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为何“水土不服”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先后经历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叶利钦时期和普京时期三个阶段。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西方民主盲目追求,结果使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超级大国轰然解体;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进入叶利钦执政时期之后,开始引进西方民主,在现实政治运行中俄罗斯的发展趋于“寡头资本主义”,其结果是国家日渐衰弱、几乎处于半解体状态,对外敞开资源的大门,肆意盗窃和无耻贪污横行,社会成员迷失方向;普京执政时期,提出和确立了俄罗斯特色民主——“主权民主”,治国成效令世人瞩目,俄罗斯回归大国地位。
  
  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道路
  
  普京上任后,意识到俄罗斯缺乏民主所需要的真正能对当局各项制度进行监督的公民社会,大的、负责任并有自主能力的政党,有活动能力的议会,秉持客观的媒体以及公正条件下的选举制度。于是,普京在国家体制不成熟的条件下决定使用“手动方式”,结束车臣战争,消除分裂势力,削弱寡头政治,强化对政府、新闻媒体和商界的监管和控制,改善人民生活。普京执政期间,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实现了7%的年增长,贫困人口减半,中产阶级人数增加。在2005年3月的民意调查中,对于“哪个时代最民主”的回答,认为叶利钦时期的是9%,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是11%,而认为普京时期的是29%;88%的人认为秩序比民主更重要。
  2005年4月,普京在《向俄罗斯联邦会议提交的2005年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民主价值观。他指出,讲民主、自由“必须顾及俄罗斯历史”,“从本国的地缘政治和国情出发”,“民主原则和民主标准不应导致国家解体和人民受穷,而应使国家更加安定团结,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建设何种民主的问题上,“俄遵从的不是外国伙伴的态度,而是本国的现行法律”。
  2005年5月,主管意识形态的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弗·苏尔科夫提出了“有民主,但更要主权”的思想,把普京对民主的理解定位为“主权民主”,认为为了使俄罗斯成为繁荣昌盛的国家,必须要有民主与主权来保证它的长期稳定发展,俄将成为主权民主国家。
  2006年,统一俄罗斯党将“主权民主”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赢得了2008年的大选。
  
