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黔庄 时代佳酿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y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级酿酒大师”“中国酿酒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季克良先生这样讲:中国传统酱香白酒的酿造工艺,是东方酿酒的活化石,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可谓——“酱香工艺千年传,中华绝技冠球园。劝君更进此杯酒,时代名流应当先”。
  “时代名流酒”是云南最玉酒业有限公司与贵州黔庄集团有限公司联袂携手打造的一款“精英尊鉴,名流荣享”的高品位酱香型白酒。秉承国酒茅台的传统酿造工艺,采用当地糯高粱、小麦,以及发源于云南镇雄、成就了毛泽东先生军事指挥生涯得意之笔“四渡赤水”的赤水河中的万泉之水,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接酒,长期储存,精心调制而成。具有酱香突出,酒体丰满、优雅细腻、醇和,饮后不上头,不刺喉,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等特点。“时代名流酒”不愧为时代各阶层名流进行政治、商务活动时,不可或缺的玉液之冠。
  在“时代名流酒”问世之前,云南最玉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石林(以下简称陈总)曾三次前往贵州茅台镇进行参观、考察,洽谈云南最玉酒业有限公司与贵州黔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黔庄)的合作事宜。陈总回忆,他的三次考察分别是在2013年8月12日、9月8日、10月26日奔赴贵州茅台镇,每次考察都用时4至5天,也是希望能更全面地了解当地的酒企业。陈总告诉记者,这三次的考察都造访了黔庄,经过对其地酒企业的对比、实地情况的了解及各方面的深思熟虑之后最终决定与黔庄携手,共同研发打造酱香型白酒“时代名流酒”。
  陈总说,去贵州茅台镇考察,是“带着要求而去,载着满意而归”的。在陈总的心中,“‘时代名流酒’就如同我自己的孩子,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老师进行辅导和教育,因此我也对想要寻找的合作伙伴有非常高的要求。”来到茅台镇,陈总主要是从生产规模、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企业文化理念等多个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去找寻能共同打造“时代名流酒”这一品牌的合作伙伴。
  在生产规模上,陈总的要求是企业年生产总量不低于3000吨。在茅台镇7.5平方公里的酱香型白酒核心源地,大大小小的酒企业有上百家,其中从年生产总量几百吨到几千吨的都有。陈总在考察时采用了“遍地撒网”的方式,对大多数的酒企业都进行了考察,用陈总的话来说,“对年生产总量低于3000吨的酒企业均不做考虑,但‘货比三家’,看一看也总是好的。”
  对于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方面,陈总也希望能找到一家“叫得出名、叫得名响”的酒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陈总先后考察了茅台、怀庄1983、赖茅、酒中酒等酒企业,陈总说,“位列‘贵州十大名酒’的酒企业我们几乎都进行了考察”。陈总不仅对十分知名的酒企业进行了考察,还深入到当地居民之中,通过他们从侧面去了解茅台镇各个酒企业的知名度。
  在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方面,陈总谈到,“几乎每一家酒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取舍,最终选择黔庄作为合作伙伴,是因为其‘做好人,酿好酒’的企业理念引起了我的共鸣”,陈总谈到这里时,对贵州浓郁的酒文化赞不绝口。陈总还说,“酒文化、酒理念是一个酒企业能否做大做强最坚实的基础之一,一个酒企业缺少自己的文化理念,给人的感觉总像是差了一点东西,就如同‘做菜没有放盐一样’。”
  在一些细节上,陈总也十分细致,他将库存、设备等方面也列入了考察目标之中,考察企业的酒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库存,库存下的酒是否通风良好,会不会存在一些影响酒质量的隐患。而设备是保障产品质量基础中的基础,为保证酒的质量,哪怕是微小的细节也不能忽略,正如要避免出现当前酒市场上存在的塑化剂问题,就必须要去考察企业的设备,去看它的相关管道是塑料的还是不锈钢的。
  在酒的品质上,陈总也对“时代名流酒”有非常高的要求,他希望在云南打造一款独具特色的高品质酱香型白酒。为此,陈总还特别邀请了两位国家级品酒大师陪同他前往考察。品尝了多家酒企业的样酒,但陈总认为这些样酒在酱香味、酸味、窖泥味等方面始终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来到黔庄,陈总终于品尝到了自己期望中的味道,十多款的样酒无一例外都让人有一种唇齿留香的满足感,在经过品尝后的精挑细选,确定了几款小样之后,陈总还诚挚地要求黔庄的调酒师再进行一定的“微调”,这位女调酒师在茅台镇是赫赫有名的,业界很多人都对她十分推崇,经她之手进行“微调”后的酒让陈总十分满意,他赞道,“酒的味道终于接近自己想要的味道”。
  谈到酒的品质这一方面,陈总还特地描述了他第二次去茅台镇进行考察时的情形,他说,“我们第二次去考察的时候是2013年9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9月9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以下简称酒博会)。在酒博会上,我们对贵州的酒企业,无论是从酒文化,还是从酒产品上,都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一行人在酒博会上参观了无数的酒企业,也品尝了无数的‘美酒’,尤其是酱香型的白酒,在品尝完之后总体上来说,酒虽美,但在酱香型这一品类领域上绝大多数还是不能满足我的要求。”
  古有刘备“三顾茅庐”,今有陈总“三顾黔庄”,陈总对记者说,“我们先后对茅台镇的酒企业进行了三次考察,三次都去考察了黔庄。”关于黔庄,三十年前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白酒作坊,三十年后在党的阳光沐浴下,正迈步走向年产万吨的美好未来。其所出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总统府酒”“红门喜酒”“百年土酱酒”“飞天虎将酒”已远销海内外。
