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国为何总是“围剿”普京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h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底,任期所剩不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和俄罗斯总统普京“怼”到底了。他突然在证据并不充分的情況下,对俄罗斯发动外交驱逐战,以“发动黑客袭击,影响美国选举进程”为由,限令俄罗斯驻美大使馆及驻旧金山总领馆共35位外交官在72小时内离境。
  但普京打破惯例,宣布不驱逐美国外交人员。他还邀请美国驻俄外交官的子女来克里姆林宫参加新年庆祝活动。
  普京迎来了小布什、送走了小布什;迎来了奥巴马、送走了奥巴马;现在普京又在克里姆林宫笑迎特朗普入主白宫……普京站着笑到了这轮搏斗的最后。但加上此前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长达多年的制裁,让人们不得不疑惑,为什么普京这么容易遭到西方大国的针对?
  俄与西方大国的关系陷入历史低谷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起伏跌宕,忽冷忽热。令世人惊讶和不解的是,多年来很少见到西方主流社会和媒体如此憎恨一位外国的领袖,在西方舆论中普京的政治形象被严重妖魔化。西方媒体不时杜撰和炮制诸如“普京得了不治之症”“普京失踪”“普京贪污数额巨大。坐拥400亿美元的财富”等新闻,用来丑化普京,攻击俄罗斯。
  前几年美国一家著名战略智库竟然公开发布研究报告,预测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正当普京走出克里姆林宫大门之际,遭到枪击,不治而亡,自此俄罗斯陷入大乱。西方舆论还热衷炒作“普京私生子”“普京克格勃的经历”等素材,甚至把“俄罗斯与英国球迷冲突”“俄罗斯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等事件也要与普京挂上钩,认为是俄罗斯政府的纵容。背后元凶是总统普京。
  实际上,普京陷入西方大国政治的围攻和舆论的围剿,并非源自個人的恩怨,这乃是冷战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折射和写照。历史上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充满曲折和纠葛。现如今西方世界又将俄罗斯视为最大的对手甚至是最大的敌人。近几年利比亚、叙利亚和乌克兰危机之后,西方大国与俄罗斯的关系陷入了历史上的低谷,甚至被西方媒体称之为“新冷战”。借乌克兰事件,西方大国发起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和外交围堵,加剧了针对俄罗斯的军事和政治对抗。有信息披露,近期西方大国政治势力和某些机构决意通过制裁,进一步遏制直至压垮俄罗斯,而扳倒普京是压垮俄罗斯最直接的任务。
  西方阵营将俄罗斯视为一个失败的国家
  10多年来,西方政治精英对普京的态度和关系经历一个近乎180度的转变:猜谜-怀疑-疏远-无视-侮辱-背弃-打压-遏制-围剿。与普京上台初期渴望西方的承认和尊重背道而驰,西方某些政治势力希望置普京于死地而后快。
  普京当政后,俄罗斯力图探求一条符合俄罗斯实际的“普京之路”。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显然不喜欢俄罗斯的特立独行甚至离经叛道。
  因此,多年来西方政要和媒体对普京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批判。他们指责俄罗斯政府“压制民主、控制传媒、强化警察军队等国家机器、损害人权、打压反对派、破坏司法独立、压制非政府组织、阻碍他国的民主化进程……”。
  美国还不时举起“自由、人权”大旗,丑化普京,进而妖魔化俄罗斯。2008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并公布了年度《被奴役国家》报告。报告竟然将德国法西斯主义和苏联共产主义完全相提并论,并称之为“二十世纪的罪恶事件”。几年来,设在美国纽约的“自由之家”组织在每年发布的所谓自由民主国家“排行榜”上。多次把俄罗斯列为“非自由国家”。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治生态是:个人专权、民主不兴、寡头政治、犯罪猖獗、黑手党为非作歹、腐败贪污盛行。对此,普京曾痛苦地回忆道,苏联解体后的90年代初期,西方大国认为俄罗斯也很快不复存在。西方阵营将俄罗斯视为一个失败的国家,根本配不上西方的平等相待和尊重。
  俄罗斯要突破围堵并非易事
  不畏西方霸权,勇敢地维护俄罗斯主权、安全和利益是普京政治的最大亮点,而这也是西方世界决定围剿普京的国际政治根源。
  2007年2月10日,在世界高官和媒体云集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普京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地反驳了西方霸权思想,回击了对俄罗斯民主和外交的指责。普京比喻美国像是森林里为所欲为的“狼先生”,一意孤行,破坏世界秩序,企图主宰整个世界。而俄罗斯,借用普京的话来比喻,则是一个本来在森林里自家树下躺着吃蜂蜜的小熊。外来人非要打扰他,还要给他四只脚挂上锁链,惹急了的熊必会反击的。
  就连美英媒体也不得不承认,围绕叙利亚等问题,近两年俄罗斯在国际舆论中抢得了道德制高点。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奥巴马将世界交给了普京”“唯一赢家就是普京”,《洛杉矶时报》对普京主动出击的方式表示了惊异:“以前的俄罗斯国家元首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但俄罗斯能否实现“战略突围”,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涉及的内外因素太多。如何突破现有政治经济体制对国家发展的禁锢才是俄接下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否则即使“突围”也只是战术上的腾挪而已。
