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的四个理念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gl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半壁江山,重要之程度不言而喻。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作文辅导方面往往强调埋头苦练。如此训练,学生作文的数量是有了,但质量却不敢恭维。这样做有可能提高了写作的速度,训练出了很多机械的模式作文。写作时学生只会按图索骥,勉强成篇,兴味索然,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一些有才情的学生的思维反而被模式化的教学禁锢了。
  记叙文写作便于抒写真情,2014年江苏卷“青春不朽”这个话题,选择记叙文更好上手,中学生更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去写,甚至可以写到爱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阅读大量名家传记以及一些感悟极强的文学小品,提炼了一些新的思考,并把它们付诸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题材上要有叙写亲情的想法
  亲情题材因为更贴近人的灵魂,可以作为文章描摹歌颂的内容。写作时不需要用华丽的辞藻去雕饰亲情,也无须用泛滥的情感去堆砌亲情甚至无病呻吟,而应该多描写一些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进行艺术的提炼,张扬人世间的真善美,包括陌生人之间的情感、邻里之间情感、亲人的情感等。
  龙应台的《目送》是叙写亲情的上品之作。她在作品中写道: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另一边,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用艺术化的真实和细节打动读者,这种亲情真诚动人。由于是人们易感的事件,极易形成共鸣。符合高考作文“感情真挚”的要求。
  二、情感上要有敬畏生命的意旨
  作为人类,不应该把世界的其他事物看作是我们征服的对象,而首先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我们应该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史怀泽在《敬畏生命》中说:“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提着弹弓到雷帕山去打鸟。树上的乌儿在晨曦中歌唱,他给弹弓装上小石块,瞄准了其中的一只。正在这时,教堂的大钟响了。钟声回荡在朝霞与鸟儿的歌唱声中,这个小男孩浑身一颤,觉得这是来自天国的声音。他扔下弹弓,惊走了鸟儿。
  这段文字所透视的生命价值无疑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这不仅是写出来的一篇文章,更是作家给我们上的做人课,是震人心魅的道德课。
  在写作中,摄人视野的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枝一叶,它们都透射生命的价值。一粒种子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都蕴含着无尽的人生哲理。对于我们的朋友、亲人更要怀着生命至上的思想去问候乃至赞美。常用的手法是拟人,也只有拟人,才能写出生命动感的效果。在诗歌鉴赏和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中,经常要鉴赏一些有“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我们在作文中要对这种手法灵活应用。
  三、技巧上要有绿色阳光的构思
  所谓“绿色”的两层含意:一是指自然景物。写作文不能单调地只写一些人或事,要写自然中的景物来烘托渲染、映衬象征、类比寄托,使文章更文学化、诗意化、丰富化。“绿色”更重要的一点是指思想阳光,格调高雅健康,主题充满正能量。能够让愁绪满怀的人能够觉得前景明朗,让好高骛远的人能脚踏实地,让孤独无助的人能觉得信心满满。
  文章切忌满腹牢骚、片面、偏激灰色而又低俗。以下是一篇零分作文片段:
  什么是不朽?我冥思苦想,思绪万千。
  我曾以为,道德与信念是不朽的。可当有一天得知,隔壁班的二柱子去搀扶一位跌倒的老奶奶却被她一把扭住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老家的三大爷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几只山羊进城来看病,换来的只是琳琅满目的检查化验单和无可奈何不得不给的红包,在白衣天使灯红酒绿后的醉眼微醺下,大爷最终还是走了。钞票,确实是一个能化神奇为腐朽的神器。难怪,班上的“白富美”们总对喜儿不嫁黄世仁感到扼腕叹息,幼儿园小朋友的理想是长大了做一名贪官,这也许就是那些所谓的不朽美德给下一代的伟大启示吧。
  考生的题材不可谓不时代,语言不可谓不流畅,句式不可谓不整齐,单就这些方面就超过了同龄考生。但由于内容激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思想,不能不让人深思叹腕。
  四、思维上要有辩证思想的色彩
  辩证思维是考生写议论文必备的利器,是指要全面辩证地看待事件和意义,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对问题不能绝对化。记叙文中,也可以让文章渗透一些思辨的色彩、哲学的思考。
