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缘情会文中品“味”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0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应以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创设语言实践机会,让课堂焕发浓浓语文味,尽显语言魅力,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语文收获。“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关键词】语文教;语文味;充盈;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映入眼帘的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迈悲壮,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有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也有王熙凤的泼辣善变;既有文质兼美的散文,也有情节隽永的故事……浓浓的语文味,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掩卷而思,语文课堂需要“语文味”,“语文味”在哪里?我们的课堂怎样才能凸显浓浓的“语文味”呢?
  一、“扎实字词、涵咏语言”品出“语文味”
  在语文教学中“赏词析句,涵咏语言”,让学生与文中的情感“交融”,用自己心灵去触摸文字的温度,能浓化我们课堂的“语文味。”
  许多老师总认为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高年级只需蜻蜓点水甚至可以忽略。其实中高年级字词教学同样不容忽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纵贯低中高各个年级,让语文课堂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在《女娲补天》教学中我遵循从“字—词—句—段—篇”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在学习字词中涵咏语言,与文本情感交流。
  师: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读完)我们来看一看如下组词语:
  出示词语:
  第一组:轰隆隆 塌下露出 燃烧 挣扎熊熊大火
  第二组:熄灭 喷火 缺少冶炼 液体纯青石
  学生自己认读、读给同桌听、指名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全班齐读
  师:这两组词语,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呢?
  生:“隆”在这里隆读阴平,它是变调。
  生:挣扎的挣是个多音字,这里读第一声,挣钱的挣读第四声。
  生:冶炼的冶是两点水。
  师:课文中女娲要冶炼什么?(五彩石)用什么炼?(火)对,那冶炼意思是(生:用火把五彩石化成很稠的液体,这个过程就是“冶炼”),所以“炼”字是火字旁,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个词。
  师:孩子们,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冶炼的意思,今后在学习当中要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方法来理解词语。那这两个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你观察到什么?
  生: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生:要注意冶字的两点水和练字的横折钩。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接下来请你们根据刚才所说的注意点也来写写这两个字。
  师:同学们,第一组词语都出自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它们回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出示句子),这些句子自己读一遍。
  出示句子:
  一天夜里……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自读这些句子,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几句话讲什么?(生概括)谁再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生:天塌地裂)。同学们,一段话,我们可以把它读成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把书由厚读薄,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师:我们再把第二组词送回课文中,它们出自课文二、三、四段。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一段方法分别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概括二三四段的主要内容。
  生:求雨造船、上山找石、炼石补天。
  师:用上连接词,把这几个词串起来说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学到这里请你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女娲是个怎样的人?
  生:不怕危险、勇敢善良。
  如上教学过程昭示着科学有序的“语文味”理念,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字、词、句、段、篇”相依相成,互为联系。
  二、“走进文本、反复诵读”读出“语文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极其重视“语用”,因此聚焦语用,打造“语用型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热门话题。朗读是培养学生语用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朗读促使学生品析文中的优美词句,走进文本,感悟静态文字背后所蕴含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感受浓浓语文味。正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为了帮助学生通过他们对话切身感受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我设计了四读感悟,引领学生成功地走进文本,与陶罐铁罐产生共鸣,品出语文味道,设计如下:
  一读,了解大意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想想对话主要讲了什么?
  生:铁罐占着自己优势奚落陶罐
  师:那“奚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奚落它,怎么奚落呢?由此引出:
  二读,认识特点
  师:请大家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觉得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铁罐很骄傲,陶罐很谦虚
  师:请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铁罐的骄傲,陶罐的谦虚(生齐读)
  三读,领悟语气
  师:出示去掉语气神态的句子,请你仔细看看,这些也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但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生:一组有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一组没有。
  师:有了这些语气神态的提示语,对你朗读课文有什么帮助?
