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儿童成长 构建德育新样态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旗帜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意义。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亮点之一是强化了儿童主体。《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聚焦儿童成长,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儿童良好道德思想观念的形成,增强儿童的法治意识。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基于儿童需求,精准定位目标;立足儿童生活,精心创设情境;尊重儿童天性,设计精彩活动;着眼儿童发展,提升知行合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儿童立场;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4-0153-02
  【Abstract】The education banner based on children's standpoint clearly reveals the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 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the unified edition of the textbook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for primary schools i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ubject of childre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should focus on children's growth,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hildren's good moral ideas,and enhance children'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based on children's needs,accurately positioning goals;based on children's lives,carefully creating situations;respecting children's nature,designing exciting activities;focusing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and enhancing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Children's Standpoint;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著名教育家成尚榮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排上有创造性的突破:以儿童道德的发展为主线,从“儿童兴趣”出发编排教材的内容,从“儿童认知”切入教材的思维逻辑,从“儿童活动”设计教材的对话形式,充分体现站在儿童立场的鲜明特点。教师应聚焦儿童立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让课程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1.基于儿童需求,精准定位目标
  教学目标的定位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对教学效率有着深刻的影响。提高课程的实效,首先要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做起。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没有出台之前,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是本课程的根本标准。我们要仔细研读,正确把握理念,理清楚课程总目标、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每一课题的目标。年龄不同,德育内容不同;同一德育内容,不同年龄程度也不一样。要在整体目标意识、目标层次意识的基础上精准确定每一课时的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也是一节课的归宿,可以说是一节课的灵魂和方向。教学目标体现的是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本节课后所能达到的基本要求,体现的是学生立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如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找到学生学习的原点和起点。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的主题,围绕本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困惑是什么,道德矛盾或道德冲突是什么。只有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才是精确、恰当的,围绕这样的教学目标开发的课程资源、设计出的教学活动才能深受学生喜爱,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如执教二年级下册《我也能做研究》这一课,教学目标应这样定: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的小探究,引导孩子认识自己也能做研究,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体验研究的快乐,从而使他们主动去探究周围的世界,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而有的老师则会把让孩子掌握做研究的方法设为教学目标,这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适宜的。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班级生活有规则》、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们的班规我们订》德育主题一样,但学生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不一样,教学目标也不一样。前者引导学生初步树立班级的集体生活观念和集体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后者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班规在班级生活的作用,体验班规的民主制订,自觉接受班规的约束,强化规则意识。
  2.立足儿童生活,精心创设情境
  生活即教育。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必须根植于儿童的生活,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也指出,法治教育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才能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最大限度地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儿童学会自己观察世界、感受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巧妙寻找、捕捉、提取和开发生活化的课程资源,让教学内容与儿童已有生活经验、能力和水平相契合,让生活成为儿童道德生命自由生长最肥沃、最鲜活的土壤。   (1)调动已有经验,贴近生活
  如在教学《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东西是塑料制成的,然后结合课前调查,引导学生交流,说说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玩具等,哪些东西也是用塑料做的。从生活积累出发,生活与课程的具体内容便建立了密切联系,学生就会感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正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而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乐于探究,从而深切感受到塑料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创设生活情境,唤醒体验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请让我来帮助你》时,老师在课堂上扮演一位腿脚不便、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想要穿过拥挤的马路到对面去,情境创设后,学生纷纷举手上台搀扶着“老奶奶”过马路,并提醒“老奶奶”注意安全。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为学生搭建自主道德学习的“支架”,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而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执教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可以创设情境:现在我们要用新本子,请大家到讲台前来拿吧,每人一本。因为没有组织,学生自由上来,便会混乱。于是让同学们放回本子,请班长安排大家排好队领取。真实的生活体验产生真实的感受,学生自然明白排好队的意义。
  (3)捕捉生活资源,深化感悟
  教学一年级下册《干点家务活》,可让学生提前在家观察,完成“妈妈一天的家务活”调查表,借此唤醒学生对家人爱的记忆,从而“入情”,充分调动其积极的情感体验。课上,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将一项项家务活出示在大屏幕上。看到满屏的家务活时,学生们惊诧不已,原来妈妈每天要做这么多家务活,自然感受到了妈妈劳动的辛苦。接着,引导学生交流:“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 学生们入情入境,感恩之情溢于言表,自然产生了想要为妈妈分担家务活的愿望。
  3.尊重儿童天性,设计精彩活动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还处于直观思维为主导的发展过程中,活动是儿童认知的源泉,活动对其道德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过去的德育教材总是道理先行,然后用事例证明、总结性论说,往往停留于说教层面。在传统德育课堂中,主要采取师讲生听的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种类型比较单一的教学活动枯燥乏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也不利于道德的发展,即知、情、意、行的整体发展,只有学生主动、乐于并有效参与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落实德育目标。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有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围绕学习活动来设计教材,重构了学与教的关系。虽叫“教材”,实则“学材”,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起来的,所有的环节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辅助者。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最核心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合作探索学习。教师要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精心设计有效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帮助学生提升行为的道德意义,获得生命的成长。
