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 李宁的国际化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李宁牌运动鞋和运动服装1990年代初期创立以来,凭借低廉的价格和可靠的质量,迅速打开了市场,并处于国内市场销售量的领先地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体育用品行业受到影响。李宁公司选择了拓展海外市场以分散市场风险的战略。李宁认为,跨国公司抵抗区域性经济危机的能力更强。再说,早在1993年1月,耐克就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店,阿迪达斯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既然国外公司能来中国,李宁公司同样可以“走出去”。
  1999年,李宁公司成立国际贸易部,开始试水国际市场,并制定了3年突破10亿元的销售目标。在产品开发方面,李宁公司聘请了意大利、法国和韩国的一流设计师、版师,并聘用专业的管理人才,加强市场调研和设计开发。
  2001年底,李宁公司营业额为7.3亿元,纯利润为4960万元。李宁公司的国内外销售额合计未突破10亿元。
  与李宁积极走向海外市场形成对比,安踏等国内以代理加工跨国公司体育用品发家的厂商在这3年内大大加快了在国内各地开店的速度,并迅速壮大起来。与安踏采取相似做法的还有晋江的德尔惠和匹克等品牌。
  2002年,耐克取代李宁成为中国运动品牌市场份额的第一名。此前,李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曾经保持了9年。
  李宁公司内部一致的感叹是:国际化太早了。
  
  重新诠释“国际化”
  
  2001年底出任李宁公司总经理的张志勇说:“2002年开始,我们比以前更加意识到,如何做品牌,如何做一个产品,这不是依靠一个人完成的,也不是只从技术方面可以解决的,公司发展需要的是可靠的组织和团队。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转型为推动运动文化的公司。”
  李宁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增强公司的管理能力以促进销售和提高利润率,包括重新组建管理层,加强信息化建设,调整资本结构,并于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筹措资金全部用于扩展和改进其配送和零售网络、品牌推广、市场活动以及在香港建立设计和研发中心等。
  2003年,李宁公司的营业额终于跨过“10亿元门槛”,达到12.76亿元。
  但张志勇却看到这背后隐藏的问题。他认为,跨越10亿元门槛并非仅是“体育营销”的成果,李宁公司业绩增长是“过度扩张”的结果。12.76亿元收入有部分来自西服、领带、钱包甚至还有化妆品等多种非体育用品的销售。
  张志勇认为,“做战略最难的是把东西扔掉,即使它们还很赚钱。放弃是恰当的选择,现实情况往往是高估原有产品能继续生存的寿命。有些产品能带来销售额,但却无助于李宁品牌的提升。”
  李宁公司开始更加重视国内市场。“中国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就是世界,本土市场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张志勇说。
  2005年,李宁公司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所占比例为1.3%(2004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4%)。李宁公司对国际化策略做出了调整。具体做法是,先将国际销售暂缓,集中力量突破国内市场,做好国内快速增长的体育用品市场后,再走向国际。品牌宣传和推广则直接指向国际市场。“先打造国际品牌,再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做法与其他中国企业低价倾销方式不同,我们希望先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张志勇说。
  李宁公司CFO陈伟成坦言:“未来企业的国际化竞争不一定是产品销售的国际化,但一定是产品品质及其品牌的国际化。”
  2002年,李宁公司与美国杜邦、3M等国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提高产品的运动性能及专业水准。2004年开始,李宁公司加强了产品的专业化研发,特别是外观设计。2004年,为了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8月,李宁公司与美国Exeter公司合作开发李宁运动鞋核心技术。同年10月又与美国DRD设计事务所合作,进行李宁运动鞋设计。2004年底,李宁体育科技发展(香港)有限公司暨香港设计研发中心成立,集中负责设计李宁牌服装产品。
  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中国元素”在国际市场上大热,众多国际品牌相继推出含有中国元素的产品。李宁公司很早就开始注重中国元素在产品中的运用,并且作为本土公司,更能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中国元素的内涵和精髓,加之李宁公司在研发和设计上一直所作的国际化努力,这一切使得李宁牌产品把独特的中国元素和现代尖端技术以及时尚潮流的外观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随着“中国风”在国内国外刮起,李宁品牌借力使力的纵向延伸了品牌的内涵,确立了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
  
