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村寻绎(外二题)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这里崇山峻岭、峰峦叠嶂,没有广袤无垠的大海,却有一个海底琼楼玉宇般的称谓:龙宫村!村子不大,但也有上千号人家。“阡陌纵横平川展,群山奔涌山屏翠,古树成荫掩村廓,松风竹涛扑面来”。这是晚唐诗人罗隐对龙宫村的赞誉!当我们来到村里时,已近黄昏,夕阳映照下的古村落,白墙青瓦,溪流潺潺,古树参天,一副江南美景,钟灵毓秀,四面青山,八方绿水。站在村头古老的大樟树下,抬头四望,群山叠嶂,云雾缭绕,山岚氤氲,空气十分新鲜。问了村里的老人,老人捋须指点着说,这里北靠龙山,南涉秀水,东临铁岭狮山,西接铜岭象山,从风水地理学角度讲,上呈天象,下应地脉,水土和合,聚精纳福,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我们放眼望去,果然山中植被茂盛,草本芃芃,峰峦奇秀,溪里灵石光洁如肤,置身其间,耳听林涛鸟鸣,仿若仙境。我们顺溪流而下,山泉从石缝中的砂岩里流出,清澈无比,甘甜爽口。尤其是山上流下的碧水,积蓄在誉为龙潭的水库里,翠绿中透着灵秀,文静里蕴含着盎然,潭深无底,波光倒映,常年不涸。潭边怪石峥嵘,潭中绿水盈盈,犹如华丽的宫殿。相传这里曾是东海龙王栖身之地,常在这里腾云驾雾,及时引来清泉,使得村民们丰衣足食,故而把此潭称为龙潭,所流溪水叫龙溪。溪中尚躺有一大龙龟,根据崇祯《宁海县志·纪异》中载:“龙公大龟,乾道五年夏四月,大龟食笋。一日,野人弈以相遗,尾岐而六胫上鳞甲如龙,村民称之龙龟,被陈氏放生此地。”你别说,这里虽群山高耸,但景物皆与龙有关:龙桥、龙槽、龙溪、龙树、龙龟等等,都是龙的图腾。
  在龙宫村,最热闹的要数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第二天大清早,火红的太阳从群山中露出笑脸,我们就一个个爬起床来。早餐过后,街上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锣鼓喧天,穿着节日盛装的男男女女,陆续向村文化礼堂集结。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支女子舞龙队,身着红色饰装,腰系黄绸带,头扎红丝巾,个个英姿飒爽。她们舞着长龙,巡走在村中街巷,真可谓是:春路雨添花,花动满眼春,行到溪深处,龙腾万里云!大约八点半左右,村长让我们到文化礼堂门口站队,原来是要我们为两头高大的石狮剪彩做嘉宾,我一打探才知道这两头石雕雄狮是宁波市福建商会赠送给龙宫村作为节日的吉祥礼物。好有创意呀!当时那朵小红花佩在我胸前时,我有些纳闷,为何宁波市福建商会要赠送这样的吉祥物给龙宫村?仅仅是友情吗?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龙宫村的先民都是来自福建。据史料记载,宋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江西义门望族奉旨分成334庄,其中陈氏迁居福建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和闽侯县一带),后在北宋宣和年间,由于战乱,便从福建迁至浙江新昌,不久又从新昌迁到龙宫村定居,现在村口还保留着始建于明崇祯十九年的陈氏宗祠,祠内的古戏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说,龙宫村的先民们都是来自福建。寻根访祖,难怪宁波市福建商会要在这喜庆的日子里赠送这吉祥物给他们。随着剪彩仪式的进行和鞭炮锣鼓声的响起,我想到宁波与闽人的关系竟然如此密切,我在宁波市福建商会文化研究室的同志那里了解到,在宁波这块九千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从巍巍四明到滚滚浙东碧海,曾有多少福建人在这里劳作生活、经商创业,乃至扛枪作战,与甬民们一起共同守护和建设着宁波。唐玄宗咸亨元年,岭南引军总管事、漳州开祖元勋陈元光将军曾在宁波留下足迹;月湖岸边的林宅记录着当年闽商经营的艰辛;被蔡元培先生撰文樹碑的纪子庚先生乐善好施,在石浦广为流传;四明山麓还留着新四军浙东纵队大队长蓝碧轩烈士的鲜血;北仑、象山、余姚、慈溪、奉化等地也都荡漾着福建人的欢声笑语,三江口天妃宫和福建会馆旧址,都是闽人在宁波的历史见证,乃至今日,当你和朋友攀谈间,一不小心或许就遇上闽家先民的后裔。如今,福建人在宁波工作的就更多了,他们依然秉承着先贤勤劳、勇敢和智慧,为甬城添砖加瓦,携手同行。想到这里,我明白了,宁波市福建商会之所以给龙宫村赠送这对石狮,那是在情理之中,亲情之上了。
