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师与学生:从博弈走向游戏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6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长、教师、学生的关系不是博弈的关系,而是游戏的关系。这是由教育规定的关系,是一种本体论的关系。因此,学校不是冲突的战场,而是要守护的游戏之地。在现实中,博弈关系取代了游戏关系,为此,需要回归游戏关系。回归的起点是让教师讲智慧语言,而不是情感语言和技术语言。
  关键词:博弈关系;游戏关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1)04-0014-04
  
  学校不仅仅是一幢幢校舍的堆砌,更是不同人聚集的场所,所以,学校是有生命力的。这些人无外乎由校长、教师、学生组成。那么,这三边是什么关系呢?如果这三边各自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那么,这三边是博弈關系。如果这三边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出发,而是由教育规定,那么,这三边是游戏关系。从这两种关系出发,可以看出“学校为谁存在”这一教育原点问题。
  
  一、博弈关系
  
  博弈的关系表明,校长、教师和学生这三边都试图主宰学校的沉浮。这三边力量大小不一,由此构成不同的博弈说。
  三边博弈说。校长掌握行政权力,教师代表知识权力,学生拥有选择权力,形成了三边各自为政的关系。在知识权力面前,行政权力有时候很微小,不过,知识权力的行使,还需得到学生的拥护。也可以说,校长从上级部门的指令出发,教师从知识传递的原则出发,学生从信息综合的考虑出发,这三边都有自己的利益机制,根本不相容。校长、教师、学生这三方力量均衡,互相制衡。相互制衡的结果是,学校管理没有一条明晰的主线,显得有点杂乱无章。其根本表现是:校长的办学理念得不到教师的理解,教师的教学成效得不到学生的承认。于是,学校充满了动荡与不安。某教师说,“校长也有难处,因为他没有人事权,也有教师与校长对着干的。老师的工作太累,上面的检查多,任务多,因此牢骚也多,往往把愤懑撒向校长。教师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其实是最难管理的。校长有时是生产队长,直接面对矛盾,挺难的,弄不好就会出事情。”①有学生是这样来看待教师的:“可怕,像食肉龙一样非常可怕,尤其是打人,语言伤人,用木棒,铁棒打人,凶猛,可怕。”②
  平行博弈说。校长、教师、学生这三边有两边重叠,形成了两边不相交的平行关系。校长与教师这两边重叠,代表学校利益。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代表校外利益。校内利益和校外利益经常发生冲突,彼此之间的争斗不可避免。现在,家长与学校打官司的事件经常发生。某教师说,“为了提高成绩,只有靠增加作业量训练,作业多了,家长心疼孩子,对老师有怨言。但如果不这样搞,孩子的成绩又难以保证。老师很茫然。现在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其实这与家长的引导有关。”③校长与学生这两边也会重叠。学生代表知识的买方,校长代表知识的卖方,两者的利益是一致的。教师代表知识的代理人,不仅要让学生感到满意,还要让校长感到满意。学生上帝化、校长官员化,教师奴隶化是这种平行关系的写照。某教师说,“家长是一支重要力量,他有时可以左右学校的事,尤其是那些有头有脸的家长。像在我们学校,如果家长对老师不满意,给校长施压,换人。老师的处境有时是很尴尬的。现在的家长也挺牛的,学校的事,指指点点,动不动就往政府网上捅。搞得教师心惊胆战,如履薄冰。现在虽说在搞素质教育,但家长和校长是很看重分数的。”④还能重叠的是教师与学生这两边。教师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开展教学,但校长迫于外在压力(如升学率),要教师按照他的管理行事,导致这双边处于矛盾之中。某教师说:“考核就是一学期从工资里拿出560元,奖励成绩突出的教师。成绩嘛,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啊!除了考试成绩还是考试成绩。这种量化考核太现实化,其实很多教师凭自己的良心与责任感教书育人。这种考核对我们现在来说有点太狠。反正不合理!”⑤可见,平行博弈说也不能让学校良性化发展,因为,总是有两边呈水火不相容的对抗状态。
  中心博弈说。在教育发展史上,存在两种中心说: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教师中心说强调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的主体地位,以赫尔巴特的学说为代表。学生中心说强调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经验的主体地位,以杜威的学说为代表。这两种中心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校管理模式。这两种学说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中心说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把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但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中心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但不利于学生获取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实际上,还存在校长中心说,即强调校长所代表的政治倾向的主体地位。某教师说:“真的好累!素质教育提出了这些年没有一个考核的标准,重点还是看成绩。校长压老师,老师压学生,反正挺累的。在目前这种机制下感觉越来越累。刚开始几年稍微轻松一些,因为年轻,热情也高。但是随着考核抓得比较紧,自上而下的,再一个随着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现在子女大多数都是一个到两个,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教师也不好当。教育上的制度越来越细化,所有细化方面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教师夹在校长和学生中间,所以总体感觉很累。”⑥在中心博弈说中,校长、教师、学生中有两方以另一方为中心,试图达到这一方代表的利益。弗莱雷一针见血地把三种中心说称为“压迫的教育”。
  综上所述,不管是何种博弈,都不利于集中力量办学,因为这三边呈互相牵制状态,彼此各行其是,尽量寻求自身最大的利益。即使有所重叠,也是暂时的利益勾连,彼此之间关系并不是很牢固。
  
