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民对文化层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发展,使得博物馆自身价值及意义扩大,不再局限于对文物进行收藏、展示和研究的范畴,而是更加强调自身资源在教育活动、文化宣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进行介绍,并重点分析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产业;有效途径
一、前言
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文化产业以新经济形式为背景,依托各种文化资源,并对其实施开发和再创造,紧抓其中包含的文化附加值,满足社会民众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与该行业中其余形式相比,博物馆产业有着自身独有特点。博物馆文化产业包含种类繁多,样式丰富的产品,产业外延性强,涉及范围广泛,具备很强的民族性和文化性,是复合型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一)博物馆扮演特殊社会角色
社会进步及经济提升使得民众文化消费需求增强,推动国家文化发展。此背景下,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成为顺应社会需求,促进文化繁荣的必然之举。博物馆功能也应跳出以往模式下对文物进行简单的收藏、研究、展览,逐渐发展为满足人们文化需求,为大众提供与文化直接接触,欣赏文化、理解文化进而对文化内涵进行发掘的平台。新形式下,博物馆与民众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开始融入社会发展进程。
(二)博物馆具备文化引导作用
国家竞争包含多个层面,除经济实力竞争外,文化竞争同样激烈。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往往秉持不同的文化理念,且彼此间存在竞争关系。近年来,中国文化遭受外国文化不断入侵,例如美国好莱坞塑造的“美国梦”,韩国电视剧、明星催生出的“韩流”等,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猛烈冲击。由于国内缺乏相应的引导,导致国家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民众现实生活之间联系薄弱,脱节现象严重。此形式下,博物馆除发挥自身文物收藏、文物研究、文物展示功能外,还应强调对社会文化的引领。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推动社会文化快速正确发展。
(三)博物馆可以提供人性化文化服务
博物馆属公共服务机构范畴,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为人们提供人性化服务。人们自身需求存在差异,对博物馆服务提出差别性和层次性要求。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博物馆应当将此类特性体现出来,在提升自身服务内容丰富性,满足大多数民眾前提下,尊重民众特殊需求,为之提供针对性服务。例如:馆内提供的食品售卖服务要结合地方特色,兼顾博物馆特色。场馆中包含的休闲场所及购物场所为民众提供符合当地风俗民情的纪念品、书籍、资料等。保证参观者购买的产品包含相应文物知识,具备文化内涵及民族特色,感觉物有所值。向外馈赠时对博物馆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三、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运管体制
博物馆文化产业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构建出科学有效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避免出现少数领导或小团体对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左右。为确保运营管理体制可行性,要保证工作机构的独立性和精干性,成立独立机构对文化产品實施开发,开发机构与其余中层单位间保持平行关系,但其业务开展应当具备浸入性和可渗透性。一方面,赋予机构内工作人员对博物馆中心业务工作的参与权,另一方面,加强与各业务单位的交流沟通,通过工作人员的协作,获取设计灵感及创意。对机构人员进行选取时,要保证机构负责人了解博物馆业务,熟知馆藏文物具体情况,具备相关法律常识和经营头脑。机构团队成员应当分别在馆藏品、市场、法律、博物馆业务,产品设计能力等方面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此外,从两个方面入手,保证用人机制,财务审核机制,激励机制的完善性和可行性。首先,在机构团队内部建立严格有效的考核机制,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确保能者上庸者下,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创造性。内部竞争机制的建立,本质上是对博物馆人力资源实施优化配置,完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其次,实施报酬获取与业绩,尤其是专项创意产品销售业绩、工作职责挂钩,促使员工爱岗敬业,实现单位与个人共同发展,获取共赢。根据工作需求,对员工实行岗位确定,人员确定,责任认定的竞争上岗制度。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结合多种激励措施,例如薪资,福利,帮助员工实施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再学习平台和途径,满足其提升自我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需求,获得员工对机构的认可和信赖,培养强烈的责任感,激发工作热情。
(二)加强博物馆文化品牌建设
