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本科生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路径建构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风是学生内化于心的学识涵养,外化于行的精气神。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选择,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内在要求。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阐释了理念先行,践行“ESM”工作模式;顶层设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精准施策,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本科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建构了本科生学風建设“导管帮促”新路径:发挥教师善导、学校严管、师生精帮、各方共促作用。其中,善导是根本前提,严管是核心基础,精帮是重要手段,共促是关键环节,并将共促贯穿善导、严管和精帮的全过程。
  关键词:本科生学风;实践探索;路径建构;导管帮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0-0069-05
  Abstract: Study style is the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ternalized in the heart, and the spirit externalized in the behavi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y style of undergraduates is a strategic choi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 integrity in cultivation, an urgent need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s well a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all-around strict educ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With the example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cept first--practicing "ESM" working mode, the top-level design--constructing the "three all-around education" working pattern, and the precis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implementing the undergraduates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the "supervisor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It establishes the new path of "guidance, management, assistance and promo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s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that is, playing the role of good guidance of teachers, strict management of colleges, targeted assistan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joint promotion of all parties. Among them, good guidance is the fundamental premise, strict management is the core foundation, targeted assistance is the important means, and joint promotion is the key link. The joint promotion will run through the entire process of good guidance, strict management and targeted assistance.
  Keywords: the undergraduates study style; practice exploration; path construction; guidance, management, assistance and promotion
  学风,是一所大学所特有的求学态度、治学风尚与善学风格,是大学精神、理念以及核心价值观的表征。[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科生学风是本科生求学态度、治学风尚和善学风格的反映,也是本科生内化于心的学识涵养,外化于行的精气神。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办学治校和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2]这也为新时代高校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准则。
  一、新时代高校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其中,在“四个回归”中放在首要位置的便是“回归常识”,即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更好地为国为民服务。[3]这实际上突出强调了新时代高校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战略选择
  立德树人是高校安身立命之本,事业发展之魂,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内在要求与学风建设内在旨意是相融相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立德树人是学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风建设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由此可见,学风建设既担负着立德的根本任务,也承载着树人的核心使命。作为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最大群体的本科生群体,其学风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立德树人成效。本科生学风既是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外在反映,又集中展现着本科生的内在涵养。本科生学风状况直接关乎本科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品质和学业质量,也直接关系本科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因此,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是高校践行“以本为本”“回归常识”的重要载体,直接关乎高校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战略命题。
  (二)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是高校全面提升人才培
  养能力的迫切需要
  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尤其是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最为首要、最为迫切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3]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高校职能的内核就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最能体现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指标当属学生学风状况,而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据一项针对本科生学风状况的调查显示,学生在涉及学习和学风等各个方面的指标均不容乐观,学生中广泛存在着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投入不够、学习方法欠缺等问题。[4]这些本科生学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能力的状况,亟需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三)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是高校全面从严治教从
  严治学的内在要求
  古人曰,“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这说明,从严治教对于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至关重要。“西南联大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是以其严格要求下的高淘汰率为基础的。据一些西南联大学生回忆,联大的淘汰率多在1/3以上,有的系甚至达到3/4。这样高的淘汰率是因为联大教师对学生学业上的要求非常严格。”“通过对学生严格要求,西南联大教授不仅促进了学生勤奋学习,而且还培育了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学术操守。这也是联大能够培育出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因素。”[5]西南联大的教风建设举措对于当今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仍具有重要启迪价值。面向新时代,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应有之义。新时代高校要进一步严格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以从严治教带动从严治学,同时,将对学生的严管、厚爱、善导有机结合,积极营造风清气正、严谨淳朴的学习氛围。
  二、新时代高校本科生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本科生学风建设是一所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永恒的主题。作为一所依托“两业两域”(石油行业、冶金行业、重庆地域、安全领域),有着深厚办学底蕴的地方行业高校——重庆科技学院,自2004年合校升本以来,始终坚守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持续深化本科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先后采取系列举措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
