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让他们寄情于作文。要想流露最真实的情感,学生首先要放下心中的负担,将作文视为自己宣泄情感的重要途径,而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次在迸发情感之后,学生应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才能将这些情感完全地表达出来,这样文章才显得更有个性,更加有感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真实情感;习作教学;个性化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写作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诉真情,不说假大空的套话。新课标对小学习作提出的新要求,其目的在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水平。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心写作文是教师们时刻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以下两点教学经验。
二、 放下心中负担,流露真实情感
学生写作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观点看法,是对自我认知的反馈,这是学生正常的生活需求。学生借助作文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获得内心上的愉悦,就好似当人们心情烦恼的时候,喜欢寻找他人来倾诉。因此作文是表达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平台,作为语文教师最大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卸下心理包袱,尽情地体验社会生活,将自己生活中的情感倾诉寄托于文章。
首先,作文要想融入更多真实的情感,学生必须要尽情体验生活。作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写作中,教师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某个题目而布置课下观察任务,这样会使习作教学变得被动无趣。比如在写日出景色的时候,教师会布置学生专门利用某一天早上的时间去观察太阳升起的过程,这样的做法并不会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反而会让学生负担加重。以“日出”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在班级上播放专业摄影师拍摄的日出画面,让学生们欣赏视频,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日出的兴趣。而后教师告诉学生每天日出的大概时间,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早起看一下。当然如果学生对日出不感兴趣,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然景观来观察,最后再进行写作。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待到学生感情积载满之后,便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作文中。其次,享受阅读的过程。作文水平的提高贵在平时的积累,但教师不能将读书变得过于功利化,要求学生在阅读几本书之后成绩会立刻得到提高。班级内部可以设立图书角,鼓励大家将自己收藏的优秀书籍放在图书角中,相互分享,互相交流读后感,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最后,写作是学生抒发情感的需求,因此学生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别人。现在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必须蕴含某种思想,作文要有鲜明的主题,这无形中为学生写作套上了枷锁,使学生写作的目的越来越迷茫。在教师这样的要求下,也就出现了为了迎合教师的喜好,而不愿意写真话,甚至是不敢写真话。
三、 寄真情于习作,彰显文章个性
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中要表达出真挚的感情,表达出自己对社会生活、自然景观、人生独特的见解和最真实的感受。只有将情感寄托于作文中,才能写出一篇篇激动人心的文章。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还不豐富,作文的主题也不应设的过高,在该教学案例中,笔者以感受母爱为作文教学的主题,围绕该主题通过课前引入、课堂讨论等环节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情感融入到作文中。情感体验很浅是学生在写作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在谈及到亲情话题的时候,许多学生经常选择雨中送伞、雨中就医等陈旧的话题,不可否认这些场景可能学生确实面临过,但是很多情况下这些场景都是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获得的,或者是父母教给学生的。由此可见,体验缺失是学生情感无法融入作文的关键因素,也是作文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中。课前导入阶段,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了关于母亲和子女的课件内容,并且配上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让学生了解音乐歌词。这是以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了课程,为整个课堂教学创设了情境,唤醒了学生对自己母亲的记忆,让学生知道妈妈的变化:母亲真的老了,我们应该赡她。当学生对母爱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的时候,教师开始了新课讲解,向学生展示了《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片段,并且让孩子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当下大雨,母亲找不到自己孩子的时候,她出现了怎样的表现?(2)当看到奄奄一息的儿子时,母亲又是怎样的心情?(3)你觉得影片中的妈妈对儿子是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在回答以上三个问题的同时,内心也在回忆自己母亲对自己的情感,让他们了解到妈妈对儿子的喜爱是通过何种方式表现出来。
紧接着,教师让学生欣赏了三篇关于描写母爱的范文,并且让他们仔细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母亲对儿子的喜爱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2)作者采用了何种描绘人物的手法?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明白了母爱是表现在每个小细节中,并不一定是某个轰轰烈烈的事迹。最后教师组织大家讨论,鼓励每位同学都说出目前为自己做过的某个小事,或者是自己在哪些小细节中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讨论,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同时也唤醒了内心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大家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现在内心的真实感受用文章表达出来,要求表达真实、抒发真实情感即可。
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了课前导入、范文分析、课堂交流三个环节,先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对母爱有所了解,而后又让学生掌握了描写人物的具体手法,明白了母爱是渗透于每个小细节中,而自己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小细节。最后通过课堂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们相互分享自己对母爱的观点,通过分享交流让学生感受母爱的无私,迸发出内心的情感,进而可以更好地写作。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文只有融入了真实的情感,才能显得内容更加真实生动,这篇作文才是一篇优质的作文。作为语文老师,在小学习作课堂中应当引导学生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用文字来表现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将情感寄托于文章之中。
参考文献:
[1]司明卓.生活作文才能扣人心弦——浅谈小学生生活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J].课外语文,2014(18).