  (《人民论坛》2016年37期)
其他文献
作为法西斯德国宣传机器曾经的组成部分,布伦希尔德·庞塞尔一直在“拒绝被谴责”和“忏悔”间摇摆不定。和人们印象中的“法西斯余孽”不同,这位105岁的老妪认为自己从未作恶,并不为过去感到悔恨,自称对纳粹暴行一无所知。  她的工作是“将说谎变成艺术”  “我很少在早上看到他。”庞塞尔合上布满皱纹的眼睑、用干枯的手指摩挲着下颌,回忆着自己大名鼎鼎的老板——纳粹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他从勃兰登堡门附近
期刊
在中国古代,坊间就一直有“棒打出孝子”、“板子头上出状元”的说法,“棍棒教育”曾长期流行。但如何体罚,古人还是有讲究的,一般选择“打屁股”,而非“随便打”……  “笞尻”为何是体罚学生的常见方式  屁股,生理学上称为“臀”。对于臀,明代宁一玉在《析骨分经》中的“臀”条称:“尻上横骨为腰,挟腰髋骨两旁为机,机后为臀,属足太阳膀胱经。”与研究臀一样有历史的,则是体罚中的“打屁股”行为。  古代老师体罚
期刊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作为最高统帅的斯大林功不可没。战时几乎所有时间,斯大林都在莫斯科大本营中运筹帷幄,而1943年8月秘密前往格扎茨克和勒热夫之行,是斯大林战时唯一置身于距离首都一百公里开外的前线地带。  俄罗斯近日出版新书《手提箱札记·克格勃首任主席去世二十五年后面世的秘密日记》,其中的片段就详细记录了斯大林格扎茨克和勒热夫之行的故事。日记的主人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1941-195
期刊
每逢除夕夜,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年夜饭。“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赶的就是这顿团年饭,“吃”的则是团聚的幸福味。年夜饭是中国人借助饮食活动表达民族群体文化心理的一种方式,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守候。  全年吃得“最长”的一顿饭  年夜饭,又叫年羹饭、年更饭、分岁筵、团年饭等。《尔雅·释天》中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把“年”当作收获的象征,于是大家聚在一起烧些好东西吃
期刊
每天2万步:毁了膝盖!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说过: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走路”。骨科专家指出,走路运动虽然有利于健康,但运动要掌握适当方法,一味大量走路或会损伤腿部!  专家认为,正常人每天应该走6000-10000步,里程3-5公里比较合适。如果天天都是2万步,很有可能会伤了膝盖。因此千万不要以为每天走个几万步是在养生,其实是在养病!  多吃水果,伤了脾胃!现代人普遍认为吃
期刊
头戴红冠穿锦衣,  忠于职守值年勤。  司晨报晓山河壮,  布谷催耕日月新。  大富同求兴伟业,  初心不改再前行。  高歌一曲人间喜,  捷告五洲举世驚。  读者园地投稿方式:  发送电子邮件到邮箱:dzyd123@sina.com,请在邮件标题上标明“讀者园地”字样,并请留下包括电话在内的详细联系方式。
期刊
2016年12月21日,中共咸宁市第五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丁小強为咸宁市委书记,王远鹤、吴晖为副书记。11月29日,时任咸宁市市长的丁小强接班李建明,被任命为咸宁市委书记,即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级市党委书记。此次当选,是意料之中。  公开资料显示,丁小强1972年12月出生,是江苏东台人,2007年11月,他接替转任湖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的肖菊华,任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成为正厅级干部,时年
期刊
新年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2017年新年贺词,他提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濟,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那么,世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新年发言又都说了些什么呢?  美国:离任前不忘自我表扬  奥巴马发表了新年讲话,这也是他在任期内最后一次新年讲话。在讲话中,奥巴马大篇幅总结了执政
期刊
胃酸、胃痛、胃胀、腹痛、腹胀、腹鸣、恶心呕吐、反复打嗝、口苦口臭、腹泻便秘、消化不良,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胃肠道问题,胃肠道健康不容忽视!  胃肠健康,补“菌”当先  在欧美发达国家,益生菌产品居家必备,广受欧美中老年热捧,好比中国家庭常备板蓝根一样,通过补充益生菌来抑制有害菌,平衡胃肠道菌群,提升胃腸的免疫力,益生菌畅销欧美数十年不衰。  一天只需一片,重建胃肠道健康  “麦弗逊益君素”是目前市场上
期刊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民进党在2016年初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立委”选举得票辗压其他政党。  然而去年底台湾知名論坛PTT网友举办了一个“2016觉得最后悔的事是?”投票,获得第一名选项的是“投给民进党”,得票率59%。  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李明贤在社交网络服务网站脸书贴出得票截图讽刺,民进黨年初年尾都获得高票,“真是另类的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啊”!  他表示,时间最让人感到珍贵的原因就是过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