  (一)理念先行,践行“ESM”工作模式
  早在2005年,学校第一次党建工作会提出,思想更新与观念转变是行动的先导,学校事业发展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人才强校观、质量特色观、依法治校观。这为包括本科生学风建设在内的学校各项工作指明了理念方向。同年,学校校风学风建设动员大会提出,学风即求学、治学之风。学风是校风的集中体现,学风是校风的基础,是校园文化长期积淀的精华。对学生而言,学风反映的是全体学生的求学态度。优良的学风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2006年,学校第一次学生工作大会确立了“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遵循规律,依法治校”的学生工作理念和“ESM”学生工作模式。“ESM”学生工作模式即:教育为根本,服务为核心,管理为基础。其中,教育(Education)为根本,是指把全部学生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教育上,要围绕教育开展对学生的服务,在管理中体现教育的功能;服务(Service)为核心,是指把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有效方式,在教育中渗透服务,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管理(Management)为基础,是指发挥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和保障功能,确保教育和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6]随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意见》,就深入开展优良校风学风创建工程等做出了部署。在新学生工作理念和ESM学生工作模式引领下,逐步实现了本科生教育体系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本科生学风建设取得新实效。
  (二)顶层设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面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客观形势、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石油冶金行业的发展需求,2007年,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立了“三步走”建成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目标,并提出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努力构建“三全育人”的新格局。2009年,学校第二次学生工作大会提出,要以学风建设为主线,進一步构建“三全育人”的格局,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了三项具体举措:一是明确工作职责,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全校教职员工都有育人职责,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形成全员育人体系。二是形成“四大”联动,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四大工作都是育人工作,既要发挥各自工作优势,又要相互联动,有机结合,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三是加强生涯指导,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以生涯规划指导为主线,对学生深入开展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成才指导,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随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学风建设三年规划(2010-2012)》。“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构建,引领本科生学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三)精准施策,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12年,学校第三次学生工作大会提出,要围绕“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水平”的工作主线,坚持“育人为本,内涵建设,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的工作原则,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以实施导师制为载体,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深化学院制为基础,以能力建设为根本,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为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实效,学校以实施导师制为载体,构建“全员育人”新机制,并建立本科生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配备1名导师。本科生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热情服务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同时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制相关制度,加强导师工作考核。2016年,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大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发挥本科生导师主导作用,合理引导,积极鼓励,形成教学相长的生动局面。2019年,学校本科教育工作大会提出,要以本科生导师制为抓手,全面深化“三全育人”改革。随后印发的《关于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构建本科生导师指导机制,健全本科生导师工作制度,设立本科生导师考核学分,将学分纳入学生毕业要求。随后,修订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就本科生导师的组织管理、任职资格、工作职责、聘任考核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本科生导师制的深入实施标志着本科生学风建设进入了精准施策阶段。
  三、导管帮促:新时代高校本科生学风建设的路径建构
  基于重庆科技学院合校升本以来的实践探索,新时代高校本科生学风建设要落实新时代首次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建构校院两级“导管帮促”本科生学风建设的新路径。
  (一)发挥教师“善导”作用,引导学风向善向好
  善于引导是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的根本前提。要倡导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善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引导本科生学风向善向好。
  1. 加强思想引导,解决好学生“为什么学”的思想问题
  教师传道的关键在于做好学生思想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7]因此,本科生学风建设首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坚持开展本科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指导、专业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引导本科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本科生制定清晰的大学四年学习规划表和路线图,努力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此外,还要坚持用红岩精神、石油精神、冶金精神、学校精神等教育引导本科生,引导他们将全部精力真正聚焦于学习、学问和学术,着力打造“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品牌本科生。
  2. 加强学业辅导,解决好学生“怎么样学”的方法问题
  教师授业的关键在于做好学生学业辅导。所谓学业辅导,是指针对与学生学业直接相关的学习目标、学业规划、学习方法、资源支持等方面所提供的专业化帮助和指导,其最終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帮助学生发展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业成功。[8]要实施好本科生导师制,并将导师的各项职责真正融入本科生学风建设各环节之中。本科生导师主要职责是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指导,大一年级侧重开展大学适应性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入学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大二年级侧重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帮助学生进一步确立专业发展目标;大三年级侧重指导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四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毕业观和择业观,促进学生顺利毕业就业。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本科生班级导师、企业导师、辅导员“三导师制”的模式,着力解决本科生“怎么样学”的学业辅导问题。
  3. 加强心理疏导,解决好学生“以什么样状态学”的动力问题
  教师解惑的关键在于解好学生心灵之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心理疏导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坚持立德立心、立人立心、育人育心、以心育人的理念,注重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培育学生“阳光、自信、包容、进取”的学习心态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还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职能作用,不断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践行“德心共育、自助助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针对部分本科生学习心理不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意志不强、学习情绪不稳等心理成长新情况新特点,坚持每年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心理健康建档,每学期坚持开展本科生心情温度计检测,及时发现并约谈心理困难学生,为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提供内生动力。
