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湾空间的海洋经济差异分析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99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为海湾地理空间尺度,引入泰尔指数和变差系数、灰色关联法研
  究三大海湾地区的海洋经济规模总量和海洋产业关联效应的差异,运用多种预测模型预测未
  来十年三大海湾间地区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和贡献的差异。结果显示:三大海湾空
  间地区海洋经济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2007年后呈现协调优化发展趋势;滨海旅游
  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渔业分别对应辽东湾、渤海湾、莱州
  湾三大经济区的拉动效应较大,形成各具区域特色的重要优势海洋产业;据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到2015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地区海洋经济比
  重将分别达到34%、21%、25%;莱州湾、渤海湾的海洋经济直接贡献率分别平均以2%和1%的速度递增,而辽东湾则平均以0.1%的速度递减,到2020年辽东湾、渤海湾、
  莱州湾的海洋经济直接贡献率将分别为36%、29%、46%。
  关键词 海湾空间;海洋经济;产业关联效应;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2-0170-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2.028
  
  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目前沿海地区三大经济区之一,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区。渤海内有三个主要海湾,即: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由于海洋地理构成、自然资源赋存、科学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发展基础等不同,海湾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何均衡协调发展渤海内三大海湾的区域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有关海洋经济差异的研究多以省际为空间尺度,对海洋产业地域系统及三次产业结构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1-3],少数学者从产业集聚空间变动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差异性研究[4- 5]。本文以海湾地理完整性为研究边界,研究分析辽东湾(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秦皇岛)、渤海湾(唐山、天津、沧州、滨州、东营)、莱州湾(东营、潍坊、烟台)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海洋产业关联效应以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并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为制定区域性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与管理提供分析方法和决策参考。数据以所收集的海洋统计报表为准,跨海湾城市数据近似以大陆岸线比例系数分割处理。
  1 海洋经济规模总量差异
   2001-2008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地区海洋生产总值(Gross Ocean Product,GOP)发展速度比较快(图1),平均年递增率2791%,相比各海湾地区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平均递年增率19%,GOP的增速均超过GDP的增速,海洋经济成为三大海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的基底与增长速度的不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各异,差异较为显著,为分析差异演变过程,引入泰尔指数法和变差系数法[6],泰尔指数和变差指数都是一个熵指数,反映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程度,熵指数越大,表示经济发展的地区间差距越大,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泰尔指数:T=∑ni=1Xi∑ni=1X×lnXiX
  ,
  变差系数:V=
  ∑ni=1(X-X)2n
  X
  式中:Xi为各海湾海洋经济总产值,X为渤海海洋经济平均值。
  通过计算,结果(图2)显示:2001-2008年间,三大海湾海洋经济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2003-2007年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差异较大,以2005年为界,可以将海洋经济差异演变划分两个阶段:一是,2001-2005年三大海湾地区间海洋经济差异逐渐增大,主要受首都大经济圈、京津冀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对渤海湾地区推动作用,促进渤海湾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拉大了与其他海湾地区的差距,迎来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期;2004-2005年渤海湾地区进一步受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影响,差异急剧扩大。二是,2006年受辽宁沿海经济带、山东半岛城市群对辽东湾、莱州湾的推动作用,差异急剧缩减;2007年后小幅度缩减,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进入均衡发展趋势期。
  
  
  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目前沿海地区三大经济区之一,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区。渤海内有三个主要海湾,即: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由于海洋地理构成、自然资源赋存、科学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发展基础等不同,海湾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何均衡协调发展渤海内三大海湾的区域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有关海洋经济差异的研究多以省际为空间尺度,对海洋产业地域系统及三次产业结构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1-3],少数学者从产业集聚空间变动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差异性研究[4- 5]。本文以海湾地理完整性为研究边界,研究分析辽东湾(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秦皇岛)、渤海湾(唐山、天津、沧州、滨州、东营)、莱州湾(东营、潍坊、烟台)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海洋产业关联效应以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并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为制定区域性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与管理提供分析方法和决策参考。数据以所收集的海洋统计报表为准,跨海湾城市数据近似以大陆岸线比例系数分割处理。
  1 海洋经济规模总量差异
   2001-2008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地区海洋生产总值(Gross Ocean Product,GOP)发展速度比较快(图1),平均年递增率2791%,相比各海湾地区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平均递年增率19%,GOP的增速均超过GDP的增速,海洋经济成为三大海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的基底与增长速度的不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各异,差异较为显著,为分析差异演变过程,引入泰尔指数法和变差系数法[6],泰尔指数和变差指数都是一个熵指数,反映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程度,熵指数越大,表示经济发展的地区间差距越大,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泰尔指数:T=∑ni=1Xi∑ni=1X×lnXiX
  ,
  变差系数:V=
  ∑ni=1(X-X)2n
  X
  式中:Xi为各海湾海洋经济总产值,X为渤海海洋经济平均值。
  通过计算,结果(图2)显示:2001-2008年间,三大海湾海洋经济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2003-2007年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差异较大,以2005年为界,可以将海洋经济差异演变划分两个阶段:一是,2001-2005年三大海湾地区间海洋经济差异逐渐增大,主要受首都大经济圈、京津冀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对渤海湾地区推动作用,促进渤海湾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拉大了与其他海湾地区的差距,迎来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期;2004-2005年渤海湾地区进一步受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影响,差异急剧扩大。二是,2006年受辽宁沿海经济带、山东半岛城市群对辽东湾、莱州湾的推动作用,差异急剧缩减;2007年后小幅度缩减,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经济进入均衡发展趋势期。
  
