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插上情感的翅膀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必要性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而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教育是“爱”,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与其他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实现课程目标。
  学生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缺乏,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情感,常常以情感支配影响理智,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对某一任课教师有好感,或情绪高涨时,学习劲头足时,掌握知识的质量好。反之,学习效果就差。这就说明学生的情感活动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发挥自已的主导作用,积极地利用学科知识,才能挖掘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创造出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以取得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效果。
  二、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插上情感翅膀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充实教学内容。传统教学都是老师在课堂上口述条条框框的应试知识点,学生死记硬背只为应付考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单调、乏味、抽象的,使受教育者难以提起兴趣,更难以理解和运用知识。而现在,大众媒体的多种形式和手段,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更生动,更丰富,更容易让受教育者接受和理解。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强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发表自身对事物的看法,能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探讨,会更加关注社会发展,更能开阔视野,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
  如在讲授八年级上《法不可违》这课内容的时候,笔者就准备了几个有关酒驾的视频资料,从“李刚事件”到“陈家事件”,面对屏幕上失去亲人的受害者家属悲痛欲绝,伤心流泪的场景,所有人都被悲伤的情绪感染,许多人甚至已经热泪盈眶,纷纷谴责这种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违法行为,从而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又如在讲授九上《中华一家亲》一课时,向学生播放建国七十周年阅兵视频,使学生再次亲自感受成功举办这一历史性盛会的成功与喜悦,激励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设计增强学生与国家的“亲近感”,调动学生主动去体验爱国情感。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够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固有的作用。”
  教师学生双方处于积极情感状态的時候,便会产生感情上的合流,课堂上将会出现一种和谐、自然、宽松的气氛。因此要为学习后进生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完全而体面的表现自己,使差生在表扬→努力→成功(量变)→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质变),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一个教师若能以真诚的自我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当学生感到自已被老师尊重、欣赏、理解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报答教师,从而也使自已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巩固学生情感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从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评价,由过去的单纯注重知识掌握的评价,转变到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初中生自尊心非常强,希望多受到肯定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充分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肯定的赞许,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在课堂上进行基础知识大比武,给予优胜者鼓励,可以是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或是教师的一句肯定评价,甚至只是一个微笑、一个温暖的眼神都能使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又比如在平时的作业中,对答题情况不理想的同学,笔者不会直接给他们一个令人“绝望”的等第,而是在试卷上划上对错号或写几句评语,给学生再次提交练习答案的机会,教师再次阅卷,以第二次练习情况作为最终等第。这样,学生看到通过努力成绩有了进步,感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落脚点和主旨之一,更能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正如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的一样: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我们要使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程的标准,就必须努力去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教育越发现代化的背景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也越发成为教者的目标。教师应在确保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有了兴趣,便会乐于学、主动学。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努力营造一种快乐、平等的英语课堂氛围。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下面笔者就执教过的译林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5 Look at me进行剖
期刊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由总目标可以
期刊
显性要求就是明确写在题干中的做题要求,隐性要求就是暗含在语料中的做题要求。学生在备考训练中,只看到了显性要求而不能觉察到隐性要求,这是一些同学们常犯的错误。能在显性要求的基础上同时洞察隐藏在语料中的隐性要求,这是命题检测的用意所在,也是做对题目的基本保证。  日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检测,其中有道语用试题“改写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使之句式工整,节律协调”(重点校选做)。  当忧愁烦恼欲来时,你
期刊
一、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现状及问题  (1)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现状。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小学体育教育,不仅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现在小学体育当中增添了一些新项目,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学校进行小学体育教育时重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加强体育锻炼,在提
期刊
郭思乐教授这样说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我们称之为生本教学。”“生本课堂”的教学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就是通过学生先学习,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把学生先学的内容叫做 “前置性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在向学生“教”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教师的引导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那如何绕开学生前置性学习的误区,设计科学、合理的前置性作业让
期刊
一、思维模型建立的背景  化工流程题现在是高考试题中的必考题型,它往往以现代工业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中的真实情境为基础,与化工生产成本、除杂净化、分离提纯、产品产率以及环境保护等知识相融合,考查物质的溶解、检验、分离、提纯等基本实验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该题型注重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结构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较高,分值也很大。而我们的学
期刊
摘要:进入高三就意味着高考的来临,为实现升学的美好理想,数学对高三文科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如何学好高三文科数学呢?不仅要有信心和毅力,更要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就象杠杆一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高中文科数学学习方法做题方法解题策略  综合来看,高三文科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运算能力、空间想象、逻辑思考能力相对于理科班学生来说是有一截差距的。下面我根据这些年文科数学的教学经历,总结了一些学习数
期刊
一、创设教学情境,渗透人地协调观  情境学习理论主张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课外实践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直观。当然创设情境要与探究学习的内容主题相吻合,并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生活现实。学习环境污染时【呈现情境1】:
期刊
为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核心地理素养教育,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实现美丽中国梦,努力营造美好家园,让中学生们以实际行动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朴素感情,为创建特色文明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力量!作为《丰富地理知识 弘扬古城文化——地理综合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环节、今年3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我班学生经过讨论、策划、精心组织了“走进睢阳古城”这一重大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课堂不仅要给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具有终身受益的数学品格和关键的数学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生活。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课堂是学生形成数学思想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在这些年的课程改革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