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人员伤亡,馆舍毁坏。10年过去了,北约缘何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迄今没有公布相应文件和材料。“误炸”是美国的最终解释和态度。而一名美军前军官被谋杀的消息,更让此事再生疑云……
1999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毁坏。这一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罪恶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中国政府当天上午即发表严正声明,严厉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暴行,要求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民众激于义愤而组织的一系列抗议活动,中国人的爱国主义之火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彻底点燃。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十年前。10年过去了,北约缘何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美国和北约迄今没有公布相应文件和材料。美国媒体“选择性遗忘”了这一事件。美国官方的反思更是少见。“误炸”是美国的最终解释和态度。一位贝尔格莱德市政府官员说:“被美国操纵的国际社会没有对炸馆事件作出应有反应,也没有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作为事件的关键见证人之一。时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潘占林近日出版了新书《战火中的外交官:亲历北约炸馆和南联盟战火》,试图解析炸馆这“千古之谜”。
对潘占林大使,许多中国人并不感到陌生。他在电视上痛斥美国侵犯中国主权、炸我使馆的画面,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对于10年前那个夜晚的前前后后,亲身经历此次劫难的潘大使并不认为那是一段尘封的记忆。
前外交官:北约炸我使馆的理由是谎言
美国和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各种流言蜚语不胫而走。各种背景的媒体蜚短流长。不难看出,有的媒体是为美国和北约的全球战略服务,因此,也就为其炸馆行为辩护,事后为其行为寻找借口。
说法之一,轰炸针对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
据说。一个日本记者后来回忆说,当时他看见从被炸使馆逃出几个白人。说塞语,不是消防队员。他就此推测,说米洛舍维奇当时藏在中国使馆。美国轰炸使馆,既从肉体上消灭米洛舍维奇。又给坚决反战的中国以难堪。我驻南斯拉夫记者认为,要不是这位记者眼花了。就是他服务的那家报纸与某些势力配合。其动机令人怀疑。
潘占林在书里郑重地声明,关于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使馆避难一说,完全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他不愿去分析谎言制造者的意图,而是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和背景。
迄至炸馆之日,南联盟国内局势稳定,没有发生内乱的迹象和可能。米洛舍维奇仍在主持大局,指挥抗击北约的战争。因此,对米洛舍维奇来说,不存在避难的问题。
退一万步说,假如米洛舍维奇真的在使馆避难,美国和北约也无权轰炸使馆。袭击使馆,是对维也纳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粗暴践踏,也为天理人性所不容。
说法之二,称米洛舍维奇要于5月7日夜来中国大使馆参加招待会。
这实际上是说法之一的变种。据《中国青年报》载,原南联盟军事情报局上校情报员彼得科维奇在接受一家杂志采访时认为,北约情报部门获悉。米洛舍维奇将出席5月7日中国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因此北约决定轰炸使馆,置米洛舍维奇于死地。
潘占林认为这一说法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原因在于消息来源是南斯拉夫方面。而消息的传播者竟是原南联盟军事情报官员。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在断水断电的情况下。没有哪一个使馆还举行招待会。但凡稍有常识的人,都不难识破这种说法是一个骗局。
说法之三,称美国人怀疑中国使馆曾被用作“无线电转播中心”。
英国《观察家报》记者斯威尼等组成的调查小组披露了这样的结论:美国人怀疑中国使馆里隐藏有先进的通讯和电子窃听系统,中国方面把自己搜集到的军事情报传送给塞尔维亚方面;作为交换,南军将击落的F-117A隐形战斗机的残片交给中国。美国人以为中国已经搞到隐形技术。大为恼火,于是冒险对中国主权领土进行了轰炸。
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所有大使馆同其派出国都有无线电通讯联系,这一系统不可能移作他用。中国政府此后已多次发表郑重声明。中国大使馆不是南斯拉夫军队所谓“无线电转播中心”。
美军前军官遭神秘谋杀曾参与轰炸中国使馆