博物馆发展应当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及时更新自身观念,保持与时俱进。观念更新的关键在于博物馆文化产业决策层及时借鉴国内外博物馆先进经营理念和成功经验,与本馆特色紧密结合,加强对文化品牌意识塑造重要性认知,保障自身长远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知名度的提升占据重要地位,博物馆全体人员对此应有明确认知,努力对博物馆形象进行有效包装和设计,加大宣传力度。博物馆用于文物展览的大楼前立面形象,俯视效果,博物馆馆标等都属于自身特有品牌,因此在进行开发时要给予足够重视,建立完善的LOGO应用体系。进行对外交流时,工作人员所使用的办公用品,生活用品都应当带有博物馆自身LOGO,从细节出发,由多个角度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此外,还应加强法律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申请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专利,保护专利产品使用权不受侵犯。博物馆想要保证自身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必须将大众文化需求作为发展基础。对博物馆文化产品进行开发及品牌定位,必须坚持从观众需求出发,强调“以观众为本”的经营理念,为观众提供更加良好,更加丰富的服务,不仅使观众进行博物馆参观时,完成一次文物参观,文化接触过程,参观结束后,还能够通过形式丰富,具备博物馆特色的文化产品“将博物馆带回家”。因此,要坚持对观众进行反馈调查,保持馆方与观众间的有效互动交流。观众中包含的消费者直接决定文化产品能否成功,博物馆应构建信心反馈体系,结合场馆内意见簿、观众留言册、网络调查和场馆内现场问卷等形式开展调查工作,收集各方面意见,保证博物馆建设和管理的完善,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提供思路,指明开发方向。 (三)积极寻求多渠道发展打造文化产业链条,争取政策性支持
博物馆发展过程中,要确保自身与社会各界的顺畅交流和有效沟通,积极争取社会各界、企业集团对博物馆文化产业建设的支持和投资,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合作。同时,为社会品牌价值提供风向性指数,将博物馆建设成为国内相关文化产品的展示平台,发挥自身在商业推广层面的作用,深入挖掘博物馆文化创意品牌价值。以对博物馆馆藏资源及所具特色有深入理解为基础,围绕藏品陈列展览,实施博物馆藏品资源特色开发,设计出具备行业影响力的视角创意,提升文化产品丰富性和层次性,提升博物馆文化传播速度,扩大影响范围。针对普通游客和观众,依据其兴趣点实施中低档纪念品开发,如日用品,工藝品,装饰品等,紧抓陈列展览延伸性,为观众提供无形有偿形式的服务,例如藏品书籍,陈列内容光盘等。以场馆活动为中心,结合外交、礼仪等因素等实施中高档礼品开发,例如武器模型、艺术品复制件等。以博物馆文化产业设计开发为基础,加强对生产环节的把控,保障产品质量。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及行业内产品标准得到深入实施。博物馆还应加强自身与旅游业、影视业的合作,提高博物馆文化产业链条完善性和明晰性,增强机制互动性,真正发挥出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载体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新形式下推动博物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产品开发及产业发展要以保障博物馆文化传播功能、教育功能为基本目标。在确保具备正确思想性和政治性前提下,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既定方针,法律既定范围内,遵守博物馆文化行业相关规范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都應获得国家支持。因此,今后发展中,博物馆对国家制定发布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应具备准确充分的把握,努力获取政策支持,积极推动政策支持广泛,清晰化及专项化。
四、结束语
新形式下,博物馆自身价值及意义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再局限于文物收藏、研究、展览,在教育及文化宣传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博物馆特点及现状,介绍国内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对发展途径进行具体分析。作为复合型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博物馆文化产业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具备很强的外延性,蕴藏民族特色。如何在新阶段扩大自身影响力,获得观众认可,更加充分的发挥自身在国家文化产业建设中的作用,是博物馆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景亭,许玮.论非营利性组织与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4):133-136.
[2]王丹妮.博物馆经营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J].中国商论,2015,(25):148-150.
[3]侍梅.新形势下重视和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32):236,243.
[4]文静.关于甘肃省博物馆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思考——以考察湖南、上海、河南博物馆体制改革为例[J].丝绸之路,2010,(4):102-104.
