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创导新的实践,毕业以后我们担任中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从中听了多次关于学习新课程的讲座,也观摩了多堂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每一节课几乎都是那么的理想和完满。然而当我兴致勃勃地回到自己的音乐课堂的时候,却发现很多音乐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压抑的状态,学生音乐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学习者的愉悦。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安排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安排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让课堂形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共同参与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但又要避免出现表面“热热闹闹”,可是教学目标的不明确,音乐主体性不强的现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有效的安排学生课堂学习活动。
二、音乐课堂中应重点突出的学习活动
现代教学论指出:学习(活动)方式(方法)是内容运动的形式。学科内容决定了一段学习(活动)方式(方法)在各门学科中的特殊形式和学科素质发展的特定要求。例如数学,是以数和形的学习为对象,运算为操作的学科,所以它的学习(活动)往往通过思维的训练和解题来进行的;而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学习、活动的对象,以语言表达、范文习作为操作的学科,所以它的学生(活动)往往要通过听、说、读、写来进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的素质和能力。
具体到音乐课堂,音乐课不同于语数外此类的文化课,音乐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要全面调动学生的眼、耳、口,强化学生的感知,在音乐中体会到不同的情感,触发学生自己的感受。在音乐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视、唱、练、耳”。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做到“动耳、动眼、动嘴”,这样的“动”不是简简单单的张口就行,听了就行。 首先,这里说的“听”不仅仅是听取教师的讲授,依靠听觉获取信息,更应通过老师的讲述介绍,或是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听去产生共鸣,通过听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其次,在音乐赏析课时,老师要求学生看,可是许多学生只是简单的看热闹。人们获得的外部信息83%来源于视觉,可见“看”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活动中的看,主要是指观察,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有思维参与的高级直觉现象,因而又称为“思维的知觉”。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怎么发挥好老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的看不只浮于表面。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学生布置好课堂赏析任务,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感受。 动嘴议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的相互讨论。议论,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思维相互撞击的重要形式。学生在欣赏完音乐作品细心体会后,要能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得到启示、触及的灵感表达出来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学生之间思维特征相协调,语言特点相接近,讨论中,他们易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口语表达。因此,相互议论有利于开阔思路、促进理解、活跃气氛,能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强协作精神。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用心去感受,体会。
三、学生学习活动在音乐课堂中的具体安排
以七年级教材中《渴望春天》这节课为例,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具体安排组织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发挥“七动”的作用。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声音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美好心情。
2.在二部合唱中学会互相倾听、互相协调、互相合作,体验和谐美。
教学重难点:
1.建立积极的歌唱状态
2.二声部的配合
教材分析:
莫扎特所寫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全曲旋律清新动人,歌曲情绪抒情而欢快。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小学进入中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声音的磨合,已初步具有科学发声的概念,对同学的声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三度和卡农式二部合唱时机已成熟。
教学过程:
1复习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乐于用歌声来表现春天的美——复习上节课内容,听范唱带《渴望春天》:
看着老师的拍子,请同学在歌声中建立积极的歌唱状,请全体学生轻声用乐谱演唱高声部旋律,对学生的歌唱做出相应的评价修整。
2趣味二声部练习
1.请全体同学轻声跟琴演唱“春风的旋律”,注意6/8的节拍规律
2.创设情境,用歌声表现“春风”的柔和,要求气息连贯,声音自然柔和 3.请同学为“春风的旋律”设计象声词
3初步建立二声部
1.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嗓音特点选择声部。
2.高低声部分别跟琴演唱各自声部,要求: 注意八六拍律动感,用气息予以支持
3.两部轻声合作,老师做评价和引导 。
春天除了春风,还有许多小鸟叫,出示表现小鸟的旋律:
1.全体跟琴学习“小鸟”的旋律,关注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特点。
2.高声部同学演唱主旋律,请低声部同学关注进拍和音色
3.两声部轻声合作
4完整演绎歌曲
请同学们完整演唱全曲,学生体会,归纳出唱好二部合唱的要点:互相倾听、互相帮衬、互相融和。
小结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用正确的换气来演唱《渴望春天》,试着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耳动”“眼动”“嘴动”。这样的过程中,调动了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既感到学习音乐是快乐的,又能真的有所收获。音乐课堂不仅仅是学会了一首歌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为主体,通过“动耳、动嘴”的学习活动,使其做到动心,用心去充分感受和体验歌曲欢快、明亮、活泼、流畅的音乐情绪及风格。这样的课堂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不仅实现了体验课程,又避免了“热热闹闹一场空”的形式主义虚假现象。