  奥运机会
  
  在北京申奥成功后,李宁和张志勇整日忙于准备资料,联络并进行各种谈判,尽己所能申请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特许赞助商。李宁认为,作为本土体育品牌,李宁牌申请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签约赞助商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这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和销售额的难得机会。于是,董事长李宁亲自率领公司高管为此一搏。
  2007年1月3日,张志勇和他的团队带着七箱文件沮丧地返回办公室。阿迪达斯以13亿元人民币的竞价成为北京奥运特许赞助商,李宁的报价是10亿元人民币。张志勇说:“10亿,这绝对是我们的上限报价了。……我们的品牌不足20年,人家是120年的品牌,差距肯定是有的。争取到奥运特许赞助商,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销售份额。现在,利用一切与奥运相关的机会宣传自己效果是一样的,关键看策略。”
  对李宁牌来说,2008年8月8日晚8时8分,李宁飞天点燃奥运火炬的一幕,是“最直接的广告”。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40亿观众通过电视收看了奥运会开幕式直播。8月11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后的首个交易日,李宁公司(2331.HK)股价由18.00港元升至18.66港元,收盘价为18.24港元。
  2008年10月,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的一项调查:37.4%的被调查者认为李宁是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而真正的奥运赞助商阿迪达斯的认知率只有22.8%,李宁成为奥运赞助商误认率最高的品牌。
  李宁公司2008年中期业绩显示,营业额达3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3%。根据李宁公司的预计,在规模经济及北京奥运会效应的拉动下,2008年至2010年营业额分别为64.1亿元、90.7亿元和11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6亿元、8.2亿元和10.9亿元。
  张志勇认为,2009年将是李宁公司新一轮国际化战略的开始。2009年至2013年这五年中,李宁公司会从消费者目标、产品目标以及供应链目标三个方面提升品牌和产品的影响力。
  张志勇说,2014年至2018年会是李宁公司“全面国际化”的阶段。按照计划,2018年李宁公司将成为世界五大体育品牌公司之一,20%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到那时,李宁品牌既巩固了原有的本土优势,又以李宁品牌精髓为基础连同现在一切的努力,转化为能够与耐克和阿迪达斯相抗衡竞争者。
其他文献
深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是不是良币就要被劣币所驱逐呢?长期来看,不是,市场一定符合优胜劣汰规律。短期角度看,竞争压力主要来自:①传达给客户的信息是否充分准确;②客户短期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满足;③产品与服务进入趋同化阶段,“跑马圈地”式的客户发掘进入白热化,一味迎合客户短期需求带来恶性竞争苗头。深发展短期内应该巩固自己供应链金融第一品牌的地位,将自己品牌建设信息充分传达给客户,将自己产品优势传达给
期刊
近些年,中国软件市场成长可谓非常迅猛,那么金蝶为什么要选择向服务转型?首先,中国企业信息化正在面临从全面信息化转向定制化,这导致服务市场发展迅速,增速不断提高;其次,原有管理软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金蝶产品近些年增长速度和整体市场增长速度相同,市场份额没有增长;从替代品角度讲,盗版软件对软件行业利润的蚕食非常剧烈。  如何让客户认可自己的转型呢?金蝶应该针对不同ERP市场提出不同的品牌营销方案,从软
期刊
卢广练(隆力奇首席信息官兼人力资源总监):看这个案例,我们不能离开员工心里所相信的使命——使广大老百姓买得到、用得起高品质的化妆品,我们所谓的高端化妆品,并不是针对现在雅诗兰黛、兰蔻这些消费者,而是面对广大老百姓,所以,我们不只选择产品的组合,而且选择了产品和渠道的组合,二合一,进行转变。运营定制营销事业部有一支完全专业的经理,是从多家知名直销企业里聘请过来的经理,跟五个传统渠道事业部分开的、独立
期刊
吴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我觉得,“京城四少队”特别了解中国国情,在他们演讲的中竟然能说出“十二五”规划。个人认为,这个案例有两个关键点,实际上三个队都没有完全涉及到。第一,怎么证明转型是成功的;第二,中国管理模式是不是适合于软件行业的转型,最成功的IT服务转型应该是IBM,如果从四海一家、随需应变来讲,还是从智慧地球角度讲,都是概念忽悠,但是有一个特点,所有系统后台上有个核心的能力
期刊
通过竞争能力、运行机制等几个要素分析,金蝶处于领导者市场区间范围内,要保证领先或自我赶超,必须要转型。  从内部挑战看,主要有战略定位、成本控制、知识库,重点强调成本控制。我们特别要强调SaaS业务的拓展,2009年金蝶SaaS份额只占3.4%左右,和国内同行相比还是处于优势,预计2011年SaaS业务可能达到500亿。金蝶应深度拓展SaaS业,兼顾金蝶横向业务拓展——2008年、2009年金蝶在
期刊
丛寰宦(正略钧策咨询集团CEO):谈到国际化和品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一点,我们是在为一个企业制定一个战略,因此至少要从三个层面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第一,战略目标和方向究竟是什么,李宁为什么要做国际化,每年发展速度是多少,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做国际化(2008年之后整个体育用品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在确定目标和方向之后要谈第二个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做国际化?或者国际化在发展当中的比重到底占多大?如
期刊
国内小额信贷整个行业进入商业可持续发展阶段,国内不少企业在投资小额信贷这个产品,如拍拍贷款和创投,银行产品有平安一贷,还有渣打银行现代派。我们认为,宜信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核心竞争力业务模式建设,将需要借款人和有闲钱的出借人通过平台整合起来,共性在于他们认同信用有价值这个概念,个性在于出借人关注的是收益和风险,而借款人关注的是成本和可获得性,出借人在借款给借款人时候更多的考虑信用问题。  据现有数据
期刊
1993年,国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李宁的销售造成严重影响,快速发展步伐明显放缓,此时李宁公司决定进入国际市场,显而易见它对于其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缺乏有效的战略规划和战术设计,具体体现在“运动之美、世界共享”这个品牌定位上的模糊与宽泛,全世界产品推广造成品牌识别性不强,没有突出特点,品牌策略和产品推广没有有效配合,直接导致未能打开国际市场,仍然未能突破10
期刊
目前国外已经有和宜信非常相似或者模式完全相同的成功案例正在运作,宜信也到国外进行了考察和交流,宜信是目前第一个引入此类业务的公司,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国家政策层面存在不确定因素,客户主要是40~60岁的普通群众为主,未来发展方向应包括白领、中小企业主以及所有有投资能力的人。从核心技能方面,宜信已经有相关的先导优势,并且国内相关服务并不成熟,但是品牌和产品暂核心竞争力。从对手来看,目前有国内有
期刊
权顺亮(金蝶顾问学院院长):三个队都提到人才战略,包括智慧型人才、加大自身人才培养,以及人才的挽留,这是非常正确的。作为向服务转型的企业,服务完全靠人体现,特别是软件行业。但是,金蝶向服务转型,做咨询和传统管理咨询还是有差异的,我们的管理咨询首先不做战略、不做营销,也不做企业文化等等,更多的是基于怎么样使金蝶软件能够落地,在国外买一套软件做4倍服务,国内买一套软件只需要1/4的服务,上世纪卖软件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