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人眼中的IDEO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产品设计业的No.1,
  拥有众多开启市场的产品、随之而来的奖项、以及如雷贯耳的盛名......
  IDEO 之所以为“好”,
  并不仅限于上述生硬理由。
  对于一个好的设计,我们买它是因为它创造了一种体验;对于一家好的公司,我们加入它是因为它与我们有情感的联动。15 位或是参观过IDEO、或是曾为、正为IDEO 工作的人,用他们的眼睛向我们展示他们爱上IDEO 的那个瞬间。
  
  1 侧门外的沉思海湾
  IDEO 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硅谷附近Palo Alto( 帕洛阿图) 的一个小别墅里,侧门出去金门大桥看上去就在眼前。这是让人长舒一口气的地方,照片来自于丹麦哥本哈根Link UP 网站的负责人。
  
  2 深夜无名氏的便条
  深夜里,来自韩国的Sungdo Cho因为在自己电脑上发现这样一张纸条而深深地感动了:“THANKYOU——FROMIDEO”
  
  
  3 尽情尽兴自命为编制爱好者hsteckba 在去年的复活节用镜头记录了同事们的庆祝活动, 你看到的是“ZombiesDancing” —— 一个表达对巫毒崇拜的舞蹈,还有急诊室故事的扮演,用真人模仿桌面足球的。相比之下,平日里“躲避球”大赛,独木舟比赛和野外帐篷等活动就显得稀松平常了。
  
  4 神奇抽屉
  来自日本京都的创业家Joi Ito 拍下了这张照片, 这个叫Tech Box的抽屉柜子里放满了IDEOer 在世界各地搜罗来的有意思的设计,用来给创意人员一些启发,比如一个像牙刷的剃须刀等等,甚至还包括发光二极管...... 所有的IDEO 办公室都有这个Tech Box。
  
  5 暖意风景
  IDEO 德国慕尼黑办公室窗外的风景,当有一天,在纽约从事研究与设计工作的HGruber 无意中看到在另一边阳台上用餐的人们,她就喜欢上了这个洋溢暖意的风景。
  
  6 融入现实生活的“历史”
  来自波特兰的演讲人和作家Kevin Carroll 喜欢这个汽车会议室。这个车头被撞扁的面包车摆放在IDEO 总部办公室里,实际上,它属于公司创始人David Kelly。过去,David 在外地出差,有时会需要在户外办公,因此他把车后部布置成了一个小办公室。现在IDEOer 也可以在其中进行一些小型会议。通过旁边的小梯子,你可以爬到车顶木板搭起的小台子,上面有太阳椅,供你在户外时休息。上面还吊着一个中国锣鼓,开饭时就敲鼓,相当有趣。
  
  7 创意的科学化诞生过程
  德国的Benjamin Schulz 记录了一次头脑风暴的全过程,这是IDEO 最基础形式的小组讨论会议。他们将点子编号,使用白板、报事贴、海报纸等空间记忆方法。所有想法被及时记录在报事贴上,进行分类,或被简单绘制在白纸上。3M 感谢IDEO,在它遍布全世界的7 个办事处里,每天消费的即时贴不计其数。
  IDEO 的头脑风暴法则也被贴在会议室墙面上,提示着年轻人用可验明的科学方法管理自己的头脑,提高效率。这7 条法则分别是:Defer judgment 不要太快下判断Encourage wild ideas 鼓励疯狂的想法Build on the ideas of others 在别人的点子上思考Stay focused on topic 不要跑题One conversation at a time 一次只谈一件事Be visual 可视化Go for quantity 追求定量效果
  
