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矛盾,心理沙盘游戏来化解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c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展示的是一个历经七次,历时两个多月的亲子沙盘游戏心理辅导过程。
  1 父母离异引发“失爱”的背景介绍
  兰儿(化名),男,9岁;兰儿妈妈,39岁。与兰儿妈妈的沟通是在一个寂静的晚上。通话大约有一个小时,妈妈几乎是在抽泣中诉说完这个家的故事。像是诉说兰儿的可怜,又像是诉说自己艰辛,也许两者都有吧!
  兰儿是妈妈手心里的宝贝。尽管爸爸狂赌,为了还债逼迫妈妈离了婚,卖了房;尽管妈妈受到爸爸精神和身体的百般摧残,她还是对孩子宠爱有加:功课、营养、玩乐一样都没有落下。尽管从兰儿几个月大开始就听着家里吵吵闹闹,却也长得壮壮实实。但是,孩子最近表现出来的问题,妈妈已经快崩溃了:才三年级的孩子,与妈妈的冲突越来越大,隔阂似乎也越来越深:不愿跟小朋友交往,与外婆打架并发誓再也不回外婆家。上课听讲,在课堂上画画;容易被激怒,情绪不好时会用力捶打床铺或用头撞墙壁……
  2 对“失爱”的分析
  都说孩子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这句话似乎成了这个家庭最真实地写照。家庭情况听起来也错综复杂,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亲子矛盾问题。是爸爸妈妈分离的爱,因没有处理好亲子关系,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导致孩子缺爱而引起的反应。妈妈的不安全感和紧张感,孩子几乎都能感知,并转化为孩子的不良情绪。又因爸爸错位的价值观,给妈妈的教育带来阻碍,逐渐长大的兰儿开始与强势的妈妈对抗……一场提前的青春期似乎就这样来了。
  3 亲子心理沙盘游戏的规则设置的分析
  由于孩子才三年级,并且防御心理非常重,很少说话,脸上也几乎少有笑容。所以不能严格按团体心理沙盘游戏的规则去操作,比如:不得不取消按顺序摆放的规定、时间的规定以及需要沉默或者需要解说的规定。甚至有时候给沙盘取名也可以取消。
  为了让孩子在亲子团体沙盘中的互动效果更明显,我有时候会根据孩子的状态先给孩子心理“预热”——让他先提前单独玩一会儿沙盘。
  4 首次沙盘游戏的心理分析
  “孩子都喜欢玩沙盘。”我以前一直这么认为。但是这一次,我却遇到了例外:兰儿不喜欢玩沙盘。我碰壁了。他面对沙子时久久不动,说:“我不懂摆什么。”然后僵住了。知道兰儿特别喜欢画画,于是我问:“听说你很喜欢画画,是吗?”
  “不是。”回答声音很小,却很坚定。
  尽管我的语气温柔而且亲切,还是感受到了他的紧张和恐惧。于是我继续追问:“那你平时上课经常画什么呢?就画在这些沙子上。”他的手终于动了,把沙子铺平后看都不看,两手在沙子上滑动几下,就出现了一幅简笔画:画面上是三个人,中间的那个略矮小一些。我的心颤了一下:原来他上课一直在画的就是这个啊!这不是一家三口吗?他其实就是在诉说他想要一个完整的家呀!