[5]苏静,赵娜.浅谈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发——以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例[J].人间,2016,197(2):258.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产业;有效途径
一、前言
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文化产业以新经济形式为背景,依托各种文化资源,并对其实施开发和再创造,紧抓其中包含的文化附加值,满足社会民众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与该行业中其余形式相比,博物馆产业有着自身独有特点。博物馆文化产业包含种类繁多,样式丰富的产品,产业外延性强,涉及范围广泛,具备很强的民族性和文化性,是复合型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一)博物馆扮演特殊社会角色
社会进步及经济提升使得民众文化消费需求增强,推动国家文化发展。此背景下,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成为顺应社会需求,促进文化繁荣的必然之举。博物馆功能也应跳出以往模式下对文物进行简单的收藏、研究、展览,逐渐发展为满足人们文化需求,为大众提供与文化直接接触,欣赏文化、理解文化进而对文化内涵进行发掘的平台。新形式下,博物馆与民众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开始融入社会发展进程。
(二)博物馆具备文化引导作用
国家竞争包含多个层面,除经济实力竞争外,文化竞争同样激烈。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往往秉持不同的文化理念,且彼此间存在竞争关系。近年来,中国文化遭受外国文化不断入侵,例如美国好莱坞塑造的“美国梦”,韩国电视剧、明星催生出的“韩流”等,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猛烈冲击。由于国内缺乏相应的引导,导致国家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民众现实生活之间联系薄弱,脱节现象严重。此形式下,博物馆除发挥自身文物收藏、文物研究、文物展示功能外,还应强调对社会文化的引领。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推动社会文化快速正确发展。
(三)博物馆可以提供人性化文化服务
博物馆属公共服务机构范畴,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为人们提供人性化服务。人们自身需求存在差异,对博物馆服务提出差别性和层次性要求。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博物馆应当将此类特性体现出来,在提升自身服务内容丰富性,满足大多数民眾前提下,尊重民众特殊需求,为之提供针对性服务。例如:馆内提供的食品售卖服务要结合地方特色,兼顾博物馆特色。场馆中包含的休闲场所及购物场所为民众提供符合当地风俗民情的纪念品、书籍、资料等。保证参观者购买的产品包含相应文物知识,具备文化内涵及民族特色,感觉物有所值。向外馈赠时对博物馆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三、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运管体制
博物馆文化产业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构建出科学有效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避免出现少数领导或小团体对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左右。为确保运营管理体制可行性,要保证工作机构的独立性和精干性,成立独立机构对文化产品實施开发,开发机构与其余中层单位间保持平行关系,但其业务开展应当具备浸入性和可渗透性。一方面,赋予机构内工作人员对博物馆中心业务工作的参与权,另一方面,加强与各业务单位的交流沟通,通过工作人员的协作,获取设计灵感及创意。对机构人员进行选取时,要保证机构负责人了解博物馆业务,熟知馆藏文物具体情况,具备相关法律常识和经营头脑。机构团队成员应当分别在馆藏品、市场、法律、博物馆业务,产品设计能力等方面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此外,从两个方面入手,保证用人机制,财务审核机制,激励机制的完善性和可行性。首先,在机构团队内部建立严格有效的考核机制,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确保能者上庸者下,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创造性。内部竞争机制的建立,本质上是对博物馆人力资源实施优化配置,完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其次,实施报酬获取与业绩,尤其是专项创意产品销售业绩、工作职责挂钩,促使员工爱岗敬业,实现单位与个人共同发展,获取共赢。根据工作需求,对员工实行岗位确定,人员确定,责任认定的竞争上岗制度。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结合多种激励措施,例如薪资,福利,帮助员工实施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再学习平台和途径,满足其提升自我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需求,获得员工对机构的认可和信赖,培养强烈的责任感,激发工作热情。
(二)加强博物馆文化品牌建设
