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对视网膜脱离的分析

来源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oy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对近几年来2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了B超检查,并经光学仪器、手术和病理等证实,现将B超检查情况分析如下:
  
  1 方法与仪器
  
  患者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4~67岁,左眼11例,右眼12例,双眼2例,眼底能窥进者6例,不能窥进者13例。
  受检者取仰卧位,眼睛闭合,涂耦合剂于眼睑,并置上探头,仪器:东芝340腹部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兆赫。
  
  2 结果
  
  本组2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超声图象特点有:脱离之视网膜显示为白色线状光带,悬浮在玻璃体内,与球后壁距离远近不等,视网膜光带后为无回声暗区(系视网膜下液回声)。脱离的视网膜在超声图上的“弧状”“V状”“Y或T状、”“浅状”等形态。其中二例为玻璃体积血和眼内炎而误诊为网脱。
  2.1弧状脱离20例,脱离的网膜光带形如弧状,弧面向前方隆起(也有称球型脱离),光带一端连自视乳头(超声并不能直接显示视乳头图像,只是从解剖位置认识),另一端连于侧球壁。这类形状常提示部分网脱,所以只在脱离区切面图上能显示视膜光带,否则就不能显示。
  2.2V状脱离6例,脱离的视网膜光带形如V状,但跨角更钝,其尖角位于视乳头区,光带两端连自左右两侧球壁。这类形状相当于全网脱或大面积网脱,一般来讲,V状角度越钝,脱离球壁就越浅,反之则越高,反映网脱程度也更严重。从解剖角度来看,V状脱离提示了视网膜呈漏斗状隆起(整体层面像无柄的漏斗样),应注意,当超声束离开视乳头区时,网脱不显示V状,而仅显示平或弧状光带,同时由于是全网脱或大面积网脱,可在任一切面上都有脱离的视网膜脱离光带。
  2.3Y或T状脱离4例,脱离的视网膜光带呈V状或反弧状(弧面向球后隆起),中心拖有一蒂样垂直光带指向视乳头区。这类形状不仅是V状脱离的发展,T状脱离还提示了漏斗表面已封闭,否则在其它切面上也仅显示平或弧状光带。
  2.4浅脱离6例,脱离的视网膜光带距球壁甚近,形状与相邻的球壁相似,有时因相贴太近而易漏诊,需做多切面扫查和眼球运动后可确认。
  当网脱时间较短,其光带纤细平整,回声一致。当脱离时间较长时,则呈现出光带增粗、粗细不均和回声强弱不均的图像特点。
  以上是各类视网膜脱离的常见超声图像特点。应指出,典型的光带后运动征象(眼球运动时,光带波动起伏)是诊断网脱的重要依据。
  
  3 讨论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的常见疾病,通过光学仪器可以确诊,但当晶状体或玻璃体混浊时,便无法窥进眼底,此时只能借助检查,超声诊断网脱的准确率相当高,有报道为95%-98%,本组因非眼科专用仪也达到94.3%。其中二例误诊,一例为外伤后玻璃体较多量积血,形成若干索状机化带,超声误为视网膜带,另一侧为眼内炎,玻璃体明显混浊,眼球萎缩,内有无数回声界面而误诊。
  3.1网脱误诊的原因:本组分析与其它文献报道一致,认为是出血、炎症导致了甚多反射界面,尤其是血块机化,炎性粘连等形成玻璃体内多处索状甚至重叠的赘生光带,它们也常伴有后运动征象。为了避免误诊,检查者应注意多切面多轴向的扫查,结合各切面图像的整体判断,可以发现其光带形态较为紊乱或欠连续。
  3.2判断网脱的程度:部分网脱、全网脱或大面积网脱能通过显示的光带形状来估计,对有无封闭、视网膜距球壁远近及网脱时间的长短都有参考价值,为临床提供治疗的重要依据。
  3.3目前国内多数医院并未装备高频率眼用超声仪,本文认为,7.5兆赫探头的超声仪开展眼球诊断。虽然与10兆以上高频率眼用专用探头相比,它有图像近场效果差,球壁结构层次分辨不佳,发现细微病灶困难等缺点,但是,检查者可以采取相应方法,如重视眼球运动时的图像对比,增减灵敏度,反复多轴向多切面扫查眼球,这样就有可能替代眼用超声仪来开展工作。
  