  (二)发挥学校“严管”作用,管出学风真正实效
  严格管理是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的核心基础。正如民国时期西南联大等著名高校一样,大学的严格管理,除了涉及学校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之外,还牵涉到教授在教学方面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愈是认真、治学严谨的教授,对于学生的要求愈严格。[9]这也说明,严格管理对于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理念,通过严格学风规章制度、严格教师教学管理、严格学生日常管理,通过严格管理和从严要求,突出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管出本科生学风建设实效。
  1. 严格学风规章制度
  一要制定并落实周期性的学风建设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认真实施学风教育、教风建设、基础管理等制度举措。二要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员育人工作合力打造本科品牌的意见和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等,继续修订完善本科生学习、生活相关管理规定,着力构建依法依规、宽严相济、科学管用的本科生学风建设制度体系。三要以考核评价为抓手,严格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方案和课程授课计划等教学各流程各环节的考核评价,继续严格课程学习、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本科生教育教学各流程各环节考核评价。   2. 严格教师教学管理
  一要出台专门文件进一步要求教师严肃课堂秩序,严格课程学习规范,严把学生课堂学习关,适当提升学生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作业难度、拓展课程讲授深度,不断提升本科生学习获得感。二要修订完善教师听课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校领导、处科级干部、专任教师、一般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本科生学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要不断完善校院两级本科生学风建设管理机制。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校院两级领导,要定期召开学风建设联席会,及时分析研判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和本科生学风状况,研究部署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的有效举措。
  3. 严格学生日常管理
  一要充分发挥本科生专兼职辅导员作用,严格落实本科生一日生活制度,成立本科生学风督导部,规范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督促学生严守校纪校规,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作用。二要坚持开展学风建设专题调研和本科生学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本科生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风建设考核力度,推动本科生学风建设举措落地生根。三要坚持严肃考风考纪,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本科生违纪违规行为,探索以“思想品德素质、学业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知美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为核心内容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10],充分发挥学生评价在本科生学风建设中的“指挥棒”作用。
  (三)发挥师生“精帮”作用,帮出学风精准效果
  精准帮扶是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学业困难学生群体是影响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是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预测和监督,并利用学校整体资源,对学业困难学生提供针对性帮助的教学管理方式。[11]要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帮扶,补齐学风建设中学习困难群体的学业短板,通过落实教师精准帮扶、学生精准帮扶、组织精准帮扶等举措,有效提升本科生学风建设实效。
  1. 落实教师精准帮扶学业举措
  选聘专业教师、退休教师等深入关注了解心理困扰、家境困难、学业困难、毕业困难、就业困难的中重度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帮助学生分析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个性化地开展学业精准帮扶。
  2. 落实学生精准帮扶学业举措
  坚持每学期开展学困生筛查,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开展学业帮扶,精准实施学业困难学生帮扶。二级学院要成立朋辈学业帮扶团,制定实施高年级学习优秀学生“一对一”帮扶低年级学习后进学生的制度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学风建设中的学生朋辈精准帮扶作用。
  3. 落实组织精准帮扶学业举措
  成立学生学业帮扶中心,主要开展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研究生、公务员考试,雅思、托福考试等项目的学业帮扶;二级学院要成立学生学业辅助站,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以公共课、专业重点课程、难点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学业帮扶;各班级要成立学业帮扶小组,主要为学业困难学生提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方面的学业帮扶。
  (四)发挥各方“共促”作用,促进学风持续优良
  各方共促是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本科生学风建设不仅仅涉及学生管理本身,还涉及到校风、教风、党风等方方面面。要落实校风促学风、教风促学风、党风促学风举措,通过促导、促管、促帮等多促并举,推动本科生学风持续优良。
  1. 坚持校风促学风
  校风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呈现,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是非标准、审美情趣诸方面的综合凝聚。[12]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校风学风也是学生在校成长成才的环境与生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13]为此,要坚持校风促学风,在日常教育实践中认真践行办学治校理念,坚持每年将办学治校理念教育融入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毕业教育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让办学治校理念在学生中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见行见效,真正让学生在校风的熏陶中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2. 坚持教風促学风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14]要引导广大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本科生学习的引导者、带动者和促进者,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真正达到以上率下、上行下效的学风促进效果。通过强化教师课堂教学纪律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明确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和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负面清单,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育良好教风来促进本科生学风建设实效。
  3. 坚持党风促学风
  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15]邓小平同志指出,好的党风也要体现在教育中,这才能培养出好的学风。[16]要始终坚持以党风促学风。一要培育师生求真务实的作风。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不断加强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育人观和学术观,引导本科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着力培育师生在学习、学术和学问中科学严谨、求真求实的学习作风。二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学习氛围。党团组织要在本科生评优评奖和团组织推优、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发展对象考察等学生党员发展各环节中严把政治关、思想关和学习关,要坚持以严的要求和实的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本科生学风建设任重道远,既是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仍需在“导、管、帮、促”形成合力上下功夫。新时代高校要坚持善导是根本前提,严管是核心基础,精帮是重要手段,共促是关键环节的本科生学风建设新路径,并将共促贯穿善导、严管和精帮全过程,以此来推动形成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进而实现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本科人才高质量培养。   参考文献:
  [1]钟凯雄.优良学风的建构:大学文化管理的旨归与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9-33+159.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3]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15):4-10.
