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1+X”式阅读,探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 教/钟 瑶 点 评/谢称发
  当“1+X”式阅读走进课堂,教课文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师通过“1+X”式阅读,将学生引向语文学习的更深处。此举旨在通过引入“X”,打破对单篇课文“1”的单纯教学,转而探究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迁移,实现语文教学的“叠加”,丰盈学生的阅读。本课立足“1+X”式阅读,探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被大家嘲笑的丑小鸭,它勇敢面对挫折和自卑,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白雪公主遭受后母嫉妒被迫逃到森林,在七个小矮人和王子的帮助下奇迹般地获得新生;可恶的狼吃掉了小红帽,猎人英勇地把小红帽从狼肚子里救出来。
  (学生观看视频)
  师:这些都是什么故事?
  生:童话故事。
  师: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童话故事?
  生:我喜欢格林童话里的《青蛙王子》,他很勇敢,也很聪明,战胜了恶魔。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海的女儿》,喜欢小人鱼公主善良纯洁的品质。
  师:我想,你也是个善良的孩子。
  师:一个个有趣、神奇的故事,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故事的王国,探索它的奥妙。
  (教师板书:童话故事)
  【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话视频,既入眼,也入脑,更入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已有的阅读储备。学生翱翔于童话世界,并为后续的童话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走进童话,认识特点
  1.旧知寻发现
  师:快速浏览《小壁虎借尾巴》,思考小壁虎借了几次尾巴。
  生:3次。
  师:分别向谁借的尾巴?
  生:小壁虎先向小鱼借尾巴,然后向牛伯伯借尾巴,最后向小燕子借尾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结构图)
  师:你找得又快又准。
  师: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它们的对话,第一组同学读小壁虎的话,第二组同学读小鱼的话,第三组同学读牛伯伯的话,第四组同学读小燕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师:同学们,读完后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是一只有礼貌的小壁虎。
  生:我发现小壁虎跟每个小动物说的话都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小动物们都拒绝了小壁虎的请求。
  师:你们有一双火眼金睛,这样一次一次地借尾巴,情节是相似的,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第一个特点。
  (教师出示板书:相似情节)
  2.新知埋伏笔
  师:快速默读《七颗钻石》,木罐发生了几次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变化的句子标注好。
  生:4次。
  师:谁来读第一次变化的句子?
  生:当她醒来的时候……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师:也就是说空木罐——
  生:装满了新鲜的水。
  师:如果提炼关键词,可以是——
  生:木罐变水罐。
  师:谁来读第二次变化的句子?
  生: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师:假如想让你像屏幕中一样提炼关键词,你会怎样写?
  生:水罐变银罐。
  师:提炼关键词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第三次变化的句子在哪?
  生: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师:这里你又会怎样提炼关键词呢?
  生:银罐变金罐。
  师:你不仅读得好,关键词也抓得准。
  师:第四次变化的句子请全班齐读。
  师:金罐不仅变成了——
  生:七颗钻石。
  师:还涌出了——
  生:水流。
  师:我们可以写成——
  生:金罐变泉眼。
  (师生合作一起画结构图,把故事情节清晰地展现出来)
  师:从结构图中,你发现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生: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
  生:助人为乐的小姑娘。
  生:有爱心、有孝心的小姑娘。
  师:正因为小姑娘的善良、爱心、孝心,木罐才会发生这一系列的——
  生:神奇变化。
  3.对比求共同点
  师:我们一起看结构图,小壁虎借尾巴中,相似情节出现了几次?
  生:3次。
  师:七颗钻石中呢?
  生:4次。
  師:像这样相似的情节多次出现,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特点:反复出现。
  (教师板书:特点、反复出现)
  师:童话故事中有相似的情节,而且这些情节反复出现,我们就把童话故事中的这两个特点叫作——
  生: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教师板书:反复结构)
  师:请大家再把课题齐读一遍。
  【点评】教学是慢的过程,为了揭示童话反复结构的特点,钟老师没有直接灌输,而是巧妙地设计了旧知寻发现、新知埋伏笔、对比求共同点三个环节,循循善诱,让学生主动发现,真实的学习得以有效凸显。
  三、深入童话,了解类型
  师:请同学们再次看看结构图,思考:同样是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为什么老师要把它们画得不一样呢?它们能否交换位置?
  生:能。
  师:小壁虎能不能先向小燕子借尾巴,再向小鱼借尾巴,最后向牛伯伯借尾巴?交换位置会不会对这篇童话故事产生影响呢?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小壁虎不管先向谁借尾巴,这些小动物都没借给它。   师:也就是说小动物们——
  生:拒绝了小壁虎的请求。
  师:像这样的相似情节可以交换位置、没有主次之分的童话故事,我们把它叫作并列结构的童话故事。
  (教师板书:并列结构)
  师:七颗钻石呢?相似情节能交换吗?