  图1 2001-2008年三大海湾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变动
  Fig1 Changes of gross ocean product of three bays, 2001-2008
其他文献
摘要 环境污染物的影子价格体现了污染物的边际减排成本,是政府制定公共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在环境技术的基础上,扩展了传统的产出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进而构建了能够将多种环境污染物的影子价格进行综合估测新的影子价格模型。采用这种新的模型方法和安徽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的样本数据,对煤炭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排放的三种主要环境污染物——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影子价格进行了估计。结果发现,2009年,安徽煤炭开
期刊
摘要 波特假说主要从动态的角度论证了环境规制和农业科技进步之间的正向变化关系。而在安徽省1990-2008年的农业生产数据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环境规制和农业科技进步的指标变量,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方法验证了安徽省农业生产中的环境规制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关系也符合这一假说,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了安徽省环境规制是农业科技进步产生的原因,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析则更深入地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环
期刊
摘要 本研究以水稻种植业为例,基于1985-2008年中国水稻主产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灾后适应能力的机制及绩效。结论表明:西南、华中、华东地区在极端气候事件灾后,并没有将农业产业结构向养殖业调整,相反,种植业在政府扶持与创新激励下反而恢复生产甚至进一步扩张。特别对于西南等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较强的灾后适应能力,往往是农业生产机会成本较低的作用结果,同样由于此原因,华东地区在
期刊
摘要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情况呈现先加剧后减轻的趋势。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能够内生性地自动解决环境问题,把倒U型EKC出现逆转趋势的原因归结为经济增长本身,认为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环境问题能够得到自动解决。本文使用2001-2010年的数据构造了综合污染指数CPI对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先使用实际污染物排放量和处理后污染物排放量作为对比,发现在不考
期刊
摘要  建立三螺旋粮食安全模型,对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粮食生产情况,利用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时序动态和空间变化进行分析。随着粮食产量的增长,区域发展和农民收入差距拉大,土地高产出(粮食单产)与资源低效率并存,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与粮食价格不能同步提高,出现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双低”现象,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粮
期刊
摘要 社会资本是继“人力资本”后另一个解释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的重要工具。为了深入解析社会资本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需要研究不同民族地区的社会资本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入户调查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该区农户的社会资本存量,分析了农户的社会资本特征,并解析了影响农户社会资本的因素。结果表明:①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社会资本总量为3.42;②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农户社会资
期刊
摘要: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个融合人口、土地与经济的复杂系统,不能从单方面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衡量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过程,研究不同时空城市在人口、土地和产业三方面协调发展的状态。结果显示,1998-2009年12年间江苏省人口城
期刊
摘要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空闲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活动的统称,其实质内容之一是从空间上对土地利用进行优化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是我国进行土地整治的重要区域,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整治进行分类研究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工作。曲周县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中部,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农村人口的
期刊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低碳生活、低碳消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构建模型,从消费者的个人层面和文化层面研究了中国城市居民低碳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的个人因素(低碳认知、低碳情感)和文化因素(集体主义、天人合一)以低碳购买态度为中介,进而正向影响其低碳购买意向,但它们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个人因素对低碳购买态度的影响要大于文化因素,在个人因素中,低碳情感的影响要大于低碳认知,
期刊
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是维护当今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生态补偿是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之间利益矛盾冲突的重要手段。它是为了制止生态破坏而征收或补偿的费用,所以不同于一般排污费和资源补偿费。本文根据补偿的类型不同,将生态补偿分为资源型生态补偿和环境型生态补偿。本文以流域生态补偿为例,将流域上游政府的策略简化为保护或不保护河流,下游政府针对上游的情况,选择“自主型”或“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