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三秦大地上,活跃着一支支新颖睿智的队伍,他们大多来自都市,带着满腔热情,带着智慧和真诚,来到乡间,走进大山。
从2011年以来,在陕西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与领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省级“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均衡了城乡教育资源。国内首创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省级各培训机构累计送教56个县(区),其中省教科所送教36个“国贫”或“省贫”县(区),91所农村中小学,培训乡村教师达两万多名。赠送书籍资料六十多万元。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省、市、县(区)组织培养送教“名师”1600多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1600多次,选拔、打磨优质课展示2000多节,专家讲座2800多场。送教的名师团队得到了锻炼,涌现出了全国模范教师2名,陕西名师16名,特级教师26名,成绩骄人。2万多名乡村教师零距离与专家对话,与名师交流,其专业发展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三是建立了行政推进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挂帅,成立了“名师大篷车”领导小组,下发了文件,组建省、市、县(区)三级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队伍,逐步形成了“行政推进,名师引领、资源共享,全员提升”的送教下乡运行长效机制。四是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2012年-2015年,省教育厅设立专项经费四千多万元,市县累计投资三千多万元用于送教下乡活动,省教育厅为每个送教单位购置了专车和送培资料图书。五是创新了送教方式方法。实践探索出了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学段、不同教师、不同学科的“菜单式”按需送培,“专题式”示范引领、“展示式”名师课堂、“互动式”交流碰撞、“答疑式”远程指导等送教模式,保证了下得去、能听懂、想交流、用得上、常交流。
送教到校,按需帮扶
针对许多农村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工学矛盾突出,离不开学生,走不出学校,看不到名师,没机会交流的问题,我省通过“国培”和“省培”项目,在做好农村教师“顶岗置换”培训的同时,组织省市县(区)“名师大篷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名师上示范课、课后反思研讨,专家点评培训,现场答疑解惑,征询意见改进,让名师与农村教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欣赏优秀课例,按需接受培训,研讨教学疑难。一方面,从制度上构建名师评选前、评选中、评选后的责任与任务,增强了名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另一方面,使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接受到帮扶,有效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行政推进,经费保障
长期以来在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外出培训机会少,常常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群孩子,苦教书”。省教育厅颁发《关于开展“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的通知》(陕教师2012〔68〕号文件),要求建立“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组织机构。一是明确了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主体和目标任务。2012年10月,省教育厅召开“陕西省中小学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启动仪式”。二是构建了以“围绕教学、聚集课堂,研讨教研,名师引领,促进成长”为活动内容,以教学名师和农村学校、乡村教师交流对话为形式的教师教育机制。三是促进了“学校教育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规定的进一步落实。四是设立专项经费。我省于2011年-2015年,省教育厅设立专项经费四千多万元,市县累计投资三千多万元用于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
搭建平台,促进成长
针对一边是广大乡村教师看不到名师,想学习没平台,想交流没机会;另一边是从1996年至今,我省评选的5000多名省级名师,他们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大多数有送教下乡的意愿,但苦于缺乏送教平台和交流机制,优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薄弱学校、薄弱教师得不到帮扶的问题。一是我省开展了省市县(区)三级“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为名师与薄弱学校、薄弱教师搭建了对话交流学习的平台,累计培训乡村教师3万多人次。二是成立以各级名师为主体的“校本研修专家指导委员会”,定点定人具体指导开展校本研修,三是同时建立了220个“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带动引领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四是建立了16个省地和校地共建校本研修实验区。试点先行,由点带线,由线带面,逐步推开。
创新形式,有效推进
