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仙视野下的泸州汉代石棺画像艺术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泸州地区博物馆藏汉代画像石棺占中国汉代画像石棺集中区域四川所发现画像石棺的近三分之一,属四川画像石棺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泸州汉代石棺画像以升仙为主题,可见炼丹、神兽载引、巫术作法、求药求仙草、德行升仙等升仙模式,并呈现出多种升仙模式在一具画像棺上结合的特征,这应源于影响四川地区升仙思想产生的因素具有多样性。
  【关键词】 泸州;汉画像;升仙模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65-02
  泸州汉代石棺画像,在较为固定的图像配置组合背后,是汉代人一套完整的丧葬习俗和信仰决定了构建这些图像组合的内在逻辑,在本文所论及的38具汉代画像石棺之中,涉及表现墓主升仙的共有31具,可见,升仙思想是贯穿整个石棺画像象征结构的一大主题。从画像石棺的图像观察,墓主升仙方法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炼丹升仙、神兽载引升仙、求不死药或仙草升仙、仙人引导升仙、巫术作法升仙、德行升仙等。
  一、炼丹升仙
  泸州汉画像石棺中,表达炼丹升仙的共5具:泸州4号棺、泸州6号棺、泸州9号棺、泸州11号棺、合江28号棺。在上述画像石棺中,作为炼丹必要器具的鼎成为一个共同的图像因素出现在不同的图像组合之中,以表现炼丹升仙的内涵。
  《史记·封禅书》方士李少君便进言汉武帝宣称炼丹可获长生。不仅如此,文献之中还记述了多个因为炼丹而成仙的范例,而在这些范例中,跟四川关系更为密切的应为张陵。《神仙传》中记载张陵得《黄帝九鼎丹经》,授弟子王长、赵升。五斗米道的二十四治以其中的阳平治(今四川彭县),鹿堂治(今四川绵竹)、鹤鸣治(今四川大邑)为传教中心,加之后张鲁以政教合一治巴、汉三十余年,其所尊之“天师”张陵炼丹升仙的传说对于四川升仙思想应该存在着较大的影响。
  二、神兽载引升仙
  表达神兽载引升仙方法的画像石棺共16具:泸州1号棺、 泸州2号棺、泸州3号棺、泸州4号棺、泸州8号棺、泸州11号棺、泸州14号棺、泸县3号棺、合江1号棺、合江4号棺、合江9号棺、合江10号棺、合江11号棺、合江12号棺、合江14号棺、合江21号棺、合江25号棺、合江26号棺。
  泸州汉画像石棺中的神兽,用以表示载引墓主升仙的神兽主要为朱鸟(朱雀)、青龙、白虎。从其与众多升仙和仙境符号的组合来看,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如汉镜铭文中所述“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雀玄武顺阴阳”之用,另一为载引墓主升仙。其载引墓主升仙的方法,一是作为来往于仙界和人界的交通工具(通常是青龙、白虎),二是作为来往于仙界与人界的使者,起着道引的作用(通常是朱鸟(朱雀))。
  龙虎作为来往于仙凡之间的交通工具,是神仙的座驾,《山海经》之中有多处关于神乗龙的记载,《神仙传》中汉武帝会见的仙人下降凡间也是乘龙虎。同时,龙虎也能载负凡人升向仙界,如《山海经》中夏后开乘龙。《神仙传》中修仙之人修成得道之时也为龙虎载引,如黄庐子、茅濛等。
  朱雀的作用则通常是作为使者沟通仙凡,导引凡人升仙。《列仙传》载陶安公升仙便由朱雀为上天使者来传语。
  《易林》“大有之第十四”:“玄鬛黒顙,東歸高鄉,朱鳥導引,靈龟載莊,遂抵天門,見我貞君,人馬安全。”《易林》所述经过朱鸟引导,而抵达天门的过程在泸州1号棺、泸州4号棺、泸州11号棺,泸州8号棺、泸州11号棺、泸州14号棺、合江12号棺、合江21号棺中着清楚的图像组合表达,尤其是泸州4号棺、11号棺完整地再现了墓主通过升鼎炼丹、朱雀引导、到达天门而升仙的过程,泸州1号棺再现了墓主通过朱雀引导、骖驾青龙白虎、到达天门而升仙的过程。
  三、巫术、作法升仙
  表达巫术、作法升仙的汉画像石棺共3具:泸州9号棺、泸州12号棺、合江15号棺。判断上述画像石棺中的升仙模式,首先必须明确的就是泸州9号棺和合江15号棺中操蛇者的身份。《山海经》中多处提了到了操蛇之神和操蛇之巫,笔者认为,泸州汉画像石棺中出现的操蛇者为操蛇之巫的可能性比操蛇之神的可能性更大。观察泸州9号棺和合江15号棺皆表达了墓主升仙的完整象征结构,操蛇之人与象征仙境的图像符号共出且居于升仙流程之首,故泸州9号棺和合江15号棺所表现的墓主升仙方法即巫术作法升仙。
