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喝到武夷岩茶,是一个误会。
舅爷送来的茶包上贴的标签是铁观音,打开后却有暗香。那种香味和铁观音的清冽之香有很大不同,似乎是酽醇之气,幽幽传来。放到手中,茶色也不一样,铁观音总是幽蓝碧绿,而这个茶却是红色的,仿佛红壤的炽烈、岩石的深邃;茶叶细长而枯槁,让人不由地要联想起国画里仰天长啸的道长,瘦削、倨傲又目光炯然。
泡上茶来,水中的香真的如同酿制出来的酒,不在表层,藏在暗里,不在舌尖,涌向两颊。那香味,仿佛暗室里亮起的烛光,不耀眼,却足以划破幽冥,也像薛宝钗冷香丸的意象,冷艳,幽香,有距离。
如果用玻璃碗来盛放岩茶的茶汤,会看到红色的水波,那竟是一种朴素的红。没有普洱琥珀般的透亮,不似红茶松香般的讨喜,它只是那种裸露出来的岩石色彩,如挑山工淌汗的脸庞,也像纤夫晒红的脊背。
这样的茶色,让人更容易产生对土壤的亲近,对根的怀想。
嶙峋的貌,华贵的口感,质朴的色彩,竟然和平共处,形成了我所不十分了解的名字——武夷岩茶。
据说武夷岩茶还有一个名字,唤作晚甘侯。
唐朝的孙樵曾有信札《送茶与焦刑部书》,信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
爱茶的孙樵,将出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美称为“晚甘侯”。“晚甘”,回甘缓迟,却香味浓馥无穷。“侯”,更是拟人的尊称。这建阳指的就是武夷山。孙樵的文字让我们仿佛看到风雷之下,涧溪之间,悬崖峭壁,有茶树耸然。因为栽种奇险,得天独厚,采摘辛劳,孙樵叮嘱不要轻慢这茶,生怕所寄之人辜负雨露精华。
后来又有一个人爱上了这茶,专门为它写了传。他是清朝闽北人蒋蘅。他写了《晚甘侯传》,书中对岩茶的美誉称叹,堪比周敦颐的《爱莲说》。
他写道:“晚甘侯,甘氏如荠,字森伯,闽之建溪人也。”“甘氏聚族其间,率皆茹露饮泉,倚岩据壁,独得山水灵异,气性森严,芳洁迥出尘表……大约森伯之为人,见若面目严冷,实则和而且正;始若苦口难茹,久则淡而弥旨,君子人也。”
这些文字不仅沿用了唐朝孙樵对武夷岩茶的美称——晚甘侯,也赠与晚甘侯姓名表字。姓甘,名如荠,字森伯。这茶在蒋蘅笔下,就好像一个有名有姓的人。
《诗经·邶风》里有言: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是茶早先的写法和名称。苦茶香甜,犹如荠菜。晚甘侯武夷岩茶,因为回甘晚,有苦尽甘来之妙味,所以名姓,都与《诗经》里的赞颂相映衬。森伯,亦是茶的别称,因为苦口婆心,人送茶别名“森伯”。这森伯面目严冷,心地慈悲,初入口,苦味难以含咽,日久却得到甘甜受用无尽无穷。蒋蘅叹道:这不就是君子品行吗?
蒋蘅和周敦颐一样,借物咏怀,借言立志,而被他们选择的茶,或莲花,都蕴涵了纯正高洁的品性,令人解颐生津。
但武夷岩茶不仅仅叫晚甘侯,如果去茶店,人们会被武夷岩茶更多的别名搞糊涂。店家一定会问你,你要买的是哪一种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还是白鸡冠?是肉桂,还是素心兰?
