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d5230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因此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12岁的周恩来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疑惑不解和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正是使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伟大志向的导火索,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他少年时代就心系祖国的具体表现。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会水到渠成的解决学生“为什么而读书”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
  【设计理念】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以此为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以上能力的培养。课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并不陌生,所以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者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恩来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导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4、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等多种方法,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思想感情。5、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导学课型】
  新授课。
  【导学重难点】
  1、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2、结合周恩来的见闻和时代背景,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导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者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恩来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
  【导学课时】
  2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导语:
  同学们,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也许,在成长的过程中,你的理想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假如现在老师问你: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是为什么而读书的?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然而,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他12岁时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们感受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二、课中研讨: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2)“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3)用比较法记忆:租—祖 振—晨 嚷—囊。(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2、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思考: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什么事?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故事
  (2)小组讨论:围绕周恩来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这几部分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点拨,明确文章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
  3、品读课文,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①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②分角色朗读第一段。A、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B、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2)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①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②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③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④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⑤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⑥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⑦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
  (3)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①过渡: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使他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②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③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④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⑤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中体会到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4、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引导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同学们知道周恩来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请结合自己查找到的有关材料汇报交流。
  学生谈听后的感受,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课件出示:周恩来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图片。
  教师小结:周恩来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这源于他从小立下的誓言。今天,中国已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那我们又为什么而读书呢?“让我们相约在中华腾飞世界时”,用周恩来的话作为我们共同的约定,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
  5、板书设计(略)
  三、拓展延伸:
  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
  知识链接: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领导人。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
其他文献
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中都体现了人本主义的课程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追求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广大学校课程改革的远大目标。站在这一世界性的人才标准面前,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作文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理念。  第一,透视当前的应试作文。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考试作文阅卷的粗疏和草率,学生作文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功利色彩。近年的中考作文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语感能力之重要。 叶圣陶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一、范读,培养语感
期刊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除了培养学生学习各门功课都应具备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刻苦的学习精神、浓厚的学习兴趣等之外,还应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是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课本,最大限度的发挥课本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肯定不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教科书就是用来读的,课本所体现的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严密性,只有让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认真阅读才能领会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段都应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并把口语交际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地位这重。它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好的语感是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创设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但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把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作为贯穿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以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仅严重忽视了语言的训练,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语言学家刘国正说过:“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靠语言的实践
期刊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汉语在中国乃至于在全世界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市场经济逐步一体化,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快的时期,较低的汉语文水平对藏区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藏区双语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汉语文教学。  一、加强藏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加强藏小学汉语文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社交、升学、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
期刊
教材分析的意义:  数学课程内容按四个领域设置;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它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与计算为主线,将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等内容。数与计算教学内容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而有机的结合起来编排的,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使我们老师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
一、研究缘由  2011年11月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作为推动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出现对于当前教育从过重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学生全面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确保了上海市二期课改朝着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向迈进。  目前我们学校中还普遍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落实,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灌输
期刊
导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坐井观天》  导学目标:  1、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导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导学难点: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导学教
期刊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设计理念】写作能体现一个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最好的办法是看他们能否用英语正确地表达思想。而要教会学生用英语正确表达思想,则需要经过单词—短语—句子—篇章的系统训练。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课是高中阶段第五模块第二单元:the United Kingdom中的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