  生:可以帮助我们读出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语气,可以表现出人物的神态。
  师:让我们来对比朗读,感受一下加上语气神态和不加的区别(同桌对读,指名一组同学对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四读,拓展延伸
  师:加上了语气神态,我们把人物特点读得更到位,同学们发现了吗,陶罐和铁罐最后一次对话这里没写出他们语气神态,你能想象出他们说話时的神态吗?(课件出示,学生填上神态的词语)   师:请根据所填读一读。
  看似简单的对话,我创设了一个层次渐进的四读步骤,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合理有序地指导学生朗读,促成学生语言习得扎实内化,使小学语文课堂散发浓浓语文味,还语文教育本真。
  三、“品词赏句、咬文嚼字”悟出“语文味”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语文课美在字里行间,课堂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心推敲,用心品味,感受到了字词背后的温度,感悟语文之美。
  (一)咬文嚼字要与“遣词造句”有机结合
  课堂中要想发挥学生的语言张力,教师要懂得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精心设计,创造学生语言运用的平台。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文中“迫在眉睫”这一关键词,为了进行有效语言实践,我设计四个步骤,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第一步:让学生读课文并找出文中描写小姑娘此时生命垂危的语句;第二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结合文本语言概括出“迫在眉睫”的意思(即:事情已到眼前,情况万分紧急);第三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见到或遇到的“迫在眉睫”的事情,以生活体验来丰富学生的内心思想;第四步:请用“迫在眉睫”造句。
  (二) 咬文嚼字要与“文本情境”紧密结合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通过品词达到析句,进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课文情境融为一体。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词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师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我在教《唯一的听众》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心理感受时,引导学生紧抓“小令”一词。我是如下设计的:
  师:通过预习说说“小令”什么意思?
  生:一种美妙的声音,让人听了心情愉悦。
  (课件出示句子: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声音,犹如悠悠的小令。)
  师:请大家用心地品读,想想你读出了什么?
  生:“沙沙”的声音衬托出林子很静很静……
  师:如果把“沙沙”换一个词好吗?请比较差异。
  通过换词比较,感受作者巧妙、恰当用词,引出不同的情境所包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比如,今天如果因为心情不好,躲避到这样的林子中,你是感受不到如此美妙的悠悠“小令”。由此引导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的心境零距离接触,进而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便水到渠成。
  四、“课堂练笔、抒情达意”释放“语文味”
  写是语文的灵魂,要想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沃土,教师要巧用随文练笔,让“写味”飘香课堂,开辟出读写结合的“芳草地”。
  (一)重视积累胸中有墨
  语文综合素养最显性的表现形式是听说读写,体现语文工具性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大脑中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即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素材,运用时才有办法调配,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厚积薄发”正是这个道理。语文课本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都要让学生熟读或摘抄、也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批注,加强对这些经典、重要词句的感悟、积累。加大课外阅读量,也是积累语言的一大途径,特别是语言典范的积累,如记诵古今中外精彩的语段、篇章等。借此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规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综合修养,促进语言发展。
  (二)模仿范例勤于练笔
  小学生具有天然的模仿能力,尤其对于低、中年级学生,仿写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习作刚入门,为了降低难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潜能,给学生提供发现、模仿和创造的机会。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中介绍岛上鸟多那段,围绕中心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领会写作特点,即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然后,以学校开展的阳光运动为例,围绕“丰富多彩的校园阳光运动”为中心句仿写一片段,学生们顿时文思飞扬,奋笔疾书。练笔之后再交流,那更是出口成章。这样“语文味”在随文练笔中被彻底地释放出来。