  四、求药、求仙草升仙
  表现求药、求仙草升仙的汉画像石棺共3具:泸州12号棺、合江1号棺、合江23号棺。
  由于汉武帝时因为通西域而带来的对西方世界更广阔的认识和交流,人们求不死仙藥的视线从缥缈的海外仙山,更多地转向了西方的昆仑,并将其与西王母的传说紧密联系起来,西王母从山海经中蓬发戴胜的形象转变成了端坐龙虎座上、成为赐予不死仙药的女神,成为人们升仙过程中的关键人物。
  除了来自仙界不死之药,各种具有神异功能的树实、芝草同样与升仙有着密切的联系。《太平御览》引列子言:“列子曰:‘渤海之東有大海,其中有山,一曰岱輿,二曰貟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山上臺觀皆金玉,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聚生,實皆有滋味,食之不老不死,人皆仙聖,一日一夕,飛翔來往。”
  这些神树仙草,其来源多生于西方昆仑神山和东方海外仙山,服之可以长寿、不死、度世,有的为仙境之中仙人之食,有的还具有使死者死而复生的功能,被赋予了各种神异奇效,大大地降低了成仙的难度,使得人们相信只要得之仙草加以服食就可以因其神奇功效得以不老不死,因此使求仙草成了汉画像石棺中又一升仙方法。
  五、以德行升仙
  表现以德行升仙的汉画像棺共2具:合江22号棺、泸州15号棺。墓主与画像上有孝义、有贞节的人如董永、秋胡妻同列从而寓意墓主也是德行甚高之人,具备以德行升仙的资格。《搜神记》中明确地将董永孝行与遇仙联系起来,因其有孝行美德,故而天帝遣仙女助之。   可见,在汉代人的升仙信仰中,除了炼丹求药、巫术作法之外,这些类似于技术层面的升仙模式外,对内在的德行在升仙模式中的作用是有着必要重视的:忠孝信义之人有仙人助之,积善立功德之人还可根据立善多少而有地仙和天仙的仙品之别,个人有德行与否也成了能否遇仙、成仙的重要原因。
  六、小结
  上述石棺画像所表现的升仙方法往往是复合性的,此特征来源于影响四川地区升仙思想产生的因素具有多样性。泸州处秦汉时期巴蜀文化圈中,五斗米道影响范围内,同时也吸收了来自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巫鬼信仰浓厚的影响。
  方仙道的影响也是导致升仙方法复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王乔、赤松子在四川的活动,五斗米道所行之炼丹术、房中术以及其宣传张陵与其徒炼丹服丹升仙之范例,其主要思想载体的《老子想尔注》在四川的流行都对四川的升仙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泸州汉画像升仙方法,神兽载引升仙和炼丹服丹升仙占据了主流,神兽载引升仙更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其原因可能有二,从《神仙传》中多可见修仙成功之人留给其弟子、传人的成仙方法多是丹经和炼丹之诀,且丹药效力最为立竿见影。而成仙之后通向仙界,神兽载引则是最常被采取的交通方式,因此比起导引、积善这些需要长期的修行升仙方法,神兽载引和炼丹似乎更有可操作性,从而往往成为泸州汉画像表现的主流升仙途径。另一个原因可能和《山海经》对四川地区的影响有关。
  蒙文通先生在《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中认为《山海经》是先秦时代的典籍,其成书不会晚于公元前四世纪,并且指出“山海经就可能是巴、蜀地域所流传的代表巴、蜀文化的古籍。”从泸州汉画像题材来看,操蛇之巫、神木仙草、羽人、西王母、天门、三足鸟、践蛇朱鸟等与《山海经》文献中的记载都能找到对应,可见《山海经》对汉画像乃至图像所呈现之其时先民营造图像的逻辑和思想内涵的影响,而《山海经》之中对各种神禽异兽神奇异功能以及神人、巫师乘驾神兽的记载可能使汉代人在神、巫来往天界的能力与神禽异兽的神异功能之间搭建起关系,从而将神兽的载引视为了升仙当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表现在了汉画像石棺的升仙方法中,并表现出了对神兽载引升仙方法的偏好。
  参考文献:
  [1]纪昀等.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二·封禅书.
