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元稹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看电影,会指着银幕问这样的问题:“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有时候,父母亲会给予明确的回答,有时候他们自己也说不清。长大以后,阅历越深越觉得大多数人难以用“好”、“坏”来形容,就像“五花肉”,肥瘦相间,说不清算是肥肉还是瘦肉。
  唐朝的元稹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一度被评论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可是随着文史热的兴起,越来越多被挖掘出来的史料,让这样的评语变成了笑话。元稹变成了玩弄女性、趋炎附势的小人。
  假设元稹的一生是一篇文章,这两种看法都有点断章取义。
  
  一、刚直不阿屡遭调遣,路遇太监驿亭被逐
  
  步入官场初期,元稹的确刚直不阿。初涉职场的元稹也曾胸怀大志,不甘于像老油条同事那样混日子。左拾遗被认为是个可有可无的闲职,元稹却在这个位置上干得锋芒毕露。他积极参政议政,吏治、军政都敢大胆谏议。
  元稹这样“爱出风头”,自然让朝中的老同志们有些看不惯。
  元和四年(809年),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这一提拔看似领导对他的赏识,其实是人家等着看他去捅马蜂窝,让他去接受挫折教育,以便今后知道收敛。
  元稹出使东川,首先弹劾前任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贪赃枉法,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此时严砺已死,受此案牵连的7个刺史因此受到惩处,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案。
  不久,元稹遭到严砺生前朋党诬陷,被调离到“东台”。上任后,元稹又接连弹劾浙西观察使韩皋、徐州节度使王绍……一连弹劾了几十名地方大员。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由于弹劾河南尹房式,被朝中敌对势力攻击为“专达作威”,调回长安。
  屋漏偏逢连夜雨。回京途中,元稹到了陕西省华阴县境内的敷水驿亭。按职位他住进了上厅。可是黄昏时分,大太监仇士良正好也出差到此住宿,要元稹让出上厅。元稹自然不肯,结果被没文化的仇士良打了几马鞭,又被其随从一顿暴打,最后还被赶出驿亭。
  回到长安后,元稹立刻向朝廷报案。可是仇士良是个狠角色,在职20余年,前后杀了二王、一妃、四宰相。小小一个元稹当然不是对手,最后反被贬为江陵士曹。
  到元和五年为止,元稹确实配得上“刚直不阿”四个字,如果他坚持下去,估计后来明朝的海瑞就不会那么出名了。
  
  二、攀上太监官至宰相,在职太短未及建树
  
  然而,经历挫折教育之后,元稹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变得圆滑起来。在江陵,他攀附上了江陵监军,大太监崔潭峻。这位崔太监似乎有些文学修养,很欣赏元稹的文采。
  元和十五年(820年)初,宪宗驾崩,唐穆宗即位。此时崔潭峻回到长安,向穆宗推荐了元稹的百余首诗作。新皇帝很是欣赏,下诏升元稹为知制诏。
  穆宗的赏识,加上与一帮掌权大太监打成一片,元稹从此官运亨通,一度当上了宰相。不过仅仅当了三个月宰相,元稹就因为复杂的政治斗争被贬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
  从元和五年(810年)到长庆二年(822年),元稹扮演着势利小人的角色,可惜他在高位上呆得时间太短,没来得及有所作为。不然他的一生也许会因此改写,明朝的张居正不也是靠着宦官成为权相的吗?
  假如元稹能坐稳相位,继而拿出早年的一点政治激情,焉知不能开拓出一番宏图伟业。一俊遮百丑,有了政绩,攀附太监就只是“小节”了。至于玩弄女性,更不过是“细枝末节”,甚至可以用“风流”来粉饰之。
  遗憾的是元稹被贬后,一直没有得到东山再起的机会。之后的几年,元稹纵情酒色,无所追求。其作风问题,成了被人非议的热点。
  