  陈总在经过多方的考察之后,最终选择了黔庄作为合作伙伴,联袂打造“时代名流酒”。黔庄年生产量接近5000吨,具有浓郁深厚的企业文化理念,在当地也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市场运作良好且极具发展潜力,这些都满足了陈总的要求。对黔庄,陈总给予了高度的赞誉,“经营思路考虑全面,市场运作十分完善,高层领导平易近人,广大员工凝聚力强。”
  谈到对黔庄的感觉,陈总还特意聊到了黔庄的董事长,说“王董在处事风格上非常豪爽、非常开朗,更喜欢‘先做朋友后谈生意’”。在生意合作上,陈总对黔庄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而王董也非常认可“酱香型时代名流酒”这个品牌, 对“时代名流”这四个字非常欣赏,“希望互相合作,把‘时代名流酒’当成自己的孩子,两家公司通力打造这一品牌”。陈总说他在与王董洽谈的时候,总感觉二人一见如故,两人在对酒的认知、了解、见解上都有着十足的默契,“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这种默契,也是促成双方达成合作的一个重要契机。   陈总一行人赴黔庄考察时,黔庄周到的礼仪、礼节,在接待考察时贴心、妥帖的安排,让陈总一行的考察过程变得十分顺畅,毫无拘束感,给陈总的感觉就是“并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黔庄人”也给陈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黔庄,陈总感觉到这里的员工非常团结,团队凝聚力强,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才。其中有一位姓周的主任,就连对酒十分了解的陈总也惊讶于他的博学,尊称其为周老师,他不仅对酒和酒文化了解得十分透彻,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陈总说,“与他聊天确实是受益匪浅,当时我还跟他开玩笑说,当我们这款‘时代名流酒’出来之后,还希望周老师能过来帮忙推广一下,多给予一些指点,多传授一些经验。”
  陈总针对当前云南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以及“时代名流酒”的发展前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陈总认为,酱香型白酒在中国是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在制作工艺上十分复杂,单以“时代名流酒”的制作过程为例,经过了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接酒,长期储存,精心调制而成。正因为酱香型白酒繁琐的酿酒过程,在云南的酒市场上,酱香型白酒的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片空白。陈总对云南酱香型白酒进行了市场调查,发现“云南极度缺乏酱香型白酒,仅有的几款酱香型白酒在酱香味、酸味、窖泥味上始终存在着瑕疵,口感上无法满足高端市场的需要。而‘时代名流酒’要求的就是高品质,云南最玉酒业有限公司对‘时代名流酒’的市场定位正是中高端的酱香型白酒。‘时代名流酒’的问世将弥补云南白酒市场缺乏酱香型白酒的这一空白,这也为‘时代名流酒’今后在云南开拓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就是说,‘时代名流酒’的市场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陈总还就“时代名流酒”的特色进行了简单的说明,称“时代名流酒”是一款绿色的、健康的、神秘的、复杂的、有效的酱香型白酒。
  时代名流酒——绿色的酒
  绿色天然发酵产品,主要材料为当地绿色生态的糯高粱、小麦,酿酒时采用的也是当地无污染的赤水河。
  时代名流酒——健康的酒
  系粮食发酵生产(固态发酵),因其生产特点,所以酱香浓郁、回味悠长、饮后不上头、醉后醒酒快,特别适合现在的商务宴请、交际应酬,不会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工作。
  时代名流酒——神秘的酒
  茅台镇就如同一个天然的酒窖,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味道,一种微微的酸味,有如酱菜挥发,含着甜味,略带焦糊,却又复杂得难以用言语描述。就是这种浓浓的“酱香”笼罩着整个茅台镇,“天香弥散,常年不息”。茅台酒企业家们说,“这里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风向、风力、温度、植物群等自然因素,使茅台镇这个环境里有一个特殊的微生物群体,茅台酒在别的地方烤不出来……”
  酱香型白酒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主体香味物质,所以即使有人想通过添加合成剂做假也无从着手,这就排除了添加任何香气、香味物质的可能。
  时代名流酒——复杂的酒
  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三十天窖内发酵;四十天高温发酵制曲;五月端午前后踩曲;六个月存曲;七次取酒;八次发酵;九月重阳下沙,九次蒸煮;十个特点(三高、三低、三多、一少)。
  时代名流酒——有效的酒
  酱香型酒的酸度高,是其它酒的3至5倍,而且主要以乙酸和乳酸为主。酸主脾胃、保肝、能软化血管,酒精浓度在53°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缔合得最牢固。
  加之酱香酒的贮存期较长,游离的酒分子少,所以对身体的刺激小,有利于健康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时代名流酒”,陈总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一份欣慰,一份希冀。他说,“经过三次深入贵州茅台镇考察之后,最终才决定与黔庄通力打造的酱香型白酒“时代名流酒”,现在的它就如同刚刚诞生的婴孩,虽然各方面都十分健康,但相对来说,她还比较脆弱,需要更好地关心、呵护,才能更快地成长、成熟起来。”
其他文献
红塔集团从默默无闻到世界前列的现代化跨国烟草企业集团,其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民族工业不断改革创新、自强不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演进史,也是几代红塔人不断攻坚克难、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史。  在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的前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古塔曾经通体洁白,矗立在青山白云间,过去人们叫它白塔,“白塔夕照”曾是玉溪市一景。20世纪50年代末,它的静寂被完全改变了,当玉溪卷烟厂的人们涌上白塔山顶