  8 最有趣的市场调查今年年初,作为清华大学MBA班的学员,芮定坤参加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的活动,和清华以及斯坦福大学30 余名MBA 参观了IDEO 总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以体验设计著名的IDEO,任何创新都不是没有边际没有明确目的的,而是百分之百建立在提高用户感受的基础上的,设计一款产品的第一步——市场调查和诊断很重要。为了设计一款给医院住院病人准备的设备,IDEO 的设计师在医院病床上躺了两个星期,24 小时将一个小型DV 摄像机捆在自己的头边,这样,拍下的录像就是在一个住院病人眼中的‘世界’,看到的只有天花板、电灯、偶尔出现的变形的医生的头,设计师通过这个来体会用户的感受而不是通过想象。在设计去年获得IDEA 金奖的Eclipse500 极轻型喷气飞机的座舱和仪表盘的时候,工程师们在办公室里用泡沫板和椅子模拟出在飞机上睡觉的空间感受。在帮助一家厨具公司发现问题,提高产品竞争力的设计中,工程师就勺子、搅蛋器、铲子的诸如手感、是否滑手、清洗是否方便等问题访问了数千家用户,以确定解决方案
  
  9 迷人的组织结构
  施智梁是《职场》的记者,他曾经采访过IDEO 的现任总经理汤姆·凯利,引起施智梁兴趣的是IDEO的组织结构,要知道,仅仅拥有一群创意天才是形不成天才的创意公司的,他们不会为钱财卖命、他们像艺术家一样藐视时间的限制,他们有各式各样不愿妥协的喜好,你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把他们聚拢在一起,让他们正向相加,迅速地流动起来,焕发活力,创造动能。在施智梁的采访笔记上,你或许能窥得一斑IDEO 征服这些创意精英的奥妙——
  试想,这样的工作方式是否足够刺激:在芝加哥一个为期2 周的项目中,工业设计师来自旧金山,机械工程师出自伦敦,技术商业开发人士由慕尼黑提供。该项目完成后,可能又会有成员随即飞往波士顿执行下一个项目。这就是IDEO 设计师们的工作方式,他们从来不静态的在某地办公,也不固定地属于某一个团队,而是以项目为单位,动态地出现在各个团队之中。短暂的生命周期让IDEOer 时刻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用中文来翻译叫“流水不腐”,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健康细胞内部活跃的分子运动。除了流动性,IDEO 的创立者们一直笃信着小规模团队的神奇之处,“你能够熟知团队中的每个人,建立起深厚的相互依靠的友情。”Tom 说,IDEO 认为,在一个组中,25 至40人的规模是比较理想的,决不能超过50 人,这就是Tom 热衷于谈论的“校车团队”,说的是一辆典型的美国校车要容纳并且保证乘坐者舒适地乘坐,人数应该在40到50人之间。所以,即便现在IDEO已经有约500个人,但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的总人数都不高于50 人,及时总部人数略多些,他们也会以小于50 人的几个组群的形式存在。“我们不希望IDEOer 在一个过于庞大的团队中‘迷失自己’。”Tom 告诉我,“即 使是最有团队精神的人也希望通过对团队做出特殊贡献而得到瞩目和欣赏。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将大的团队分成小的团队。我最中意的方法是让每个人挑选他们的组别。我们事先确定新组别的领导者,然后这些领导者对他们领导的小组进行说明——他们从事的项目、必需的技能、以及他们希望共事的人。然后我们让公司的每个人投票( 说出他们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选择) 决定他们想参加的小组。也不知道是我们运气好,还是我们确实选择了合适的领导,总之我们确实满足了每个人的第一选择。这样的转变自然就会很顺利,每个人都去了他最想去的小组。新的小组成立后,每个小组开始确立自己的身份,如小组成员的特殊定制T 恤,或者将小组标识缝在包上,他们自己组织的offsite 会议( 办公地点外),自己举办聚会。人们在保持IDEO 大家庭成员感的同时,也逐渐建立起对新团队的忠实感。”Tom 的孪生兄弟David Kelly 是IDEO 的创始人,他当初创建公司的初衷简单得让你乍舌,与上世纪90 年代硅谷的创业公司不同,他们并非志于建立一个大型企业或是通过几年后的IPO 迅速致富,而是想创造一个满足于自己需要的办公场所:“第一,我只是需要一个工作场所,能和朋友们一块干。第二,这里没有一级一级数不完的领导,是一个等级尽可能少的、平等的、思潮可以自由涌动的公司平台。第三,我希望这里不必非得和那些难搞的人打交道。比如说那些特难相处的、墨守成规的家伙,不管是公司内部还
  是外面的客户。我当老板,我就有这样的自主权。”想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不过他们确实做到了,在公司创立的头十年里,他们每个人都直接向David 汇报工作,没有人——包括David 自己——在名片上印头衔。“控制不是IDEO 的常见管理原则,”Tom 说,“我们相信21 世纪任何一家希望发展创新文化的企业都将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向合作试验型转变。”
  