这里面其实还真的有些说道。
武夷山的茶叶一般分为岩茶和洲茶两种。在山者为岩,被奉为上品;在麓者为洲,次之。品名多达数百种,《崇安县新志》里这样分类:“不外时、地、形、色、气、味六种。如先春、雨前,乃以时名;半天夭、不见天、乃以地名;粟粒、柳条,乃以形名;白鸡冠、大红袍,乃以色名;白瑞香、素心兰,乃以气名;肉桂、木瓜,乃以味名。”
在这些名称品种繁多的岩茶里,最出名的该算是大红袍了。
大红袍由一个跟佛教有关的传说而得名。说的是一个书生要赶考,却病倒在路上,巧遇寺庙里的老和尚搭救,用茶汤治好了暴病。书生后来考中了状元,专门回来答谢,老和尚却说,非我救你,是茶树救你。状元于是来到茶树前,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红袍搭在树身上,给茶树行礼。于是,茶树得名大红袍。
而有趣的是,最早这棵茶树,并不叫这个名字,也跟佛教没什么关系。它是生长在一个道观前,被人叫过“洞宾茶”“吕仙茶”。但是无论是哪个名字,这茶叶都叫不响。有人猜测说,可能是吕洞宾风流,江湖上口碑不佳,所以连累了这茶。于是,人们又附会出“大红袍”的典故,为的是清洁茶事,来使其声名远扬。
其实,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人们品的是茶味,但味以名显,名字如果传达出了人心里面的善、正直、傲骨、清明、节俭和其他美德,那么,由人及茶,爱屋及乌。可见一个好的典故,可以成就一片好的茶叶漂洋过海,遇到知己。这是茶叶给予我们的警示。做的够不够好,行的够不够端,不仅要过自己良心这一关,还有无数双眼睛在悄悄地看。
而这个茶,除了最为流行的功夫泡以外,我还学到一个泡法。
那是黄安希女士在《乐饮四季茶》里面提到的。酷暑炎夏时分,用紫砂壶,装好足量的武夷岩茶,同时煮好开水,洗茶完毕,再浇开水于壶中,水刚刚淹过茶即止。这时将准备好的冰块,悉数填入壶中,一直到塞满小壶,甚至要多出一块,顶着壶盖,然后就不用再管他了。把这一壶茶放到太阳下面,你只管看书、浇花、洒扫庭院,就在你专心他事良久以后,突然听得“啪”的一声——壶盖盖上了,冰经历了太阳的灼烤,已经全部融化。这一壶冷香的武夷岩茶,已经华美出世!
我醉心于茶书上的美意和指导,来年的炎热季节,一定会这样循法而行。
在此刻,我想着太阳和冰泡出来的岩茶,仿佛已经飞越了寒冷的冬天,直奔那份清凉和幽香而去。
舅爷送来的茶包上贴的标签是铁观音,打开后却有暗香。那种香味和铁观音的清冽之香有很大不同,似乎是酽醇之气,幽幽传来。放到手中,茶色也不一样,铁观音总是幽蓝碧绿,而这个茶却是红色的,仿佛红壤的炽烈、岩石的深邃;茶叶细长而枯槁,让人不由地要联想起国画里仰天长啸的道长,瘦削、倨傲又目光炯然。
泡上茶来,水中的香真的如同酿制出来的酒,不在表层,藏在暗里,不在舌尖,涌向两颊。那香味,仿佛暗室里亮起的烛光,不耀眼,却足以划破幽冥,也像薛宝钗冷香丸的意象,冷艳,幽香,有距离。
如果用玻璃碗来盛放岩茶的茶汤,会看到红色的水波,那竟是一种朴素的红。没有普洱琥珀般的透亮,不似红茶松香般的讨喜,它只是那种裸露出来的岩石色彩,如挑山工淌汗的脸庞,也像纤夫晒红的脊背。
这样的茶色,让人更容易产生对土壤的亲近,对根的怀想。
嶙峋的貌,华贵的口感,质朴的色彩,竟然和平共处,形成了我所不十分了解的名字——武夷岩茶。
据说武夷岩茶还有一个名字,唤作晚甘侯。
唐朝的孙樵曾有信札《送茶与焦刑部书》,信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
爱茶的孙樵,将出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美称为“晚甘侯”。“晚甘”,回甘缓迟,却香味浓馥无穷。“侯”,更是拟人的尊称。这建阳指的就是武夷山。孙樵的文字让我们仿佛看到风雷之下,涧溪之间,悬崖峭壁,有茶树耸然。因为栽种奇险,得天独厚,采摘辛劳,孙樵叮嘱不要轻慢这茶,生怕所寄之人辜负雨露精华。
后来又有一个人爱上了这茶,专门为它写了传。他是清朝闽北人蒋蘅。他写了《晚甘侯传》,书中对岩茶的美誉称叹,堪比周敦颐的《爱莲说》。
他写道:“晚甘侯,甘氏如荠,字森伯,闽之建溪人也。”“甘氏聚族其间,率皆茹露饮泉,倚岩据壁,独得山水灵异,气性森严,芳洁迥出尘表……大约森伯之为人,见若面目严冷,实则和而且正;始若苦口难茹,久则淡而弥旨,君子人也。”
这些文字不仅沿用了唐朝孙樵对武夷岩茶的美称——晚甘侯,也赠与晚甘侯姓名表字。姓甘,名如荠,字森伯。这茶在蒋蘅笔下,就好像一个有名有姓的人。
《诗经·邶风》里有言: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是茶早先的写法和名称。苦茶香甜,犹如荠菜。晚甘侯武夷岩茶,因为回甘晚,有苦尽甘来之妙味,所以名姓,都与《诗经》里的赞颂相映衬。森伯,亦是茶的别称,因为苦口婆心,人送茶别名“森伯”。这森伯面目严冷,心地慈悲,初入口,苦味难以含咽,日久却得到甘甜受用无尽无穷。蒋蘅叹道:这不就是君子品行吗?
