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感知 突破难点 对比建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l521fn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好百分数对学生今后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教学时应从生活入手,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感知百分数,在对比建构中深化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
  [关键词]百分数 感知 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26
  “百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师就要从生活入手,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感知、对比建构,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直观呈现,开门见山,感受生活中的百分数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对百分数并不陌生,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采取直接呈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百分数。这样不仅可以轻松解决百分数读写的问题,而且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师(投影出示100%和15%):同学们,这两个数你们认识吗?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百分数。这两个数,你们会读吗?
  生1:第一个数读作百分之一百,第二个数读作百分之十五。
  师:谁能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百分数?
  生2:我在喝的牛奶营养成分上见过百分数。
  生3:我在衣服的标签上见过百分数。
  ……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百分数。(课件显示:居民购房贷款首付不低于30%,上海汽车销售7月份同比下降20%……)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
  上述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直接呈现百分数,然后通过列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以学定教,抽象概括,在解读中理解百分数
  在学生对百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应从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出发,以学定教,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事例说明中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师:关于百分数,你们都有哪些想了解和知道的?
  生1:我想知道学了百分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
  生2:我想知道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吗?如何互化?
  师: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投影出示)周末,学校组织去郊游,下面是各班学生的参加情况。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表格,你能不能用百分数来说明三年级“一定去”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数?(学生沉默,无人举手)
  师:那么,老师换一种说法,三年级“一定去”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几分之几?
  生3:13/20。
  师:我们知道“一定去”的人数占几分之几,那么“一定去”的人数占百分之几,你们能想出来吗?
  生4:把13/2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5倍就是65/100,也就是65%。
  师:非常好,你直接由分数推出了百分数。那么,你能用百分数的表达形式说说三年级“一定去”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之几吗?
  ……
  对初学百分数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认识、了解、会读写百分数的表面上。上述教学中,教师顺学而教,巧妙地使学生在解读过程中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三、反复感知,对比建构,在比较中感知百分数
  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师还要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在运用上的优越性,使学生在反复感知、对比建构中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投影出示:育才学校五年级午托人数占总数的1/50,二年级午托人数占总数的2/25,一年级午托人数占总数的1/10。
  师:这是某个学校学生午托人数的调查报告,下面老师把它改为百分数的形式,即“育才学校五年级午托人数为2%,二年级午托人数为4%,一年级午托人数为10%”,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你什么感觉?
  生1:我觉得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表达,一眼就可以让我们看出谁多谁少。
  师:那么,谁知道“一年级午托人数为10%”中的10%是什么意思呢?
  生2: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年级学生午托人数占总人数的10%。
  师:非常好。那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吗?
  ……
  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同一数据的不同形式对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百分数在应用上的优势,使学生明白了百分数的含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感知百分数,在对比建构中深化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进而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亲历发现知识的过程,通过实物演示,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数学实验中突破认知难点、提升学习兴趣、历练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数学实验;亲历过程;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57-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数学教学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坚持方法多样化,坚持算法优化,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以“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来谈如何从学生视角出发,在算法多样的基础上,让算法优化自然、自主地发生。  [关键词]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思维;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2-0007-02  在课堂中,尤其
[摘 要]学生数感的培养应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主要目标,但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是对运算结果的估计,这样能使看似机械枯燥的四则混合运算“活”起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关键词]数感 四则混合运算 估测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将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还有多种转换的方式。姚云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利用电子白板的克隆、旋转、平移等功能,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发挥了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效果,彰显其独特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三角形;面积;电子白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的发端,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接触代数学领域的知识。在教学前,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横向比较、纵向联系,而且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铺垫、渗透,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关键词]字母 备课 思考 符号意识 数量关系 问题情境 比较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下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的两类习题(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为例,介绍一种指导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一填、二标”法。  例1: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份有多少千克?  学生读懂题后,指导学生填空:( )的(一)是( )。学生很容易填出:(体重)的(4/5)是(水分)。此时,学生已完成了第一步
[摘 要]“他心想象”能力是指能跨越年龄和性别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教师利用班组串换机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形成“学生与父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他心想象”能力,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关键词]他心想象;班际互访;教学实践;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55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的内在关联,把握知识内容和学情的有效联结,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把握内容 数学理解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32  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有这样一道例题:“一盘草莓(6个)平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得这盘草莓的几分之几?”学生给出的答案不
[摘 要]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能够充分揭示问题的本质,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经历充分探索规律的过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画图、计算、验证、分类归纳,抽象概括出研究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揭示钉子板上多边形蕴含的秘密,对规律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入、完善。  [关键词]直观感知 几何直观 数学规律 抽象概括 合作探究  [中图
[摘 要] “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使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作图作为一项重要数学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和发展。在“画角”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分类指导,让学生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相结合进行作图,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作图经验。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画角;作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