  主权民主较量西式民主
  
  主权民主的提出是俄罗斯执政党在国家主权面临威胁的情况下,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盲目追求西方民主模式、90年代以别国模式实行民主的反思和否定。正如俄罗斯政治调研所所长马尔科夫所指出:“‘主权民主’是对那些在民主化幌子下建立依从性政治制度的颜色革命的原则性回答,也是对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按别国模式实行的那种‘低劣民主化’的回答。”主权民主的提法,反映了俄罗斯力争俄式民主的权利和要求,也反映了俄罗斯与西方在民主问题上的差异和较量。
  2008年9月29日,俄罗斯《侧面》杂志刊载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维诺格拉多夫研究员题为《中国共识》的文章。这位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一个值得学习和参考的发展模式。他说:“全球发展情况表明,一个非西方化的发展阶段即便尚未到来,至少已经临近。在这一发展阶段,当代东方的特征将发挥特殊的作用。西方的霸主地位在催生出优越感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其咄咄逼人的侵略本质所能达到的极限。只有具有了与高物质文明水平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关系的精神文明,和谐才能够得到重建。”(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俄罗斯东欧研究室副主任)
其他文献
《人民论坛》杂志2008年第06期发表了《“打破垄断”是正确的吗》一文。读罢此文,我觉得林治波同志误解了“一些学者特别是经济学家,反复强调……‘打破垄断’”的原意。  林治波认为,就思想认识而言,“一些人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要求‘打破垄断’,其主因有二:一是绝对市场论作祟,在新自由主义的‘忽悠’下,很多人患上了市场病,误以为市场万能,依靠市场化、私有化什么都能解决;二是不满于垄断国企的过高薪金和服务态
期刊
超前消费模式不是万能良药  从消费模式上看,此次金融风暴说明,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长期以来,美国是一个消费主导型的国家,储蓄率非常低。正是这种巨大的内需拉动美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巨大的消费力量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又不断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消费。消费成为美国经济的不竭动力,被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津津乐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百姓十分羡慕和竭力推
期刊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民主法制建设快速推进。大家只要读一读中国的文艺作品,看一看中国学者所写的论文,“人性”、“人道”、“人权”等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中共中央的倡导和推动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贯彻始终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从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以来,中国人的基本权利不仅获得了宪法和各种法律的保障,而且在
期刊
金融危机的相关话题,成为当前许多民众热议的焦点,因为感同身受,每个人都能对这一话题说上一二,但深入追问,却有许多问题答不上来。  为了让普通读者及一般党政干部对这次金融危机有一个相对全面、深入的了解,人民论坛本期《特别策划》从原因、影响和如何应对三个层面挑选了20个基本问题,约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为什么危机会发生在金融制度完备的美国?还有哪些可能引爆的雷区?为什么马克思又成时尚?美国会衰落
期刊
用低息经济制造“消费泡沫”勾兑“网络泡沫”    这场金融危机为什么发生在制度最健全的美国?我们不妨来透视一下危机背后不可告人的根源:  首先,用低息经济制造“消费泡沫”勾兑“网络泡沫”。从经济泡沫的规模来看,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例如产业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战略技术储备枯竭、巨额财富蒸发、大量失业和贫富两极分化等。但美国实行的“低息经济”政
期刊
这次的危机从性质来说,从深度来说,应该说可以和大萧条相比,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比大萧条大,这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控制,可以把它的影响降低到比较小的程度。虽然仍然不可避免经济衰退、全球的经济下滑,但是像大萧条那样的危机可能能够避免。  为什么?因为大萧条的时候没有宏观调控,没有政府的这些干预,美联储那时候也不起什么作用。在大萧条的腥风血雨中,1936年凯恩斯写了一本书,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1934年
期刊
未来的中国经济,具备了在全球景气下行的环境里争取独善其身的客观条件。首先是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内需潜力,这是全世界都羡慕的。如果国内市场有较大的扩展,这些年为外需服务的制造业,转向对内将大有用武之地;中国的服务业更是方兴未艾,有做不完的生意。  供给方面的潜力也很巨大。这一点,通过观察现实经济生活中这里那里的“瓶颈”就不难发现。比如很多地方供电不足,难道不代表增长的潜力?这些工厂,还有订单,成本
期刊
[思想前沿]    ■ 警惕发展的“中国陷阱”  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各有不同。而东亚、拉美和中国大陆发展模式不同的基础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同。我的研究发现,在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结构转型过程中,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较为充分,失业率较低,劳动生产率较高等。  如果中国继续靠大资本、大项目、大企业,继续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推动经济发展;如果我们对现在的政府管制津津乐道,认为还严得不够;如果地方一味
期刊
中国应先守好自己的地盘  我觉得应该先把自己的地盘守好,怎么守好?首先国际经济出现了冲击,国际经济衰退迟早来到,我们的进出口肯定会受到冲击,所以要不失时机,一定要启动自己的内需。怎么启动内需?一定要有公共财政的支持,公共财政要有新的思维,说得很明白,现在这个情况,百姓不敢消费,你不能强迫百姓消费。要改变百姓的消费是很难的,等于改变一个文化。企业投资已经非常高了,每年占GDP的43%,投资上不去了,
期刊
1997年夏,由泰铢贬值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日本、韩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货币纷纷贬值,其外汇储备大量流失,股市、房市价格暴跌,使亚洲经济陷入衰退。时隔11年,2007年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风暴席卷了全球。其来势之猛,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并波及了全球,冲击和动摇了全球金融体系。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基本上没有造成冲击和危害。相反,当时我国执行的人民币不贬值的措施,深受国际社会的肯定。受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