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有感情朗读成为可笑的“邯郸学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king_man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细翻阅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你会发现每一篇都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的好文章。“有感情地朗读”是这些课文需要达到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现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我认为,有感情朗读不是一味地模仿,不是矫揉造作地表现,更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而应该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与体会。
  个人认为,目前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存在着主要问题:
  1.没有理解基础的“有感情”朗读
  在学生没有扫清字词障碍,没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2.没有示范的朗读
  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不应该怎样读,却没有亲自读来给学生以示范。尤其是在学生想读而读不好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
  3.太过于重视技巧的朗读
  在指导中,教师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重音、停顿、语调的上仰、拖长等,忽略了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和体验。其实,“有感情朗读”首先是“有感情”,只有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为内容所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感情朗读才是一种自然的、真情的流露,这种朗读才能在学生的心里产生长久的影响,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太过于重视形式的朗读
  目前,在我们的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老师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种形式的读是很必要的,但是过于流于形式,就忽视了对文章深层次的挖掘,忽视了针对性的指导。
  5.忽视读书习惯培养的朗读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课堂上,只要有学生的齐读,基本上是唱讀,从城区到乡村,从山上到平原,不唱读的班级寥寥无几。什么原因?我们忽视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培养。
  6.缺乏积极、中肯评价的朗读
  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缺少有针对性的、中肯性的评价,缺少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评价语言单调,感染力不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有感情朗读”,应该将有感情朗读落实到实处,首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努力做到不做作,不虚假,不是读得摇头晃脑就是有感情朗读,也并非每一篇文章都得做到感情充沛,声情并茂。
  朗读,应该是具有“入眼—尽心—出口”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是“尽心”这一环。朗读,更需要和作者一致的道德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当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一篇文章时,就可断定,他对这篇文章基本理解了;而理解力差的学生,总是无法“读出感情”,有时甚至无法断句。由于“有感情地朗读”可以看成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外部表现,所以,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进行了初步探索。有学生把朗读看成单纯“口”的任务,忽略(或省去了)“尽心”这一环,将朗读简化为“入眼—出口”,于是出现了几点现象:(1)“无病呻吟”:教师一旦提出“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或者责备“没有感情”之后,学生就调动全部表情潜能,摇头晃脑,眉飞色舞,声调忽高忽低,凭空拉开跌宕坡度,努力做出“有感情”的样子。夸张、做作的表情、声音让人浑身不自在,怎能唤起听者的共鸣?(2)“小和尚念经”:他们手捧书本,扯着嗓门哇哇哇,不像朗读,倒像是在比谁的嗓门大。(3)“读望天书”,使课文面目全非,这有什么价值?面对诸多现象,教师会觉得十分为难,会感到心中茫然,无从下手,到底对该掌握、理解的东西把握到什么程度,更无法以实际反馈为凭,确定自己下一步的教学目标。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我认为首先应该从读词句开始。不同的词语,在读它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声音“形象”,让声音将词语自身的意思更鲜明和强化。比如,“飞快地”“马上”“立刻”“突然”——应该从语速上表达其意思(快速读出);“慢慢地”“不慌不忙”“游来游去”——比常速稍慢,从速度的强调上,感受这些词语的特点。读“可爱的”“亲切”“朋友”“友爱”这一类有鲜明情感色彩的词语,要着重注意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与“敌人”“可恨”“侵略”形成对比,让语言的色彩上就带着爱或憎的道德情感表现。
  感情应该是由衷的、真诚的、发自肺腑的,有感情朗读应该渗透着学生对文本最真实的体会与感受,是对文本最高层次的解读。因此,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真实”是朗读的基础,不能让学生的有感情朗读成为可笑的“邯郸学步”。
  参考文献:
  黎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誗编辑 张珍珍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28~29页《有趣的七巧板》。  【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多边形等平面图形。拼七巧板是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它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各种多边形的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在设计教学时要有层次,先认识一副七巧板中的每一个图形,再逐步引导学生用
案例背景  2016年9月,我编写了人教版四上17课《猫》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学习单。在设计学习单上,我努力突出以学生为本,还教于学这两个教学理念。作为一篇“老”课文,前辈们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思路和教学设计。为了响应学校新一轮教学改革所提出的“以学定教,学为中心,小组合作”的学习理念,我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取舍。  一、以生定教,简约模块,提高课堂效率  一节课只有45分钟,那我们如何让孩
摘 要:从一个七年级班主任的角度,面对家长常问的“我应该怎样去和孩子沟通?”这一问题,分别列出了来自苦恼女儿和伤心父母的一封信,然后就青春期初期孩子心理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5条和青春期初期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  关键词:青春期初期学生;有效沟通;技巧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从童年期走向成熟的起始阶段,个体经历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经受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在这关键的人生道路转折的时期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导入形式多样,导入的最终目标能够围绕导入的话题展开,了解作品背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导入;效率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引导学生围绕导入话题展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进入音乐情境,这充分说明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那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通过有效导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情绪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奉献爱心的过程。关爱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关爱学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我了解学生的方式之一是通过QQ聊天。  刚毕业的六(3)、六(4)两班的学生几乎都加了我的QQ,周末有时间我都会和他们上网聊
摘 要:由于智障学生认知范围狭窄,接触外界的经验缺乏,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记忆的速度慢、容量小且保持不牢固。多数学生语言与言语发展能力较差,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尚可,但表达能力较差。他们的思维多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缺乏分析、综合、抽象的概括能力。  关键词:智障学生;语言表达;教学过程  为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我选择了认识“水果”这一内容。因为“水果”是学生熟悉且非常喜欢吃的食物,在生活
摘 要:要想转化后进生就应关爱后进生、尊重后进生、树立后进生自信心、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  關键词:后进生;班主任工作;转化  教育方针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者培养的对象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后来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后进生转化的问题,成了教育者必须关注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想方设法解决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关爱后进生  老师
近年,张家港市学校联盟办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城区与乡镇学校之间的联盟办学,促进了教育整体的优质与均衡发展。学校联盟办学如一潭“活水”,核心园优质的资源成为辐射我园的“活水”,让我园在联盟建设中享受和谐教育,促进园所发展。幼儿园联盟围绕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打造的“项目组生态圈”是如何设计与落地的?  一、重对接,追求意向的高度统一  1.集体会诊倾听调研  在联盟成立之初,开展了相关调研倾听联
摘 要:我镇作为省“十二五”规划首批“小城市建设”乡镇,吸引了很多的外来人才和劳动力。民工子女的就学和健康成长已成为我镇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少先队组织,更应针对外来队员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利于他们及早融入新集体的活动。通过活动,使内外队员优势互补,以最好的状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庭、服务于学校。  关键词:外来队员;规范管理;融入集体;挖掘潜能  柯桥区
在导弹发射时,为了使其迅速飞离发射器并加速达到预定飞行的速度,科学家为其安装了火箭助推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设计时,也给学生加上一个理解的“助推器”,将他们的感悟逐步引向深处。下面,让我们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课文读讲时找准设计的点,为学生理解推波助澜。  一、课文留白处的合理想象  入选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