就在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北约战机轰炸10周年之际,一名美军前军官被谋杀的消息近日在美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除了案件的神秘,更让人关注的是,这个名叫威廉·班尼特的美军前军官,曾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工作。班尼特曾经在1999年参与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对北约战机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负有直接责任。他当年的错误和今天的死亡都充满了离奇色彩。
据美国媒体近日披露,今年3月22日。班尼特与妻子在弗吉尼亚州劳登郡的一处河边公园散步。不久,一辆两侧没有窗户的白色可疑车辆驶入公园,随后公园里传出一阵骚动。这辆白车驶走后,有人发现班尼特被杀害,而他的妻子也受重伤。
这一谋杀案因为班尼特的“前美军军官”身份令人产生不少疑问,而随着死者信息越来越多地被披露出来。这一事件愈发引起关注。据报道,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时任陆军中校的班尼特正在CIA任职。CIA发言人乔治表示,班尼特在2000年就已离职。据消息人士透露说,班尼特并非主动离职,而是遭到CIA的解雇。
美国《洛杉矶时报》在2000年的报道也印证了班尼特遭解雇的原因。该报曾经披露,CIA解雇了1名职员,还对6名职员进行了惩戒,这7人涉及一起“致命事件”。有美国官员透露,被解雇的那名官员负责给美军提供轰炸目标。当年正是他在地图上中国大使馆所在位置画下一把代表攻击目标的“X”,最终酿成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受空袭的惨剧。众多消息源指出,这名画错“X”的人就是班尼特。
但CIA没有证实这一传闻。该局发言人季米格里安诺说:“CIA从来没有说过,班尼特需要为轰炸中国大使馆事件负责,他只是在CIA工作到2000年。”他还拒绝透露其他参与该事件的官员是否受到了处罚。目前,包括联邦调查局在内的多个部门正就班尼特被谋杀案进行调查。与此同时,CIA出面否认了传闻。一名官员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班尼特被杀一事与其军方背景和供职CIA的生涯有联系。”不过,劳登郡办公室发言人则表示:“目前没有迹象指向哪个方面,但我们确实不能排除任何观点。”
美国官方对班尼特被杀案表现得十分低调,作为轰炸中国使馆事件的一名核心人物,班尼特之死是否与此事件有关?
揭密北约的“双轨”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外国记者,一些有识之士披露的情况,提出的看法,为我 们揭开了这厚重帷幕的一角,使人们在迷茫中能够看出事态的大体轮廓。
《观察家报》的记者采访了一位高级军官,披露北约在选择攻击目标时有个“双轨”系统:一个是先由北约侦察机和士兵选定初级目标,然后由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和英、法、德三国的领袖认可;另一轨道的目标选择则“完全由美国单独控制”,包含一些“政治敏感”目标,须得到美国总统或美国国家安全局同意。如果“双轨说”成立,那么就可以认定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确是“有意或无意”地标错地图,要美国最高层相信那是南军指挥中心,绕开北约的核实机制予以摧毁。
1999年7月2日,美国《政企首要情报评论》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并非意外事件》的文章。文章说,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作为轰炸目标。是可以由不低于英国外交大臣库克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一级的指挥官来批准的。这里提出的问题是,由哪一个来批准,还是两人一起来批准?文章接着说,考虑到所有这些情况,有意轰炸中国使馆的动力也是来自英国政府和白宫政府。如果克林顿总统披露这一事实,甚至声明这起轰炸事件“绝非意外”,他要么将在被人操纵的弹劾之下而下台,要么被某些深深潜伏在美国安全机构中的英美利益集团所暗杀。
5月中旬,美国国际行动中心华盛顿办事处负责人坎依接受了我国驻美记者的专访。坎依认为,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是美国千的,是有意所为,是美国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和北约在解释这次事件的原因时前后不一致。他们先是称北约是在瞄准使馆附近的目标,导致偏离方向,北约这种误击已经有多次了。但是当事实证明,五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中国使馆时,国防部长科恩又改口称,北约用了1992年的地图。中国大使馆没有标进去。这不可能。任何贝尔格莱德的旅游图都清楚地标明了中国大使馆的位置。同时美国及北约国家都会有一份各国使馆的清单和地址。美国称对每一个轰炸目标都经过了广泛讨论,包括美国政府官员,因此,他们应该能够识别中国使馆是一个错误目标,使用旧地图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坎依认为,袭击中国使馆是一个大阴谋,主要出于战略和经济利益。这一战略不仅向中国政府,同时也向世界其他支持南联盟的国家和组织发出信号:不要反对我们轰炸南联盟,否则我们将轰炸你们的使馆、你们的领土和平民百姓。这也是对俄罗斯的警告。
轰炸中国使馆是给谁出难题?
