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生命教育 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anhua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教育领域,“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语文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让学生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深入分析生命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鼓励个性解读,培养生命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我,无须迎合他人。此外,若想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更应该开放教学,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才能打破认知局限,提出不一样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针对“司马光砸缸”的情节,班级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在众多的声音中,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我觉得这件事非但不能体现司马光的机智聪明,反而更凸显其他孩子的低智商。”这样的观点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批判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完整地分享出来。于是,教师因势利导,好奇地询问:“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观点?”这位学生继续补充道:“砸缸救人难道不该是常识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呢?区区一口水缸,怎能和生命相提并论?所以司马光只是做了一个正常人应该做到的,并没有显示出他有多聪明。另一方面,尽管课文中介绍这些都是小孩子,但是想必父母从小也会提醒他们玩耍的时候离水缸这些危险物品远一些,这个孩子能够掉进水缸,本身就是低智商的表现。而旁边那些孩子,就算他们想不到砸缸救人,最起码也得呼救吧?可是当他们发现小伙伴落水以后,却选择了立刻跑开,在我看来这些孩子同样不具备救人的意识,比较自私冷漠。”这位学生侃侃而谈,并且逻辑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师此刻要做的是正面表扬学生,并且顺势向其他学生渗透生命意识,让学生懂得关爱生命。
  在上述案例中,尽管大部分学生都肯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但是却有一个学生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不仅推翻了以往的赞扬褒奖,反而提出了很新鲜的论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巧妙穿插生命教育,就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建构和谐课堂,谱写生命华章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自主、探究、合作逐渐成为人们对创新型课堂的衡量标准。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不再是课堂的陪衬,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需要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延展,心灵得以释放,让创造的火花在轻松的课堂中闪现。
  例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自行朗读,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内容。然后,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惊讶地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被麻雀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但是,当教师询问原因的时候,学生却并不能说出什么,学生只是震惊于麻雀的行为,不明白为什么鸟类也会有和人一样的情感。为了强化这种感染力,教师可以将原文中删去的结尾在课堂上还原。当学生听到“我想爱比死更强大,只有爱才能维系爱,才能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一句时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尽管编者有意去掉了这段话,但在此时此刻,在教师激情澎湃的朗读声中,学生的心灵被深深的震撼。学生明白了老麻雀看似自杀的行为背后,其实蕴藏着伟大无私的母爱。尽管它只是一只麻雀,但它和人类一样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想要保护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白哪怕是大自然中最卑微的生命,也值得尊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不能靠说教完成。任何好的教育,都是触碰心灵、触及心弦的,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如案例中,教师还原了一段删去的文字,既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在悄无声息间完成了生命教育。
  三、深度发掘文本,探寻生命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录了各种经典的课文,有的哲理性强,有的耐人寻味,有的文质兼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无一不包含着对生活最深情的守望,更闪现着生命的影子。作为教师,需要关注小学语文教材,并在教学每一课前深入解读文本,深度发掘其中隐藏的生命元素,让学生不只收获知识,更收获精神的净化、思想的启迪,于无声处接受完整的生命教育。
  例如,在教学《掌声》一课时,为了更好地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会怎么做呢?又会对她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英子,当你听到同学的掌声时,内心深处会有怎样的想法呢?”此时,每个学生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有的学生分享了这样的观点:“假如我是英子的同学,我会和她谈谈心,告诉她要自信一些,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还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是英子,当我听到同学的掌声时,内心一定百感交集,会感受到一种尊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如地表达着阅读文本的感受,同时也领悟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不论贫穷富贵,不论健康与否,尊重生命是每个个体的责任,亦是权利。当别人陷入困顿时,应该勇敢地给予鼓励帮助。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文本,发掘其中的生命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切身的体会,并对生命形成全新的审视与领悟。如此,生命教育才能真正实现。
  四、追求诗意阐释,构建生命课堂
  语文不只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更是一门洋溢着诗意的学科。为了更好地渗透生命教育,教师需要还原语文教学的诗意。因为只有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观照与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心、真情与真意。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地追求诗意的阐释,从而构建出真正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文章着重描写了夏日荷花盛开的绝美场景。如果按照平常的教学模式,教师只会将重心放在生字词的解析、文章结构的分析上。但是这样的教学,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中蕴藏的诗意,也无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事实上,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一花一草皆是生命。而这种生命意识,必须从小培养,才能让学生具有诗性的灵魂。对此,教师不妨改变教学策略。针对本课,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开放性的讨论话题,营造充满情感的教学氛围:“如果你是一朵荷花,此时此刻,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三分钟。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清幽雅致的古琴声,激发学生的想象。无论学生有怎样的幻想,教师要做的都是尊重与倾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诗性的氛围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在小学阶段实施生命教育,并不需要教师去苦口婆心地说教。教师只需要在无声处激发学生的想象,为学生营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有时间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变得诗意,进而感受到生命的價值与可贵。
