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ling1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巡视员朱三平:
  农家书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湖南省自2006年试点建设农家书屋以来,到目前全省所辖14个地(州)市、122个县(市、区) 共建农家书屋43835个,提前完成建设任务。
  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在政策指导、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湖南省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把农家书屋工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经过6年的发展,农家书屋扎根三湘大地,真正服务于农家。
  在“鱼米之乡”湖南,农家书屋已经成为农民的致富课堂、农村的文化殿堂、学生的第二课堂。
  《农家书屋》:请您从思想认识、政策措施、实施过程等方面,谈谈湖南省是如何推动并建设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
  朱三平:湖南省在2006年试点建设200家农家书屋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考评责任制,明确了责任主体,量化了工作任务,制定了考核标准,实行月调度、年考核,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对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我们坚持立足农村实际,综合考虑行政村分布状况及经济、文化现状等因素,因地制宜,把农家书屋建在村部、村级活动中心、村小学、祠堂或农家商店、农民文化户等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在国家要求每个农家书屋2万元的配置标准上,省市各级还分别给予资金支持。采取村支两委推荐、县市区批准、集中培训后挂牌上岗的做法,选配了一大批有一定文化层次、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热心人士,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为调动管理员的积极性,各地对先进书屋和优秀管理员实行奖励,通过新闻媒体对先进典型进行大力的宣传。
  《农家书屋》 :湖南省农家书屋建设,是如何与时俱进顺应新农村建设和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的?
  朱三平: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初期,我们就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全省相继出台了《农家书屋管理规定》、《农家书屋管理员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等相关制度;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乡村基层组织也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出版物借阅意见反馈制度,为出版物的采购和更新完善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引导农民读好书用好书,我们将全民阅读活动与农家书屋阅读活动紧密结合,开展知识讲座、读书征文、新型农民培训和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有一技之长或有较高威望而乐于行事的农户为中心,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因地制宜,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作家和文艺单位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以农家书屋建设发展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创作了《书香满农家》、《我们的老公都变乖了》等一批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和小品、歌曲等文艺节目,在当地巡回演出,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这也增强了农家书屋的吸引力。
  《农家书屋》:湖南省在建设农家书屋工程的过程中,积累和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形成哪些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模式?
  朱三平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涉及面广,投资总额大,而且后续运行也面临诸多新情况。我省坚持在投入上不搞 “一刀切”,在确立前期建设配套投入标准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级财政设立农家书屋维护管理经费、出版物更新经费和工作经费,并与配套专项经费一起列入财政预算”,确立了政府投入的主体地位,为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后续建设和管理服务,巩固和发展农家书屋建设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引导和鼓励农家书屋走多元化投入的路子,各地积极发展了一大批与商业活动相融相生的农家书屋,带旺了人气,带火了生意;有的村以其它方式适当补偿农家书屋运行经费及管理员报酬,鼓励农家书屋逐步发展成为“农村图书馆”,鼓励管理员成为“文化专业户”,并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继续投入书屋建设,既解决了后续投入问题,又破解了管理员的报酬难题。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捐助投入办法,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参与共建农家书屋,政府投入型、企业捐助型、部门帮扶型、上级援建型、名人冠名型等各种类型并存,形成了长效扶持机制,有效解决了维护管理、图书更新等问题,增强了农家书屋活力。
  《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发展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朱三平:农家书屋的建设,激发了农民群众用知识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推动了农民致富创业和社会就业,成了农村的“致富屋”、“黄金屋”,很多人的命运由此改变。农家书屋还弥补了长期以来农村文化贫乏的现状,引领农民群众自觉摒弃过去的低级娱乐方式,过去的一些 “麻将村”,自从有了农家书屋后,打麻将的人少了,学实用技术、学保健知识的人多了,村风也越来越文明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村民自发组织了农民夜校、秧歌队、腰鼓队、篮球队、龙灯队……几乎每个村都有它特色的业余文化生活。
  农家书屋为农民群众提供了释疑解惑的平台,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同时,也解决了在外打工家长的后顾之忧,一些农家书屋的管理员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到书屋看书学习,并兼任辅导老师,把书屋建成了孩子们读书学习的“第二课堂”和知识乐园。
其他文献
金碧辉煌的博物馆里,精雕细刻的豪宅中,都珍藏着各式各样的艺术珍宝,精美令人赞叹不已,但却难以媲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行走中国乡村,看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高低错落的山丘、婀娜多姿的石林……张弛有度,曲直有致,优美的线条无限延伸。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奇美的风景呈现在绿水荡漾的湄岸上,在浩浩长风的劲吹中,凸显万千风姿,随性展示各自的神韵,撩动旅人的思绪。  阿斯哈图·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  阿斯哈图是蒙语
期刊
“一个姑娘住在我们客栈,她爱运动,每天不是去登山就是骑自行车远行。终于有一天累了,在客栈的躺椅上,脸上盖着帽子晒太阳。另外一个朋友前几天也住我们客栈,留了点东西没带走,她让男朋友来取。正在这时,盖着帽子的人刚好醒来,她取下帽子的瞬间,认出那个来取东西的人,下意识大叫他的名字。对方很冷淡:‘你怎么在这里?’她说我来旅游。然后跑回客厅,流泪。取完东西走的时候,他问在客厅门口泪眼汪汪的姑娘,最近还好吗?
