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而弥新的经典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e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这样告诉我们》
  朱自强 著
  明天出版社2010年4月版
  定价30.00元
  
  在我的学术著作中,有三本书被引用、介绍的次数较多,《儿童文学的本质》便是其中之一。《儿童文学的本质》能作为儿童文学阅读推广的一本书,易名为《经典这样告诉我们》重出新版,原因有三:
  第一点,是它所具有的超前的“经典意识”。自以为,在经典意识方面,《经典这样告诉我们》是有一点“超前”的。仅举一例,出于对幼儿文学的重视,对图画书体裁的珍视,我在书中列举、论述了不少经典图画书,有的作品,日后因图画书阅读推广而为人们耳熟能详,而在当时,这些图画书却鲜为人知。可以说,因为所论述的作品具有经典性,这本书才没有成为过眼云烟。第二点,是它的“儿童本位”立场。《经典这样告诉我们》建构的是“儿童本位”的文学观。我用“儿童本位”的立场来探究人性问题,发现儿童文化,认识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统一,把握儿童的“成长”轨迹,处理作家与儿童的关系,从而对儿童文学的本质问题作出我个人的回答。我认为,对于中国来说,非采取儿童本位的立场,不能解决儿童文学、儿童教育、语文教育里存在的大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些领域,“儿童本位”立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同。第三点,是它的言说方式。《儿童文学的本质》可以让人读得兴致勃勃,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阐述的魅力。这里面有我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摸索、对儿童文学的痴迷和感动,有我对儿童成长命运的关怀,有我们一家幸福的儿童文学生活记忆,它们都是真实而动情的,没有因为是理论研究而被删削或遮蔽。我想,因为有个我和性情在,这本书才获得了面向小学教师、家长等普通读者重新出版的机会吧。
  经典的特质之一是历久而弥新。十三年前,儿童文学的经典曾经照亮我对儿童文学本质的思考,我相信,今天,这些儿童文学的经典依然会给家长、老师以及关怀儿童成长的大人们以人生智慧的启示。
  注:本文为《经典这样告诉我们》再版后序,有删节。
其他文献
一厢情愿地把我们放到全球焦点的中心。仿佛我们真的已经很牛,牛到足以让别人整天算计我们,整天想着怎么给我们施加阴谋的地步,这样的想象力,实在有点夸张。    知道杨卫隆先生,源于2008年初风靡一时的《次贷风暴高清面目》,那时,次贷危机在美国刚刚全面爆发,倏忽问,人们从“新经济”的田园牧歌中惊醒,每个人都在问:为什么会这样?这一切的原因何在?  从天堂到地狱,太大的落差,让杨卫隆的那本书光彩夺目,他
期刊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紧张忙碌地一路走来,我们已经站在了2011年的门槛上。回望过去的一年,几多收获,几多变化,出版产业发展的轨迹格外亮显。  出版体制改革,仍然是最为引人瞩目的事情。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年底以前全部完成转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其中,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归并中国出版集团、红旗出版社被求是杂志社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重组、新世界出版社在与安徽新华发行集团
期刊
毋庸讳言,对于中国图书来说,2010年只是战国群雄割据、混争在所难免的时代的极为普通的一年,各个分类领域内处于绝对霸主地位的出版龙头尚未出现,分夺蛋糕仍是主流,而市场营销虽在科技推动下手段有所更新,但新的亮点、特色并没有充分呈现出来、也未能展现令人信服的发展前景。相反,对于什么是营销、如何营销等基本命题的审视,让我们看到了图书营销乱象中的规律,颇令人深思。    我们还能有什么渠道进行营销?   
期刊
当我把书介绍给身边的朋友时,很多人都说:不就是拿个针孔摄像机搞偷拍吗。我告诉他们:这可不是什么“门事件”,内容也不是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针孔太小,看不清角落,更看不清世界。他不是“针孔”,是现实版的《潜伏》,是励志版的《无间道》,是21世纪版的《平凡的世界》。    《暗访十年》如期上市,销售势头很不错。忙着配合市场营销活动之余,静静坐下来,想起关于这本书出版的很多事。  混迹图书圈多年,面对一
期刊
电子书应该自由。自由的意思不是免费,而是自由阅读,自由处置。让你买的电子书在任何机器、任何时间都可以打开、阅读、转移,不必被平台或机器挟持,锁在一个又一个 DRM 系统底下无法脱身。  DRM(数位权利管理)的原始动机可能是好意,但 DRM 的结果却是灾难,应该是我们认真思考放弃 DRM 的时候了。    “书渴望自由”    纸张书时代,我们本来没有 DRM,高门槛的复制成本已经建立了一道天然的
期刊
虽然是港版引进。却并不是换换封面换换设计、繁体中文转简体中文那么简单。这中间首先值得一记的,是和林夕本人的接触和交往,以及和香港出版方的切磋磨合,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方式、出版理念和文化理念的碰撞交流。    2008年《原来你非不快乐》亮相内地书市,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惊喜。于出版者,是惊喜地发现原来茫茫人海中潜伏了如此众多的夕迷,那情景就仿佛投了一块美味的蛋糕到池里,看到鱼群乍现一样;于
期刊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每每想起“三钱”对广西出版工作的厚爱和关心,一种认真研究他们的人生历程、科学贡献和人格力量的愿望便油然而生,而且愈来愈强烈。    7月30日上午,我在网上看到钱伟长先生逝世的消息,一下惊呆了,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的最后一位长者钱伟长与世长辞,最后一颗科学巨星陨落。  “三钱”与广西出版事业的几件往事和有关细节,立刻涌上我的心头,追思敬爱的“三钱”,写
期刊
书是有生命的,书也是有灵魂的。《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后简称《星星点点》)书系(1—10)在2010年春新书订货会上格外受青睐,能在茫茫书海自成亮点,获得市场关注,是机缘巧合呢,还是另有深意?多年来做书卖书、看书买书,逛书市找选题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一套(本)书走俏市场似乎更多地在于书本身的生命力。  《星星点点》书系是国资委研究中心持续数年来,为国家重点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高层管理者开办
期刊
编辑虽是“为他人作嫁衣”,却通过图书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建构。在市场经济时代,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强调编辑的文化使命尤其必要。    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曾经说:“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出版业及其产品书写着人民的良知,民族的精神,乃至国家的未来。而编辑,正是“精神财富的摆渡者和集藏者”。选择以编辑为职业,是一种文化选
期刊
文作之流传不朽,根本原因还在于能够做到求实确切,言之有物,还在于科学的求证与准确的分析。在于敢于讲真话吐真情的勇气。吴先生的思索应该是所有出版社领导的思索,但如吴先生这样的思索者却不多。    吴培华先生在国内出版界赫赫有名。其出名大概基于两点:一则工作做得好,出版社两个效益高;一则文章写得好,有见解,观点新。吴先生现为苏州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出版社出了好书,固然有社领导的努力,但更是一项全社性的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