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明确学前教育理论中游戏与教学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有效避免幼儿教学中的游戏异化。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随后基于游戏与教学,探讨了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再反思结果,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促进游戏精神在学前教育中的回归。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反思;幼儿游戏
强化对游戏与教学的反思,能够有效促进学前教育理论的完善,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方向提供指导,以提高我国的幼儿教学质量和水平。
1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
1.1幼儿教育的两种途径:游戏与教学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宣泄不愉快的情绪,活动良好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促进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是幼儿人格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狭义上值得是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材料,有计划、有系统、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获取知识技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游戏和教学,作为幼儿教育中的两种途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方面,两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功效,不能相互取代,另一方面,两者具有互补性,游戏和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学前教育中,以游戏为中介,依照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幼儿与周围环境的良性互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游戏与教学的整合:游戏教学化和教学游戏化
游戏与教学的整合并不是两者的简单堆叠和相加,而是形成有机的、良性的、深层次的双向渗透和融合,其在重要的实现路径为:游戏教学化和教学游戏化。游戏教学化是指以与游戏为主体,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中施加教育影响,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戏教学化的过程中,要避免将教学的功利性和严肃性带入游戏中,要维护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让游戏的愉悦功能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成长。教学游戏化指着以教学为主体,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利用游戏手段,调节教学氛围,以保障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蕴含游戏精神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消解传统学前教育的功利性和严肃性,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儿童的认知、思维和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关于学前教育理论的再反思
2.1厘清课程、教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游戏与课程的整合、游戏课程的构建两方面来看待,在整合方面,学前教育界普遍认为游戏的普适性和整合性能够优化幼儿园的资源配置,完善其课程体系;在游戏课程的建构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开发民间游戏、传統游戏对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其园本课程的开发仍然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以确保民间游戏和传统有效能够适应现代学前教育的机制,符合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的整体条件和水平,以提高民间游戏和传统游戏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层面,其主要强调的是,如何使幼儿在实践过程中达到玩与学的平衡,教师要正确看待游戏教学化、教学游戏化之间的区别和练习,明确游戏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教学的生成资源,游戏可以是实施手段,也可以是教育评价的有效方式。
2.2完善幼儿游戏研究,协调游戏的三维价值
游戏的三维价值体系是指游戏具有娱乐价值、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不仅能够使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能够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发展,是幼儿的权利和福利,只有将游戏的三个价值协调统一在一起,才能实现游戏效益的最大化,偏向任何一方,都到导致游戏的“异化”和“畸变”,从而限制幼儿的身心发展。因而在对幼儿游戏的研究和设计方面,要注重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和视角看待幼儿游戏的本质,强化对游戏精神的理解,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内涵,以强化教学的正确引导作用。以此同时,相关研究者还要继续深入对传统游戏的研究,为幼儿园处理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之间关系提供导向,帮助其充分利用园本资源、乡土资源和社区资源优化教学与游戏的环境,协调教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还要加强与幼儿园的协同合作,强化自身的问题意识,以团队的力量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2.3促进教育场域中游戏精神的回归
促进教育场域中游戏精神的回归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首先,在学前教育中要强化自由精神的回归,打破追逐知识与准备未来的幼儿游戏观,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游戏的主体,不再将游戏简单的看作道德教化的工具,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以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其次,在学前教育中要重视对话精神的回归,在遵循趣味性、安全性与教育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开放性的活动环境,以平等和尊重的眼光积极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师幼关系,把握正确的教学时机,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最后,在学前教育中要落实体验精神的回归,将游戏性体验归还给幼儿,利用生动情境和灵活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其自觉的参与到游戏和教学的活动中去,促成游戏与教育的携手并进,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厘清课程、教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协调游戏的三维价值,强化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杜绝幼儿园教学中的“傻淘傻乐”和“虚假游戏”,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茜茜.近十年来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8(05):73-77.
[2]王翠霞.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158.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反思;幼儿游戏
强化对游戏与教学的反思,能够有效促进学前教育理论的完善,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方向提供指导,以提高我国的幼儿教学质量和水平。
1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
1.1幼儿教育的两种途径:游戏与教学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宣泄不愉快的情绪,活动良好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促进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是幼儿人格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狭义上值得是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材料,有计划、有系统、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获取知识技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游戏和教学,作为幼儿教育中的两种途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方面,两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功效,不能相互取代,另一方面,两者具有互补性,游戏和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学前教育中,以游戏为中介,依照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幼儿与周围环境的良性互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游戏与教学的整合:游戏教学化和教学游戏化
游戏与教学的整合并不是两者的简单堆叠和相加,而是形成有机的、良性的、深层次的双向渗透和融合,其在重要的实现路径为:游戏教学化和教学游戏化。游戏教学化是指以与游戏为主体,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中施加教育影响,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戏教学化的过程中,要避免将教学的功利性和严肃性带入游戏中,要维护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让游戏的愉悦功能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成长。教学游戏化指着以教学为主体,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利用游戏手段,调节教学氛围,以保障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蕴含游戏精神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消解传统学前教育的功利性和严肃性,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儿童的认知、思维和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关于学前教育理论的再反思
2.1厘清课程、教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游戏与课程的整合、游戏课程的构建两方面来看待,在整合方面,学前教育界普遍认为游戏的普适性和整合性能够优化幼儿园的资源配置,完善其课程体系;在游戏课程的建构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开发民间游戏、传統游戏对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其园本课程的开发仍然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以确保民间游戏和传统有效能够适应现代学前教育的机制,符合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的整体条件和水平,以提高民间游戏和传统游戏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层面,其主要强调的是,如何使幼儿在实践过程中达到玩与学的平衡,教师要正确看待游戏教学化、教学游戏化之间的区别和练习,明确游戏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教学的生成资源,游戏可以是实施手段,也可以是教育评价的有效方式。
2.2完善幼儿游戏研究,协调游戏的三维价值
游戏的三维价值体系是指游戏具有娱乐价值、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不仅能够使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能够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发展,是幼儿的权利和福利,只有将游戏的三个价值协调统一在一起,才能实现游戏效益的最大化,偏向任何一方,都到导致游戏的“异化”和“畸变”,从而限制幼儿的身心发展。因而在对幼儿游戏的研究和设计方面,要注重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和视角看待幼儿游戏的本质,强化对游戏精神的理解,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内涵,以强化教学的正确引导作用。以此同时,相关研究者还要继续深入对传统游戏的研究,为幼儿园处理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之间关系提供导向,帮助其充分利用园本资源、乡土资源和社区资源优化教学与游戏的环境,协调教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还要加强与幼儿园的协同合作,强化自身的问题意识,以团队的力量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2.3促进教育场域中游戏精神的回归
促进教育场域中游戏精神的回归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首先,在学前教育中要强化自由精神的回归,打破追逐知识与准备未来的幼儿游戏观,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游戏的主体,不再将游戏简单的看作道德教化的工具,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以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其次,在学前教育中要重视对话精神的回归,在遵循趣味性、安全性与教育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开放性的活动环境,以平等和尊重的眼光积极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师幼关系,把握正确的教学时机,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最后,在学前教育中要落实体验精神的回归,将游戏性体验归还给幼儿,利用生动情境和灵活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其自觉的参与到游戏和教学的活动中去,促成游戏与教育的携手并进,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厘清课程、教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协调游戏的三维价值,强化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杜绝幼儿园教学中的“傻淘傻乐”和“虚假游戏”,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茜茜.近十年来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8(05):73-77.
[2]王翠霞.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