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初中思品课教学工作。我在教学中也时时反思,自我感觉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回顾教学经历,有苦也有乐,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回味成功与不足;反思过去,许多感慨,酸甜苦辣一应俱全。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坚持学习、勇于反思、为人师表、老师要尊重学生、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这几方面。
二、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三、精辟分析,应该让位于教师的步步引导 教师的专业知识、社会经验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往往使教师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精辟的分析,如果将这些分析表达出来,可以主宰课堂滔滔不绝,这在传统教学中称之为填鸭式教法。在新课标施行了十年后的今天,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它挤压了学生主体对内容的理解和思维的阐述。为了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应该将这样的精辟分析让位于教师的步步引导,引导学生对课文作深入地探讨、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和思辨能力,符合新课标理念。吕叔湘先生曾经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
四、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五、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时,考虑学生去落后农村不方便,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上网搜集落后学校条件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加上自己搜集的,做成课件,通过和我们学校的条件对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农村尤其山区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甚至恶劣,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总之,思品课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坚持学习、勇于反思、为人师表、老师要尊重学生、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这几方面。
二、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三、精辟分析,应该让位于教师的步步引导 教师的专业知识、社会经验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往往使教师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精辟的分析,如果将这些分析表达出来,可以主宰课堂滔滔不绝,这在传统教学中称之为填鸭式教法。在新课标施行了十年后的今天,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它挤压了学生主体对内容的理解和思维的阐述。为了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应该将这样的精辟分析让位于教师的步步引导,引导学生对课文作深入地探讨、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和思辨能力,符合新课标理念。吕叔湘先生曾经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
四、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五、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时,考虑学生去落后农村不方便,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上网搜集落后学校条件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加上自己搜集的,做成课件,通过和我们学校的条件对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农村尤其山区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甚至恶劣,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总之,思品课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