  这个简单的沙盘作品给了我很重要的信息。通过跟兰儿妈妈的交流,了解到虽然离婚时孩子是判给了妈妈,但是爸爸为了重新得到孩子,进行了物质和精神上的“笼络”:带孩子吃喝,陪孩子玩乐,只要孩子不去妈妈和外婆那里,什么都依着孩子。因此,这段时间,特别是跟外婆“打架”以后,外婆家要求孩子必须跟外婆道歉才给进家门,(由于兰儿爸爸以前常去兰儿外婆家闹事引起了外婆家人的反感,想急切教育好孩子而出此策略)却不想适得其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出现了明显的不和谐现象[1]。孩子需要正确引导,但首先需要跟孩子融洽沟通,亲子沙盘游戏辅导就这样定下来了。以下是七次团体(孩子与妈妈)亲子沙盘游戏辅导的全过程。
  辅导过程:
  第一次:寻找“爱”的突破口
  在我们的精心策划之下,孩子在心理沙盘室里遇见了妈妈。也许很久不见妈妈,兰儿有点意外,但还是看出他的紧张。我先从“爱”的主题入手,我告诉他:“妈妈很爱你,今天就是来这里陪你玩沙子的,希望你能开心。”孩子抓着手中的沙子,静默,显得很局促,当看到妈妈开始摆沙具时,才开始不情愿地摆起了。还说了一句“沙子有点臭”(沙子其实是无味的)。摆的过程很缓慢。只有一些食物,但到最后,这些食物又被他全部放回沙具架了。兰儿又开始抚弄着沙子,然后挖开空地,抓起沙子从高处洒下来,并在薄薄的沙面上滑动着手指,最终,沙盘的作品定格在一张笑脸上。
  在我的建议下,兰儿跟沙盘作品合影,妈妈叫他笑一下,他只是勉强笑了笑,后来的几张都笑不出来了。当孩子先离开后,我让妈妈自己摆了一幅沙盘,妈妈挖开空地,抓着沙子从空中洒下,形成了一个圆形(有点像没有五官的脸型)。最后双手压在沙上,两行泪流了下来:多少年了,这是她压抑了多少年的情绪?
  小结:尽管只有一张笑脸,却带来了突破性的解决入口——孩子不会笑,但是他的内心却是微笑的。经过这一次的沙盘游戏,母子有了一些交流,孩子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放。后来,听宿舍管理老师说孩子那天回去后大哭了一场。这其实是沙盘游戏释放的延续,他体验和感受着自己的情绪,并最终得到了更大的释放。
  第二次:久违的“笑脸”
  这一次,孩子似乎做好了心理准备,很自然地投入到沙盤游戏中。
  孩子先挖开一个湖,继续扩大湖面,变成了海洋。又堆了一座山,妈妈在积极地摆上花和草,也在积极地评价孩子所摆的沙具,孩子的话也开始增多,虽然还时不时会看老师,但紧张感减少了一些。我发现孩子在说话时妈妈不是很注意听,没有及时反馈孩子的话,虽然有交流,但是交流并不同步。沙盘作品在继续,接着增加了蜥蜴、昆虫和树木,母子也很积极地设计图景。最后建议和妈妈一起跟沙盘拍照留念的时候,孩子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小结:这一次沟通比较顺畅。在之后的交流中,妈妈提出了另外的问题,孩子平时表现更多的时候是抗拒。我给她的建议是:注意跟孩子好好沟通,并建议家长使用一些沟通技巧,如注意语音语调,使用恰当的身体语言;认真倾听,并及时反馈,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才能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2]。孩子需要耐心引导和教育而不是强势的管制。   第三次:关注“自我”的力量
  这一次亲子沙盤中,孩子的开始出现了“自我”。
  兰儿开始表现出对妈妈较强的抗拒(依恋式抗拒):在他自己摆的同时,总会注意观察妈妈摆的,但只是要妈妈摆的,他总会反对,直接拿回沙架上放说“不摆这个”,当妈妈提议说想去另外一个沙箱摆的时候,孩子却不愿意。这样的沙盘游戏场景巧妙地再现了他们日常沟通与交流的模式,妈妈在不断地忍让和被否定中,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沙盘作品。
  比较特别的是他单独摆的一个沙盘:将受伤的人埋起来。还问我要了白纸,在上面写上“xx之墓”接着做更多的“坟墓”,都用白纸写上“xx之墓” 每个坟墓旁边都放上一个或两个观音。这个沙盘取名:坟场。他说,这里是埋人的地方,埋的是一些不认识的人,那些观音是用来保护他们的。
  小结:这次的沙盘有了很大的突破,让人感到欣慰。根据他与妈妈的各种“对抗”中,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内心的力量,又根据沙盘游戏中沙具的象征意义,一般宗教人物,如观音、如来、耶稣,表明来访者正处于一种关键期,渴望获得外在力量的支持。沙具中有被埋起来的事物,一般代表来访者的伤痛或者珍视的东西[3]。不管从哪个方面解释,对兰儿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他似乎非常接近了自己的潜意识,或者说他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我,并在自我疗愈。
  第四次:心灵的“疏通”与“堵塞”
  这一次,孩子感受着沙盘中的堵塞与疏通。
  开始堆沙的时候,孩子对着沙子,说:“有香味。”(还记得他第一次摆沙盘的时候嫌弃沙子有臭味的,这让我很好奇。)接着兰儿又闻了一下,对着妈妈说:“是你身上的香味。”(我内心感到惊喜)妈妈回答:“没有啊。”听起来令人遗憾,所幸孩子并没有在意妈妈的回答,继续做沙盘。
  除了树、花草、动物植物,增加了一些瓜果,有野野兽,还有了更多的家畜,“家”的感觉也更浓了。
  孩子独自摆的沙盘也变得更加独特和有意思起来:有多部飞机、坦克、小车等。兰儿一边摆一边问妈妈“这是什么?”或“那是什么?”