  在实践中,可在对故事材料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改变平常的思维角度,从故事的另一面人手而提出新颖而独到的思想情感。它属于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用得好,常可以开拓出不落俗套、不同凡响的新主题。清代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他的看法就与别人不一样,认为东施并不丑陋,但效颦不可取。
  今天我们再以“东施效颦”这个题材来演绎现代版的故事,怎样写出不一样的意义呢?现代好多人的想法可能还是认为“盲目模仿别人是不可取的”。人云亦云,没有新意。如果用点辩证思维,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东施”虽丑,却敢于“效颦”,说明她有追求美的愿望和勇气。这比起那些美丑不分,以丑为美,甚至妒忌美的人比起来岂不好得多吗?从这个角度说,“向东施学习,敢于正视现实,勇于挑战自我”,就是不同凡响的角度,使人耳目一新。经常如此训练会有效提升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   当然,这四个方面元素在文章中是有机结合的整体,不可分割。如果让自己的文章如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上的“心动女生”一样“花枝招展”,在立意上求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题材有“生命力”,主旨“绿色阳光”,构思上波澜起伏,立意高妙有深度,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才能在占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上立于不败之地。
  佳作展台
  生命永恒
  朱兆洁
  我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是在我住院的时候,当时是一个秋天,一个极易惹人伤感的季节,那时,枯黄的叶子一片一片地纷乱飘下,一些生命在飘零中悄无声息地消逝。
  厚厚的窗帘阻隔了内外的世界,日出,日中,日暮。我的世界一片混沌,在长久的虚幻中总有一个莫名其妙的声音呼唤着我去看一下现实的世界。
  我鼓足了勇气,踮起脚尖,把窗帘拉开一条缝,一簇簇的乌云压抑着,压得我抬不动睫毛,乌云压住了太阳的脸,却没有压住它的热情,一缕缕、一片片金黄色的阳光透过乌云,散选出来,如薄纱一般轻柔、亮丽,勾勒出生机盎然的灿烂图景。
  我能感觉到自己混浊的眼神开始变得有些澄清,并逐渐散发出熠熠光彩。
  再看看刚触伸到窗口的树梢,徐徐晃动着,一片略带绿意的黄叶在风中翻腾,我的心被怔住了,它是在用它最后的气息与命运作斗争,那纤弱细长的臂膊紧紧抓住树梢,任其摧残,任其摆弄,不到最后决不放手。
  它用倔强呼唤我要坚持,它用执著呼唤我要永不言弃,它虽然是即将离世的黄叶,可却有着人一样的灵魂与意志。
  对面病房婴儿的呱呱声唤回了我的思绪,清脆响亮的啼声萦绕在耳边,我打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四五个大人围着宝宝。
  “你看这小家伙,多厉害,嗓门多亮啊!”
  “让我抱抱,这小家伙长得多俊,这小嘴准定又想吃喽!”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笑着,你抱一下我抱一下,你亲一个我亲一个的场景使我感动,幸福的小生命诞生了。只见妈妈安详地看着宝宝,嘴角的笑意荡漾着数不尽的幸福。
  宝宝的诞生是妈妈生命的延续,他那清脆响亮的啼声是在感激妈妈的辛勤呵护,他在感谢妈妈把他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来。
  我再一次被这幸福的场景怔住了。生命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永恒过程,宝宝的新生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转化,而即将凋零的落叶则完成了永恒到瞬间的变迁,生命到底存在着多少的象征?需要用心去呼唤去发现。
  不管是新生的宝宝,还是即将凋零的老叶,他们都在用生命去呼唤生命的本色,他们昭示人们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点评:
  这是指导老师反复讲授“作文需要四大元素”后一位同学践行的一篇记叙性文章。“生命永恒”是一个有哲学意义的命题。作者先设置一个生病住院的情境,行文中不时照顾亲情、生命、绿色和思辨的观念。文章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而只用真心去不断地观察感悟生命的力量。时而借景抒情、时而托物言志,使文章充满了质感。结尾用思辨的方法写老叶是要凋零的,但生命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永恒过程,呼唤人们要热爱仅有一次的生命,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思想健康,情感真挚,是一篇上乘文章。
其他文献
记得15年前我的一名学生在作文里用了这么一句话来描写他小学时全班同学到市区公园游玩下车时的情景:  “车门一打开,我们便像狗一样地冲向公园大门。”  看到这句话,不禁问:堂堂一名高中生,连最起码的情感色彩都分辨不清——竟将自己比作“狗”,还要他的小学同学们跟着受“牵连”,实不应该啊!  这名学生自此便因这句话被我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至今都没有忘却,连他的姓名、模样。这没有忘却的原因可能还有我平时的担
期刊