  作者单位:850007西藏军区总医院特诊科
其他文献
骨质增生症又称骨痹,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我院自1998年3月~2006年3月,我院采用经筋痛消安丸治疗骨质增生症362例,并与306例作对照,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62例病人,男性152例,女性210例,年龄36~62岁,平均49.5岁,病程:1年以内者54例,1-3年者135例,3~5年者82例,下肢关节151例,5年以上者91例;部位:上肢
期刊
【摘要】73例瘢痕患者均先行手术切除后再给予铱-192敷贴治疗,敷贴治疗于24小时内开始进行,每周2次,共3次,参考点总剂量15GY,结果治愈60例,占82.2%,9例局部复发,4例完全复发。所有病例无并发症。  【关键词】瘢痕疙瘩 敷贴治疗 铱-192    瘢痕疙瘩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欠佳。目前手术联合术后放射治疗被公认为最佳治疗方法。2001年7月~2006年7月,我科对73例瘢痕疙瘩
期刊
絮刺火罐疗法是著名针灸学家杨永璇生前所倡用的一种活血化瘀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这一疗法治疗多种脊椎病变,均获显著疗效。    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均经询问病史、临床检查和摄片3个步骤而确诊。颈椎病变22例,胸椎病变20例,腰椎病变34例。其中骨质增生(含骨刺形成)6例,老年退行性病变8例,风湿样脊椎炎2例,腰椎管狭窄2例,腰椎间盘突出12例,腰椎骶化4例。    2 治疗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法治疗月经前烦躁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月经前期烦躁抑郁症30例进行分析。结果: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此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运用。  【摘要】疏肝解郁法 经前烦躁抑郁症 柴胡疏肝散    relieving Qi Stagnancy in Liver modus treat menstruation front
期刊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决定的炎性和增殖性皮肤病,虽有多种中西药治疗,但疗效不一,反复性大,顽固难治。我们自2004年以来采用多方法结合(中药敷脐、穴位埋线、局部外用、心理疗法),对50例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50例寻常型银屑病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6岁,平均年龄32.6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3个月,平均9.7年
期刊
盆腔疼痛性包块包括西医的急慢性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肿瘤等。有手术史的患者再发盆腔疼痛性包块,因畏惧再手术多求治于保守性治疗。我们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性治疗方法治疗盆腔术后再发盆腔疼痛性包块46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6例患者中,有12例为门诊患者,34例为住院患者。年龄25~51岁,均除外急腹症及恶性肿瘤。4
期刊
1995年8月至2005年10月,笔者门诊采用我院自治中成药通络续筋胶囊结合药物封闭、体育疗法和微波疗法治疗肩周炎7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中,男46例,女32例;40岁以下11例,40~50岁31例,60岁以上13例;左侧27例,右侧43例,双侧8例。其中9例有明显外伤史。    2 治疗方法    2.1口服自治的通络续筋胶囊。处方:当归15克、川芎1
期刊
动态心电图因其便于随身携带,而且能完整记录心电图24小时以上,目前临床应用极为普通,现将我院近年检查的720例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720例,其中男564例,女156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1岁,平均54.66±9.39岁,平均心率75.46±8.64,心电图结果见表1。      1.2方法: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二通道4340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脑包虫病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包虫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脑包虫囊肿3例,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椭圆形囊性低密度影。1例囊内见到子囊,1例囊壁呈较厚的弧形钙化。脑泡状棘球蚴病1例,表现为脑内蜂房状混杂密度肿块。结论: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存在和形态特点,是诊断脑包虫病安全可靠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包虫囊肿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癌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2001~2006年间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膀胱癌23例。结果:膀胱癌X线表现为膀胱内充盈缺损16例,癌肿侵犯膀胱壁5例,膀胱显影未见异常2例。结论:X线检查,在诊断膀胱癌中有其重要价值。  【关键词】膀胱癌 X线 造影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膀胱瘤95%,笔者搜集资料完整的23例,并结合文献和X线表现作一分析,以提高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