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认识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社会息息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立足现实,针对不同的“非遗”项目,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传承机制,营造积极的保护、传承环境,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的根基,只有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关键词:非遗保护;民族文化;制度化管理;薪火相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大大压缩了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使不少传承困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走向灭失的边缘。《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顺应了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启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旅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口头文学、环境知识、生产技术、人生仪式、节日庆典、民间信仰、组织制度、技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今天的研究对象,它们是过往生活的凭证,有着历史、地理、民俗、宗教、人文、社会、心理、经济、政治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和价值,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不是“死文化”而是“活文化”,其区别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点就是依附于特定的民族、群体、区域或个体存在,并流传至今。
  (一)提高传承人和相应的专业人员的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部分领域是由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的,他们掌握着祖先创造的精湛技艺和文化传统,他们是中华伟大文明的象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杰出的民间文化传承人是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宝库,他们身上承载着祖先创造的文化精华,具有天才的个性创造力,保护和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是要保护传承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由于传承人的声誉和所处的特殊位置,除了要传授特定的“文化”外,还需传播延续这类“文化”的意义。
  (二)重视教育的传播方式
  教育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教育活动也成为支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严重缺乏专业研究队伍,一些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开始设立相关专业,开展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历教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发挥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桥梁作用。 重视教育,更应该重视教育的传播途径。笔者认为,就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应采用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要培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调查、登记、摄像、录音、认定、建档等工作,摸清家底;另一方面,要在本科、专科教育层面大力宣传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因为这一层面的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都将是面对基层和地方的;再次,要对中小学有志教授和传播的教师进行培训,创造和提供机会让其再学习,他们是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的“传承人”。
  (三)保存与建立原生态生存环境
  保存和建立原生态生存环境与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是隐含在物质层面之后的宝贵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传统,这就离不开它的原生态环境。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的制约下,要想完整的保存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生存环境是不可能的任务,只能是有限的条件内相对的实施,设立生态博物馆提供了这一相对的可能性。
  设立生态博物馆只是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初级阶段,我们的愿望是要在全国或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环境,而这仅仅只是个愿望而已,在科技、经济、民众的生活文化形态演变的推进下,有些东西是注定要消失的,但随着民众保护意识的增强,那些注定要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顺利地以转型的方式如在博物馆、民俗馆或文化馆层面上采用相对活态的方式加以保存。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文化形态,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中“传承”是核心是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是:在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传承人受相关法律保护。当前,大多活态传承人年事已高,不及把优秀传承人掌握的技术、技艺、技能“绝活”及时用各种方式存留下来,人亡歌息,人去艺绝,就会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弥补的损失。非物质遗产的“濒危性”集中表现在“传承危机”,而解决传承危机的关键是“传承人”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其精粹是与该项目代表性的传承人联结在一起的。对项目传承人的保护也应该是保护工作的重点。
  综上所述,公众保护意识的强弱制约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最精华部分,是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提高民众的素质、得到政府行政官员的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才能和谐开展,传承人才能发挥传承才能。
  参考文献:
  [1]沈建明.浅谈对非遗保护的认识[M].北京:商业文化出版社,2014.
  [2]戚安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M].天津:中国民族博览,2013.
  [3]谢亚伟.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M].北京:文化传媒,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公民身份视角往往以男性为中心和落脚点,在社会历史的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女性一直处于政治话题之外,女性是男权社会的“他者”,女性在政治生活中往往处于边缘地带,女性在不断觉醒,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妇女的公民权利保护在不断加强。  关键词:女性;政治文化;特点  一、妇女:男权社会的“他者”  “他者”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他者”要么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社会的异邦,要么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
期刊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措施,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根木保障。因此,就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期刊
摘 要:安乐死作为一种死亡的方式,徘徊在罪与非罪边界,备受人们的争议。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于安乐死没有清晰的定义,进而没有健全的制度予以保障。而这一切,则是因为人们对于安乐死本身也持有赞同或者反对的观点,并没有达成共识,进而使得该制度的后续建设欠缺。本文就对安乐死合法化的法理基础从以下正反两面进行分析:从正面探讨法律和人类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探问来说安乐死存在的必要性;也从反面
期刊
摘 要:在大力倡导果树省力化栽培的今天,苹果矮砧、宽行、密植栽培等种植方法,已经成为世界上苹果栽培的主要趋势。矮化中间砧苹果栽植技术具有结果早、丰产稳产、优果率高、树体较小、易管理等特点,目前我省以SH40为矮化中间砧的苹果栽植发展较为迅速,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在实际栽植过程中也存在种植深度不合理,种植后未及时定干等诸多问题,为给苹果栽植后的早果、早丰奠定基础,当年的栽植及管理方法是极为重要的环
期刊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么越来越注重养生,不仅仅提倡运动养生现在很多人都选择和养生茶来养生,现在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该如何选择养生茶了?  关键词:美容养生;茶;功效  很多朋友都会感觉都会感觉到疲惫,气色不好等等,而养颜茶可以很好的帮助朋友改善这些毛病,其实补血养颜茶有很多的做法,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各种各样的药物治疗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了。在这种客观形势下,养生茶将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公民文化权利法律保护状况,摆出了我国公民文化权利依法保护的现状,深入分析了我国公民文化法律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公民;文化;权利  一、我国公民文化权利依法保护的现状  我国在保护文化权利方面的法律主要有:1、国际条约:我国 1997 年签署、2001 年批准了《公约》。2、《宪法》:我国1982年《宪法》 第 4 条、第 47 条、第 48
期刊
摘 要:当前,伴随人们经济与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更多的人倾向于工作之后、茶余饭后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群众文化舞蹈的不断兴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随着人们审美品位的不断提升,诸如秧歌之类的普通性娱乐活动己无法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于是乎以人民群众自身为活动主体,基于群众文化将高雅舞蹈艺术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创新中己成为时代趋势。本文通过对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重要影响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璀璨的物质文化中,铜镜是非常亮丽的一颗青铜工艺的明珠,铜镜一直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风格,在琳琅满目的文物之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介绍了一件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通过对这件铜镜的赏析,简要的介绍了唐代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的特点,及其镜背精美图案所反映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涵。  关键词: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特点;文物价值;赏析  铜镜是我国古代先民日常生活中梳妆打
期刊
摘 要:北部湾经济区由于地方立法权及政策制定权的存在,使得目前这一地区存在六个不同的地方政策体系,不同政策体系之间的政策冲突已严重阻碍这一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北部湾经济区政策冲突产生的原因,探索“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机制,对北部湾经济区全方位发展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公共政策冲突;协调机制  一、区域公共政策冲突的内涵  要理解区域公共政策冲突的内涵,需将其拆分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国有林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国有林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林场;现状;对策;可持续发展  根据目前的形式分析,国有林场的建设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 根据现代林业的发展趋势, 坚持生态系统的发展形式发展林业资源,国有林场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基地,维护林区的发展成了当代经济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