  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他想在很小的桥面是放上坦克,但是因为桥太小,试图放了几次都放不下,最终放弃并解释说有被打烂的飞机残骸。(一般沙盘中出现飞机,尤其是飞机失事,都表明是孩子心灵受伤);小车通过桥上不是很顺畅;两个军队对战的场景(摆到这里时兰儿有很久的沉思),并不断有士兵受伤倒下的场景,还有的士兵刚好倒在桥的入口处。
  小结:这一次的沙盘进行得很顺利,母子沟通非常融洽,难能可贵的是,孩子对妈妈的态度有了质的转变。比如从说沙子有香味转到是妈妈身上的香味,是他味觉突然灵敏了?当然不是。是他内心改变了,向着妈妈了。多处堵塞的地方其实就是内心的堵塞,成人的一些要求与自己的内心相矛盾,潜意识里孩子内心堵塞的情绪转化到了意识层面。
  第五次:心灵的远行——“心”的希望
  本次沙盘游戏,突破了前几次的模式,让孩子独立走进内心。
  前几次沙盘的顺利进行,让我有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故意让妈妈“因故”迟到十几分钟,让兰儿单独摆沙盘,希望更进一步接近他自己的内心。
  看到妈妈没有来,听到我建议说摆沙盘等妈妈。他先是犹豫,然后表示想等妈妈来了再摆。在我的劝说下终于摆了:依然是对战的场景。除了两边的士兵,还有恐龙,有的恐龙被击毙,正好死在桥上(堵住了桥),摆的四合院是全封闭式的,没有门。
  妈妈终于来了。孩子的话马上多了起来。摆的主题依然是家园。动物、植物,房子。几乎占满了整个沙箱,还有恐龙和其他猛兽和代表着防御的围栏。到处都是堵塞的场景。在整个沙盘完全堵塞(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兰儿打开了一条通道(用他的话说是通往大城市的路),于是,在旁边的另一个沙盘上摆了大城市的场景。
  在这个沙盘中,两边的车和飞机摆得整整齐齐,中间留出很大的空位,问原因时,兰儿的解释是,中间的空位是方便车辆行走,这样就不会被堵塞了。(“堵塞”已经被上升到了意识层面。)接着出现了排队有序的人群,解释说他们要坐飞机去旅游,其中他和妈妈也在,要去海南玩。话刚说完,就抓起一把沙子,洒在所有的飞机和人群上空。我们有些疑惑,问原因时,回答:“下雨了,都被雨淋了。”妈妈惨淡一笑。大家都在想:下雨了,旅游还去得成吗?但我还想,他的决定我们无法干涉,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他一起走过那条路。
  小结:在这个沙盘中,尽管很顺利,兰儿的抗拒也是明显的,也许是对之前妈妈没有及时出现的一种补偿,依恋妈妈的同时又抗拒妈妈。沙盘也有了重要地突破:从最初被堵塞的压抑中走向了希望——远行。
  第六次:由“历史感”到“攀登”
  这一次,妈妈还是“因故”来晚一些。
  与前几次相反,可能是出于对妈妈的想念,兰儿这次摆的都是妈妈喜欢的场景(前几次妈妈都会摆而他不同意摆的沙具),有翠绿的草坪,树木,还有很多鲜艳美丽的花(摆在咨询室方向)。这个沙盘的名称:我的家。最后,他抓起一把沙子,洒在了房子上。
  我问:是下雨了吗?
