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观念上,教师普遍接受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在课堂上也成为热点。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它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途径进行教学,并避免走入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误区。为了更好地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便应运而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性阅读;对话阅读特点;有效途径误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C42
一、语文探究式对话阅读研究背景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中,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我们必须实施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的个性化阅读方案,努力给学生个性化阅读一个平台。
二、语文探究式对话阅读的特点分析
1.开放性。研究性阅读的前提是必须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只要集中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学生可以自由地走动,相互参阅资料。
2.能动性。研究性阅读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表现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疑问,自主选择研究。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吸收发展成为主动探究。
3.整合性。传统语文教学追求“面面俱到”,以至于整篇课文被肢解。而研究性阅读教学是针对某个问题而动,它包括三个环节;信息吸收、分析归纳、成果表述,实现了多种语文能力的整合。
4.互动性。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人文学科,其最高鉴赏境界就是共鸣。研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独立研究、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必须会发生思想大碰撞。
5.超前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而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是“边学边教,学在教前”,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相对于老师的教是超前的。这种超前学习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学跟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三、探究式对话阅读现状存在的问题
1.实施的盲目性
新课程提倡探究性阅读教学,但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安排探究性阅读活动。不管是小说还是科普文,都要经历探究才算“学习”,似乎每一篇课文都试图衍生点“研究性”的东西,而不辨选文属何种类型、“研究”采取何种样式,因而“挖掘”出一些很怪模怪样的“研究课题”。同时,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探究性教学延伸价值的实现,而异化了探究性教学的本原目标。因为教学内容的移位,使得“概括观点”、“筛选信息”、“理解难句”、“体会作者科学精神”等语文教学目标旁落了,致使语文课程“不像语文”了,语文教师也成了“杂家”,而语文教材则成了“杂货铺”。
2.形式化严重
有些教师把探究性学习“嵌入”某种固定的操作程序中,只要是探究性活动都要按照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地执行,如在阅读教学中,第一阶段确立要探究的问题;第二阶段小组合作探究;最后交流探究结果。这就使原本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变得机械死板,限制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久而久之也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3.对差生的探究
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对文本的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充分关注教室中“被遗忘的角落”。那些基础较差或性格内向的,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探究性阅读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我表现,这样也就更努力地去探究问题,以使自己的表现更佳。
四、语文探究式阅读实施策略分析
1.培养认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认读就是阅读是用视觉来感知和辨识文字符号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它是最基本的活动。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的前提。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从提高认读能力入手。一般来说影响认读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文字符号的结构。(2)感知、判断的能力。(3)识字的数量。(4)阅读广度。(5)心理因素。以上所举的影响认读能力的因素中,除字形结构是客观因素外,其余都是主观因素,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
2.理解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把握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对文章主旨的认识,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能力的重要体现。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只有在认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来,才是真正的理解。不可只抓住只言片语,主观臆断,停于表面现象。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文章的文章中心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同学们把握恶劣的特点,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
3.理解语言的结构及其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了解的就是句子,他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理解句子主要是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词语的顺序、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语气、语调等来领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出词所含的意思外,汉语中词序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在表义上都有重要作用。同样的词语,排列顺序不同,就表示完全不同的意思。
(2)理解句群。句群常常是一个修辞方式的运用单位,有时则反映着一个推理过程。对句群的理解,主要是理解句群的中心语义,了解句群中句子的组合方式,认识句群在文中的章法功能。对句群含意(中心语义)的理解,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本环节。
(3)理解文章的段落。段落是文章中最大一级的语言结构,也是文章的直接组成部分,是认识文章结构的基础。
总结:阅读的个性化,是心灵处于自由状态的阅读生活,它把平凡的日子变成了流溢着幸福和意义亮色的美好时光。阅读不仅使一个人丰富情感,获得智慧,从而能沉稳地应对复杂的生活局面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还使他随着阅读视野的拓展不断给自我精神发展和人格个性升华提出更新更高要求。由此看来,个性化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客观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个性化阅读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2]郑金洲.教育碎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第一版)
