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花瓶》说课稿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6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设计的《美丽的花瓶》这节课是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手工制作,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从课程的整合性来说,它更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科,尤其是劳技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能力,有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为学生小组分担任务的意识,也有的学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制作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本课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实践融为一体,巧妙地利用塑料瓶,运用剪、贴、扎、画等基本方法制作,把塑料瓶变废为宝,制作成花瓶。因此,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对塑料瓶进行剪、贴图、画图等精细活动,使其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培养学变废为宝的意识。(2)了解花瓶的制作方法,学会设计和制作。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促使他们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感知、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劳动手工课的学习热情和兴趣。(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分工负责,学会和谐相处的品德。(3)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制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设计出美丽的花瓶。2、教学难点:需要设计美丽的花瓶,使花瓶子美观、大方、有创意。
  三、教学准备(教具和媒体)
  依据劳技美术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艺术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准备了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学生准备了制作的工具和各种制作的材料。
  四、教法
  整堂课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听、看、说、做、评、展开教学活动。能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了利用各种装饰材料和废旧材料制作的不同款式丰富花瓶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说、做、评、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相联系,花瓶子主要用来美化居室、装点生活,使学有所用,从而体验到制作成功后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出示课件,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花瓶子,接着我提出让我们这堂课也来制作一个美丽的花瓶子,这样可以导入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激趣谈话:“要做一个漂亮的花瓶子并不难,大家都能学会,但大家做时要细心、认真,这样,作出来的瓶子才美观。”这样既树立大家“我能学会”的信心,又提醒了一些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学生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
  2、生活感悟,拓展经验。利用课件播放人们在生活中乱丢,乱抛瓶子,污染环境的图片,启发学生可以把这些瓶子收集起来,进行想象,设计,创造,就可以把废旧物品变成一件艺术品,可以用来美化我们的环境。课件出示各种花瓶子,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一起来欣赏,了解书中和老师准备的有关瓶子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它们的特点。这样学生就更进一步了解了课本上的要求,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综合实践,形成认知。学生研究讨论可以用什么材料进行装饰,小组研究讨论总结可以用的方法,材料可以用彩色纸,水彩笔等装饰,教师告诉学生一些小技巧,为防止滑落可以先缠一层双面胶。小组共同完成了花瓶的制作,最后教师强调变废为宝的意义。
  4、小组介绍制作的花瓶,并说说特点和制作的方法。
  5、评选最佳花瓶设计并给予奖励。奖励用彩纸折出的百合花、玫瑰花、牡丹花,将花瓶装饰的更加美丽。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观察法引出课题,采用欣赏法激发调动学生制作的积极性,运用直观演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制作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设计引出正确的设计稿,教师加以总结说明。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难点;运用课件演示既直观形象又节省了课堂时间。运用引导法、谈话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小组成员身边的各种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制作不同样式的花瓶,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怎样使作品丰富多样,有创意,就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由小组长分工负责,共同完成一样作品,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培养了合作和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明确变废为宝的意义。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除了培养学生学习各门功课都应具备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刻苦的学习精神、浓厚的学习兴趣等之外,还应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是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课本,最大限度的发挥课本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肯定不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教科书就是用来读的,课本所体现的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严密性,只有让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认真阅读才能领会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段都应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并把口语交际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地位这重。它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好的语感是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创设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但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把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作为贯穿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以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仅严重忽视了语言的训练,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语言学家刘国正说过:“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靠语言的实践
期刊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汉语在中国乃至于在全世界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市场经济逐步一体化,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快的时期,较低的汉语文水平对藏区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藏区双语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汉语文教学。  一、加强藏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加强藏小学汉语文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社交、升学、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
期刊
教材分析的意义:  数学课程内容按四个领域设置;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它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与计算为主线,将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等内容。数与计算教学内容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而有机的结合起来编排的,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使我们老师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
一、研究缘由  2011年11月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作为推动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出现对于当前教育从过重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学生全面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确保了上海市二期课改朝着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向迈进。  目前我们学校中还普遍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落实,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灌输
期刊
导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坐井观天》  导学目标:  1、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导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导学难点: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导学教
期刊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设计理念】写作能体现一个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最好的办法是看他们能否用英语正确地表达思想。而要教会学生用英语正确表达思想,则需要经过单词—短语—句子—篇章的系统训练。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课是高中阶段第五模块第二单元:the United Kingdom中的语言
期刊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因此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12岁的周恩来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疑惑不解和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
期刊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李唯佳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老师的这节课无疑是精彩的。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创造了想象的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