
  师(指着BE):这条高也是哪个点到哪条边的距离?
  师:请画出下面三个三角形指定底上的高。(略)
  【设计意图:画高是本节课的难点。“判断是否是三角形的高→尝试画一个三角形的高→一题多用,沟通画高与画垂线的联系→再次画三角形指定底上的高”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层层递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明白画三角形的高其实就可以归结为画一个点到直线的距离,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为画钝角三角形的高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掌握画高的技巧,更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显学为中心
  “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生自学、尝试判断、动手操作、验证应用等环节在本节课中多次运用,采用“自主尝试→合作探究→重构知识→结论应用”的模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了“学为中心”,改变了以往教师先入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比较判别是否是三角形和是否是三角形的高,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建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新知。
  二、求联求通,沟通知识,关注数学思想
  有人说:教育就是若干年后留在学生脑海里的。那么,留下来的又是什么呢?——是学生的素养。数学素养是什么呢?——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意识、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察力及数学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数学思想中的求联思想也是本节课的灵魂所在。让每个学生准确地知道高的本质属性及画出三角形对应底上的高,及其体验三种不同三角形不同高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因此,本课从知识的源头出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高的本质属性(即点到直线的距离),引领学生经历高的形成过程,从而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三、授人予渔,循序渐进,渗透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学会一种方法比解决一道题重要得多。本节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探究出画高的正确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也许一节课体现不了多大的价值,但是,通过这节课,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方法和能力。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下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的两类习题(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为例,介绍一种指导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一填、二标”法。  例1: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份有多少千克?  学生读懂题后,指导学生填空:( )的(一)是( )。学生很容易填出:(体重)的(4/5)是(水分)。此时,学生已完成了第一步
[摘 要]“他心想象”能力是指能跨越年龄和性别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教师利用班组串换机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形成“学生与父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他心想象”能力,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关键词]他心想象;班际互访;教学实践;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55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的内在关联,把握知识内容和学情的有效联结,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把握内容 数学理解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32  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有这样一道例题:“一盘草莓(6个)平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得这盘草莓的几分之几?”学生给出的答案不
[摘 要]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能够充分揭示问题的本质,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经历充分探索规律的过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画图、计算、验证、分类归纳,抽象概括出研究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揭示钉子板上多边形蕴含的秘密,对规律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入、完善。  [关键词]直观感知 几何直观 数学规律 抽象概括 合作探究  [中图
[摘 要] “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使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作图作为一项重要数学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和发展。在“画角”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分类指导,让学生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相结合进行作图,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作图经验。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画角;作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学好百分数对学生今后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教学时应从生活入手,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感知百分数,在对比建构中深化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  [关键词]百分数 感知 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26  “百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
[摘 要]学生的错例千千万,研究学生的错例有利于教学的改进。以五年级“小数除法”单元中学生的一个错例为例,在分析错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从而提出系统策划、主动建模、方法指导的教学改进策略。  [关键词]错例;除法意义;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04-02  一提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师脑海中肯定就会闪出一个
[摘 要]真学课堂就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堂。以“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为例,从拓宽数学思维、共创真学课堂的角度,让学生在自主创造中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在观察比较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在“真学课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用字母表示数;数学思维;真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運用“分类思想”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是用一种数学思想来指导具体的课堂走向,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的根据是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教学难点,以及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本质。教师让学生先通过图示式分类展现真实想法,再让学生结合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名称由来,以及分数的除法意义来理解分类的依据,然后在运用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内在联系的练习中深化知识,最终实现对真分数与假分数概念的过程性理解。  [关键词]分类
[摘 要]学生自身的学情是他们认知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只有在了解学情的情况下进行备课,才能使课堂顺畅且有效。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的学情,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通过感知角、比划角、画角,抽象出角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学情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24-01  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