  生命教育,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教育者逐渐意识到生命教育的价值。只有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关注生命、包容生命、尊重生命与珍惜生命的人,学生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完整、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西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
其他文献
音乐素养是指一个人对音乐的基本感觉,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力、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力和创造力等。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音乐学习中,如果不能让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美好,如果不能提升自我的审美情趣,那么学习就是无效的。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参与为主,重视音乐课程,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去接触音乐、拓展音乐,让音乐课程灵动起来,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唱歌和学
期刊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将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生活即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等教育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信心。本文从陶行知教育理念出发,提出了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策略,旨在使学生因音乐而更美好,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更精彩。  陶行知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代的教育者,他的教育理念中渗透着诸多与教育本质相关的思想,这些思想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光芒四射的,他的教育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语文作为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核心学科,对学生今后的语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构成深远影响。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是符合新课改趋势的一大重要举措,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深度。在教育信息化的融合趋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具体分析一下信息技术加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身
期刊
在高度现代化的时代,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加快生活节奏,减轻生活负担的不二之选。为了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特征,教师有必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引进生活化的素材,不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信息技术学科的精彩之处。  一、融合生活情境,激活探究欲望  创建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出发,产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探
期刊
美术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而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探究美的过程中,提升对美术知识的认知效果,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知识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当以积累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为教育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理解美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发展美术
期刊
生本教学是伴随新课程改革而涌现出的教学理念,即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教学目标、过程和环节依据学生的心理认知需求以及学习需要而设置,从而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新课改的发展进程中,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将生本理念作为纲领,同时还需要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既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提升其核心素养。  一、链接现实,深化理解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都处于初级阶段,思维能力、认知
期刊
数学教学以数学活动为基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发展过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和语文、美术、音乐等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是概念、符号和运算,很难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教师需要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用数学的奇妙打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同时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引导学生开
期刊
童话故事属于儿童文学体裁的一种,内容夸张、想象丰富、形象生动,它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能为他们带来欢乐,使其得到更多启发与认知,现已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常规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积极接受新事物,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用童话故事引领英语课堂教学,将童话故事恰当地融入读、写、听、说等各个环节,转变知识传授形式,渲染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童话故事辅助下理解知识,领悟英语的
期刊
数学是一门偏重于理解的学科,要推动学生的数学理解,问题是关键,只有在合适的问题引领下,学生才能展开有效的数学探究;只有在问题驱动下学生才能深入地探析数学规律,建构立体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这个角度来看,“三疑三习”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一、何为“三疑三习”  “三疑”指的是学生借助数学问题来学习的过程,与数学问题的处理密切相关。设疑主要指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或者选择适切的问题背景来引导学生
期刊
小学数学“四自”生态课堂练习课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在结构化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以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为原型,辅之以结构化、综合化的重组,然后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练习能够成为串联学生新知与旧知的纽带。小学数学“四自”生态练习课倡导整体把握、辨别反思、对比提炼、纵横融通,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意义的整体建构。  一、整体把握,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点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小学数学教材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