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笑川
摘要:个性是指个体身上特有的、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体轮廓。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成人以后性格的形成与幼儿期性格的培养有着相当大的联系。由于幼儿个体的、家庭的、幼儿园的因素造成了幼儿胆小怯懦的性格。为了转变幼儿胆小怯懦的性格,要通过家庭和幼儿园努力让幼儿多接触外界的事物,多认识世界,多与小朋友交往,鼓励幼儿去探索与尝试,从实践中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让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胆小;怯懦;成因;对策
目录
1.幼儿胆小怯懦的表现 3
2.幼儿胆小怯懦的成因 3
2.1幼儿自身素质对胆小怯懦的影响 3
2.1.1先天因素的影响 3
2.1.2安全需要对胆小怯懦的影响 4
2.1.3自我效能感对胆小怯懦的影响 4
2.2家庭因素对幼儿胆小怯懦个性的影响 4
2.2.2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限制过多 5
2.2.3有些幼儿生活范围很小 5
2.2.4家庭不和粗暴型的教育方式 5
3.对策 5
3.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5
3.2教师采用恰当的教育策略 6
3.3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内容 6
4.小结 7
幼儿期是个体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若在这个时期受到家庭、幼儿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小孩因缺乏自信变得胆小怯懦,虽然胆小怯懦对别人不构成威胁和伤害,但是这种性格影响着他对自己能力的怀疑,遇事不敢尝试不能自由充分地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同时也不乐意与别人交流造成孤僻性格对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一、1.幼儿胆小怯懦的表现
这些幼儿有共同的特点如:1.、性格孤僻,在班里好象根本没有胆小怯懦幼儿喜欢或喜欢跟胆小怯懦幼儿玩的人、很少与人交谈、往往是一个人蜷缩在座位上。2 、.懦弱,总是怯生生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下楼梯时,自觉地退到最后,等别的小朋友走完后,一个人慢慢地扶着栏杆下;对于教师的主动接近,胆小怯懦幼儿总是显得恐慌、紧张。3.、不反抗,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或老师错误批评时总是选择沉默,不反抗不辩解。4 、.入园后面对集体生活中不免要发生的争执、矛盾,无力处理,就干脆逃避、退缩。5、.幼儿安于现状,也不改变现状,无论其所处的环境对自己有多么不舒服,总是通过委屈自己。比如在小孩的座位前面有一个凳子挨得太近,小孩坐着不舒服,对于正常的幼儿可能就会把凳子挪开,对于怯懦的幼儿可能就无声地坐下去,不管有多么的不舒服。
2.二、幼儿胆小怯懦的成因
2.1(一)幼儿自身素质对胆小怯懦的影响
2.1.1先天因素的影响
有些幼儿天生内向不喜欢热闹,对新环境感到不适,不愿与人接触,只愿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长期下去幼儿就会自我封闭,形成严重的自卑、胆怯心理,使幼儿不敢与人接触,更不敢去参加活动,逐渐形成胆小心理和怯懦的行为。有些幼儿先天性心理承受能力弱。当看到同伴犯错误被老师不正当的体罚时自己产生了心理压力,做任何事时刻小心害怕自己也受体罚。日子长了,这种怯懦、畏缩的性格也就自然形成了。
2.1.2安全需要对胆小怯懦的影响
幼儿由于智力体力未完全发育,对付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能力弱小,所以幼儿对安全的需要显得尤为强烈。在遇到威胁时他们的内心渴望受到外界力量的保护,获得安全感,希望解除焦虑和恐惧[1]。如果由于外界某种行为引起幼儿的恐惧、焦虑,或者是一种说不出的危机感,并且没有能得到有力的帮助,那么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这类事情或情景便会产生逃避行为或忍受这种状况。若长期如此会泛化到生活当中的其它方面,造成胆小怯懦。这样不仅可能会严重影响幼儿正常的行为活动,还会影响到幼儿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造成内心孤僻。
2.1.3.自我效能感对胆小怯懦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项行为的推测和判断[2]。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幼儿比较自信,自我效能感低的幼儿比较怯懦。一个一个成功的事件使幼儿自我效能感增强而更自信。一个一个失败的事件使幼儿自我效能感降低变得比较胆小。因此当一个小孩做了一件事得不到大人的鼓励,他可能认为自己没做好不值得表扬对这件事也就没有兴趣,也不会增加自我效能感。如果做错了一件事受到父母、老师的责骂他会感到自己错了,自己怎么那么笨自然使自我效能感降低。最终导致对任何事都没有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而形成胆小怯懦的个性特点
2.2(二)家庭因素对幼儿胆小怯懦个性的影響
家庭作为人一生中最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与家庭有着紧密的联系。家庭作为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幼儿的一生都在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环境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因素有下列几方面:2.2.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幼儿在家里不听家长的话,如不好好吃饭或哭闹时,家长就用幼儿恐吓的语言来吓唬他,说“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让老虎吃了你”;还有的幼儿不睡觉,大人藏在门后学老猫叫;有的幼儿想玩泥,家长怕幼儿弄脏衣服,说“泥里有虫子咬你的手”,用这些恐吓幼儿,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安全感,而形成胆小怯懦。