活动初始,由于缺乏经验,送教形式单一,名师灌输单向,讲深讲浅不知道,讲多讲少没人问;上课时听得激动不已,下课后全然忘光,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是组织各级管理者进行专题培训。省教育厅组织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负责人赴上海、在西安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利用每一次省级送教下乡机会,要求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负责人观摩学习。其次是培训名师团队。省市县(区)组织名师交流研讨培训学习活动1000余次,培训名师1600多人,打造优质课2000多节。 利用境外、域外优质教育资源培训省级名师1200多人次,市级名师4000多人次,县级名师20000人次,培育送教的“种子”,形成了教师成长的“火种”。最后是创建了“菜单式”按需送教,“展示式”示范引领,“互动式”交流碰撞,“专题式”名师课堂,“答疑式”远程指导等送教方式,改进和提高了送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送教前:第一,筛选名师、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名师是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学科第一名,主要表现在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爱教、会教、能教;专家是特级教师、省市教研专家和省级校本研修专家;资源有书籍、光盘。第二,组织名师和专家参加省内和省外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理论研修、学科研修培训、撰写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教案、课后反思)。第三,组织评课磨课。开展省级试讲,名师写出教学设计,专家修改反馈,然后下校试讲(师生点评与评价,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专家引领)、师师交流专家指导、修改教学设计。第四,返校磨课后制作光盘交专家组审核、专家组提出送教下乡名师与专家候选名单。第五,了解送教区(县)基本情况。包括教学进度、教材版本、学生基础状况(与学生见面)、教师基本情况(与教师见面和听课教师人数)、教学基本条件(查看实验条件和多媒体条件)、撰写送教计划。 送教中:一是,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先选出一节课,由当地教师和省上名师共同备课,或同课异构,或同课同构,结合各学科特点,以新颖的教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新课程理念进行深刻的诠释,表现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使农村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观看优质课带来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二是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名师和所有听课教师同时对一节课进行反思,反思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反思的过程是当地教师以及名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三是专家点评。每次上完课后,都安排了教师互动式评课。在互评前,执课教师先对自己本节课的设想进行五分钟说课、自评,然后全体听课教师根据说课内容畅所欲言。最后由专家评课,对当地和名师的课进行点评,既肯定了执教教师的教学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此环节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和改进教学中存在问题最有效的形式。所以在选择专家时,重点考虑特级教师或是资深教研员。四是交流互动。这是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的主要环节。在点评交流互动阶段,与名师对话,与专家交流,答疑解惑,分享经验。五是专题讲座。每到一个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专家现场确定培训内容与形式,关注热点问题,关注难点问题,关注专业成长。六是意见反馈。让每一名受训教师围绕活动组织、名师与专家的优缺点、今后活动建议等内容填写意见反馈表,以便于改进工作。
送教后:一是名师与专家阅览《征求意见表》,梳理送教下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共同分析成败原因以及对策。 三是修改教学设计与送教形式。四是撰写通讯稿件,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
通过“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我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和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教师培训形式,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快速成长,关注农村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成长,在尽可能降低基层负担、减少对正常教学影响的前提下,走进基层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名师优质课展示、示范和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专家对示范课现场点评,指导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与名师、专家面对面交流,探讨教师成长和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专家结合基层实际和教师需要,开展专题培训。帮助农村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免费赠送优秀的课程设计、优秀课例、优秀课件和有关图书、光盘、资料等,减轻教师负担。
整合力量,合力推进
陕西省教育厅通过总结表彰奖励、专项督导检查行政推动;建立了行政、教研、师训、电教、名师团队、高师院校联手“送教”,整合资源合力推动;实施小课题战略,名师引领推动;安排有突出贡献专家、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定点对口帮扶薄弱学校1000多所,薄弱学科教师2万多名,实施定点帮扶推动。建立了名师微信朋友圈、名师网站信息平台、QQ互动研修平台,形成了常态化、远程式“送教”模式,创新驱动。
几年来,虽然省级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在实施“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中,农村教学点和薄弱学科教师做不到专业化,专业指导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二是农村教师职业倦怠仍然是制约送教下乡活动有效化的主要因素;三是针对不同地域、年龄、职称、学科和学段教师分层式送教模式还没有到位;四是有针对性地提供示范、指导和帮助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五是由于送教下乡时间短、任务重,使基层教师看得见容易,够得着、学得会、用得上解决得还不够到位。