  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性格决定命运,元稹的性格在其对李贺的态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年元稹兴冲冲地去拜会李贺,被李贺很不礼貌地拒见,还讽刺他是“明经”出身。这事当然是李贺不对,然而元稹日后的报复下手未免太狠。他上奏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李贺应避讳,不得应“进士”试。这卑鄙的一招害得李贺前途尽毁,英年早逝。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元稹的心狠手辣固然是政治运动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可是他心胸过于狭窄,做事不能“戒急用忍”,所以往往导致自己没有回旋余地。做清官时四面树敌,很快被对手打倒。依附宦官后,实力上已经占据上风,又有皇帝支持,却也不能化优势为胜势。过于急功近利,想迅速打倒政敌,结果两败俱伤。
  元稹在情感上的表现,同样透着下手狠的性格特征。他最为后人诟病的是对“莺莺”始乱终弃。元稹写过一本传奇小说《会真记》,后来被改编成名剧《西厢记》。经考证,后世大多数名家确信此书系自传体,元稹就是小说中的“张生”。
  《会真记》故事大意是元稹(张生)年轻时游学蒲州,偶遇远房亲戚——一位寡妇和她的女儿。正值兵荒马乱,这个弱小的家庭流落异乡,生活充满了凶险。恰好元稹认识蒲州守将,于是拜托他为母女二人提供保护。此后元稹便认识了寡妇家17岁的女儿莺莺,一时间被其美貌迷得茶饭不思。通过莺莺的丫环牵线搭桥,元稹很快与之发生关系,而且偷偷同居了一阵子。后来为了进京谋取功名,他离开了莺莺。赴京应试以后,元稹被京兆尹韦夏卿赏识,最后将莺莺抛弃。
  如果说《会真记》中的“张生”是否就是元稹还略有争议,那么元稹在书中借“张生”之口说的一番话,难免让人对其人品非常鄙视——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拒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甚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戮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这段话无非是“女人是祸水”的老调重弹,可是元稹也好,“张生”也罢,都不过只是穷书生一个,和“殷之辛,周之幽”根本无法类比,美女即便如祸水,你又有什么本钱可以给她去败?明明喜新厌旧,却嫁祸于被抛弃者,人品之恶劣实在可怕。
  事实上,元稹的一生,一直不断地寻花问柳,如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从未有过道德上的负疚感。每每大概都是以这段“祸水论”,为自己进行心理开脱。
  然而元稹对亡妻韦丛一往情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一生创作中最著名的一句诗,不少女士因此坚信元稹是个情感专一的人。
  钱钟书在《围城》中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文人最喜欢死老婆,老婆死了就有机会可以写祭文,这种文章旁人是没法和自己抢着写的。元稹的那句“曾经沧海……”或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的妙手偶得,不一定能体现出多深的感情基础。
  对于元稹的为人,后人贬多褒少。不过元稹既没有卖国求荣,也没有欺压百姓,肯定不属于大奸大恶。他的一生想当清官未遂,改当小人也不太成功。官场失意,情场相对得意,这种得意却又为他留下骂名。
  复杂的元稹,远不是“好人”、“坏人”可以用来形容。这样的人,历史上很多,生活中也很多。■
其他文献
2009年金色的秋季,正在德国访学的我,住在巴伐利亚州靠近奥地利边境的小城菲森。呼吸着从阿尔卑斯山深处散发出来的浓郁的清风,目睹漫山遍野的绿色,一抒胸中块垒,顿觉心旷神怡。  菲森是德国最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浪漫之路”的终点。在德国,“浪漫之路”妇孺皆知,遐迩闻名。这条横跨巴伐利亚西部、从维尔茨堡一直延伸到菲森的旅游线路,宛如一条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的“项链”,将众多的风景如画的胜景和人文凝重的古迹串
期刊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3年12月18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召开会议,并发表《开罗宣言》。主要内容是:三国表示对日作战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无扩张领土之意;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把日本从它用武力攫取的所有土地上驱逐出去,使朝鲜自由独立;