2.2.2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限制过多
如到公园时去玩耍,不让幼儿去爬山恐怕摔下来,不让幼儿去湖边玩怕掉下去等等。造成幼儿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这也造成胆小怯懦。
2.2.3.有些幼儿生活范围很小
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从小由爷爷奶奶照看,很少带幼儿出去玩,接触外人也少,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地适应环境。这样的幼儿一见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闹,如果送幼儿园,遇上新环境、新老师更是胆小。 2.2.4.家庭不和粗暴型的教育方式
家庭不和粗暴型的教育方式也会使幼儿产生焦虑和恐惧由于缺少安全感导致幼儿胆小怯懦[3]。
三、3.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知幼儿胆小怯懦的形成与遗传、环境、家庭、幼儿园、个人有亲密关系。要想纠正他的这种缺点也应当从这几方面着手。
3.1(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1.1家庭结构的完整、家庭气氛的和谐都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4]
若小孩在幼儿期不与亲人在一起生活,就缺乏安全感。由于长时间的缺乏安全感,使其变得胆小、害怕、 不敢與小朋友一起玩。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3.1.2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
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父母和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的探索欲望,鼓励其认识和发现外界的新鲜事物,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权,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1.3多给予他们爱的包容
对于有胆小怯懦的幼儿,不要斥责或嘲笑他们,也不可以一味地迁就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要以亲切的态度鼓励幼儿克服这种障碍,让他们与周围环境及其同伴保持良好的接触。 如果他们表示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游戏等,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奖励、支持和帮助。
3.2(二)教师采取恰当的教育策略
3.2.1.给幼儿加倍的爱
成人的爱可以使幼儿消除自卑、肯定自己。可以把胆小怯懦幼儿在一切活动中的位置前移,无论上课、做操、游戏都尽量让胆小怯懦幼儿在教师视线直接可以找到的地方;加强与胆小怯懦幼儿的个别交流,努力地呵护他、保护他。
3.2.2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我能行”
同伴的平等对待,集体的尊重认可,是帮助怯懦儿童正确评价自己的关键[5]。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为他人服务,展示自我的机会。让胆小怯懦幼儿有信心地说“我能行”、“我也会”。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不漠视微小进步。每个人都有长处、优点,行为懦弱的幼儿也不例外。教师要创设条件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体验成功,获得自尊。
3.2.3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对于由于个性原因造成的幼儿胆怯行为,比较有效的措施是进行游戏。游戏中幼儿能增加交流的机会,并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
3.3(三)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内容
幼儿年龄幼小,心理容易出现波动,需要让幼儿们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并帮助幼儿具备基本的心理问题解决办法,实现幼儿心理问题的疏导。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幼儿园有义务为幼儿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和道理让幼儿获得心理健康,引导幼儿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和道理可以让幼儿弥补薄弱环节,扬长避短,让幼儿们能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建立自尊自信,有助于改善胆小怯懦。同时给儿童浅显地讲出压力产生的根源和压力排遣的途径,让幼儿能够进行正确的自我疏导,避免产生自责、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
4.四、小结
总之,通过家园联手,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加以引导和教育,让幼儿走出封闭的自我,消除怯懦心理,融入集体,变得勇敢坚强起来。只要我们努力创设一切条件满足他们渴望安全、尊重、信任的需求,怯懦儿童就能早日走出阴霾,拥有自己的一片晴空。
参考文献
[1] 于增艳,刘爱书. 社交退缩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的研究综述[J]. 中国特殊教育. 2012(12):88—93.
[2] 周青. 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的特征及教育对策[J]. 科技资讯. 2013(04):324—329.
[3] 龚浩然. 游戏及其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 幼儿教育. 2014(03):197—203.
[4] 柏匡峰. 幼儿课堂退缩行为原因分析——以桂林某幼儿园为例[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5(11):37—39.
[5] 吴玉玲. 矫正幼儿退缩行为初探[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16(08):186—190.