  二、游戏关系
  
  实际上,校长、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里的人,而学校是教育的场所,由此,校长、教师和学生由教育规定,是教育让校长成为校长,让教师成为教师,让学生成为学生。如果没有教育的规定,校长可以为政治的代理人,教师可以为市场的推销员,学生可以为文化的消费者。因此,尽管校长、教师和学生有差异、对立和矛盾,甚至冲突,但他们依然同属一体,相互共存。在此,教育即游戏:学校不是冲突的战场,而是要守护的游戏之地。在游戏中,校长、教师和学生学会放弃了彼此的先见,投身于学校建设中。于是,这三边三位一体——这三边都接受教育的规定,从而走向自身。
  谁是游戏者呢?游戏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校长、教师和学生投身游戏中,即教育中。在此,学校并不是你死我活厮杀的阵地,而是诗意地居住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校长校长化,教师教师化,学生学生化。而让这三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能其事,各安其心,各成其人的缘由是,他们接受教育的规定,即他们遵守游戏规则。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游戏会抛弃他。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游戏会接受他。只有当游戏接受他的时候,他才成为游戏者。
  那么,游戏规则由谁制定呢?教育不是政治,不是经济,也不是文化,教育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育虽是同义反复,但有深刻的意义。那就是,教育不是由外在于教育之外的东西规定,而是由自身规定。换句话说,游戏规则并不由校长、教师和学生这三边制定,而是教育自身。在此,校长的根本使命是办教育而不是管学校,教师的根本使命是按教育规律办事而不受外在力量的控制,学生的根本使命是去学习而不是整天无所事事。可见,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于学生本是一学习者,而不是被学者或受教育者。一切为了要学者,为了一切要学者和为了要学者的一切是教育的真谛。尽管这三边的角色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接受“要学者”的规定,从而行走在一条“要学”之道上。如果说,教育是一条道路的话,那么,这条道路不是后天创造出来的道路,也不是理念构架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先天之路,它就在这儿,需要校长、教师和学生去接受它。接受了它,就走在教育之途中。
  那么,这三者又是如何游戏的呢?这三者的游戏如同三面镜子的相互折射,每一面镜子都折射出另外两面镜子,彼此包容。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意指,校长并不代表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教师面向一个个具体的学习者,将校长制定出来的宏观教育制度付诸微观教育情境中。学生是在校长创设的学校文化和教师创设的班级文化中学习的。总之,校长要在宏观层面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要在微观层面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学生要在校长和教师的帮助下有效学习。不从“要学者”出发,就不会有更好更科学的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从游戏关系出发,学校的存在不在于建筑物,而在于校长、教师和学生这三边对教育的聆听。作为这样的聆听活动,校长、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利益交换的关系,而是和谐共处的关系。正是在这三者和谐共处中,教育是基业长青的事业。
  