期刊
可是,时隔数年,当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日本一些敌视中国的国会议员竟提出要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列岛拥有主权。  日本政府竟然迎合右翼分子要求,出动巡逻艇和飞机对中国在钓鱼岛列岛海域从事作业的渔民进行监视与干扰。  1979年5月,日本政府公然置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友好条约于不顾,派出巡视船,将人员与器材运到钓鱼岛,并在那里修建了直升飞机机场,还向那里派出调查团和测量船。  2
期刊
战国时代,很多人讲求“忠君不二”,就像晋哀侯手下的忠臣栾共子说的,报生以死,报赐以力,事之如一。但这并不是普遍的价值观,还有的人,则持“良禽择木而栖”的态度。  吴起就是后一种人。  他是卫国人,最初在鲁国为官,他妻子是齐国人。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国人本想用吴起为将,但考虑到吴起的亲戚关系,吃不准他会向着谁。吴起一刀将妻子杀了,用妻子的血染红了自己的官帽,当上鲁国将军。  吴起率鲁军大败齐军。鲁国人
期刊
一、县委要求过“革命化春节”    “大跃进”实际上从1957年就开始了。是年冬天,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应城县委要求大家遵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立即动员起来,掀起全县“大跃进”的高潮。  1958年的春节即将来临,县委怕因为过春节影响了“大跃进”,召开区、乡、社电话会议。在电话会上,县委号召:“全县干部群众一致动员起来,移风易俗,破旧立新,过革命化的春节。不吃年饭,不
期刊
2010年是“七七事变”73周年。7月7日前夕,中国大陆画家精心创作的“浩气长流”巨幅史诗画作,应邀赴台展出。在这幅作品中,吉星文的形象赫然在列。  “七七事变”广为人知,但吉星文其人其事现已鲜有人知。在“七七事变”中,是他率部“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人民8年抗日战争的序幕。    一、喜峰口战斗逞英豪    吉星文1908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
期刊
我的姑父秦玉根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在解放战争中,单人捕捉俘虏达100多名。  他1928年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1947年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侦察员,参加过解放战争、新疆剿匪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7次战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英雄勋章。2004年因病去世。  2008年,我到广州办事,顺便来到中山市看望我的姑妈。在姑妈家里,我看到了姑父在部队时的老上级,原西安警备区李
期刊
1950年6月18日,台湾“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等军法合议庭”以“煽惑军人逃叛罪”,叛处“陆军二级上将”、“前浙江省主席”陈仪死刑。此案的另一涉嫌人汤恩伯因举报在先,免于追究。但从此后,汤恩伯完全失去了蒋氏父子的信任,备受排挤打击,61岁在日本忧郁而终。  陈仪为何要“煽惑军人逃叛”反蒋?汤恩伯为什么会参与其中?事情是怎样败露的?    一、陈仪执行蒋介石命令屡次失信于民,遭民众指责唾骂自觉无地自容 
期刊
2010年8月,在长治城西护城河东岸发现一块石碑,石碑是青石材质、日文凹刻,高1.6米,宽0.8米,厚0.4米。经专业日语翻译人员翻译,内容如下:  这是延绵187公里,贯穿太行山脉,连接太谷与潞安平地的东潞线铁路。  昭和十四年六月十二日在东观镇开始动工,由于开山凿岩的艰苦,共匪的屡屡骚扰和水害带来的困难,于翌年的七月三十一日在潞安才完工,历时十又三个月。其间出动兵员131524人次和民夫283
期刊
左列钟铭右谤书,  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  万事浮云过太虚。  这是清代名臣曾国藩给他弟弟曾国荃写的一首诗。当时,曾氏兄弟率领湘军,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扑灭了太平天国这把反清的大火,于清王朝而言不啻再造。对此,清政府给予了很高评价。然而,也犯了功高震主的大忌。再加上曾国荃骄横跋扈、贪婪无度,因此参劾指摘甚至诽谤攻击的奏议铺天盖地。曾国荃极为愤懑、恐惧,以至肝部疼痛、夜不能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