博物馆发展应当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及时更新自身观念,保持与时俱进。观念更新的关键在于博物馆文化产业决策层及时借鉴国内外博物馆先进经营理念和成功经验,与本馆特色紧密结合,加强对文化品牌意识塑造重要性认知,保障自身长远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知名度的提升占据重要地位,博物馆全体人员对此应有明确认知,努力对博物馆形象进行有效包装和设计,加大宣传力度。博物馆用于文物展览的大楼前立面形象,俯视效果,博物馆馆标等都属于自身特有品牌,因此在进行开发时要给予足够重视,建立完善的LOGO应用体系。进行对外交流时,工作人员所使用的办公用品,生活用品都应当带有博物馆自身LOGO,从细节出发,由多个角度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此外,还应加强法律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申请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专利,保护专利产品使用权不受侵犯。博物馆想要保证自身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必须将大众文化需求作为发展基础。对博物馆文化产品进行开发及品牌定位,必须坚持从观众需求出发,强调“以观众为本”的经营理念,为观众提供更加良好,更加丰富的服务,不仅使观众进行博物馆参观时,完成一次文物参观,文化接触过程,参观结束后,还能够通过形式丰富,具备博物馆特色的文化产品“将博物馆带回家”。因此,要坚持对观众进行反馈调查,保持馆方与观众间的有效互动交流。观众中包含的消费者直接决定文化产品能否成功,博物馆应构建信心反馈体系,结合场馆内意见簿、观众留言册、网络调查和场馆内现场问卷等形式开展调查工作,收集各方面意见,保证博物馆建设和管理的完善,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提供思路,指明开发方向。 (三)积极寻求多渠道发展打造文化产业链条,争取政策性支持
博物馆发展过程中,要确保自身与社会各界的顺畅交流和有效沟通,积极争取社会各界、企业集团对博物馆文化产业建设的支持和投资,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合作。同时,为社会品牌价值提供风向性指数,将博物馆建设成为国内相关文化产品的展示平台,发挥自身在商业推广层面的作用,深入挖掘博物馆文化创意品牌价值。以对博物馆馆藏资源及所具特色有深入理解为基础,围绕藏品陈列展览,实施博物馆藏品资源特色开发,设计出具备行业影响力的视角创意,提升文化产品丰富性和层次性,提升博物馆文化传播速度,扩大影响范围。针对普通游客和观众,依据其兴趣点实施中低档纪念品开发,如日用品,工藝品,装饰品等,紧抓陈列展览延伸性,为观众提供无形有偿形式的服务,例如藏品书籍,陈列内容光盘等。以场馆活动为中心,结合外交、礼仪等因素等实施中高档礼品开发,例如武器模型、艺术品复制件等。以博物馆文化产业设计开发为基础,加强对生产环节的把控,保障产品质量。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及行业内产品标准得到深入实施。博物馆还应加强自身与旅游业、影视业的合作,提高博物馆文化产业链条完善性和明晰性,增强机制互动性,真正发挥出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载体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新形式下推动博物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产品开发及产业发展要以保障博物馆文化传播功能、教育功能为基本目标。在确保具备正确思想性和政治性前提下,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既定方针,法律既定范围内,遵守博物馆文化行业相关规范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都應获得国家支持。因此,今后发展中,博物馆对国家制定发布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应具备准确充分的把握,努力获取政策支持,积极推动政策支持广泛,清晰化及专项化。
四、结束语
新形式下,博物馆自身价值及意义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再局限于文物收藏、研究、展览,在教育及文化宣传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博物馆特点及现状,介绍国内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对发展途径进行具体分析。作为复合型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博物馆文化产业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具备很强的外延性,蕴藏民族特色。如何在新阶段扩大自身影响力,获得观众认可,更加充分的发挥自身在国家文化产业建设中的作用,是博物馆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景亭,许玮.论非营利性组织与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4):133-136.
[2]王丹妮.博物馆经营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J].中国商论,2015,(25):148-150.
[3]侍梅.新形势下重视和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32):236,243.
[4]文静.关于甘肃省博物馆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思考——以考察湖南、上海、河南博物馆体制改革为例[J].丝绸之路,2010,(4):102-104.
[5]苏静,赵娜.浅谈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发——以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例[J].人间,2016,197(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