潘占林在书中分析,首先,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是美国和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无可奈何的表现。截至炸馆之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已对南联盟连续轰炸了45天。南联盟所有的军事设施已经被轰炸了几遍。事关国计民生的民用设施也几乎炸完。北约的决策者们知道,再大规模地轰炸民用设施和无辜平民会在世界范围内激起反战浪潮,进而会束缚北约手脚。而此时南斯拉夫当局尚无投降的迹象,北约以打击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以激起民变,推翻米洛舍维奇总统的希望落空。北约骑虎难下,无计可施,于是采取“左道旁门”的卑劣做法,轰炸中国大使馆,打掉米洛舍维奇的所谓“精神支柱”,打击南斯拉夫人民抗击北约的战斗士气,达到扭转战局,便捷取胜的目的。当然,这也是对同情南斯拉夫,反对北约战争行动的俄罗斯的一个警告。
再者,轰炸中国大使馆。是对中国的火力侦察和战略试探。美国和北约的一些敌视中国的强硬派把中国看作是潜在对手,不愿看到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在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制造困难。借南斯拉夫战争之机炸中国使馆,对中国人民的民意和士气,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行探察,也相应地考究中国领导人的决策能力。
最后,轰炸中国大使馆,是美国对华强硬派给克林顿总统出难题。着眼于下属美国大选。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致力于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引起了美国国内对华强硬派的不满。他们以轰炸使馆这种非常手段,干扰克林顿的对华政策,破坏中美关系,打击克林顿的威望,挖民主党的墙脚,为下届共和党竞选总统做铺垫。
但是,中美两国和平友好相处,是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主流。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那些策划炸馆事件的一小撮人。阻挡不住中美两国人民要和平、要友好的潮流。潘占林在书中引用美国人士的话说:“真相终会大白于天下。”
(综合《战火中的外交官》、《环球时报》)
链接
今年5月7日中午,在被炸使馆前,上百人参加了立纪念牌的悼念活动。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魏敬华和贝尔格莱德市长吉拉斯为纪念牌揭幕、献花。纪念牌上用塞语和汉语刻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以此缅怀罹难烈士。”
对于被炸使馆楼的未来命运如何,不久前,塞尔维亚共和国财产管理局副局长潘切奇说,被炸中国使馆的产权人如今是塞尔维亚共和国财产局。目前此楼正在公开招商中,或出售或出租。不过根据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未来的楼主在确定大楼的用途时应该“顾及到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据了解,某个国外投资商已看中了被炸的中国使馆,想在这里建一所私人大学。
1999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毁坏。这一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罪恶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中国政府当天上午即发表严正声明,严厉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暴行,要求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民众激于义愤而组织的一系列抗议活动,中国人的爱国主义之火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彻底点燃。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十年前。10年过去了,北约缘何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美国和北约迄今没有公布相应文件和材料。美国媒体“选择性遗忘”了这一事件。美国官方的反思更是少见。“误炸”是美国的最终解释和态度。一位贝尔格莱德市政府官员说:“被美国操纵的国际社会没有对炸馆事件作出应有反应,也没有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作为事件的关键见证人之一。时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潘占林近日出版了新书《战火中的外交官:亲历北约炸馆和南联盟战火》,试图解析炸馆这“千古之谜”。
对潘占林大使,许多中国人并不感到陌生。他在电视上痛斥美国侵犯中国主权、炸我使馆的画面,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对于10年前那个夜晚的前前后后,亲身经历此次劫难的潘大使并不认为那是一段尘封的记忆。
前外交官:北约炸我使馆的理由是谎言