作者单位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编辑 张晓楠
从2011年以来,在陕西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与领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省级“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均衡了城乡教育资源。国内首创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省级各培训机构累计送教56个县(区),其中省教科所送教36个“国贫”或“省贫”县(区),91所农村中小学,培训乡村教师达两万多名。赠送书籍资料六十多万元。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省、市、县(区)组织培养送教“名师”1600多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1600多次,选拔、打磨优质课展示2000多节,专家讲座2800多场。送教的名师团队得到了锻炼,涌现出了全国模范教师2名,陕西名师16名,特级教师26名,成绩骄人。2万多名乡村教师零距离与专家对话,与名师交流,其专业发展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三是建立了行政推进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挂帅,成立了“名师大篷车”领导小组,下发了文件,组建省、市、县(区)三级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队伍,逐步形成了“行政推进,名师引领、资源共享,全员提升”的送教下乡运行长效机制。四是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2012年-2015年,省教育厅设立专项经费四千多万元,市县累计投资三千多万元用于送教下乡活动,省教育厅为每个送教单位购置了专车和送培资料图书。五是创新了送教方式方法。实践探索出了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学段、不同教师、不同学科的“菜单式”按需送培,“专题式”示范引领、“展示式”名师课堂、“互动式”交流碰撞、“答疑式”远程指导等送教模式,保证了下得去、能听懂、想交流、用得上、常交流。
送教到校,按需帮扶
针对许多农村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工学矛盾突出,离不开学生,走不出学校,看不到名师,没机会交流的问题,我省通过“国培”和“省培”项目,在做好农村教师“顶岗置换”培训的同时,组织省市县(区)“名师大篷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名师上示范课、课后反思研讨,专家点评培训,现场答疑解惑,征询意见改进,让名师与农村教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欣赏优秀课例,按需接受培训,研讨教学疑难。一方面,从制度上构建名师评选前、评选中、评选后的责任与任务,增强了名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另一方面,使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接受到帮扶,有效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行政推进,经费保障
长期以来在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外出培训机会少,常常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群孩子,苦教书”。省教育厅颁发《关于开展“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的通知》(陕教师2012〔68〕号文件),要求建立“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组织机构。一是明确了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主体和目标任务。2012年10月,省教育厅召开“陕西省中小学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启动仪式”。二是构建了以“围绕教学、聚集课堂,研讨教研,名师引领,促进成长”为活动内容,以教学名师和农村学校、乡村教师交流对话为形式的教师教育机制。三是促进了“学校教育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规定的进一步落实。四是设立专项经费。我省于2011年-2015年,省教育厅设立专项经费四千多万元,市县累计投资三千多万元用于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
搭建平台,促进成长
针对一边是广大乡村教师看不到名师,想学习没平台,想交流没机会;另一边是从1996年至今,我省评选的5000多名省级名师,他们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大多数有送教下乡的意愿,但苦于缺乏送教平台和交流机制,优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薄弱学校、薄弱教师得不到帮扶的问题。一是我省开展了省市县(区)三级“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为名师与薄弱学校、薄弱教师搭建了对话交流学习的平台,累计培训乡村教师3万多人次。二是成立以各级名师为主体的“校本研修专家指导委员会”,定点定人具体指导开展校本研修,三是同时建立了220个“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带动引领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四是建立了16个省地和校地共建校本研修实验区。试点先行,由点带线,由线带面,逐步推开。
创新形式,有效推进