蒋蘅和周敦颐一样,借物咏怀,借言立志,而被他们选择的茶,或莲花,都蕴涵了纯正高洁的品性,令人解颐生津。
但武夷岩茶不仅仅叫晚甘侯,如果去茶店,人们会被武夷岩茶更多的别名搞糊涂。店家一定会问你,你要买的是哪一种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还是白鸡冠?是肉桂,还是素心兰?
这里面其实还真的有些说道。
武夷山的茶叶一般分为岩茶和洲茶两种。在山者为岩,被奉为上品;在麓者为洲,次之。品名多达数百种,《崇安县新志》里这样分类:“不外时、地、形、色、气、味六种。如先春、雨前,乃以时名;半天夭、不见天、乃以地名;粟粒、柳条,乃以形名;白鸡冠、大红袍,乃以色名;白瑞香、素心兰,乃以气名;肉桂、木瓜,乃以味名。”
在这些名称品种繁多的岩茶里,最出名的该算是大红袍了。
大红袍由一个跟佛教有关的传说而得名。说的是一个书生要赶考,却病倒在路上,巧遇寺庙里的老和尚搭救,用茶汤治好了暴病。书生后来考中了状元,专门回来答谢,老和尚却说,非我救你,是茶树救你。状元于是来到茶树前,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红袍搭在树身上,给茶树行礼。于是,茶树得名大红袍。
而有趣的是,最早这棵茶树,并不叫这个名字,也跟佛教没什么关系。它是生长在一个道观前,被人叫过“洞宾茶”“吕仙茶”。但是无论是哪个名字,这茶叶都叫不响。有人猜测说,可能是吕洞宾风流,江湖上口碑不佳,所以连累了这茶。于是,人们又附会出“大红袍”的典故,为的是清洁茶事,来使其声名远扬。
其实,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人们品的是茶味,但味以名显,名字如果传达出了人心里面的善、正直、傲骨、清明、节俭和其他美德,那么,由人及茶,爱屋及乌。可见一个好的典故,可以成就一片好的茶叶漂洋过海,遇到知己。这是茶叶给予我们的警示。做的够不够好,行的够不够端,不仅要过自己良心这一关,还有无数双眼睛在悄悄地看。
而这个茶,除了最为流行的功夫泡以外,我还学到一个泡法。
那是黄安希女士在《乐饮四季茶》里面提到的。酷暑炎夏时分,用紫砂壶,装好足量的武夷岩茶,同时煮好开水,洗茶完毕,再浇开水于壶中,水刚刚淹过茶即止。这时将准备好的冰块,悉数填入壶中,一直到塞满小壶,甚至要多出一块,顶着壶盖,然后就不用再管他了。把这一壶茶放到太阳下面,你只管看书、浇花、洒扫庭院,就在你专心他事良久以后,突然听得“啪”的一声——壶盖盖上了,冰经历了太阳的灼烤,已经全部融化。这一壶冷香的武夷岩茶,已经华美出世!
我醉心于茶书上的美意和指导,来年的炎热季节,一定会这样循法而行。
在此刻,我想着太阳和冰泡出来的岩茶,仿佛已经飞越了寒冷的冬天,直奔那份清凉和幽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