美国和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各种流言蜚语不胫而走。各种背景的媒体蜚短流长。不难看出,有的媒体是为美国和北约的全球战略服务,因此,也就为其炸馆行为辩护,事后为其行为寻找借口。
说法之一,轰炸针对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
据说。一个日本记者后来回忆说,当时他看见从被炸使馆逃出几个白人。说塞语,不是消防队员。他就此推测,说米洛舍维奇当时藏在中国使馆。美国轰炸使馆,既从肉体上消灭米洛舍维奇。又给坚决反战的中国以难堪。我驻南斯拉夫记者认为,要不是这位记者眼花了。就是他服务的那家报纸与某些势力配合。其动机令人怀疑。
潘占林在书里郑重地声明,关于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使馆避难一说,完全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他不愿去分析谎言制造者的意图,而是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和背景。
迄至炸馆之日,南联盟国内局势稳定,没有发生内乱的迹象和可能。米洛舍维奇仍在主持大局,指挥抗击北约的战争。因此,对米洛舍维奇来说,不存在避难的问题。
退一万步说,假如米洛舍维奇真的在使馆避难,美国和北约也无权轰炸使馆。袭击使馆,是对维也纳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粗暴践踏,也为天理人性所不容。
说法之二,称米洛舍维奇要于5月7日夜来中国大使馆参加招待会。
这实际上是说法之一的变种。据《中国青年报》载,原南联盟军事情报局上校情报员彼得科维奇在接受一家杂志采访时认为,北约情报部门获悉。米洛舍维奇将出席5月7日中国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因此北约决定轰炸使馆,置米洛舍维奇于死地。
潘占林认为这一说法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原因在于消息来源是南斯拉夫方面。而消息的传播者竟是原南联盟军事情报官员。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在断水断电的情况下。没有哪一个使馆还举行招待会。但凡稍有常识的人,都不难识破这种说法是一个骗局。
说法之三,称美国人怀疑中国使馆曾被用作“无线电转播中心”。
英国《观察家报》记者斯威尼等组成的调查小组披露了这样的结论:美国人怀疑中国使馆里隐藏有先进的通讯和电子窃听系统,中国方面把自己搜集到的军事情报传送给塞尔维亚方面;作为交换,南军将击落的F-117A隐形战斗机的残片交给中国。美国人以为中国已经搞到隐形技术。大为恼火,于是冒险对中国主权领土进行了轰炸。
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所有大使馆同其派出国都有无线电通讯联系,这一系统不可能移作他用。中国政府此后已多次发表郑重声明。中国大使馆不是南斯拉夫军队所谓“无线电转播中心”。
美军前军官遭神秘谋杀曾参与轰炸中国使馆
就在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北约战机轰炸10周年之际,一名美军前军官被谋杀的消息近日在美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除了案件的神秘,更让人关注的是,这个名叫威廉·班尼特的美军前军官,曾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工作。班尼特曾经在1999年参与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对北约战机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负有直接责任。他当年的错误和今天的死亡都充满了离奇色彩。
据美国媒体近日披露,今年3月22日。班尼特与妻子在弗吉尼亚州劳登郡的一处河边公园散步。不久,一辆两侧没有窗户的白色可疑车辆驶入公园,随后公园里传出一阵骚动。这辆白车驶走后,有人发现班尼特被杀害,而他的妻子也受重伤。
这一谋杀案因为班尼特的“前美军军官”身份令人产生不少疑问,而随着死者信息越来越多地被披露出来。这一事件愈发引起关注。据报道,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时任陆军中校的班尼特正在CIA任职。CIA发言人乔治表示,班尼特在2000年就已离职。据消息人士透露说,班尼特并非主动离职,而是遭到CIA的解雇。
美国《洛杉矶时报》在2000年的报道也印证了班尼特遭解雇的原因。该报曾经披露,CIA解雇了1名职员,还对6名职员进行了惩戒,这7人涉及一起“致命事件”。有美国官员透露,被解雇的那名官员负责给美军提供轰炸目标。当年正是他在地图上中国大使馆所在位置画下一把代表攻击目标的“X”,最终酿成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受空袭的惨剧。众多消息源指出,这名画错“X”的人就是班尼特。
但CIA没有证实这一传闻。该局发言人季米格里安诺说:“CIA从来没有说过,班尼特需要为轰炸中国大使馆事件负责,他只是在CIA工作到2000年。”他还拒绝透露其他参与该事件的官员是否受到了处罚。目前,包括联邦调查局在内的多个部门正就班尼特被谋杀案进行调查。与此同时,CIA出面否认了传闻。一名官员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班尼特被杀一事与其军方背景和供职CIA的生涯有联系。”不过,劳登郡办公室发言人则表示:“目前没有迹象指向哪个方面,但我们确实不能排除任何观点。”
美国官方对班尼特被杀案表现得十分低调,作为轰炸中国使馆事件的一名核心人物,班尼特之死是否与此事件有关?