活动初始,由于缺乏经验,送教形式单一,名师灌输单向,讲深讲浅不知道,讲多讲少没人问;上课时听得激动不已,下课后全然忘光,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是组织各级管理者进行专题培训。省教育厅组织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负责人赴上海、在西安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利用每一次省级送教下乡机会,要求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负责人观摩学习。其次是培训名师团队。省市县(区)组织名师交流研讨培训学习活动1000余次,培训名师1600多人,打造优质课2000多节。 利用境外、域外优质教育资源培训省级名师1200多人次,市级名师4000多人次,县级名师20000人次,培育送教的“种子”,形成了教师成长的“火种”。最后是创建了“菜单式”按需送教,“展示式”示范引领,“互动式”交流碰撞,“专题式”名师课堂,“答疑式”远程指导等送教方式,改进和提高了送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送教前:第一,筛选名师、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名师是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学科第一名,主要表现在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爱教、会教、能教;专家是特级教师、省市教研专家和省级校本研修专家;资源有书籍、光盘。第二,组织名师和专家参加省内和省外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理论研修、学科研修培训、撰写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教案、课后反思)。第三,组织评课磨课。开展省级试讲,名师写出教学设计,专家修改反馈,然后下校试讲(师生点评与评价,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专家引领)、师师交流专家指导、修改教学设计。第四,返校磨课后制作光盘交专家组审核、专家组提出送教下乡名师与专家候选名单。第五,了解送教区(县)基本情况。包括教学进度、教材版本、学生基础状况(与学生见面)、教师基本情况(与教师见面和听课教师人数)、教学基本条件(查看实验条件和多媒体条件)、撰写送教计划。 送教中:一是,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先选出一节课,由当地教师和省上名师共同备课,或同课异构,或同课同构,结合各学科特点,以新颖的教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新课程理念进行深刻的诠释,表现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使农村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观看优质课带来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二是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名师和所有听课教师同时对一节课进行反思,反思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反思的过程是当地教师以及名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三是专家点评。每次上完课后,都安排了教师互动式评课。在互评前,执课教师先对自己本节课的设想进行五分钟说课、自评,然后全体听课教师根据说课内容畅所欲言。最后由专家评课,对当地和名师的课进行点评,既肯定了执教教师的教学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此环节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和改进教学中存在问题最有效的形式。所以在选择专家时,重点考虑特级教师或是资深教研员。四是交流互动。这是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的主要环节。在点评交流互动阶段,与名师对话,与专家交流,答疑解惑,分享经验。五是专题讲座。每到一个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专家现场确定培训内容与形式,关注热点问题,关注难点问题,关注专业成长。六是意见反馈。让每一名受训教师围绕活动组织、名师与专家的优缺点、今后活动建议等内容填写意见反馈表,以便于改进工作。
送教后:一是名师与专家阅览《征求意见表》,梳理送教下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共同分析成败原因以及对策。 三是修改教学设计与送教形式。四是撰写通讯稿件,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
通过“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我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和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教师培训形式,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快速成长,关注农村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成长,在尽可能降低基层负担、减少对正常教学影响的前提下,走进基层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名师优质课展示、示范和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专家对示范课现场点评,指导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与名师、专家面对面交流,探讨教师成长和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专家结合基层实际和教师需要,开展专题培训。帮助农村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免费赠送优秀的课程设计、优秀课例、优秀课件和有关图书、光盘、资料等,减轻教师负担。
整合力量,合力推进
陕西省教育厅通过总结表彰奖励、专项督导检查行政推动;建立了行政、教研、师训、电教、名师团队、高师院校联手“送教”,整合资源合力推动;实施小课题战略,名师引领推动;安排有突出贡献专家、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定点对口帮扶薄弱学校1000多所,薄弱学科教师2万多名,实施定点帮扶推动。建立了名师微信朋友圈、名师网站信息平台、QQ互动研修平台,形成了常态化、远程式“送教”模式,创新驱动。
几年来,虽然省级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在实施“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中,农村教学点和薄弱学科教师做不到专业化,专业指导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二是农村教师职业倦怠仍然是制约送教下乡活动有效化的主要因素;三是针对不同地域、年龄、职称、学科和学段教师分层式送教模式还没有到位;四是有针对性地提供示范、指导和帮助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五是由于送教下乡时间短、任务重,使基层教师看得见容易,够得着、学得会、用得上解决得还不够到位。
作者单位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