  答:“不是。让这个房子旧一点。”
  兰儿又将沙子洒在草地上,我继续问:“是下雨吗?”
  答:“不是。让草变得脏一点。”
  接着又洒在花上,我笑了,继续问:“是想让花变得脏一点吗?”
  答:“有点历史感。”
  我枉然大悟:“你是想让他们更古老,更有历史感吗?”兰儿点点头。我释然了。
  与妈妈的亲子沙盘:堆起了一座山,很高,却是光秃秃的(不同意让妈妈放植物)。有环绕上山的路、凉亭和排队上山的行人。由于山太高,山峰很尖,所以比较容易塌下来,经过调整,最终把山弄矮一些。山是稳固了,兰儿却故意把路边的一些沙子挖下来,砸中了妈妈摆的凉亭,称:“雪崩了。”妈妈苦笑。给沙盘取名:攀登。   小结:这一次孩子独自摆沙盘的焦虑感减少了一些。亲子沙盘游戏中,孩子依然反对妈妈摆的东西(依然很明显的抗拒现象)。但在我的暗示性地介入后,他意识到了,并很乐意给妈妈摆她喜欢的东西。母子交流融洽且温馨。沙盘名称“攀登”,一个很有能量感和自信力的字眼。
  第七次:亲子心理沙盘游戏
  本次沙盘游戏中,除了一个动物(机器猫)和一些植物之外,都是家具和瓜果,而且看起来很满。整个场面给人一种丰收喜庆和放松(各种沙发和椅子让人感到放松)的感觉,却也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
  很有意思的是,这种凌乱是蓄意的。兰儿把所有家具放在一个角落,并用围栏围起来,妈妈提议应该整齐的放置。回答是:“就是要这么乱,因为这是杂物间。”妈妈不理解,说杂物间也应该把东西放整齐呀。兰儿还是坚持让他乱一些。
  “家”不断在扩大(从占据一个角落开始,到最后将近一半沙盘)。这一次需要的时间很久,妈妈或许想快些结束,几次问道:“摆好了吗?”孩子都回答“没有”,并且一边还在积极设计沙盘,可以看出他对沙盘游戏投入。
  小结:这个的沙盘明显体现出“家”的主题,也是最阳光的一次。从沙具的象征意义分析,食物或者果实通常具有积极的寓意,意味着来访者正在获得心理能量。沙盘中特别的情结“想让它们乱一些”也让我有一个反思:为什么有时候人会感到很紧张,你允许你心灵的一个角落放松一下,并且能让他“乱一些”吗?如果能做到,也许可以带动你整个身心的放松,至少不会总是紧绷着。
  总结: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兰儿妈妈跟我通话时说,兰儿主动提出,想利用假期补数學。之后又发来一条信息,说兰儿已经同意跟妈妈搬进了出租房里,并在家主动做好饭菜等妈妈。还把孩子煮好的菜发图给我,因为孩子不会正确使用菜刀弄伤了手,妈妈又是心疼又是感动和幸福。
  整个心理沙盘游戏过程,其实都在展示着孩子的呐喊:妈妈,我需要你的爱!也是在告诉妈妈:用心沟通,用情感化,用语言和行动告诉孩子 “我爱你!”亲子矛盾就能逐步化解[4]。
  参考文献:
  [1] 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2012)第305380号.
  [2] 李中莹.《重塑心灵》(2015)第084062号.
  [3] 魏广东.《不能不学的心理治疗技术》(2011)第231113号.
  [4] (瑞士)朵拉·卡尔夫(高璇译).(2014)第308798号.