揭密北约的“双轨”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外国记者,一些有识之士披露的情况,提出的看法,为我 们揭开了这厚重帷幕的一角,使人们在迷茫中能够看出事态的大体轮廓。
《观察家报》的记者采访了一位高级军官,披露北约在选择攻击目标时有个“双轨”系统:一个是先由北约侦察机和士兵选定初级目标,然后由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和英、法、德三国的领袖认可;另一轨道的目标选择则“完全由美国单独控制”,包含一些“政治敏感”目标,须得到美国总统或美国国家安全局同意。如果“双轨说”成立,那么就可以认定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确是“有意或无意”地标错地图,要美国最高层相信那是南军指挥中心,绕开北约的核实机制予以摧毁。
1999年7月2日,美国《政企首要情报评论》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并非意外事件》的文章。文章说,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作为轰炸目标。是可以由不低于英国外交大臣库克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一级的指挥官来批准的。这里提出的问题是,由哪一个来批准,还是两人一起来批准?文章接着说,考虑到所有这些情况,有意轰炸中国使馆的动力也是来自英国政府和白宫政府。如果克林顿总统披露这一事实,甚至声明这起轰炸事件“绝非意外”,他要么将在被人操纵的弹劾之下而下台,要么被某些深深潜伏在美国安全机构中的英美利益集团所暗杀。
5月中旬,美国国际行动中心华盛顿办事处负责人坎依接受了我国驻美记者的专访。坎依认为,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是美国千的,是有意所为,是美国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和北约在解释这次事件的原因时前后不一致。他们先是称北约是在瞄准使馆附近的目标,导致偏离方向,北约这种误击已经有多次了。但是当事实证明,五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中国使馆时,国防部长科恩又改口称,北约用了1992年的地图。中国大使馆没有标进去。这不可能。任何贝尔格莱德的旅游图都清楚地标明了中国大使馆的位置。同时美国及北约国家都会有一份各国使馆的清单和地址。美国称对每一个轰炸目标都经过了广泛讨论,包括美国政府官员,因此,他们应该能够识别中国使馆是一个错误目标,使用旧地图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坎依认为,袭击中国使馆是一个大阴谋,主要出于战略和经济利益。这一战略不仅向中国政府,同时也向世界其他支持南联盟的国家和组织发出信号:不要反对我们轰炸南联盟,否则我们将轰炸你们的使馆、你们的领土和平民百姓。这也是对俄罗斯的警告。
轰炸中国使馆是给谁出难题?
潘占林在书中分析,首先,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是美国和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无可奈何的表现。截至炸馆之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已对南联盟连续轰炸了45天。南联盟所有的军事设施已经被轰炸了几遍。事关国计民生的民用设施也几乎炸完。北约的决策者们知道,再大规模地轰炸民用设施和无辜平民会在世界范围内激起反战浪潮,进而会束缚北约手脚。而此时南斯拉夫当局尚无投降的迹象,北约以打击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以激起民变,推翻米洛舍维奇总统的希望落空。北约骑虎难下,无计可施,于是采取“左道旁门”的卑劣做法,轰炸中国大使馆,打掉米洛舍维奇的所谓“精神支柱”,打击南斯拉夫人民抗击北约的战斗士气,达到扭转战局,便捷取胜的目的。当然,这也是对同情南斯拉夫,反对北约战争行动的俄罗斯的一个警告。
再者,轰炸中国大使馆。是对中国的火力侦察和战略试探。美国和北约的一些敌视中国的强硬派把中国看作是潜在对手,不愿看到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在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制造困难。借南斯拉夫战争之机炸中国使馆,对中国人民的民意和士气,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行探察,也相应地考究中国领导人的决策能力。
最后,轰炸中国大使馆,是美国对华强硬派给克林顿总统出难题。着眼于下属美国大选。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致力于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引起了美国国内对华强硬派的不满。他们以轰炸使馆这种非常手段,干扰克林顿的对华政策,破坏中美关系,打击克林顿的威望,挖民主党的墙脚,为下届共和党竞选总统做铺垫。
但是,中美两国和平友好相处,是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主流。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那些策划炸馆事件的一小撮人。阻挡不住中美两国人民要和平、要友好的潮流。潘占林在书中引用美国人士的话说:“真相终会大白于天下。”
(综合《战火中的外交官》、《环球时报》)
链接
今年5月7日中午,在被炸使馆前,上百人参加了立纪念牌的悼念活动。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魏敬华和贝尔格莱德市长吉拉斯为纪念牌揭幕、献花。纪念牌上用塞语和汉语刻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以此缅怀罹难烈士。”
对于被炸使馆楼的未来命运如何,不久前,塞尔维亚共和国财产管理局副局长潘切奇说,被炸中国使馆的产权人如今是塞尔维亚共和国财产局。目前此楼正在公开招商中,或出售或出租。不过根据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未来的楼主在确定大楼的用途时应该“顾及到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据了解,某个国外投资商已看中了被炸的中国使馆,想在这里建一所私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