  10 行空的不是“天马”,是自行车
  纽约的Scott Pobiner 发现,IDEO 有一个特点,就是什么都爱“挂”着,“自行车、儿童驾驶的游戏汽车、皮鞋、迪斯尼动画里小精灵特有的仙尘包,哈利· 波特的魔法扫帚、糖果、蜗牛玩具,腊肠狗的尾巴,甚至圣诞树......”IDEO 各个房间都有一排巨大的钢架立在头顶,看到那些吊起来的自行车了吗?IDEO 所在的硅谷附近很多人都重视环保,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都喜欢骑自行车,但公司装不了那么多的自行车,怎么办呢? 有人发明了一种简单省力的起重器可以把自行车拉到高空,很“妙”的装饰,不是吗?
  
  11 这是Russell Davies 的照片, 照的是IDEO 总部入口处的会议室, 仔细留意中间那个桌子, 圆环部分由一张一张纸摞起来的, 你可以随意在上面书写, 然后揭下来带走。
  
  12 漂亮的亚裔姑娘Michasixty 似乎喜爱美食, 她的IDEO 故事总是和食物有关, 比如她会拍摄在办公室里大家一起体验甜点制作过程的照片。她还拍摄下了在办公室午餐上那个印有IDEO 标志的橘子皮菜品装饰。
  
  13 “有一墙的‘垃圾’, 那些以颜色分界的瓶子罐子好像就是用来震慑我这种参观者的。”这是Mayo Nissen 走进IDEO, 看到那个被冠名彩虹墙, 让IDEOer 获取包装灵感的架子时的感受,“不过效果很好!”他说。
  
  14 80 Staffers April 2008Jiping.Chang 作为参观者, 拍下了IDEO 总部女士化妆间的洗手台, 她尤其喜欢挂在墙上的那幅“咱们妇女有力量”的招贴:“We Can Do It!”
  
  15 ( 何云翥对此文亦有贡献)Ilya Devèrs 住在荷兰中部的一个城市里, 在他拍摄的这张照片中, 右下角这个带黄色帽子的背影属于“办公室邻居奖”(Office Neighborhoods Prize) 获得者。
  