[3]何晓文、程红兵.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课教材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4]彭柳.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中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性阅读;对话阅读特点;有效途径误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C42
一、语文探究式对话阅读研究背景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中,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我们必须实施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的个性化阅读方案,努力给学生个性化阅读一个平台。
二、语文探究式对话阅读的特点分析
1.开放性。研究性阅读的前提是必须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只要集中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学生可以自由地走动,相互参阅资料。
2.能动性。研究性阅读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表现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疑问,自主选择研究。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吸收发展成为主动探究。
3.整合性。传统语文教学追求“面面俱到”,以至于整篇课文被肢解。而研究性阅读教学是针对某个问题而动,它包括三个环节;信息吸收、分析归纳、成果表述,实现了多种语文能力的整合。
4.互动性。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人文学科,其最高鉴赏境界就是共鸣。研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独立研究、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必须会发生思想大碰撞。
5.超前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而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是“边学边教,学在教前”,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相对于老师的教是超前的。这种超前学习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学跟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三、探究式对话阅读现状存在的问题
1.实施的盲目性
新课程提倡探究性阅读教学,但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安排探究性阅读活动。不管是小说还是科普文,都要经历探究才算“学习”,似乎每一篇课文都试图衍生点“研究性”的东西,而不辨选文属何种类型、“研究”采取何种样式,因而“挖掘”出一些很怪模怪样的“研究课题”。同时,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探究性教学延伸价值的实现,而异化了探究性教学的本原目标。因为教学内容的移位,使得“概括观点”、“筛选信息”、“理解难句”、“体会作者科学精神”等语文教学目标旁落了,致使语文课程“不像语文”了,语文教师也成了“杂家”,而语文教材则成了“杂货铺”。
2.形式化严重
有些教师把探究性学习“嵌入”某种固定的操作程序中,只要是探究性活动都要按照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地执行,如在阅读教学中,第一阶段确立要探究的问题;第二阶段小组合作探究;最后交流探究结果。这就使原本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变得机械死板,限制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久而久之也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3.对差生的探究
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对文本的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充分关注教室中“被遗忘的角落”。那些基础较差或性格内向的,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探究性阅读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我表现,这样也就更努力地去探究问题,以使自己的表现更佳。
四、语文探究式阅读实施策略分析
1.培养认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认读就是阅读是用视觉来感知和辨识文字符号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它是最基本的活动。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的前提。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从提高认读能力入手。一般来说影响认读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文字符号的结构。(2)感知、判断的能力。(3)识字的数量。(4)阅读广度。(5)心理因素。以上所举的影响认读能力的因素中,除字形结构是客观因素外,其余都是主观因素,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
2.理解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把握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对文章主旨的认识,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能力的重要体现。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只有在认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来,才是真正的理解。不可只抓住只言片语,主观臆断,停于表面现象。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文章的文章中心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同学们把握恶劣的特点,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
3.理解语言的结构及其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了解的就是句子,他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理解句子主要是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词语的顺序、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语气、语调等来领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出词所含的意思外,汉语中词序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在表义上都有重要作用。同样的词语,排列顺序不同,就表示完全不同的意思。
(2)理解句群。句群常常是一个修辞方式的运用单位,有时则反映着一个推理过程。对句群的理解,主要是理解句群的中心语义,了解句群中句子的组合方式,认识句群在文中的章法功能。对句群含意(中心语义)的理解,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本环节。
(3)理解文章的段落。段落是文章中最大一级的语言结构,也是文章的直接组成部分,是认识文章结构的基础。
总结:阅读的个性化,是心灵处于自由状态的阅读生活,它把平凡的日子变成了流溢着幸福和意义亮色的美好时光。阅读不仅使一个人丰富情感,获得智慧,从而能沉稳地应对复杂的生活局面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还使他随着阅读视野的拓展不断给自我精神发展和人格个性升华提出更新更高要求。由此看来,个性化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客观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个性化阅读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2]郑金洲.教育碎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第一版)
[3]何晓文、程红兵.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课教材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4]彭柳.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中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