[2]陈庆丽.练写生活作文培养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4(04).
[3]于冬梅.写作是生活的生命化——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作者简介:蓝洁华,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真实情感;习作教学;个性化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写作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诉真情,不说假大空的套话。新课标对小学习作提出的新要求,其目的在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水平。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心写作文是教师们时刻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以下两点教学经验。
二、 放下心中负担,流露真实情感
学生写作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观点看法,是对自我认知的反馈,这是学生正常的生活需求。学生借助作文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获得内心上的愉悦,就好似当人们心情烦恼的时候,喜欢寻找他人来倾诉。因此作文是表达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平台,作为语文教师最大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卸下心理包袱,尽情地体验社会生活,将自己生活中的情感倾诉寄托于文章。
首先,作文要想融入更多真实的情感,学生必须要尽情体验生活。作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写作中,教师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某个题目而布置课下观察任务,这样会使习作教学变得被动无趣。比如在写日出景色的时候,教师会布置学生专门利用某一天早上的时间去观察太阳升起的过程,这样的做法并不会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反而会让学生负担加重。以“日出”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在班级上播放专业摄影师拍摄的日出画面,让学生们欣赏视频,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日出的兴趣。而后教师告诉学生每天日出的大概时间,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早起看一下。当然如果学生对日出不感兴趣,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然景观来观察,最后再进行写作。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待到学生感情积载满之后,便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作文中。其次,享受阅读的过程。作文水平的提高贵在平时的积累,但教师不能将读书变得过于功利化,要求学生在阅读几本书之后成绩会立刻得到提高。班级内部可以设立图书角,鼓励大家将自己收藏的优秀书籍放在图书角中,相互分享,互相交流读后感,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最后,写作是学生抒发情感的需求,因此学生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别人。现在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必须蕴含某种思想,作文要有鲜明的主题,这无形中为学生写作套上了枷锁,使学生写作的目的越来越迷茫。在教师这样的要求下,也就出现了为了迎合教师的喜好,而不愿意写真话,甚至是不敢写真话。
三、 寄真情于习作,彰显文章个性
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中要表达出真挚的感情,表达出自己对社会生活、自然景观、人生独特的见解和最真实的感受。只有将情感寄托于作文中,才能写出一篇篇激动人心的文章。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还不豐富,作文的主题也不应设的过高,在该教学案例中,笔者以感受母爱为作文教学的主题,围绕该主题通过课前引入、课堂讨论等环节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情感融入到作文中。情感体验很浅是学生在写作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在谈及到亲情话题的时候,许多学生经常选择雨中送伞、雨中就医等陈旧的话题,不可否认这些场景可能学生确实面临过,但是很多情况下这些场景都是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获得的,或者是父母教给学生的。由此可见,体验缺失是学生情感无法融入作文的关键因素,也是作文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中。课前导入阶段,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了关于母亲和子女的课件内容,并且配上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让学生了解音乐歌词。这是以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了课程,为整个课堂教学创设了情境,唤醒了学生对自己母亲的记忆,让学生知道妈妈的变化:母亲真的老了,我们应该赡她。当学生对母爱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的时候,教师开始了新课讲解,向学生展示了《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片段,并且让孩子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当下大雨,母亲找不到自己孩子的时候,她出现了怎样的表现?(2)当看到奄奄一息的儿子时,母亲又是怎样的心情?(3)你觉得影片中的妈妈对儿子是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在回答以上三个问题的同时,内心也在回忆自己母亲对自己的情感,让他们了解到妈妈对儿子的喜爱是通过何种方式表现出来。
紧接着,教师让学生欣赏了三篇关于描写母爱的范文,并且让他们仔细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母亲对儿子的喜爱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2)作者采用了何种描绘人物的手法?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明白了母爱是表现在每个小细节中,并不一定是某个轰轰烈烈的事迹。最后教师组织大家讨论,鼓励每位同学都说出目前为自己做过的某个小事,或者是自己在哪些小细节中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讨论,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同时也唤醒了内心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大家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现在内心的真实感受用文章表达出来,要求表达真实、抒发真实情感即可。
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了课前导入、范文分析、课堂交流三个环节,先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对母爱有所了解,而后又让学生掌握了描写人物的具体手法,明白了母爱是渗透于每个小细节中,而自己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小细节。最后通过课堂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们相互分享自己对母爱的观点,通过分享交流让学生感受母爱的无私,迸发出内心的情感,进而可以更好地写作。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文只有融入了真实的情感,才能显得内容更加真实生动,这篇作文才是一篇优质的作文。作为语文老师,在小学习作课堂中应当引导学生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用文字来表现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将情感寄托于文章之中。
参考文献:
[1]司明卓.生活作文才能扣人心弦——浅谈小学生生活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J].课外语文,2014(18).
[2]陈庆丽.练写生活作文培养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4(04).
[3]于冬梅.写作是生活的生命化——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作者简介:蓝洁华,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