作者简介:党翔,男,陕西省咸阳市人,名族汉。职称中教二级。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方向。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创导新的实践,毕业以后我们担任中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从中听了多次关于学习新课程的讲座,也观摩了多堂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每一节课几乎都是那么的理想和完满。然而当我兴致勃勃地回到自己的音乐课堂的时候,却发现很多音乐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压抑的状态,学生音乐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学习者的愉悦。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安排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安排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让课堂形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共同参与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但又要避免出现表面“热热闹闹”,可是教学目标的不明确,音乐主体性不强的现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有效的安排学生课堂学习活动。
二、音乐课堂中应重点突出的学习活动
现代教学论指出:学习(活动)方式(方法)是内容运动的形式。学科内容决定了一段学习(活动)方式(方法)在各门学科中的特殊形式和学科素质发展的特定要求。例如数学,是以数和形的学习为对象,运算为操作的学科,所以它的学习(活动)往往通过思维的训练和解题来进行的;而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学习、活动的对象,以语言表达、范文习作为操作的学科,所以它的学生(活动)往往要通过听、说、读、写来进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的素质和能力。
具体到音乐课堂,音乐课不同于语数外此类的文化课,音乐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要全面调动学生的眼、耳、口,强化学生的感知,在音乐中体会到不同的情感,触发学生自己的感受。在音乐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视、唱、练、耳”。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做到“动耳、动眼、动嘴”,这样的“动”不是简简单单的张口就行,听了就行。 首先,这里说的“听”不仅仅是听取教师的讲授,依靠听觉获取信息,更应通过老师的讲述介绍,或是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听去产生共鸣,通过听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其次,在音乐赏析课时,老师要求学生看,可是许多学生只是简单的看热闹。人们获得的外部信息83%来源于视觉,可见“看”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活动中的看,主要是指观察,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有思维参与的高级直觉现象,因而又称为“思维的知觉”。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怎么发挥好老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的看不只浮于表面。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学生布置好课堂赏析任务,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感受。 动嘴议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的相互讨论。议论,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思维相互撞击的重要形式。学生在欣赏完音乐作品细心体会后,要能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得到启示、触及的灵感表达出来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学生之间思维特征相协调,语言特点相接近,讨论中,他们易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口语表达。因此,相互议论有利于开阔思路、促进理解、活跃气氛,能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强协作精神。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用心去感受,体会。
三、学生学习活动在音乐课堂中的具体安排
以七年级教材中《渴望春天》这节课为例,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具体安排组织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发挥“七动”的作用。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声音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美好心情。
2.在二部合唱中学会互相倾听、互相协调、互相合作,体验和谐美。
教学重难点:
1.建立积极的歌唱状态
2.二声部的配合
教材分析:
莫扎特所寫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全曲旋律清新动人,歌曲情绪抒情而欢快。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小学进入中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声音的磨合,已初步具有科学发声的概念,对同学的声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三度和卡农式二部合唱时机已成熟。
教学过程:
1复习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乐于用歌声来表现春天的美——复习上节课内容,听范唱带《渴望春天》:
看着老师的拍子,请同学在歌声中建立积极的歌唱状,请全体学生轻声用乐谱演唱高声部旋律,对学生的歌唱做出相应的评价修整。
2趣味二声部练习
1.请全体同学轻声跟琴演唱“春风的旋律”,注意6/8的节拍规律
2.创设情境,用歌声表现“春风”的柔和,要求气息连贯,声音自然柔和 3.请同学为“春风的旋律”设计象声词
3初步建立二声部
1.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嗓音特点选择声部。
2.高低声部分别跟琴演唱各自声部,要求: 注意八六拍律动感,用气息予以支持
3.两部轻声合作,老师做评价和引导 。
春天除了春风,还有许多小鸟叫,出示表现小鸟的旋律:
1.全体跟琴学习“小鸟”的旋律,关注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特点。
2.高声部同学演唱主旋律,请低声部同学关注进拍和音色
3.两声部轻声合作
4完整演绎歌曲
请同学们完整演唱全曲,学生体会,归纳出唱好二部合唱的要点:互相倾听、互相帮衬、互相融和。
小结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用正确的换气来演唱《渴望春天》,试着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耳动”“眼动”“嘴动”。这样的过程中,调动了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既感到学习音乐是快乐的,又能真的有所收获。音乐课堂不仅仅是学会了一首歌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为主体,通过“动耳、动嘴”的学习活动,使其做到动心,用心去充分感受和体验歌曲欢快、明亮、活泼、流畅的音乐情绪及风格。这样的课堂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不仅实现了体验课程,又避免了“热热闹闹一场空”的形式主义虚假现象。
作者简介:党翔,男,陕西省咸阳市人,名族汉。职称中教二级。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