【作文题】(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正在走向“后物欲时代”,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是近几十年的突出现象,物质富足之后精神空虚和无聊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东西方的贵族解决所谓的“富裕挑战”,其成功的道路都是致力于提升人的精神追求。古典教育的内容是教人如何生活的,而现代教育在这方面就绕了个大弯,却是教人们如何工作的。留心一下周边的成年人,有多少毕业
期刊
考点一:塑造形象  [内容阐述]形象有客体与主体之分,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可以描绘的物象;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中带有浓郁感情的人物形象,可以是诗人,也可以是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作为爱国诗人,其笔下形象往往就是自身。古典诗歌形象是意蕴和情感的载体,它与作者思想感情、审美倾向之间有着相对固定的意义对应关系。比如“水”,可以指绵绵愁思、离愁别绪(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期刊
一篇作文往往牵涉到学生诸多能力,如分析理解能力、审题立意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有些能力通过适当的训练是能够提高的,如审题能力与构思能力等。而有些能力则是需要慢慢积淀的,如分析理解与表达能力等。  审题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主要是指“披文入境”去分析和领会命题或材料的题旨,进而确立写作主题的能力。只有准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因此,审题与构思,可以说
期刊
一.也疆风物散文的定义  边疆风物散文,是一个相对狭窄的概念。这类散文主要是以对边疆的景物或风物的描绘或抒发对边疆生活和风物的喜爱,或表达对边疆的深情思念,或表达对边疆生活的深度思考等。  二._边疆风物散文特点  边疆风物散文多见之于当代散文。这类散文往往描写那种与都市生活迥异的不无荒凉的边疆景物、田野生活。在内地省份作家困扰于工业化进程太快时,边疆作家则可以在旷天野地中漫步,可以在秋熟的农田里
期刊
【技法点拨】  如何才能把记叙类文章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的建议是:设悬念,闹误会,好事多磨;起冲突,巧安排,出人意料。  具体说来,就是要在文章开头掀起万丈巨浪,将最最反常的神态、最最奇怪的动作、最最令人迷惑的现象、最最惹人关心的话题,以最最引人注目的方式呈现,以期引起读者对文中人物命运的牵挂、对矛盾冲突结果的关注、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期待,进而不断猜测并迫切希望知道后事如何以验证猜测的强烈愿望
期刊
近几年,高考文学类文本对小说的考查比重明显加重,其中寓言故事类小说占据一定的比例。这类小说往往用虚构的人和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为了把道理说清楚,文章中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揭示主旨。因此常常造成阅读上的困难。很多学生遇到这类文章茫然不知所措,无法准确地理解小说的主旨。本文就以乌拉圭作家何塞·恩里克·罗多的作品《坚硬的荒原》为例探讨一下这类小说的阅读策略。  要想读懂寓言故事类小说首先要了解
期刊
要深刻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欣赏古代的文学作品,批判地继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不懂文言文是不行的。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如何掌握文言实词呢?我们可采取“分类归队,区别对待”的办法。  第一类是古今通用的,是现代汉语中继承古代的一部分基本词汇。这些词汇一般不用翻译。如:手、牛、大、短、重、山水、寂寞、聪明。  第二类是古代的单音词变为现代的双音词。这些双音词往往包含了古汉语中同义、
期刊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国》)“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这些边塞诗中的男儿形象曾激起我们多少壮志豪情,大漠沙场的男儿情怀又曾引起我们多少慨叹悲怜。  边塞就是边疆,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边疆,也就有了边塞诗。西周时就有不少关于边塞征战的诗作,《诗经》中已有完整的边塞诗篇。如《诗经·大雅·江汉》
期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有欢聚就有离别,这是从古至今避免不了的。在今天,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人们分别后通讯或见面非常方便,所以对离别不是很在意。但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利,通讯不发达,亲朋好友分别后往往数载难见,或竞成永诀,所以古人特别关注离别,分别时往往举行隆重的“送别”仪式:或折柳相送,或设酒饯行,或赋诗赠别。离别时候见真情,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形于言。所以送别诗中佳作较多,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