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艺术的“五要诀”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shar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能始终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这是一种理想境界。然因性格、修养、学识等方面的差异性,教师个人所表现的教育方式与风格也各有千秋。不管怎样,出于教育的规范、引导、保护等方面的目的,教师批评学生总是在所难免。犹如园丁常需给小树修剪一般,很有必要。但批评只是一种制止事态发展的非常规“刹车”措施,使用不当,极易导致学生心理失衡,甚至隔膜、逆反。如何及时有效地平衡学生的心理,释放其心理压力以“化干戈为玉帛”,既十分必要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诀窍。
  一要 “忍”为先。学生犯了错,首先应尽量保持克制,避免当众批评学生,可采用眼神、手势等辅助语言以暗示及时制止。非当众批评不可时,也应是以及时制止事态的发展为目的,并做到“点到为止”,绝不可为逞一时口舌之快而如长江大河汹涌澎湃、滔滔不绝。批评过后,不要忘记所发生的事,必要时应及时记在工作笔记本上:批评的学生属于哪个层次,因为什么批评,在什么环境下,学生的反应如何等。并视错误性质的严重性,决定采取及时或暂缓引导谈话。一般情况下,先不急于找他谈话。尤其是对个别“难以调教”的学生,有时为了规范其行为而让其心理暂时“失衡”,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有利于其及时反省,也有助于心理干预效果的强化。过些时候,再找他单独谈谈,或在走廊,或在操场,也可在办公室进行。从学生这方面来看,挨了老师批评,自然惴惴不安,担心老师有成见,同学中失面子。但同时也会伴随一种情况:老师找他谈话,一般都能乐意接受,也会有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因为学生都存有想得到老师亲近的愿望。
  二要 “和”为重。与“犯错”学生谈话,切记语气要亲切和缓。温和勉励的谈话永远是为学生所乐意接受且效果最明显的方式之一。谈话引导时,尽量使眼睛正对着学生的视线,跟学生的视线保持同一高度,不要给学生压迫感,以使“同理心”效应得到最佳发挥。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并且很有效的谈话方式。同时,还可以亲切地摸摸他的后脑勺或点一下脑门或拉拉学生的手,这种必要的肢体语言可以快速有效地消除隔膜,营造亲切和谐氛围。
  三要 “诚”为贵。批评过后的谈话,无论语气、态度还是内容,都要以“诚”贯穿始终,语气诚恳,态度真诚,内容中肯。谈话内容当简洁明了,既点中要害,又不伤学生自尊,还要能引导、暗示学生上进。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拣条鱼儿夹只虾”,将引导谈话变性为专找缺点的“批判”,误导学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谈话内容大概可规划如下:①为什么批评你;②在某些方面你还是很不错的,老师也很喜欢并欣赏你;③有错误、缺点不可怕,关键是要有认识并加以改正与改进。老师相信你;④老师当时说得有点过火,还请你谅解;⑤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⑥希望你支持班组、老师的工作,多出好点子,帮助老师、班干部,共同把咱们班搞上去。
  四要 “勉”为促。批判、引导谈话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循环往复,不断强化。谈话结束后,学生只是暂时得到心理上的平衡,还需要在多种场合进行巩固与强化。因为在老师和同学之间,学生更重视在同学中的面子。为此,教师尚应利用课堂、班会、活动、作业批改等机会,适时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给以表扬,肯定他某方面的优点。使他觉得,老师并没有因为批评他而嫌弃他。这个过程,就好比是“熨衣服”,只要勤下功夫去熨抚,学生心灵上的“褶皱”,是一定能够被“熨平”的。
  五要“恒”为基。花木的培植,需长期的修剪。学生错误、缺点的改正,也需要长期不断地批评、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同样的错误会重复发生,而且还会不断发生新的错误。对此,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认识和足够的耐力、毅力,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千万不能因一时半会未见成效而放弃,甚至“以暴抗暴”或“把人看死”“打入冷宫”,那将会把学生“逼反”而“贻害无穷”。大量的心理学试验表明,长期的失望和失败往往导致叛逆、暴戾性格的形成。这是为人师者最需切记并引以为戒的。
  对一些学生重复犯错误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时,我们的批评往往言词可能很激烈,情绪可能很激烈,这会影响学生的认真反省。有的人认为对学生批评了,学生就会由此改正,一方面教师可能因此会形成对批评的依赖,另一方面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但并不知道该如何改正,有可能还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使得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在批评后,一定要再和学生在无他人的情况下谈谈心,充满真情地把关怀送给学生,促进学生反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给学生指明发展的方向。
  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吧,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宽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我想关心学生,只有从心开始,才能使工作事半功倍。◆(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其他文献
摘要:文山州的壮族服饰除具有御寒扮美、民族标志的基本功能外,也是当地舞蹈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在当地,壮族传统服饰在舞蹈中的应用各不相同,其动作的产生和服饰的变化息息相关,形成了文山州壮族传统服饰与舞蹈相融相生的特点。  关键词:文山壮族 服饰 传统舞蹈  壮族是文山境内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土著民族,在文山州的八个县均有分布,主要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其服饰蕴含着浓郁的壮族文化特征,因受生活生产、宗教
