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洋溢着美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而其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怎样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呢?
  一、美在朗读
  课堂教学中,琅琅的读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
  语文课上的朗读,可以是教师的范读,也可以是学生的诵读。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就如涓涓细流浸入心田,又似绵绵春雨沁人心肺,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唤起学生对文章形象爱憎褒贬的审美判断;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分组、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味鉴赏文中的形象美,达到美育自然渗透的目的。例如教学《安塞腰鼓》时,就可抓住文章气势恢宏,语言简洁有力、铿锵激越的特点,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的教学过程。第一步,为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___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要求:用文中的内容在横线上填词、短语或句子)。第二步:师生联读课文,明确课文结构(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第三步:布置分组朗读,分组寻找美句,要求用“______美,你看(听)______ ”的句式表达出来。第四步: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要求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遍,要求用“______好,好在______”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通过这四步的朗读,学生就可真正领略到安塞腰鼓的内涵、精魂,就能把握语言的色彩、声韵、节奏,从而体味到作品的美。又如在教学《听潮》这篇文章时,以朗诵为切入点再现大海的美。海睡、海醒、海怒的过程富有音乐美,“是伟大的乐章”,可通过强调音量、语速、情势的变化,来指导学生朗诵。
  二、美在语言
  语言是作品的基石。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是诗文词曲,总要象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能随便对付——把它的滋味辨出来。”所以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文中的字、词、句,以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启发点拨学生,揭示语言的结构美,使其对所学文章获得整体的美的感知。如朱自清的《春》中写春天来时,“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对这句话,可引导学生阅读,并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文中作者用了什么词来说明小草的生长?学生会很快找到“偷偷的”和“钻”这两个词。这时老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义。“偷偷的”说明小草趁人家不注意,让人毫无察觉地无声无息地从土里长出来了。而“钻”写出了小草的生长很不容易,它要穿过厚厚的土层,有时还会碰到石头瓦块,顶翻它们,才能茁壮生长出来。一个“钻”字,写出了春草虽小,但生命力却是极顽强、极旺盛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便可进一步领悟到春草默默无闻、不哗众取宠的优良品质,领悟到春草不怕困难挫折、顽强进取的拼搏精神。《听潮》一文中描写大海时写到: “波浪轻轻吻着岩石,象朦胧欲睡似的”“大大小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睡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象欲睡了”。这里作者用拟人手法,紧扣一个“睡”字,写出了大海柔美的情态。
  此外黄山的秀美,西湖的艳丽,三峡的雄奇险峻,荷塘月色的恬静淡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奔放,无不充满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生动优美的语言,展现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欣赏美。
  三、美在自然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总能从大自然中领悟到美的意境,陶冶情操,充实心灵,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学课本中有许多抒写对自然的感悟的佳作,荡涤着读者的心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蕴涵着童年时代的“我”对自然美的最初感受: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到云霄里去了”——百草园本是一个并无色彩的小小荒园,但这些自然景物却是“我”在游戏中最初感受到美的地方。百草园不同季节,不同方面的美,也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再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些都可以使学生领悟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自然万物的丰富多彩,从而产生对自然母亲的无比景仰之情。
  四、美在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努力挖掘文章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刘勰云:“夫辍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完美的个性。
  初中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晶,蕴蓄着他们丰盈的思想与情致。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要极力抓住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行动进行情感启发。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找出父亲去买橘子来回要遇到的“障碍区”:一处是“过铁道”,另一处是“爬月台”。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快知道,原来短短的买橘子的路程对年迈体胖的父亲来说并非“坦途”。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写父亲“去回”的“动作”:走路的姿势——蹒跚,爬月台时的动作——探、攀、缩、倾。这一系列的描写,形象传神,写的是背影,揭示的却是短短的路程需要父亲“手脚并用”爬上爬下多次,说明买橘子的艰辛。通过这两点的引导,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买橘子这一平常举动,对“年迈”“心境不好”的父亲来说实际上并不简单轻松,它包含了父亲浓浓的爱子之情。同时可引用苏轼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使学生对那种父子间绵绵的离愁别绪久久不能忘怀。
  五、美在人格