  [2]纪昀等.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子部·道家类·神仙传·卷五.
  [3]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纪昀等.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子部·小说家类·异闻之属·汉武帝内传.
  [5]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纪昀等.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子部·道家类·神仙传·卷四.
  [7]紀昀等.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子部·道家类·列仙传·卷下.
  [8]焦贛.易林(卷一)[M].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子部·术数类·占卜之属.
  [9]纪昀等.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子部·类书类·太平御览·卷三十八.
  [10]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79:550.
  [11]纪昀等.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子部·小说家类·异闻之属·搜神记·卷一.
  [12]蒙文通.巴蜀古史论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83.
  作者简介:
  赵兰,女,汉族,四川泸州人,博士,教师,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文物学与艺术史。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这当今的物质时代,成为现实的奴隶,无尽的诱惑欲望像沼泽地一样吞噬着人的本心,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从而忘记了最初的梦想。作品《浸润在时光中的思绪》是一幅以自画像为题材的创作,运用冷暖色调的对比和具象表现手法以及對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刻画来呈现自我,展现内心世界的一种固有存在着的方式从而抒发内心情感,诠释自己对生活对绘画的领悟,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作品《浸
期刊
【摘要】 在国家大力弘扬软实力以及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我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周边经济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旅游地区传统的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更为其提供了机遇与方向。本文从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数字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动漫产业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应用,以动漫产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为着眼点,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本土动漫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动漫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海南岛由于其位置偏远,远离文化中心,而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区域。就这个文化区域而言,儒、释、道文化的发展要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但在这个区域内,受各种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儒、释、道文化,这种儒、释、道文化也在影响着海南地方神祇信仰的发展。  【关键词】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海南神祇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与开展中,红色文化教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而沂蒙精神是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渗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今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沂蒙精神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渗透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这就需要教师要对沂蒙精神的内核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充分的发挥沂蒙精神的积极导向,加强对当代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沂蒙精神;学生
期刊
【摘要】 曾参(公元前505—435年),字子舆,世称“曾子”,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孝恕忠信理念对曾氏家风影响深远。江西南丰曾氏以儒学传家,传承发扬祖德祖训,至北宋熙宁、元丰年间家世逐显,为郡邑望族、文学世家。南丰曾氏对“曾子家训”的继承、弘扬和发展,至今仍具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曾子家训;南丰曾氏;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B823 【文
期刊
【摘要】 儿歌属于儿童文学体裁的一种,而儿歌翻译的研究在我国却寥寥无几。尽管大量的英文兒歌被译介到国内,但关于儿歌翻译理论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以国内经典儿歌译作为例,从接受美学的三个理论点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三条儿歌翻译原则:1.语言通俗易懂,化抽象为具象;2.韵律轻快明朗,节奏朗朗上口;3.紧扣儿歌主题,再现儿童情趣。  【关键词】 儿歌;接受美学;翻译原则  【中图
期刊
【摘要】 城市雕塑可以以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彰显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气息,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记录城市发展和凸显文化中具有显著的价值。随着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雕塑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而随着社会大众对雕塑艺术观赏性需求的提升,要想进一步设计出满足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雕塑艺术作品,就必须明确掌握城市雕塑艺术形式及文化内涵等相关知识,以此为雕塑作品提供灵感。本文先对城市雕塑艺术形式
期刊
【摘要】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国都在传播本国的文化,扩大自身文化的影响力。中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等各方面正在紧跟世界发展的步伐,当然,中国文化也在积极地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中国文化以各种途径向外传播。各国文化在文化浪潮中碰撞着,因此要想促进文化的传播,一定程度的文化移情是必要的。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传播的润滑剂。当然文化移情离不开后天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逐渐积累,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在文化传播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我国很多歌手在流行音乐创作中都加入民族音乐元素,这样可以实现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结合,显著提高音乐质量。基于此,本文从流行音乐的有关简介、流行音乐中包含的主要民族音乐元素以及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元素的今后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元素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自美国著名媒体和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于1984年出版以来,对现代媒体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体现了作者对电视媒体的娱乐本质的洞察,波兹曼认为电视媒体使人们失去理性思考能力,会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然而,从今天起,社会正经历一场信息革命,他对人类命运的预测似乎没有实现。本文将尝试分析该书研究背景,波兹曼的个人价值取向以及作品本身的内容,以便对他的命题进行一些批判性的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