期刊
每当听到《同一首歌》里唱到“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时,我的脑海里都会出现两个人,一位是云南大山公司的掌舵者,被誉为“云南水王”的山国勇;一位是承龙投资集团董事长马睿。  他们两人的人生都因为与水结缘而显示出了别样的精彩。云岭大地的确有水千条,山万座,然而有着茂密原始森林和良好植被的云南,这些年来却在焦渴中接受煎熬。与之相对的自然是这两位因水而富却能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独树一帜的标杆人物,是水
期刊
彩云之南,崇山峻岭,巍巍哀牢山驻扎在人们的心里。这里有一位年迈的老人,他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广为流传。  一个因水润而美丽的城市,看尽了人世间的浮华与沧桑。它的发展和这位老人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很多玉溪人会把玉溪早期的城市建设之功归于当年的褚时健。  经历了命运的跌宕,褚时健“解甲归田”,在距离玉溪市区四小时车程的哀牢山上种橙子、做果农11年。褚时健,现已86岁的高龄,继“烟王”之后,他又有了新称号—
期刊
我国《合同法》把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分别规定在合同订立制度与合同生效制度之中,于是理论上便有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分离的通说观点,认为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虽然存在区别,但也具有同一性。笔者赞同后者的观点,理由分析如下。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具有同一性  一、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均能体现当事人的意志,属于事实判断问题,而非法律价值判断问题。  首先,依法
期刊
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我一直关注着作为“时代精英首选读本,商界名流第一舞台”的“云南政经杂志第一刊”——《时代名流》杂志,诚如拥有一件自己爱不释手的珍品一样,我一期期看,一页页地读。在我看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时代名流》杂志的立身之本,拓展广阔的市场空间是《时代名流》杂志的发展之道。通过受访者,撷取为政者治世之道,学者思想之智,商界躬亲之举,把源自他们思想国度里一首首凝固的诗歌跃然于纸上;发有据
期刊
善用集体智慧者明,这是治企方略和领导艺术中颠扑不破的真理。  拿企业来说,企业领袖的影响力固然可以从侧面为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对外形象,然而真正要想创办一流的企业,就得依靠集体智慧。作为中国最优质的民营企业华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这样对外强调,“人们总喜欢将成绩扣到我一个人头上,不然不生动,以虚拟的方法塑造一个虚化的人。我不认为自己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有影响力,但是我很敬业、无私、
期刊
哩哩声从天际间飘荡而过,苍老、低沉、悠扬而绵绵不绝,在空气中肆意地扩散回旋,这是来自旷古的声音,这是一代代普米人传承下来的无字之歌。这是大响、是天籁、是活化石、是从五脏六腑中喷涌而出的、难以言说的一种情感。  从哩哩声中,你可以听出悲怆,难道就听不出其中还有祖先对生命和自然的壮阔、丰饶的赞美、热爱和感恩之情吗?一声哩哩可以包含无穷的韵味,那是一首在岁月长河中永恒的歌谣,也是一首和命运抗争的、不屈不
期刊
当前,云南中烟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时期,发展也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进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面对严峻的形势,云南中烟牢牢地抓住了党的“十八大”带来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时代机遇,置身于烟草行业发展的全局规划之中,在发展思路、转变方式、营销策划等多方面寻求突破点,既要保证云南中烟寻求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又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对于云南中烟而言,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工作进行实践,以更大的政治
期刊
云南在行动 打造旅游升级版  2013年10月24日至27日,201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下简称2013旅交会)在昆明召开,长期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先行行业优先发展,全力打造“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品牌形象,推动旅游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旅游业是中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对外开放的关
期刊
旱、大旱、特大干旱,旱魔在云岭肆虐蔓延。云南已连续4年干旱,发生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重,在云南历史上少有,罕见大旱正危及美丽广袤的彩云之南,云南4600万人民备受煎熬。然而,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爱心人士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云南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最终依靠科技的力量,战胜了旱魔,从而实现了连续四年的丰收。将丰收的大爱洒满云岭大地,这曲壮歌是
期刊