  赠送仪式结束后,大家聚集在礼堂内观看演出,而我突然想起了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和唐代大诗人李太白在龙宫村留下的诗句:“暝在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足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他们讲的都是来到龙宫村的见闻,真实字字珠玑啊!而我也打油一首:古镇龙宫村,远近扬其名,深山龙起舞,人间写真情。
  
  油菜花的怀念
  朱熹诗曰:“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诗人对春天的赞誉。这几日宁波着实也是天公作美,春光明媚,恰是踏青好时节。于是受亲友邀约,便一同去了神往的奉化洪溪村看油菜花寻芳也。
  在前往的途中,友人开着车,欢快兴奋的劲头犹如春天的小鸟,终于等到大地回春的激动,在车内一次次兴奋地讲述自己与油菜花的童年故事,这故事像耳畔传来的春风,习习作响,有些寒意,也有些温暖,美妙极了。车外,映入眼前的是沐浴在阳光中的树木,春意盎然。春终于来了,来得那么迟,但却来得那么妙。
  洪溪人民风淳朴,勤于耕作,喜种油菜。加上原野山缓坡多,村民们依次在梯田上成片种植油菜渐成习惯。阳春三月,当山花烂漫时节,油菜花竞相开放,特别是村外一带的田野,油菜花开季节,黄绿相间,金黄的油菜花漫山遍野,煞是好看,成了村民们争相游玩的胜景之一。
  我们沿路而行,道路两旁,植被碧绿,翠竹飕飕,真是应了“险峰出奇景”的壮丽景观,给我们心中更增加了一份期待。
  到达目的地后,抬头仰望梯田式的油菜花,犹如一条条金色的横幅,横幅上没有字,但美丽的花枝在风中摇曳,犹如它的肢体语言,向我们表示“欢迎”。沿着阶梯往上爬,途中飘着混合型的芳香,有油菜花的香、青草的香、野葱的香,这些芳香无不应实了大诗人那句“胜日寻芳”的意境。
  走到油菜花丛中,举目望去,一望无垠的金灿灿油菜花犹如秋天里黄澄澄的稻谷,也如阳光下金色的大海,东风吹拂,金浪翻滚。站在这花海之中,我突然想起了一位宁波新四军女战士,她就是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夫人李又兰,她1938年参加新四军,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3年她在苏北新四军军部工作,尽管战争的岁月给她们带来了千难万险,但只要没有战事,也会在九九那个艳阳天,在苏北的原野上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里,李又兰她们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兵们,依然热爱着这大自然的美,跑到金灿灿的油菜花地里,与油菜花为伍,或照相,或对花欢笑。那年,李又兰正与张爱萍恋爱,这对相濡以沫的革命战友就是在这油菜花中演绎了一段绚丽的战地烂漫曲,张爱萍还为李又兰拍了一张在油菜花中的倩影,把一位倩丽的新四军女战士的英姿永远地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岁月是无情的,这张熏透着战火硝烟的微笑在油菜花中女兵的照片已经成了人们敬仰的遗像。但那张在油菜花中穿着新四军军服的笑脸却永恒地镌刻在我的心中!   置身在这花海之中,我不禁浮想联翩,而且很仔细地端详眼前的油菜花茎,它的茎不是单一直上的,而是由许多支茎组成的,而且所有茎始终都是挺直向上,象征着人生必须向上;顺着油菜花茎再往上细瞧那迷人的油菜花朵,以及陶醉在花蜜中的蜜蜂,又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今生活的美好和甜蜜,假若没有当年张爱萍将军及夫人李又兰等一大批爱国志士在战争时期的奋斗和流血牺牲,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美好社会,我们也不可能有机会在此享受生活、欣赏油菜花。