  生:不能。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木罐不能先变金罐再变水罐,然后变成泉眼,这样就乱了。
  师:你思考得真全面。
  师:像这样的相似情节不能交换位置、有主次之分的童话故事,我们把它叫作递进结构的童话故事。
  (教师板书:递进结构)
  师:这就是它们的——
  生:类型。
  (教师板书:类型)
  师:结构图的形状除了老师画的这两种外,其实还有许多画法,我们一起来欣赏。
  【点评】三年级的学生爱读童话,但对童话的结构一无所知。面对如此枯燥的知识点,钟老师以清晰明了的结构图、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在观察、思辨中自主习得了童话的结构特点,很好地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理念。
  
  四、自主阅读,掌握绘图
  师: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梳理出相似情节后再画出结构图。)
  师:这张是哪个同学的?
  (学生展示作品)
  生:我喜欢的童话故事是《田鼠太太的项链》,它属于并列结构,相似情节有3次,分别是换礼服、换裤子、换鞋子。我画的图形是3个相等的圆形,它代表着家庭幸福、团团圆圆。
  师:你觉得怎么样?如果10分,你给她打几分?
  生:我觉得她画得不错,圆形象征着家庭团圆美满,如果10分,我给她9分。
  师:扣除的1分,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觉得应该给这个结构图加上更多的颜色,这样就拥有五彩缤纷的家庭生活。
  师:你将来一定是个优秀的设计师。
  师:这张是谁的?
  (学生展示作品)
  生:我喜欢的童话故事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它属于递进结构,关键词分别是木盆、木房子、贵妇人、女皇,我画的是4朵有层次的云,它们就像童话故事一样,充满着无限丰富的想象。
  师:谁来评价?
  生:如果10分,我愿意给他10分。因为将云朵想象成丰富的童话故事,很合理。
  师: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个获得10分的同学。
  【点评】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此环节的教学,钟老师把学生推向自主阅读,先读后绘,绘后互评,学以致用,梯度推进。在读读、绘绘、评评的互动学习中,童话结构特点再次根植于学生的脑海。
  五、读写合作,创编故事
  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接下来我们就去当小作家吧!
  (教师出示《会犁地的蜗牛》片段)
  师:故事中老黄牛病倒了,想雇个佣人帮他犁地,邻居们纷纷为他出主意。接下来会有谁来出主意呢?
  生:我認为有河马、乌龟……
  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4人为一小组,分工明确后运用反复结构将这个故事续编下去。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
  生:我这么矮小,力气也不大,我不能帮你犁地。(小兔)
  生:好吧!我也不能强求你,我问问别人,他也许会答应。(老黄牛不开心,没好气)
  生:我也不能帮你犁地,因为我生活在水里,所以我想帮你也帮不到呀!(小鱼)
  生:我都这么老了,还生着病,已经不能犁地了,谁还能帮助我呢?(老黄牛脸上依旧写满忧虑)
  生:我可以帮你犁地,别看我矮小,但是我可以叫我的伙伴一起来。(蜗牛笑眯眯)
  生:哇!好的,团结就是力量。交给你们,我放心。(老黄牛转忧为喜)
  师:表演得绘声绘色,他们属于本届创编故事大王吗?
  生:属于。
  师:你们创编的故事加上夸张的动作,可谓是独具匠心啊。
  (教师颁发奖状,掌声响起)
  【点评】阅读是吸收,倾吐是表达。这一环节的教学,钟老师把握学情,由读到写,巧用一个学生喜欢的话题,让学生走进故事,驰骋想象,去合作创编,去合作演绎,既发展学生的语言,又发展学生的思维,更愉悦了学生的身心,真可谓“一石三鸟”。
  六、好书推荐,课外延伸
  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们的益友,也是我们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书的海洋里快乐畅游,将来的你们一定会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子!