期刊
背景: 这次在“两会”上有六成到七成的人谈论城镇化,代表们担忧城镇化沦为“造城运动”,但农民并未真正融入城市。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的新引擎,代表们建议,要通过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来实现“人的城镇化”,同时希望城镇化有顶层设计,有国家统一的配套政策支持。  编者: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已取得诸多成绩,但同时暴露出户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结构布局分散化、公共服务供给二元化、环境污染和资
期刊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让已经习惯农闲时麻将牌九小烟小酒过一天的农民,改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捧起书本学习知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在湖南乡村,在农民们的身边,却有这样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从一间房几本书做起,燃起点点灯烛,源源不断地以文化的“正能量”照亮人们的心灵。在他们的努力和影响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乡村的牌桌少了,书桌多了,无所事事惹事生非的少了,相互交流学习知识科技致富的多了…… 
期刊
顾彼德在《被遗忘的王国》中赞誉云南的手艺人为“天生的艺术家”,并描述说:“他们建盖任何东西,从简陋的乡村屋舍直到宫殿或大寺庙,其手工之精巧一定会得到西方任何建筑师的称赞。渗透世世代代的传统,通过实例和口授,父传子、子传孙地继承下来。”  在历史上,云南各地的木匠、砍匠、石匠、铁匠、泥水匠等,凭着口传心授学得一技之长,四处闯荡。他们喜欢饮酒、吃辣椒,过着不算富裕但淳朴的生活,大多数生产、生活资料基本
期刊
2013年3月18日晚间,“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因病医治无效在家逝世,享年85岁。  新华社报道说:吴仁宝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因为被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多年来中国各地政府和村庄都组织大批“参观学习考察者”前往,使得旅游成为华西村的一个经济来源。  吴仁宝曾长年担任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一职。该集团
期刊
乐安东,籍贯:荷兰,不过他更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是生在荷兰的景颇男人。  作为荷兰莱顿大学汉藏语系博士,二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景颇载瓦语的研究,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他们背后的文化,深深吸引着他,他和这里的老阿妈聊天,记录阿公们口中的景颇寓言,和当地村民几天几夜跳目瑙纵歌……  12月的景颇,阳光灿烂,这个快乐的男人和他的妻子——一个在胡同里长大的北京女孩,将所有家当都托运到景颇,结束了在荷兰、北京、景颇三
期刊
靠记账成为富翁,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不过,这可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富足六代的诀窍。不仅自己从年轻时就记账,即使身家财富已达数十亿美元,他仍要求孩子每天睡觉前,必须详细记录所有花费。记账这门功夫,可说是洛克菲勒家族对子孙的理财教育的第一课。商界名女人何丽玲也提到,小学5年级起,祖母就要求她记账,这个习惯让她日后受益无穷,而且不小看任何一毛钱,10元、20元也要记,每天每一笔花费都不漏掉。何丽玲
期刊
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第五大长寿之乡,这里土山与石山交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因地势高污染少,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较多,所以这里的长寿老人较多。巴马县甲篆乡的巴盘屯被称为长寿村,当地最年长的老人名叫黄卜新,出生于清光绪23年(1898年)。  盘阳河是巴马的母亲河,因大部分百岁老人都生活在盘阳河流域,又名“长寿河”。河流从村前蜿蜒而过,碧绿似玉,清澈见底;老牛浮水,顽童嬉戏;古榕临水,翠竹扶疏
期刊
云南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山地大省,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家园,这里云集了汉、彝、白、傣、哈尼、壮、苗、傈僳、佤、回、纳西、拉祜、景颇、瑶、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龙、独龙、普米等民族,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孕育了云南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独特魅力的民间音乐舞蹈,仔细品味,你会发现云南音舞既有塞外高原的粗犷豪放,又有江南水乡的温婉流畅。  长歌叙事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