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如何引导小学生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学期,我接到一个新组成的五年级班级,可以说他们的语文知识水平都是居于中下,所以大部分学生朗读课文时加减字严重,遇到长句子时不会断句,错字连篇,特别是多音字,班里的同学基本都读错的。带问题读课文时都是走马观花,只读不思考,也不会做批注。这些都是因为课外阅读少,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但是,小学生心智尚未发展完全,辨别能力不够,定性不足,意识不到阅读的意义,不会阅读。此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从各方面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并加以检查监督,促进反馈,从而培养起学生热爱阅读的、善于阅读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兴趣:激发阅读的主要动力
  (一)创造阅读的环境
  因为我们学校是新办的公立学校,整体设备没有完善好,学生书源不足,学校没有提供书架,为了弥补这一现象,我打算成立图书角。首先,我们班提出了“齐捐、阅读、共享”的口号。事先与家委做好交流和沟通,通过他们的力量争取得到全体家长的支持。然后发动学生捐书,成立图书管理小组,制定借阅制度,让学生自己管理借阅。随时借还,方便了学生阅读,慢慢地课前课后读书的多了,学生打闹的现象不见了。
  除此之外,可以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可以设立读书俱乐部,开展主题读书月,举行读书知识竞赛等,在此基础上,举办读书报告会,展览读书成果等。力图通过各种读书活动及成果展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成就感,促进他们由“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
  (二)提供展示的舞台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點,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智力竞赛、猜谜语等;也可预先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然后组织交流;可以定期在学生中间开展以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为主要内容的评比活动,让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课外阅读效益的进一步巩固。如在上学期中段,结合人教版五年级第九册语文第一单元《我爱读书》的主题,我班举行了“读书心得交流会”,因为我班的人数少,二十六人,所以我让每个同学都有上台的机会。学期末,我又举行了一次“书伴我行”手抄报制作比赛,让学生人人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三)课内课外的迁移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如在授完《窃读记》时,教师有意识地读林海音的书给学生听,讲一些名人的读书经历,或者自己的读书经历,出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搜集读书格言等来深层次宣传读书的重要意义,熏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二、监督:培养习惯的重要环节
  (一)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阶段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这么多阅读的量要分到各年级、各学期。所以,每学期一开始引导学生制定一份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是很有必要的。计划包含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时间以及自己每天运用什么时间,运用多长时间去阅读等内容。有了这样的一份计划,既便于学生时刻对照计划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又便于教师、家长随时督查学生阅读情况。
  (二)有意识地布置阅读内容
  阅读是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苏赫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适合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任务应从孩子出发,以小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现在市场上各种儿童读物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而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更具有广泛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他们往往只会按照自己的兴趣指向而忽视必要的价值取向,因此,在选择读物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并且有意思地布置阅读内容。
  (三)定期开展阅读情况检查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可以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进行检查,如读书笔记、摘抄、讨论等。也可以让学生互查,选出样本,供大家学习、交流。
  (四)传授合适有效阅读方法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就提醒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方法和技巧。有的学生凭着兴趣,走马观花地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我充分利用早读、晨会、课外阅读课教育学生读书时要圈点勾画,用相关符号在书上记下阅读时的疑惑、感受或见解。另外要在书上作批注,在相关语句旁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感想,也可写写由此引发的联想,以此鼓励学生积累有用的素材。阅读就是为了获取有益的营养,积淀成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阅读积累历来受到语文教学的极大重视。
  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我们老师要从兴趣和监督方面,双管齐下,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2011新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推行,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
期刊
一、加强文字积累和感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首先,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一方面,教育学生特别留心自己生活中所见到的文字。例如,语文必修一里面的“梳理探究”中的奇妙的对联,逢年过节,名胜古迹到处可以见到对联,并且很多是经得起推敲,流传久远的对联佳作,只要用心看,就能学习,还有新词新语,现在的中学生,接触新事物的触角比一般人要灵敏得多,像微博、秒杀之类的网络流行语都是学生
期刊
一、引言  课程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在技师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的核心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不深入到课程领域的改革,其他形式的改革与建设都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效,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关键在管理,加强课程管理是落实技师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课程管理,尤其是技师教育课程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当薄弱。目
期刊
当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里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的提高。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青少年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期刊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已从讨论其重要性发展为研究如何指导幼儿阅读。在我们这个地区由于家长传统的观念和理论研究的滞后,不少人将早期阅读等同于读写汉字,致使幼儿阅读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泛滥。这种种迹象扭曲了早期阅读的实质灵魂,也抹杀了幼儿阅读的兴趣。我们知道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
期刊
关于怎样教学作文,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但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何谓“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奉本而教,学生奉命而作,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总是走不出“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思维定势。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作文教学的目的片面理解成“写好作文”,只把“作文”当作“作文”,人为地“窄化”作文的范畴,而没有
期刊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识字教学应以“大语文”为指导。打破课堂、课本的局限,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激发他们识字的情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
期刊
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教材具有优越的条件。在教学中我们要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那究竟怎么样来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根据心理学了解,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非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学习中碰到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在学习中如果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逻辑推理能力就无从发生和进行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
期刊
一、激励兴趣,让课堂不再呆板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要对学习有兴趣,就会运用各种感官,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措施,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如我在教学生朗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逗弄起来了。朗
期刊
在小學数学教学中,教师大部分都能把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如能适时点激学生,对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