  【总评】
  生命的厚度在于阅读。本课的教学,钟老师立足于“1+X”式阅读,探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教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温语含情。
  一、形式独到——目中有人
  教育的高度取决于教育者对教育对象了解的深度。钟老师的课堂和谐、民主,对学生有着足够的理解与尊重。钟老师怀有一颗童心,目中有人,无论哪一个环节的教学,总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尊重学生的认知,尊重学生的喜好,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伊始,钟老师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视频,把学生带进后续的童话文本的学习中,在深入童话文本的学习与思辨中,钟老师循循善诱,以人为本,把发现还给学生,把探知的权利还给学生。钟老师在课堂上创设了具体的情境,多种形式的对比阅读,板块式推进,有条不紊。学生在听说读写思中,不仅明白了童话的反复结构,还拓宽了阅读领域,提升了读写素养,真正凸显了语文教育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重要理念。
  二、教学见智——手中有法
  阅读,就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解读、在阅读中悟理,并对学生进行由读到写的迁移训练。钟老师立足“1+X”式阅读,引领学生探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她设计了6个环节,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比较,在读中得法。各个环节既渗透了读,又渗透了悟,读有宽度,悟有广度。由易到难,步步推进。在教学中,钟老师通过多篇特点鲜明的童话文本的阅读,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思考、绘图。此外,在学生初步明白童话的反复结构这一特点之后,钟老师趁热打铁,顺势让学生读写结合,创编故事,有效实现了读与写的迁移,学以致用。
  三、教中孕生——温语含情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钟老师在课堂上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教学艺术。例如,她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朗读之后的评价语是具体的、恰到好处的:“你不仅读得好,关键词也抓得准。”“你思考得真全面。”……这样的评价语,既对学生肯定与表扬,又具有明确的引导性,起着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双重作用。
  钟老师的课,朴实无华,没有惊艳的语言,但时时温语含情。整个教学目中有人,教中有法,法中有智,自然催生实效、高效、情智共舞的美丽课堂。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潭口中心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 )
其他文献
摘 要:依托小学语文教育名家工作室建设,借助“语文学科素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推进路径,通过深度调研、创新课例研修制度、优化课例研修方式,构建基于课堂诊断的主题行动研究路径,逐步形成“跟进式校本课例研修”的基本模式,促进教师个体、学科团队、区域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课堂诊断;跟进式主题行动研究;课例研修;教师专业发展  一、缘起:如何走出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校本研修是教
期刊
语文课一定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扎扎实实地把听说读写教好,学生的语文能力、核心素养才会不断地提升。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著名特级教师李吉银老师以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始终带着问题思考、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思辨性很好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值得我们学习。  【片段一】  师:我发现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三个句子——  (出示:  早晨,从山坡上,
期刊
笔者听了特级教师许卫兵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后,受益匪浅。为什么要由具体的数走向概括的字母表示?大家进行不断探索的动机是什么?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求简思维。也正是如此,教学中,许老师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激发学生不断求简的欲望,思维从具体向抽象跨越。从开始的字母表示概括的数,到着力体现数量关系,到最后的简写规则的学习以及用字母表示公式,一脉相承,体现了整体建构的教学魅力。  【片
期刊
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杨传冈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受益匪浅。杨老师在教学中一是巧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正确算式,自然地探究新知;二是有效激活学生已有数学经验,适时提问引导,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合作,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片段一】巧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生:钢笔是每支16元。  生:计算器是每个1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短短几百字的“前言”中十余次提到了“语言文字运用”;2016年6月,在“全国第二次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陈先云理事长从理解、运用、思维、审美四个维度列出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清单。此次研讨会主题为“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运用”。下面笔者结合《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小学生学
期刊
为了消除语文教学读写分离的尴尬,统编语文教材除了在常规单元中利用语文要素将单元的阅读与习作构成有机的整体之外,还创造性地设置了习作单元,举全单元资源为习作助力。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就是一个典型的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1.阅读层面,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着中心意思来写的;2.表达层面,从不同方面或者选择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一脉相承,由读到写的实践转化体现了教材编写的单
期刊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对学生而言,单单获得一个结论,并不意味着他们掌握了知识。真正有效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笔者对“3的倍数特征”再思考,试着从关注儿童问题的角度思考这节课。  一、初教学:触于“表”难及“里”引发的问题  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特征”这一课中,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探究素材,如百数表
期刊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它不是原始素材的简单堆砌,而是相关要素的逐层递进。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学生的思维才能逐级提升。用三角板画角原本只是“角的认识”课中的一道习题:“你能用三角尺画出15°、150°、165°、75°吗?”这道题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角板认识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价值极其丰富。我们将其开发成一节实践活动课,意在为教师寻找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路径提供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单元内部联系紧密,各板块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语文学习。每个单元学完后,教师可以设计基于单元统整的微项目,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知识的整合与建构,形成迁移运用的能力。单元微项目切口小,驱动性問题可以和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相关,也可以基于真实需要将两者融合,促进语文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一、把脉人文主题,关注学生精神成长  单元人文主题承载着学科
期刊
人生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怀抱热爱走过的路就不嫌漫长,这是拜读完李志欣校长《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一书的第一感受。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中每一篇文章反映的问题都发生于校园生活的细微处,正是这些细枝末节凸显着教育品质的大格局。  李校长一直在与“薄弱”校的“问题”打交道,但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不忘停下来思考、记录有关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