  随着美丽的暇思,我们来到了山坡上,站在坡上俯瞰,在欣赏大自然欣欣向荣的胜景时,我发现这美景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杯中酒”,周围的群山是“杯子的壁”,中间那摇动的黄花如同是“杯中的酒”。而此时此刻,我真想把这“杯酒”洒在先烈们的灵前,让他们有知,也在这大自然中得到陶醉。
  到了下午返程的时候,我却还独自钟情那油菜花,实乃意犹未尽,那整片的油菜花充满灵性,充满哲理,更加充满着深情,让人流连忘返。看到这春天的油菜花,就可忘却友人童年的厄患,而感受到不远之后的收获季节,正如那黄澄澄的稻谷预示收获,收获着花籽,收获着怀念,也收获着美丽。你瞧,油菜花中间的蓓蕾多像是一颗颗“爱心”,仿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告诉人们春天是富有朝气的,但是朝气中更应该有“爱”。
  夜逛老外滩
  都说宁波老外滩是一个外国风情最浓的地方。在夏夜一个周末的晚上,穿过喧嚣而又灯火绚丽的街市,我们来到这里,果然如同进入异国他乡,到处闪烁着迷人的灯光,欧式风格的建筑群像春天的竹笋在江边矗立着,优美的爵士乐和麦克风里传出的流行歌曲在这里与飘逸的酒香共同演绎着域外风情。踏上这块将厚重的历史与国外风格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土地,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宁波更美了,美得如同漫步在英格兰小镇!
  老外滩地处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处,俗称“三江口”,靠近甬江畔,它于1844年开埠,唐宋以来就是最繁华的港口之一,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比上海外滩还早20年,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几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外滩之一。近年来,政府部门为了建设美丽宁波,保留了老外滩的古老建筑和街区风貌,再植入新都市的时尚文化,使如今的老外滩骨子里透出中西合璧的味道,既吸引国人,也吸引了在甬的外国人。
  酒吧一条街是老外滩的特色之一。这里聚集了风格迥异的酒吧。我们到时,酒吧里的音乐已响起,五彩霓虹灯光配合着音乐的旋律向四周飞舞,门口隐约可以看到里面那些不知是陶醉在音乐中还是陶醉在酒香中的人们。门外坐着三五个外国人,桌上摆放着啤酒,欢快地畅聊着,不时通过肢体语言和变化的面部表情来表达他们的情趣。周边的喷泉也已开启,若隐若现的灯光温泉,珍珠般放射出来,五光十色,为老外滩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街中来往的人群,约有70%是外国人,各色人群、各种风格的建筑形成了一道道风景线,让来来往往的人们陶醉其中。这使我想起前两年一些爱读书的朋友在这里夜读的情景,让人难以忘怀!穿过酒吧一条街,我们的脚步停留在一家墨西哥风情餐厅,餐厅里没有外面五彩灯光照耀显得浮夸,而是带有墨西哥风味的宁静。一楼的收银台背景是各式各样的酒瓶,疏攘有致,煞是好看,厅中座位以三四人为宜,摆上透明的高脚杯,倒上红葡萄酒,一边闲聊,那真是别有一番浪漫情调。通过螺旋式的楼梯走上二樓,眼前呈现的是另一种风采,餐厅的格调是温馨的淡橘黄色调,厅顶上挂着十来盏灯,淡黄的灯光透过镂空图案的灯壁向外散放,墙壁也是淡橘黄色,无任何挂饰物,给人以甜静、安详的感觉。桌椅的排列不像中国似的整齐排列,而是分为五个格局。柔缓抒情的音乐不禁让人们放松了不少。
  通过服务员了解到左上邻边20多个座位已被南美老外预订了,左下邻边的10个位置也被其他外国人预订,我们只好在旁边的一张小桌子坐下。当时倒是没在意,当晚餐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左上邻座的外国朋友来了,首先到场的是四位女士,她们将带来的各种气球挂在墙上、椅子上。同时在墙上挂着横幅,从我的角度只能看到“LE”两个字母,心想应该是类似欢迎的横幅。装扮过后的餐厅由原来的宁静一下子活跃起来,之后,又来了一位胖而壮的男士及一位女士,他们通过脸贴脸的拥抱,笑语飘荡在这橘黄色空间,气氛更加活跃。