  (三)悬念空白拓展想象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留有空白,“情节”意犹未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进行想象、推测、构思,以寫话形式对情节进行填补,学生的体验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鲜活起来。比如课文《小摄影师》的结尾是高尔基让秘书如果来的是小男孩一定要通知他,但课文并未往下写小男孩到底有没来,于是我就问学生:“小男孩会再来吗,如果来了,他们会谈些什么?后来小男孩和高尔基会发展成什么关系?”学生畅所欲言后整理一段话写下来。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和独特性,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化与理解,丰满文章人物形象。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课堂上师生共同品尝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共同体验健康、丰富的审美快感,生命的花朵在课堂上尽情绽放,这是语文课自然的、本真的回归。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彰显语文特性和魅力,洋溢浓浓的语文味,成为学生自由享受的精神空间,我们期待语文的路上洒下一路花香……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文言文作为我国经典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语文学习中越发重要。随着文言文进入小学课堂,教师若不能准确把握学情,在小学的课堂冠以传统初高中的教学方法和超过学生水平的内容,让学生不能踮踮脚摘到果子,他们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对文言文会产生畏惧心理,如何让小学生产生兴趣,就应该探求文言文最本初的状态——读,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以王崧舟老师的《天籁》为例,寻求文言文教学的本源。  【关键词】文言
【摘要】周作人和汪曾祺的散文风格轻淡闲适。周作人对四方食物的描写以及研究体现出他的人生品味和苦味;汪曾祺在对日常生活的冲淡平和的抒写中透着一种士大夫的优雅。  【关键词】闲适散文;苦涩;优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闲适散文”一说始于中国现代文学,周作人、林语堂、梁遇春等作家都是写作小品文的“圣手”,文艺复兴后西方文坛上蒙田、兰姆等人是他们极力引介推崇的。在历史上,闲适散文
企鹅虽然长着鸟一样的头和喙以及一对翅膀,却不能飞行。这是为什么?   有科学家指出,企鹅不会飞的原因是潜水能量消耗远低于飞行的能量消耗而做出的最优选择。   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北部的海鸠是一种和企鹅非常类似的海鸟,不同的是它们仍然保留了飞行能力。在测试海鸠飞行、潜水两种运动状态的能量消耗后发现,其潜水时所需的能量远低于其他鸟类,仅次于企鹅潜水的能量消耗。但是,海鸠飞行时所需的能量不仅是飞行鸟类中
加涅对教学目标曾经有一个阐述:“虽然目标在陈述方式上可能不同,但他们都表达了同样的思想,那就是学习者应当知道、应当会做或应当体会到的东西。”[1]不难看出,他实际上将教学达成目标分为知识的、技能的、体验的,这与新课程三维目标是相通的。时至今日,在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惟知识取向的书面呈现可能已不多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味强化“知识”目标的现象仍然顽固存在,这类课堂所失落的其实是语文教学的灵性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从而促使学生个性的养成,健全人格。阅读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间接交流工具,其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性心理历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不断加工、处理各种视觉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人文性熏陶,促使语文阅读向悦读转变。本文主要结合当前阅读教学现状,深入探究促使语文阅读向悦读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高
【摘要】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首位,可见听的重要性。倾听是获取、提炼各种信息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也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放眼社会生活,倾听能力的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听广播、听音乐,小到日常交流对话,时时处处都需要倾听。《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重视孩子们的倾听意
吹泡泡的活动总能吸引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主动参与。活动时,户外场地上大大小小的泡泡漫天飞舞,到处是欢声笑语。此时,孩子们因离家而产生的焦虑就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他们对由吹泡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开学初的户外活动时间里,我们请每个孩子从家里带来吹泡泡的玩具。孩子们带来了造型各异的吹泡泡工具,还有的带来了可以打出泡泡的电动泡泡枪。  教师手上的大泡泡枪吸引了所有
【摘要】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训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概念——“文本细读”。细读文本,需要教师对教学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文本拓展,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文本拓展;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几个年头,在改革的进程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逐渐丰富起来,教学方法也越发灵活。小学语文教学在几年的摸爬
【摘要】此次磨课,我深刻体悟找准文章语言的秘妙、巧悟言语的秘妙、活教言语秘妙,将课堂理念落实并关注细节,注重细节的处理,才是理念光环折射整个课堂的关键之处。注重细节,我们的课堂就会熠熠生辉,焕发生命的光泽。  【关键词】研究报告;教学案例;《触摸春天》;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研究背景:  语言文字是富有生命和情感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引领孩子去触摸语言文字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