作者姓名:于笑川 单位:山东大学第三幼儿园
摘要:个性是指个体身上特有的、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体轮廓。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成人以后性格的形成与幼儿期性格的培养有着相当大的联系。由于幼儿个体的、家庭的、幼儿园的因素造成了幼儿胆小怯懦的性格。为了转变幼儿胆小怯懦的性格,要通过家庭和幼儿园努力让幼儿多接触外界的事物,多认识世界,多与小朋友交往,鼓励幼儿去探索与尝试,从实践中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让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胆小;怯懦;成因;对策
目录
1.幼儿胆小怯懦的表现 3
2.幼儿胆小怯懦的成因 3
2.1幼儿自身素质对胆小怯懦的影响 3
2.1.1先天因素的影响 3
2.1.2安全需要对胆小怯懦的影响 4
2.1.3自我效能感对胆小怯懦的影响 4
2.2家庭因素对幼儿胆小怯懦个性的影响 4
2.2.2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限制过多 5
2.2.3有些幼儿生活范围很小 5
2.2.4家庭不和粗暴型的教育方式 5
3.对策 5
3.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5
3.2教师采用恰当的教育策略 6
3.3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内容 6
4.小结 7
幼儿期是个体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若在这个时期受到家庭、幼儿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小孩因缺乏自信变得胆小怯懦,虽然胆小怯懦对别人不构成威胁和伤害,但是这种性格影响着他对自己能力的怀疑,遇事不敢尝试不能自由充分地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同时也不乐意与别人交流造成孤僻性格对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一、1.幼儿胆小怯懦的表现
这些幼儿有共同的特点如:1.、性格孤僻,在班里好象根本没有胆小怯懦幼儿喜欢或喜欢跟胆小怯懦幼儿玩的人、很少与人交谈、往往是一个人蜷缩在座位上。2 、.懦弱,总是怯生生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下楼梯时,自觉地退到最后,等别的小朋友走完后,一个人慢慢地扶着栏杆下;对于教师的主动接近,胆小怯懦幼儿总是显得恐慌、紧张。3.、不反抗,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或老师错误批评时总是选择沉默,不反抗不辩解。4 、.入园后面对集体生活中不免要发生的争执、矛盾,无力处理,就干脆逃避、退缩。5、.幼儿安于现状,也不改变现状,无论其所处的环境对自己有多么不舒服,总是通过委屈自己。比如在小孩的座位前面有一个凳子挨得太近,小孩坐着不舒服,对于正常的幼儿可能就会把凳子挪开,对于怯懦的幼儿可能就无声地坐下去,不管有多么的不舒服。
2.二、幼儿胆小怯懦的成因
2.1(一)幼儿自身素质对胆小怯懦的影响
2.1.1先天因素的影响
有些幼儿天生内向不喜欢热闹,对新环境感到不适,不愿与人接触,只愿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长期下去幼儿就会自我封闭,形成严重的自卑、胆怯心理,使幼儿不敢与人接触,更不敢去参加活动,逐渐形成胆小心理和怯懦的行为。有些幼儿先天性心理承受能力弱。当看到同伴犯错误被老师不正当的体罚时自己产生了心理压力,做任何事时刻小心害怕自己也受体罚。日子长了,这种怯懦、畏缩的性格也就自然形成了。
2.1.2安全需要对胆小怯懦的影响
幼儿由于智力体力未完全发育,对付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能力弱小,所以幼儿对安全的需要显得尤为强烈。在遇到威胁时他们的内心渴望受到外界力量的保护,获得安全感,希望解除焦虑和恐惧[1]。如果由于外界某种行为引起幼儿的恐惧、焦虑,或者是一种说不出的危机感,并且没有能得到有力的帮助,那么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这类事情或情景便会产生逃避行为或忍受这种状况。若长期如此会泛化到生活当中的其它方面,造成胆小怯懦。这样不仅可能会严重影响幼儿正常的行为活动,还会影响到幼儿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造成内心孤僻。
2.1.3.自我效能感对胆小怯懦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项行为的推测和判断[2]。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幼儿比较自信,自我效能感低的幼儿比较怯懦。一个一个成功的事件使幼儿自我效能感增强而更自信。一个一个失败的事件使幼儿自我效能感降低变得比较胆小。因此当一个小孩做了一件事得不到大人的鼓励,他可能认为自己没做好不值得表扬对这件事也就没有兴趣,也不会增加自我效能感。如果做错了一件事受到父母、老师的责骂他会感到自己错了,自己怎么那么笨自然使自我效能感降低。最终导致对任何事都没有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而形成胆小怯懦的个性特点
2.2(二)家庭因素对幼儿胆小怯懦个性的影響
家庭作为人一生中最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与家庭有着紧密的联系。家庭作为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幼儿的一生都在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环境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因素有下列几方面:2.2.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幼儿在家里不听家长的话,如不好好吃饭或哭闹时,家长就用幼儿恐吓的语言来吓唬他,说“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让老虎吃了你”;还有的幼儿不睡觉,大人藏在门后学老猫叫;有的幼儿想玩泥,家长怕幼儿弄脏衣服,说“泥里有虫子咬你的手”,用这些恐吓幼儿,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安全感,而形成胆小怯懦。
2.2.2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限制过多