  三、学校:是游戏地而非博弈地
  
  从游戏关系出发,学校并不为某一边存在,学校是为促进学生有效學习而存在。要学是社会赋予学生的根本特性。学校是首先有了学生的要学,才有教师,继而才有校长。但是,由于管理的线性特征,学校成为了“校长”的学校,而不是要学者的学校。由于校长工作的出发点是“我”而不是要学者,教师的工作出发点是为校长负责而不是要学者,于是就有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奇怪的现象:为了参加校长的儿子的婚礼,学校竟然放假一天;面对活活冻死的学生,教师竟然说死得很安详、舒坦,脸上没痛苦;怕批评学生后影响考核成绩,某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打架斗殴的事件视而不见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以及心理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等,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因教师较为常规的讲授方法而使得课堂较为枯燥且单调,若是将体验式教学方法采用其中的话,那么课堂氛围会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未来的就业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体验式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王柳青,福建省闽侯县关源初级中学。  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认知特点为基础,通过
风光旖旎的广州老城区沙面岛,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拥有的古树名木数量占了全市的一半。这里既有风格独特的欧陆式建筑,又有极具文物价值的历史遗产,堪称广州这个繁华都市中的世外桃源,因此,沙面岛被评为广东省绿色社区、广州最美社区。社区里,有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沙面小学。她的当家人张凤娟,既是一位和蔼、温婉的女性,又是一位有创见、有胆识、有魄力的教育工作者。  在张凤娟的心中,一直希望有这样一所理想的学校
教育部:严禁简单用升学率评价教师    教育部下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规划称,将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中小学教师业内评价机制,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同时,制订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
价值追问:  与谢钢主任的对话  2011年,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重庆市渝北区提交的论文《培育学校文化,激励学生成长》被评为优秀案例。带着期待,记者来到山城重庆,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就区教委为何选择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整体提升全区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突破口这一话题,和渝北区教委主任谢钢进行了对话。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缺失了精神的支撑,人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聊起
1998年,我毕业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那时的我,刚参加工作,年轻气盛,不但要求自己样样争先,就是对自己的学生也是如此。开学第一天,我就对全班同学响亮地喊出“事事争第一”的口号,要求他们无论大事小事一律不准落后,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口号落到实处。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自己的班成为全年级最出色的班,让所有人都对我这个刚参加工作的黄毛丫头刮目相看。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学期下来,我们班
课题背景  翻阅4-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发现都有讲述科技的话题,涉及交通、水电、食品、农业等多个领域。设计本课时,老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形成了新的教学子课题,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同构”,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发展了科技,科技的飞越又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福音。      教学目标  了解科技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领略科技的神奇力量,感受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我们的生命带
【案例】  一天晚上,我接到文亮母亲的电话,让我把她儿子的新同桌旭军调开。对这件事,我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事情会来得这样快。  旭军学习成绩糟糕,经常考个位数,而且调皮捣蛋,是个不折不扣“问题学生”,谁都不愿意和他同桌。这不,家长又建议我让旭军单独坐。  显然,这个环境不好——让旭军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他就会有被集体抛弃的感觉。他才四年级,这样下去对他的发展很不利。同为受教育者,这样的“待遇”
张中文:师德建设的道德性探讨    张中文在《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师德是教师道德的简称,它是教师共同体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准则,是教师共同体所秉持的职业道德操守和道德良心,它内敛为教师的德性,外显为教师的德行,是教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私德的统一体。师德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建设,具有
冯文全: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    《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刊登冯文全的文章。作者从哲学、教育学和德育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对“生活德育”进行严谨的审视,发现“生活德育”论在思维方式上不仅犯有形而上学的错误,而且也经不起教育历史与现实的事实检验和教育理论的拷问。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看,我国的德育改革,不是要放弃学校德育的政治方向,也不是要全盘否定道德知识的教育,而是要在确保德育的政治价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诸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在公务繁忙之余,对子女的教育也颇为成功。子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