  栏目编辑:王舒婧 wangshujing@cbnet.com.cn
其他文献
我们怎样死?  但凡人类能主动选择的死亡,大多与“自杀”这种行为有关。  几乎可以这么说,人类自杀史与人类文明史同时开始。  我们怎样死?  这是一个比“我们怎样活”容易回答得多、也难以回答得多的问题。  我们怎样死?  2008 年2 月下旬到3 月上旬,不到10 日内华为便发生了两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从  2007 年7 月18 日张锐自缢身亡到2008 年3 月6 日张立国食堂坠楼,华为在
期刊
寻求突变的人, 必须换掉主词永远是“我导师说我妈说……我好友说我老板说”的话语系统。    无论活到几岁,身处何方,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谁都难以逃离“人际关系”。而这些越来越嘈杂的人际声音,正是个人创意能量版图的最大障碍。  在这个氛围里浸淫得越久,这些声音越把我们捆绑得喘不过气,让我们习惯性地噤若寒蝉、畏首畏尾,选择与大家相同的安全做法。在如此环境下做小规模的创意改变,基本上无济于事;凭借这些轻
期刊
人人都不能离开秘书! 随着个人工作内容逐渐多元、工作范围扩大、工作量增大,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中有所发展,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必须条件。 但是,在层级日益扁平化的今天,越来越少的人有权力拥有专属秘书来帮你打点一切。要想工作出色,你的一个工作内容就是,成为自己的秘书——内心深处一个不可或缺的“女人”。像“她”一样,拥有清晰的头脑、安稳的内心、掌控细节的能力、为人处世的情怀。我们的这个主题,
期刊
摄影/ 郭进化妆/ 海霞( 易茗造型艺术学校)  场地提供/ 微软( 中国) 有限公司      康颖涛的职业生涯规划  康颖涛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曾从事过7 年国际预防医学的国际项目管理工作。“Connie ( 康颖涛)会更好地照顾员工的,因为她是学医出身的。”这是康颖涛某任领导对她的称赞。  1994 年, 转换行业领域和职业,从医生变成快销行业玛氏食品( 中国) 有限公司负
期刊
1 用“下一步骤法”促成交易  有家电话公司急需200 具电话,于是联络了4 家制造电话的厂商,看看哪一家可在最短时间内将货品送达并安装好。前面三家的答复分别是:“我们会尽快送上。”“可以在24 小时内送上。”“一接到订单便立刻送上。”而第四家的答复是:“请告诉我们送货地址。”  结果,当然是第四家获得订单。  下一步骤法是完成交易的高明方式,不过销售员需要有高度自信,才能不知不觉、不着痕迹地完成
期刊
还记得那个故事吗?爱情、工作、健康、友谊和信仰,这5 个在空中不停往下落的玻璃球(据说只有工作是橡皮球),让我们应接不暇、手忙脚乱,常常接住这个就差点错过那个。你忽视其中一个球的时间越长,它就会越来越烦人、越急迫地夺取你的注意力。太长时间不注重健康,结果就是从精神到身体的崩溃;拖延工作则会使你的事业和收入遭受重创……这是许多人的现实生活模板。所有的球都抛在半空。  事实上,你真能把生活中的每部分当
期刊
去汉诺威看CeBIT!  每个IT 粉丝都心怀此梦。今年的3月4 日到3 月9 日, 这个德国小城巨大的展览中心再次被全球各地的信息参展商和观众塞得满满的。才早上5 点, 冬天的欧洲到处还满眼漆黑, 汉诺威中心火车站却已经熙攘地像个圣诞市场。到处都是西装革履拖着拉杆箱的商务人士, 到处都是像我一样坐夜车颠簸而来的年轻背包客。长度惊人的地铁在市区不断钻下去又爬上来, 满载着黑压压的人们去往郊区那个相
期刊
采访/ 王舒婧 答疑/ 中里巴人    中里巴人:  真名郑幅中,《求医不如求己》一书作者,北京中医协会理事。“疾病是野性的一种宣泄, 它是一种巨大的能量, 可以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对于治病来说, 中西医之争真是无谓, 本来就没有优劣, 如同山水画与油画、佛教和天主教、咖啡与清茶、数学家与诗人之比较。中西医者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相互配合、各显其能的战友, 而不是珠联璧合、水乳交融的夫妻。  亚健康给身
期刊
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应该是自己最适合的,而不是最想要的。这个世界没有完美,平衡是最好的结局。连体人的家庭、事业、亲情、抉择最平常的小事情,透射出生活中大道理。    2008 April Staffers 85记得看“Stuck On You”(《连体兄弟》) 是在2003 年,悉尼。学校旁边的电影院外,放了一张很大的宣传海报,有马特· 达蒙,还有另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两个人的身体从肋骨一直连到腰部。当
期刊
冯仑的生猛在于他既对社会潜规则谙熟于心且运用得炉火纯青,又总是有意无意地好去逗弄一下潜规则的痒痒肉——如果他只满足前半句,那冯仑便只是一个精明市侩的投机商人;如果单满足后半句,便是一个令狐冲式样的笑傲江湖的逍遥混混。    一个奋斗的男人的一生,是雕刻自己的一生,同时也是摧残别人的一生。他像刻萝卜花似的,一刀一刀把自己雕得很好,越从远处看越伟大,越走近越觉得很可怕。我曾经是一个书生气很浓的人,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