  [4]孟波,白云.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31-35.
  [5]封海清,黄海涛.论西南联大人文主义教育管理[J].学术探索,2004(1):69-73.
  [6]杨霄.构建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的原则与内涵[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38-40.
  [7]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1).
  [8]王达品.大学生学业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兼论高校学业辅导体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4(5):43-49.
  [9]赵国栋.“严格管理”与“学生自治”:民国著名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逻辑与当代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1290-1293.
  [10]陈恩伦,张乐乐.建构中国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学生评价体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1-64.
  [11]王秀梅,胡蝶,賈俊菊.教育公平视角下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学生的学业帮扶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8(3):84-87.
  [12]曾山金.校风——大学之魂[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14-19.
  [13]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1-3(2).
  [14]陶行知文集(上)[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8:249.
  [1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2-813.
  [1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4.
其他文献
摘 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社会乃至教育领域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高校开展了在线网络教学。文章探索了特殊时期线上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自主性线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通过慕课以及线上提供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线辅导及答疑等,既能有效避免教师扮演“主播”角色以及因高峰期教学直播带来的网络堵塞等弊病,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当然
期刊
摘 要:研究生交叉创新人才是部分高校,特别是行业性院校着重培养的新型人才类型,其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培养过程的有效监控是判断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油气光学学科方向交叉人才培养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了油气光学学科方向的基本情况,进而分析了该领域交叉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培养过程中的育人平台、导师队伍、文化建设、奖助体系,对标培养效果,就几个部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进
期刊
摘 要: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打破了高校教师的常规上课形态,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线上教学设计方式,成了学者纷纷讨论的热点。文章以市场调查课程为例,对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对比,重点阐释了疫情下市场调查课程可以从教学软件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设计四个方面进行线上教学设计,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比线下教学设计,突出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更加适
期刊
摘 要:“激活、重构、拓展、自主”是学习的一种过程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活力,重构课堂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去学习。文章对“激活、重构、拓展、自主”四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剖析,同时以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某一章节为例,阐述了“激活、重构、拓展、自主”的具体应用过程,以期对生物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激活;重构;拓展;自主;教学模式;辩证关系;植物组织培养  中图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所以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与元素,提出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坚持将思政教育贯穿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专业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这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做坚定的“环保守护者”,实现使学生将来
期刊
摘 要: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核心、必修课程。基于国内该课程教学现状,本教学改革采用了“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内容侧重其高阶性和挑战度,课堂组织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小組讨论等形式。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课程组对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AD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卓有成效,对改善教学内容、调动课堂参与度、加大课后投入等方面效果显著,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也
期刊
摘 要: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视角,实证检验国(境)外留学生培养特性与地区间经济合作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对于满足地区间经济发展需求的国(境)外留学生培养体系的意义和作用机制,从而论证重视国(境)外留学生这一群体思想教育与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阐述了国(境)外留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的理论依据。向国(境)外留学生进行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的执
期刊
摘 要:当前,国内众多公安院校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外警察教育培训机构和警察学院建立了广泛的校际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警校生赴外留学或进行短期访学研修。由于跨文化差异警校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遭受文化冲击。文章立足警校生这个特殊身份和视角,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赴外留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开放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动态研究,了解他们在外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文化冲击,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警校赴外
期刊
摘 要:基于企业流程变革与业务创新双轮驱动邮政业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际教学中,课程团队持续探索推动“场景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感知与知识理解能力。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任课教师在“双驱动”+“场景化”教改模式下,采取三种主要手段来提升网课质量,一是任务驱动,打造趣味性课堂;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授课内容直观落地;三是课程思政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基于此,实现邮政业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网络教学互为
期刊
摘 要: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在成长及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后有无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文章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念的基础上,对物理化学以及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能为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自学能力;教学方式;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