  当我们的晚餐进行到下半场时,左上邻座的外国朋友差不多都已到齐,感觉他们都是自然熟,一坐下先问候,然后就开始聊天。他们聊天时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相当丰富。尽管在旁的我不知他们谈话的内容,但我也能感受到他们这种轻松而又丰富的言语均来自于心底,给人有一种充满活力的穿透力。我在想,这些老外,平时工作一定特别投入,而在生活娱乐时,却又这样放松,无论何时都感觉不到他们的疲惫,总是那么的精力旺盛。
  突然热闹的气氛安静了,伴随着是一阵阵掌声,随后是祝福歌声响起。定睛一看,是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孩子来到二楼。此时猛然想到喜庆的气球、横幅和祝福歌,原来,现场的这些欢声笑语都是为了庆祝这个小朋友的。孩子的妈妈年轻、高挑、漂亮。孩子的爸爸颀长、帅气。孩子父母与在座的宾客一一问候后,便分开坐在斜对角位置与宾客聊天。外国朋友就是健谈,真想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是谈工作情况还是生活趣事?我不得而知,但此时的气氛已经非常喧闹了。
  与此同时,左下邻座的另一批外国朋友也都到场了。这桌外国朋友给我印象较深的有三位外国人,其中一位是高个子帅哥,体格健壮,金黄色的头发;另一位却身材矮小、黑头发、脸上布满胡须的男士,他坐在沙发椅子上更显得矮小,和站在旁边的服务生差不多高度。最后是一位黑人朋友,他较年轻,脖子上挂着耳塞,步子总是轻快而有活力,动作也干净利落。你看他,点了一个汉堡巨无霸套餐,洗过手之后,就直接用手拿起盘中的薯条及汉堡吃了起来,他将纸巾摊开放在右腿上,边吃边擦手,不到一盅茶的功夫,盘中的食物就被扫荡一空。我感叹,这黑老外,对吃也这么干净利落,充满活力!
  吃完晚餐已经九点多了,可旁边的外国朋友还在精力充沛地交谈着,不显一丝疲倦,听服务生说,通常他们至少要聊到深夜。吃完饭后的我们深受老外这种愉快轻松的氛围所感染,也显得那么的轻松惬意。走出墨西哥风情餐厅,穿过喧哗的街道,外面许多人都在大荧光屏上看世界杯足球赛。我们来到甬江边,听着江水轻轻拍打岸边的清脆声音,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耳边的风声,呼吸着江边清新的空气,放飞思想,陶醉在这静静的江畔,分享这宁静而美丽的老外滩景色,我在想:宁波近年来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实行优惠政策,不仅吸引了许多在甬工作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而且也吸引了大批来甬工作生活的外国朋友,这大概就是宁波老外滩成为具有域外风情的主要原因之一。睁开眼睛,对面是若隐若现的宁波书城,右边是横跨江上的甬江大桥,左边是外滩大桥,依稀可见的璀璨灯光,把书城及大桥和谐地融入这外滩的夜色中,更彰显出老外滩的夜色之美!
其他文献
王安忆曾在一篇小说的开头,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从来不会追究我们所生活的地方的历史。”外滩是我经常去的地方,我在那儿的“颐和茶馆”喝茶,在E咖啡小酌,在风味小店品尝“日本料理”,并在美术馆开张的时候去观摩画展。我总是这样容易接受并热切地关注着甬城带给我的新鲜而时尚的东西,却从没想过江北有着怎样关于宁波的深切的历史。现实的日常生活是如此的缜密,甚至是纠缠的,它渗透了我们的感官,感性接纳了大量的散漫的
期刊
随着气温的急剧下降,江南的宁波将迎来一个湿冷的初冬——毕竟小雪已近。古人解读这个节气:“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北方的中国,新疆与陕西等地已陆陆续续进入飞雪漫天的时候了,雾凇的景观,也频频在东北大地出现。  我赶在江南的雨雪之前,在深秋的小区散步,在慢慢地行走中,竟然也邂逅了几抹深秋的乱红。池畔的美人蕉依旧娇艳,红花檵木在雨水后还残留着晶莹的水滴,但最令人激动的,却是南天竹饱满如豆
