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文化经典是我国精神层面上的瑰宝,对经典越是深入地研习,越能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和素养。在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文化经典的初始启蒙阶段,尤其是对于中高段的学生而言,品味文学、诵读经典更是能为其奠定形成正确三观的基础做好准备。因而重任落在小学语文教师肩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强化对诵读经典的重视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能力。本文将围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采取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文化经典诵读;小学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不仅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理解能力的主要阵地,更是打开学生思想大门、助力其建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语文课是一切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贯穿中国传统经典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是能以恰当的方式支持鼓励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能有力地推进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以及培养起其民族自尊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关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及经典诵读的现状探讨
现如今,对语文学科而言,夯实文化根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重中之重,而经典诵读便是其中的一大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认字和阅读,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吸收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全面培养道德素养并为其后期的学习理解奠定基础。而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现状不甚良好。首先是一些家长可能会落入语文只是教学生“认识更多字”“学会写更多字”的窠臼,很多人甚至认为阅读和传诵经典是没有必要的,这些误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其次是虽然在总体是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家校双方还是更加看重学生最后的成绩,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最后是小学阶段对经典诵读的要求比较低,如四大名著以及《四书》,由于做不到要求所有学生全面理解,只能学习部分片段,比较碎片化,以致学生对经典的总体学习结果不尽如人意等等。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的途径和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经典诵读的环境,鼓励学生诵读和理解经典
学生的学习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室都会在留白的墙壁上和走廊上贴有一些诗词或是标语,在无形之中便能将其要表达的思想传达给学生,这,便是环境的作用。因此,教師应创设良好的经典诵读的环境,例如,准备好多种形式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是水墨画风格的唐诗宋词,可以是带着人物画像的《论语》经典语录,也可以是相关的经典海报,教师要利用好教室墙壁和走廊上的留白,定时更新,以免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除此之外,为鼓励学生诵读、理解经典,可以以班级、年级或是学校为单位组织一些诵读经典的活动,如“走进唐诗宋词,品味经典文学”、围绕“经典文学”为主题举办班级黑板报大赛、举办“诵读经典,歌咏青春”类朗诵或歌唱比赛又或是“经典阅读,传承有我”类写作比赛等等,大力宣传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二)充分利用早读课和阅读课,开设必要的诵读教学课程
经典诵读,重点一在经典文学,二在诵读。首先是诵读,诵读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尤其要抓住早读课的黄金时段,选择恰当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一些诗词句、文言文,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于其中晦涩难懂的非白话文,要大声诵读,品读藏匿于字里行间的韵味。另外,在语文阅读课或是经典文学诵读课中,教师要选择课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以供学生诵读和理解。例如,在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节选经典,在阅读课和诵读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完整的经典放送,讲解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等,让学生更加了解某部经典文学作品。此外,在这类课堂中,教师还可以教授一些诵读的技巧,如朗诵诗词曲时要注重平仄起伏和韵律感等来优化诵读的方式。
(三)加强家校联系,助力学生课外经典诵读的发展
要达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爱国情操的目的,需要家长和学校双方共同的努力。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二,一是校园的教室氛围,二是家庭中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鼓励或要求学生家长购置相应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四大名著,最好选购适合学生的简版或是白话版,方便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如在家中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和文章给家长听,或是一周额外背两首古诗,家长监督等等,推动学生课外的经典诵读进程。比如一日任务为诵读《伯牙鼓琴》并对其做出相应解释或翻译。在此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的课外经典诵读活动丰富了起来,也为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诵读环境、充分利用课堂并调动家长的力量,共同努力为学生的经典诵读助力。让学生爱上经典诵读,借此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爱国情怀、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终生教育的目的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赵国红.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张慧. 长春市实验小学高年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延边大学,2016.
[3]邬靓婵.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文化经典诵读;小学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不仅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理解能力的主要阵地,更是打开学生思想大门、助力其建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语文课是一切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贯穿中国传统经典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是能以恰当的方式支持鼓励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能有力地推进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以及培养起其民族自尊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关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及经典诵读的现状探讨
现如今,对语文学科而言,夯实文化根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重中之重,而经典诵读便是其中的一大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认字和阅读,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吸收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全面培养道德素养并为其后期的学习理解奠定基础。而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现状不甚良好。首先是一些家长可能会落入语文只是教学生“认识更多字”“学会写更多字”的窠臼,很多人甚至认为阅读和传诵经典是没有必要的,这些误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其次是虽然在总体是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家校双方还是更加看重学生最后的成绩,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最后是小学阶段对经典诵读的要求比较低,如四大名著以及《四书》,由于做不到要求所有学生全面理解,只能学习部分片段,比较碎片化,以致学生对经典的总体学习结果不尽如人意等等。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的途径和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经典诵读的环境,鼓励学生诵读和理解经典
学生的学习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室都会在留白的墙壁上和走廊上贴有一些诗词或是标语,在无形之中便能将其要表达的思想传达给学生,这,便是环境的作用。因此,教師应创设良好的经典诵读的环境,例如,准备好多种形式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是水墨画风格的唐诗宋词,可以是带着人物画像的《论语》经典语录,也可以是相关的经典海报,教师要利用好教室墙壁和走廊上的留白,定时更新,以免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除此之外,为鼓励学生诵读、理解经典,可以以班级、年级或是学校为单位组织一些诵读经典的活动,如“走进唐诗宋词,品味经典文学”、围绕“经典文学”为主题举办班级黑板报大赛、举办“诵读经典,歌咏青春”类朗诵或歌唱比赛又或是“经典阅读,传承有我”类写作比赛等等,大力宣传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二)充分利用早读课和阅读课,开设必要的诵读教学课程
经典诵读,重点一在经典文学,二在诵读。首先是诵读,诵读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尤其要抓住早读课的黄金时段,选择恰当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一些诗词句、文言文,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于其中晦涩难懂的非白话文,要大声诵读,品读藏匿于字里行间的韵味。另外,在语文阅读课或是经典文学诵读课中,教师要选择课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以供学生诵读和理解。例如,在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节选经典,在阅读课和诵读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完整的经典放送,讲解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等,让学生更加了解某部经典文学作品。此外,在这类课堂中,教师还可以教授一些诵读的技巧,如朗诵诗词曲时要注重平仄起伏和韵律感等来优化诵读的方式。
(三)加强家校联系,助力学生课外经典诵读的发展
要达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爱国情操的目的,需要家长和学校双方共同的努力。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二,一是校园的教室氛围,二是家庭中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鼓励或要求学生家长购置相应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四大名著,最好选购适合学生的简版或是白话版,方便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如在家中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和文章给家长听,或是一周额外背两首古诗,家长监督等等,推动学生课外的经典诵读进程。比如一日任务为诵读《伯牙鼓琴》并对其做出相应解释或翻译。在此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的课外经典诵读活动丰富了起来,也为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诵读环境、充分利用课堂并调动家长的力量,共同努力为学生的经典诵读助力。让学生爱上经典诵读,借此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爱国情怀、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终生教育的目的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赵国红.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张慧. 长春市实验小学高年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延边大学,2016.
[3]邬靓婵.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