  (1)多样活动激童趣
  执教统编教材二年级《大家排好队》一课,我们可以设计“说排队、探排队、排排队”三个活动,利用看视频、做实验、师生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巧妙引导学生了解排队场所,理解排队的好处,探究排队的学问,在学生稚嫩的心灵播下公平、秩序及规则的种子。执教五年级《无处不在的广告一课》一课,可以通过“看一看:广告的前世今生”、“找一找:广告大家族”“议一议:小广告大功能”三个活动的开展,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广告的相关知识,感悟广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合作探究齐参与
  如执教二年级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可以“美”为主线,串起装扮教室的各活动环节:发现、寻找美的班级,激发美的愿望;收集、讨论、评选美的“金点子”,设计装扮教室的蓝图;装扮自己班级的教室。在教学中,无论是分组活动,还是全班交流,都关注差异,调动全体参与的积极性。制止强势包揽学生一切,要关注那些平时不爱发言、不爱和别人讨论与合作的学生,并和他们一起商量,一起动手。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取长补短有助于更好地合作、共创,实现全员参与、共同成长的教育理想。
  4.着眼儿童发展,提升知行合一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本课程的归宿和落脚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过有道德的美好生活,其最高境界就是使学生明理、悟道而且践行,也就是知行合一。课堂教学活动应加深儿童对生活经验的感受和认识,促进儿童通过自主、理性的行动来表达对生活的情感与认识,最终将儿童的知情意行整合起来,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从而积极主动探索生活、创造生活,实现自身的道德成长。
  (1)德法兼修润童心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亮点在于强化了儿童主体,融入了核心价值,渗透了传统文化,加强了法治意识。在法治教育中教师要注重道德和法律在具体生活实践中的融合,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精神提升紧密结合。如教学宪法专册六年级上册《认识居民身份证》,学生认识了中国居民身份证的信息内容和意涵,懂得中国居民身份证是中国公民的身份凭证后,应进一步激发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号召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公民意识,共同建立中国公民良好形象。
  (2)多元评价促发展
  品德课程标准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和實践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的综合评价,促进每个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首先重视多主体评价,既要有教师的评价,也要鼓励学生自我、同伴、家长等人员共同参与。其次要重视过程性评价,珍视儿童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和探索过程。第三重视多尺度评价,关注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多用几个尺度去衡量孩子,让每一个儿童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和探索的自信。第四要重视持续性评价。评价不能局限于一节课,更不能终止于一次主题活动,必须伴随教育的全程,要有“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意识。
  (3)课后导行显成效
  德育课程学习应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儿童营造“致知笃行”的平台,使之由课内生活走进他们的现实生活,使课中所学、所得、所感、所悟,真正转变为课后所用、所做、所行、所为,使课堂教学中内化的知、情、意、行等因素,能够在课外生活世界中得以践履和彰显。这样的教学才更有价值,也体现了“由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生活”的课程理念。
  聚焦儿童成长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儿童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只要我们站在儿童立场,在教学实践中时刻牢记:基于儿童需求,精准定位目标;立足儿童生活,精心创设情境;尊重儿童天性,设计精彩活动;着眼儿童发展,提升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课堂定能绽放儿童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吴俊杰.创客教育中的道德发展和价值引导[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05).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教学改革下,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受到社会各界对的重视,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为此,实践性作业设计成为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手段。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实践性作业设计展开全面论述,并针对性提出实践性作业设计应用策略,旨在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 要:在传统教学中,体育一直被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不被人们重视,这也导致学生缺乏运动兴趣。足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不仅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也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将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融入足球教学中,通过课前的趣味性热身运动、设计有趣的足球游戏比赛,给学生渗透足球技巧和引导其学习欣赏,在激发其足球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升体育教学成效。本文结合当前体育教学现状,就小学教师
期刊
摘 要:德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将其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建立“管育并重”教育管理模式,是对原有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德育工作的创新,能够让班主任工作“活”过来,实现艺术管理。实践检验,“管育并重”教育模式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强化认识,理解该教育模式的内涵、作用,在落实班级管理工作中把握好“度”,处理管与育,这样才能够打造高效小学班级“管育并重”课堂,实现有效管理、有效教育。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朝着能力提升的方向发展。在学生能力培养中,做好学生思维创新引导,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实际情况,从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思维创新引导的问题出发,结合教学情境创设、丰富教学模式、理论实践结合具体探索思维创新引导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思维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过程中,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方法培养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内容,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育。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在小学时期对学生展开语文教学时,需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强经典诵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给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其早已进入到学校的教育当中,并且凭借其信息量大、搜索快、表现形式多样等一系列优势在教育当中迅速立稳了脚跟,为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今,信息技术在小学的教学当中已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还不够充分,没有将教学与信息技术做到深度的融合。因此,本文将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当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且对其深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等数学学科品质,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积极响应新課标提出的教育教学要求,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考能力;独立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教学生活化,这是当前小学教育中的一个明确趋势,并且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得到渗透。教师立足生活化,对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将数学知识融入具体的情景中,可以让课程教学与现实生活形成紧密结合,从而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直观性,让小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数学情景的教学作用,及通过生活素材创设情景的基本要点,最后提出通过生活数学情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
期刊
摘 要:小学音乐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之一,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了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音乐歌唱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歌唱学习感受,构建歌唱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逐渐感受歌曲内涵,体会歌曲情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歌唱技巧,学习歌唱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小学音乐
期刊
摘 要:体育教学是高中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是锻炼学生体能素质,培养积极的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高中体育教学,在教学中重视游戏方法的应用,调动高中生体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应用游戏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游戏方法;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