其他文献
摘 要:近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在网络曝光,对学生身心健康、学业成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恶劣影响,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也逐渐将大家的目光聚焦到校园欺凌背后所隐藏的性别歧视与性别暴力。以某中职校为例,探讨校园安全,维护学生健康发展,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与手段来遏制校园性别暴力。  关键词:校园欺凌 身心健康 性别平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网平台在2018年1月28日—2月
期刊
时光飞逝,来到高新二中担任班主任工作快2年的时间,班主任的工作是繁忙的、应接不暇的,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能够感受到与孩子们心贴心的快乐又是幸福的。与学生接触时间越长,越能从孩子身上感受到付出与回报的过程,发现未知的冲动,停留与尝试的纠结,突破与成长的喜悦。看到孩子们成长的同时,发现自己也在成长,回想起来,“教学相长”一词已深深的在脑海中回荡。下面我从几方面谈谈我这几年在工作中的感悟与心得:  1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向45分钟要质量。具体表现在学生身上即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关键词:地理课堂 教学有效性 学习兴趣 学习效率  高中一年级学生普遍感到地理学科难学,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效率也比较低。因此,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人结合多年地理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期刊
过程性习作课程是以“学生个性化习作”为目标,把“功能化的阅读活动”、“主题化的实践活动”和“个性化的表达活动”三者作为一个习作的全过程来整体构建。具体说来过程性小学语文习作课程是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从实践的内容出发通过生活体验获取经验,阅读相关文学文本,获取作者的间接经验,使阅读、习作和实践体验三者融为一体的课程,它是对国家语文课程的二度开发,以教材单元主题为牵动,整合了单元课内外的阅读、生活实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时候教育不只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变得尤为重要,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理清知识与提问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关键的。而课堂提问作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被大家广泛接受,为广大幼师所提倡和运用。老师们可以借助问题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开阔思维,提高上课的积极性。总体来看,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好的提问在发展学
期刊
摘 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教育教学事业也承受着非常重大的压力,线上教育与我们不期而遇。然而,面对着一群特殊的接受教育的群体,幼儿教育不能单纯的依靠线上教育的有限时间,更重要的是依靠家园合作,开展高效的育儿课程。本文立足于疫情期间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从家园合作的观点入手,建立疫情期间系统的家园合作育儿体系。  关键词:家园合作 幼儿教育 疫情期间  1 疫情期间幼儿教育面临的
期刊
摘 要:由于受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开始了居家隔离的抗疫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迟迟无法开学回园的师幼们开始了线上互动模式。幼儿园虽然不如中小学有学业压力,但为了充实幼儿们的居家生活,调节幼儿心理健康,我们幼儿园教师也利用微信与其他网络平台开展了线上活动与交流,并主动利用闲暇时间自我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关键词:疫情 网络 幼儿园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注定会在历史上被人们铭记,也
期刊
摘 要:幼儿的学习是在情境中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食育课程圈层结构的设计为幼儿经验的整合和系统化提供了思路和可能性;遵循幼儿兴趣和经验发展的线索而生成活动内容,支持幼儿持续深入探索,从而建构和重组经验;对食育主题活动的回顾和分享帮助幼儿整理和分享经验。通过设计—实施—分享和回顾的过程,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关键词:饮食教育 深度学习 学习经验 经验建构  1 引言  食育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
期刊
建筑本身就是美丽的。有人说过,建筑就是一首哲理诗。在高山之巅,在大海之滨,在东方,在西方,在乡野,在城市,在远古,在现代,这首诗歌点缀着人类文明的沧海桑田。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古罗马的竞技场,欧洲各地的大教堂,建筑舒展着各自的丰姿……追溯往昔,盛与衰、哀与荣,引你赞叹;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让人凝思。  《建筑之美》一书作者为塔尔博特·福克納·哈姆林(Talbot Hamlin,1889—1956)是
期刊
中华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名家众多,典籍浩繁,委实是一笔十分珍贵的养生文化遗产,特别是清代一些著名养生家石成金、李渔、尤乘、曹庭栋、袁开昌、李青云等人的摄生经验及其主要论著,瞩目者尤多。《看得懂用得上的养生经典》(全六册)一书就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退休老教授周贻谋先生亲自撰稿编著的。周贻谋老先生为中华中医养生保健学会常务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医史文献教学,特别是历代中医养生文献的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