  人格美包括心灵美、行为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激活学生深藏于心中的真善美,将学生引领到更高的思想境界。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以表现人格美为中心主题的文章。例如《木兰诗》中的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勤劳善良、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国家事业的无限忠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凛然正气;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驰骋向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等等——这些仁人志士、优秀人物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无不吸引着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很好地引导学生从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挖掘出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当老师用真情和心血贯注其中,各种美好的人格形象便会悄然复活,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最终使其以美的心灵去领悟美,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行动去创造美。
  
  (作者单位:东莞市石碣中学广东东莞523290)
  责任编辑余志权
其他文献
教育部:严禁简单用升学率评价教师    教育部下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规划称,将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中小学教师业内评价机制,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同时,制订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
价值追问:  与谢钢主任的对话  2011年,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重庆市渝北区提交的论文《培育学校文化,激励学生成长》被评为优秀案例。带着期待,记者来到山城重庆,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就区教委为何选择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整体提升全区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突破口这一话题,和渝北区教委主任谢钢进行了对话。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缺失了精神的支撑,人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聊起
1998年,我毕业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那时的我,刚参加工作,年轻气盛,不但要求自己样样争先,就是对自己的学生也是如此。开学第一天,我就对全班同学响亮地喊出“事事争第一”的口号,要求他们无论大事小事一律不准落后,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口号落到实处。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自己的班成为全年级最出色的班,让所有人都对我这个刚参加工作的黄毛丫头刮目相看。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学期下来,我们班
课题背景  翻阅4-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发现都有讲述科技的话题,涉及交通、水电、食品、农业等多个领域。设计本课时,老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形成了新的教学子课题,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同构”,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发展了科技,科技的飞越又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福音。      教学目标  了解科技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领略科技的神奇力量,感受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我们的生命带
【案例】  一天晚上,我接到文亮母亲的电话,让我把她儿子的新同桌旭军调开。对这件事,我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事情会来得这样快。  旭军学习成绩糟糕,经常考个位数,而且调皮捣蛋,是个不折不扣“问题学生”,谁都不愿意和他同桌。这不,家长又建议我让旭军单独坐。  显然,这个环境不好——让旭军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他就会有被集体抛弃的感觉。他才四年级,这样下去对他的发展很不利。同为受教育者,这样的“待遇”
张中文:师德建设的道德性探讨    张中文在《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师德是教师道德的简称,它是教师共同体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准则,是教师共同体所秉持的职业道德操守和道德良心,它内敛为教师的德性,外显为教师的德行,是教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私德的统一体。师德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建设,具有
冯文全: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    《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刊登冯文全的文章。作者从哲学、教育学和德育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对“生活德育”进行严谨的审视,发现“生活德育”论在思维方式上不仅犯有形而上学的错误,而且也经不起教育历史与现实的事实检验和教育理论的拷问。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看,我国的德育改革,不是要放弃学校德育的政治方向,也不是要全盘否定道德知识的教育,而是要在确保德育的政治价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诸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在公务繁忙之余,对子女的教育也颇为成功。子女14,
摘要:校长、教师、学生的关系不是博弈的关系,而是游戏的关系。这是由教育规定的关系,是一种本体论的关系。因此,学校不是冲突的战场,而是要守护的游戏之地。在现实中,博弈关系取代了游戏关系,为此,需要回归游戏关系。回归的起点是让教师讲智慧语言,而不是情感语言和技术语言。  关键词:博弈关系;游戏关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1)04-0014-04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英语教学差异日益凸显,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师生课堂互动频率和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等方面。本文将通过对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城乡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探究缩小城乡学生英语学习差异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城乡差异;师生互动  【作者简介】李春红,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桃园中学。  目前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