期刊
鸟鸣穿透薄雾,河对岸的远山之巅悬升起了一道黑色长带。  寒风扑向废亭,像涌荡的潮水,和隐藏在林间的蛙叫一起搅乱了雨后的清寂。湖面如褶皱的镜,有蜻蜓爬上瘦荷,在镜面折射出一幅飘摇不定的水墨画。紫槐花早已凋谢,但芦苇依旧青翠,不远处的竹群高低起伏,一片飒飒之音萦绕在耳畔。他立于亭柱之侧,面朝脚下的湖面久久发呆,只有头发在动。长长的发丝向后飘扬,像散开千万条线。风减速的间歇,有几绺会软下来堵在耳廓边,但
期刊
阅读庞羽有一种异常亲近的熟识感,那段悄然已逝的学习时光突然再现。少年时代的阅读,没有任何职业的机心,全部的托付、等待和接受,对作品的态度,就像身处一种旧的伦理关系,清澈又用力,以真心和信任为底色。在那样的契机里,我有很长时间以研究的名义阅读了一批当时与我同龄的文学新人。这期《阳光下》和《有大片云朵燃烧的夜晚》,“熟识感”却是以令人不安的“疼痛”和“震惊”被唤起。好奇驱使我寻找庞羽已出版的小说集《一
期刊
商震,1960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市。职业编辑。出版有诗集、散文随笔集多部。现居北京。  2019年9月8日早上,我们从徽县的宾馆出发去成县的“杜公祠”。雨不大不小地下着,很缠绵。风不大不小地吹着,风里包裹着初秋的寒凉。  我问同车的陇南市文旅局局长毛树林:“陇南的树,落叶吗?”毛局长说:“大部分树都落叶。”我说:“哦,你们虽然被称作‘陇上江南’,其实还是北方。”毛局长:“当然是北方了。”我说:“现在
期刊
张良庙  一方中国智者的归宿地  建在睢宁的圯桥  古邳是它的名字  水塘里隐约的汉城  是张良足迹湮灭的注释  黄石公的神秘兵书  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传奇  踢在桥下的泥履  臭哄哄 脏兮兮  三次教训一个刺客出身的公子  讓他明白敬畏与感恩  会带来多大的运气  于是一个朝代应运而生  而骄傲的老爷子黄石公  和他踢落的鞋子  从此成为一个符号  让老中国认真对待  每一个看似不讲理的老人  哦
期刊
仅从这两篇小说来看,庞羽是一位擅长创造“恍惚知觉”的小说家。她的语言萦绕在人物的思想、感知、记忆与情绪上,使其在语言中勾勒成像,这些是飘忽、轻盈而无特定方向的存在,于是,庞羽小说里的世界显影为无界限、无障碍、无远近的空间,绝类梦境,亦如同当代人的生活——我们不再拥有绝对的差异或彼岸,有的仅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走走”。《有大片云朵燃烧的夜晚》里,主人公博泽上天入地,周游列国,为了什么?没有目的,如
期刊
鸟之乐  石榴树长在露台上的花盆里,已有十多年,不高大,却也是一棵树。眼下虽已入冬,枝条上仍挂有五六颗石榴果。果子很小——皱巴巴的皮,黑红的质地,像几个沧桑的圆脸老奶奶。  轻轻碰了碰,枯叶纷纷下落,果实却不离枝头,只好将其一一剪下。许是过于成熟,肚皮上爆开了细细的裂痕。想着它们年轻时的丰满,也就是去年八九月间的事儿。  顺着缝隙将石榴果剥开来,密实的籽粒,晶莹剔透,绿豆般大小。放到嘴里,酸甜苦涩
期刊
一  我是一条老实巴交又带点傲气的老黑狗。  那天胡长子老太喊我小九。我一直没弄明白这名字的用意。也许我有八个兄弟姐妹但从没见过。也许是老太随口一撂,就像乡下人把伢子喊成三丫、狗蛋。也许是老太觉得我是大菩萨所赐,能伴她天长地久。  为这名字我的脑仁疼了两天。我的嘴巴又没有抹蜜,不敢问询老太咋这么倔强。老太的脾气可不好,身子比马二和都高一个头,和马二和打架都是骑在他腰上。就我这小身板儿,与她比多像大
期刊
1  吴敏跟别的来矿家属不一样,是一个会用黑眼睛说话白眼珠瞟人的女人。虽说不上多漂亮,但绝对不丑。让男人们看起来很舒服,跟她说话,就是享受。  煤矿本来女人就少,吴敏的皮肤又白,长得又富态,在乌黑的煤矿人眼里就成了白仙儿。  她跟随自己的男人孙忠富,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合同工离开了苏北农村的家,来到了煤矿后,就成了来矿家属。来矿家属也分三六九等,有的女人好吃懒做,就享男人的福,只管把下井的男人伺候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