如到公园时去玩耍,不让幼儿去爬山恐怕摔下来,不让幼儿去湖边玩怕掉下去等等。造成幼儿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这也造成胆小怯懦。
2.2.3.有些幼儿生活范围很小
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从小由爷爷奶奶照看,很少带幼儿出去玩,接触外人也少,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地适应环境。这样的幼儿一见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闹,如果送幼儿园,遇上新环境、新老师更是胆小。 2.2.4.家庭不和粗暴型的教育方式
家庭不和粗暴型的教育方式也会使幼儿产生焦虑和恐惧由于缺少安全感导致幼儿胆小怯懦[3]。
三、3.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知幼儿胆小怯懦的形成与遗传、环境、家庭、幼儿园、个人有亲密关系。要想纠正他的这种缺点也应当从这几方面着手。
3.1(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1.1家庭结构的完整、家庭气氛的和谐都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4]
若小孩在幼儿期不与亲人在一起生活,就缺乏安全感。由于长时间的缺乏安全感,使其变得胆小、害怕、 不敢與小朋友一起玩。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3.1.2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
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父母和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的探索欲望,鼓励其认识和发现外界的新鲜事物,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权,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1.3多给予他们爱的包容
对于有胆小怯懦的幼儿,不要斥责或嘲笑他们,也不可以一味地迁就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要以亲切的态度鼓励幼儿克服这种障碍,让他们与周围环境及其同伴保持良好的接触。 如果他们表示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游戏等,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奖励、支持和帮助。
3.2(二)教师采取恰当的教育策略
3.2.1.给幼儿加倍的爱
成人的爱可以使幼儿消除自卑、肯定自己。可以把胆小怯懦幼儿在一切活动中的位置前移,无论上课、做操、游戏都尽量让胆小怯懦幼儿在教师视线直接可以找到的地方;加强与胆小怯懦幼儿的个别交流,努力地呵护他、保护他。
3.2.2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我能行”
同伴的平等对待,集体的尊重认可,是帮助怯懦儿童正确评价自己的关键[5]。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为他人服务,展示自我的机会。让胆小怯懦幼儿有信心地说“我能行”、“我也会”。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不漠视微小进步。每个人都有长处、优点,行为懦弱的幼儿也不例外。教师要创设条件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体验成功,获得自尊。
3.2.3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对于由于个性原因造成的幼儿胆怯行为,比较有效的措施是进行游戏。游戏中幼儿能增加交流的机会,并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
3.3(三)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内容
幼儿年龄幼小,心理容易出现波动,需要让幼儿们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并帮助幼儿具备基本的心理问题解决办法,实现幼儿心理问题的疏导。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幼儿园有义务为幼儿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和道理让幼儿获得心理健康,引导幼儿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和道理可以让幼儿弥补薄弱环节,扬长避短,让幼儿们能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建立自尊自信,有助于改善胆小怯懦。同时给儿童浅显地讲出压力产生的根源和压力排遣的途径,让幼儿能够进行正确的自我疏导,避免产生自责、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
4.四、小结
总之,通过家园联手,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加以引导和教育,让幼儿走出封闭的自我,消除怯懦心理,融入集体,变得勇敢坚强起来。只要我们努力创设一切条件满足他们渴望安全、尊重、信任的需求,怯懦儿童就能早日走出阴霾,拥有自己的一片晴空。
参考文献
[1] 于增艳,刘爱书. 社交退缩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的研究综述[J]. 中国特殊教育. 2012(12):88—93.
[2] 周青. 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的特征及教育对策[J]. 科技资讯. 2013(04):324—329.
[3] 龚浩然. 游戏及其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 幼儿教育. 2014(03):197—203.
[4] 柏匡峰. 幼儿课堂退缩行为原因分析——以桂林某幼儿园为例[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5(11):37—39.
[5] 吴玉玲. 矫正幼儿退缩行为初探[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16(08):186—190.
作者姓名:于笑川 单位:山东大学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