低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跟同伴交往,但对友谊的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他们认为朋友就是能够一起玩耍、能够满足自己愿望的伙伴就是好朋友。这些孩子正在探索与谁交朋友是比较合适的,但择优标准又是自我为中心,因此,他们的同伴关系并不很稳定。他们对父母怀有深厚的感情,有一种明显的依恋感,而对教师则充满了敬重和信赖,并在感情和行为上极大程度地依赖老师。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以便于培养他们的基本学习技能、乐观的学习情趣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特有文化,也是学校育人的一种特有的柔性管理方式。通过给校园创造一种多元化的文化教育方式,来达到对教师和学生知识、文化、健康人格等方面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目的。  创设特定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必须进行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管理工作。它可细分为围墙文化、操场文化、走廊文化、楼梯文化和教室文化,如果把它的外延再伸展开来,甚至还可以包括办公室文化和厕所文化。当我们走进学校的每个角落,都会有
教师研究主要指由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研究中的教师既是科学的实践者,又是成果的享有者。浮石乡小学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在全乡范围内实施区域性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我乡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对促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思考。我乡在实施校本教研区域性集体备课时,是从以下几点来开展的:  1
前年下学期,在笔者所在校开展了一场“同课异构”区数学教研活动。笔者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教研活动。当天活动流程是先上课再评课,所上课为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图形与证明——11.1你的判断对吗。在评课活动中,专家们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然而,对所听之课与所评之言对比之后,有一种莫名的疑问: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扮演教师的角色?如何整合教材及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应有的角色定位  古人曰:“师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其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研究的主体是教师,其形式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际。根据我校地处偏远地区,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等校情;为克服不足,激发教育热情,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品牌学校。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学习,激发参
语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美在教学中尤为重要。过去有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教师吃的是“开口饭”,这也说明了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要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然而,语言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各地纷纷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虽然这些政策调动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然而,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困难  1.启动资金。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创业方面除了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到部分资金外,尚有很大缺口。目前,各地金融
小学生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小学生最不情愿完成的任务,更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探究的课题。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习作教学应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乐于表达”是建立在“易于动笔”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首先要让学生“易于动笔”,学生才会“乐于表达”,学生面对习作不再犯难,才有可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让学生“易于动笔”,是习作教学的关键。然而怎
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进行的是一场东方式的教育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过程中,中学校长是关键。校长应该具备怎样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才能?这是摆在每一位中学校长面前的课题,值得大家深思。  一、素质教育中的校长要适时转变教育理念  1.素质教育中的“人才”概念  我们是从多年的传统教育中走过来的,对于过去的教育,过去的“人才”评定,大家非常清楚,即让学生获取高水平的应试能力,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升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